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存:勇攀氣象科學之巔,他讓天氣預報越來越精準

2020-12-06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曾慶存:勇攀氣象科學之巔,他讓天氣預報越來越精準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 題:曾慶存:勇攀氣象科學之巔,他讓天氣預報越來越精準

新華社記者溫競華、董瑞豐

海報: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曾慶存 新華社發

在科學界,曾慶存成名很早。

25歲破解世界級氣象難題,為如今的天氣預報技術奠定基礎;44歲「夠格」領取國家津貼,與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同在第一檔」;45歲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出了科學界,聽說過曾慶存的人不多。一次到北京友誼賓館參加國際會議,車門打開,先出來一頂破草帽。門童悄聲向同車者打聽,聽到「國際著名科學家」時,大吃一驚:沒瞧出來!

一輩子,他把「國家需要」掛在嘴邊、放在心上。

10日,著名大氣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曾慶存站上了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領獎臺。

讓天氣預報越來越準

點開手機,隨時查看幾天後的天氣,如此便利精準的科技,離不開曾慶存創造的算法。

古人看雲識天。到了20世紀,人們發明氣象儀器測量大氣狀態,繪成「天氣圖」,但還要依賴預報員的經驗,誤差較大。預報能不能準點、再準點?科學家想辦法把千變萬化的天氣變成一組方程式,輸進數據,計算機就能得出結果——現在通行的「數值天氣預報」由此而來。

這組方程式被稱為「原始方程」,它囊括了太多的變量,極其複雜,對計算能力要求很高。計算速度如何「追上」天氣變化速度?難題一時困住了世界氣象學界。

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曾慶存從北京大學被選派到蘇聯留學。他的導師、國際著名氣象學家基別爾把這道難題拋給年僅25歲的曾慶存,作為他的博士論文。

苦讀冥思,反覆試驗,幾經失敗,曾慶存從分析大氣運動規律的本質入手,想出了用不同的計算方法分別計算不同過程的方法,提出了「半隱式差分法」,是世界上首個用原始方程直接進行實際天氣預報的方法,並隨即被用於天氣預報業務。

他的算法至今仍是世界數值天氣預報核心技術的基礎。現今,數值預報越來越準確,3天預報準確度可達70%至80%,在我國華南地區,可提前3至4天對颱風路徑做出較為準確的預報。

在數值天氣預報的基礎上,曾慶存又在衛星大氣紅外遙感、跨季度氣候預測、氣象災害監測預報、地球系統模式等領域都相繼形成了開創性的理論研究成果,並得到了廣泛應用。

2016年,81歲的曾慶存榮獲全球氣象界最高榮譽——國際氣象組織獎。

走出一條中國式科研道路

曾慶存與氣象的緣分,並非一開始就註定。

1935年,曾慶存生於廣東省陽江市一個貧苦農家,全家老小力耕壟畝,也只勉強喝上「月照有影的稀粥」。窮困沒能阻止這個家庭對知識的渴求,曾慶存和哥哥打著赤腳,一邊勞作、一邊讀書。

1952年,曾慶存考上北京大學物理系。新中國成立之初,無論是抗美援朝,還是國民經濟建設,我國都急需氣象科學人才。曾慶存二話不說,服從國家需要學習氣象學。

那個年代,一場晚霜就把河南四成的小麥凍死,嚴重影響糧食產量。「如果能提前預判天氣,做好防範,肯定能減不少損失。」田地裡長大、經歷過飢餓的曾慶存深知氣象學的重要。

1961年,曾慶存在蘇聯科學院獲副博士學位後回國,寫下一首《自勵》詩:「溫室栽培二十年,雄心初立志驅前。男兒若個真英俊,攀上珠峰踏北邊。」珠峰是世界最高峰,象徵著科學之巔;北邊在我國境內,昭示了一條「中國道路」。26歲的曾慶存立下誓言,從此矢志不渝。

1970年,國家決定研製自己的氣象衛星,曾慶存又一次服從國家需要,離開原來的研究領域,被緊急調任作為衛星氣象總體組技術負責人。他克服重重困難,解決了衛星大氣紅外遙感的基礎理論問題,並用一年時間寫出了當時國際上第一本系統講述衛星大氣紅外遙感定量理論的專著,為監測暴雨、颱風等及相應災害提供了重要手段。

20世紀80年代初,曾慶存挑起中科院大氣所所長的大梁。當時,我國基礎研究經費短缺,雖然大氣科學在理論上不比國外差,但中國科學家缺少一個重要工具:高速計算機。「我們的計算機每秒百萬次,人家是億次,要追趕他們就好比毛驢追汽車。」曾慶存在大氣所的老同事回憶。

曾慶存就要追!一時沒有「汽車」,那就先換「自行車」,總得咬著牙自己往前趕。「哪怕當掉褲子也要買計算機!」曾慶存撂下話。

擔任所長的9年間,在曾慶存的帶領下,大氣所建設了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為國際知名的大氣科學研究中心。

