8月10日晚,受強對流天氣影響,上海發生強雷電活動,東方明珠遭到雷擊也迅速登上熱門話題,引發市民熱議。所幸此次雷擊並未對塔身造成損傷,也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原來在此前,上海中心氣象臺已發布雷電橙色預警,提示居民做好相應防範工作。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氣象領域的深入應用,天氣預報預警變得越來越精準。在國家氣象中心朱文劍看來,「更高、更快、更強」是天氣預報不懈的追求,如何達到更高解析度、更快給出結果、更準確地預測,是現代大氣科學面臨的新考驗。「人工智慧具有強大的計算能力,國內氣象行業對人工智慧技術的關注度正在快速提高。」朱文劍指出。
如今,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等新技術建立的氣象預警系統,應用愈加廣泛。據悉,人工智慧企業眼控科技通過自主研發的氣象預報模型YGNet,有效彌補了傳統天氣預測方法的不足,為短時臨近精準氣象預報帶來全新解決方案。
8月10日晚,眼控科技YGNet氣象預報模型就成功精準預報了當晚的雷暴天氣情況。在氣象預報中,通常以某一時刻的雷達回波圖作為實況參照,系統預測的圖像越接近該時刻的實況參照圖,則證明預測越準確。通過與實況雷達回波圖的比對,眼控科技YGNet氣象預報模型在預報的準確率、圖像的相似度等指標上全面超越其他人工智慧計算模型。
預測結果顯示,未來0-2小時內,雲團移動方向自西南向東北移動,雨系覆蓋上海大部分地區,但上海中部、西部在18時30分左右發生雷電概率較大,將持續一個小時左右。實際結果證明,眼控科技的預報系統在發生時間、影響範圍、持續時間等方面的準確率遠超傳統光流外推的預測方法。
除去在準確率方面的優勢,眼控科技AI對流臨近天氣預報系統還具備強大的抗幹擾能力。在預測過程中,雷達出現水波狀的幹涉條紋,對原始數據產生幹擾,眼控科技自研YGNet算法模型通過強大的QA能力將「髒數據」過濾,保證原始數據質量穩定。

據眼控科技人工智慧研究院專家介紹,眼控科技自主研發的基於深度學習技術的氣象預報系統為實現精準的氣象預報提供了技術支撐,精細化的氣象預報系統的精度空間解析度達到3km解析度,時間間隔為逐小時,同時還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更新,不斷提高降水預報的準確率。
據國內媒體報導,中央氣象臺強天氣預報中心副主任藍渝曾指出:「對於強對流天氣的精細化預報仍是全世界氣象專家致力於攻克的領域,對致災性強對流天氣的準確預報仍是巨大難題。」 「預報是眼,減災是腿。」減少氣象災害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和破壞,是天氣預報的重要功能之一。未來眼控科技將不斷突破技術瓶頸,努力推動人工智慧技術賦能氣象行業,為提供更精準的智能氣象預報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