天氣能預報,氣候也能嗎?預測未來一年甚至幾十年的氣候,事關夏季洪澇、冬季霧霾、農業規劃、能源布局等,涉及國計民生方方面面。曾慶存回答:能。2009年,曾慶存與其他科學家萌生了建立「地球模擬器」的想法。

在數百位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於2018年在北京市懷柔科學城破土動工,預計2022年完工。該裝置將為國家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治理、可持續發展等重大問題提供科學支撐。

「黃牛風格,賽馬精神」

初識曾慶存的人,可能覺得他不苟言笑,深入了解了,就發現他才情橫溢、總能冒出些「金句」。

他做學問,也寫詩。「不追求華麗,平淡有意境。」有人評價,人如其詩。

他時常用一句話勉勵和要求自己:為人民服務,為真理獻身,憑黃牛風格,具賽馬精神。「平常像老黃牛一樣踏實科研、好好積累,當國家和人民用你的時候,就像賽馬一樣向前衝。」

曾慶存把自己當成一塊磚,國家哪裡有需要,他就去哪裡,研究就做到哪裡。1979年,他不顧身體傷病,躬在僅有幾平方米、擺上兩張床就站不下兩個人的蝸居裡,不分晝夜寫作,完成了《數值天氣預報的數學物理基礎》第一卷。

這部長達80萬字的大氣動力學和數值天氣預報理論專著,將數學、力學和氣象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國際同行評價:是「氣象學理論化極重要的篇章」和「構築氣象力學必不可少的學術基礎」。

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多年前,曾慶存就有一句「名言」:餓著肚子推公式,越推越新鮮。同事評價他,腦袋是尖的,屁股是方的。專心研究時餓著肚子都不怕,任誰也幹擾不了他。

學術認真、工作拼命,是學生們對他的一致印象。論文經過曾慶存的手,總會密密麻麻布滿他親筆修改的意見,甚至還有加頁;出差時,一回酒店,曾慶存就躲進房間寫稿子,同行的學生等他吃飯,餓到了晚上九、十點。

2017年春節,別人歡度假期,年過八旬的曾慶存窩在家裡埋頭推導大氣汙染優化控制理論。從大年初一到初七,撰寫了數十頁手稿,為中央要求環保執法禁止「一刀切」提供了理論基礎。

做學問勇登高峰,生活上卻滿不在乎。同事趙思雄笑稱曾慶存總是「鞋兒破,帽兒破」。「夏天在中關村,如果見到一個戴破草帽的老頭,十有八九就是他。」趙思雄說。

回顧自己的科研成績,曾慶存一如既往謙遜:「我曾立志攀登科學的『珠峰』,但我並沒有到山頂,大概在海拔8600米的地方建了個營地,供後來者繼續攀登。」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一代往前走,科學哪有到頂的時候呢?」曾慶存說。

相關焦點

  • 曾慶存:勇攀氣象學之巔,情牽故鄉的雲
    就是憑著這樣一股鑽研勁兒,曾慶存26歲就從理論上破解了「地轉適應過程」的本質,首創「半隱式差分法」數值求解大氣動力學原始方程組,應用到天氣預報業務中去,後來又為其進一步發展研究了數理基礎問題,為「20世紀最重大的科技和社會進步之一」的數值預報作出傑出貢獻;45歲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81歲被授予國際氣象組織獎,這是一年只頒給一人的世界氣象組織的最高氣象學獎
  • 天氣預報越來越精準 這位「鞋兒破帽兒破」的老人是功臣
    原標題:曾慶存:勇攀氣象科學之巔,他讓天氣預報越來越精準3月23日是第六十個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氣候與水」。這一主題旨在提醒人們關注新形勢下氣候與水跟人類生產生活的關係,以更切實有效的行動,守護我們的藍色星球。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一位耄耋氣象人——曾慶存!在科學界,曾慶存成名很早。
  • 天氣預報越來越準,離不開他的算法
    讓天氣預報越來越準  點開手機,隨時查看幾天後的天氣,如此便利精準的科技,離不開曾慶存創造的算法。  古人看雲識天。到了20世紀,人們發明氣象儀器測量大氣狀態,繪成「天氣圖」,但還要依賴預報員的經驗,誤差較大。預報能不能準點、再準點?
  • 他讓天氣預報越來越精準
    在科學界,曾慶存成名很早。25歲破解世界級氣象難題,為如今的天氣預報技術奠定基礎;44歲「夠格」領取國家津貼,與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同在第一檔」;45歲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出了科學界,聽說過曾慶存的人不多。
  • 天氣預報離不開他的算法,曾慶存走出一條中國式科研道路
    一輩子,他把「國家需要」掛在嘴邊、放在心上。讓天氣預報越來越準點開手機,隨時查看幾天後的天氣,如此便利精準的科技,離不開曾慶存創造的算法。古人看雲識天。到了20世紀,人們發明氣象儀器測量大氣狀態,繪成「天氣圖」,但還要依賴預報員的經驗,誤差較大。
  • 數值天氣預報理論奠基人曾慶存:不求聞達亦斯文
    1961年,曾慶存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用原始方程直接進行實際天氣預報,隨即用於天氣預報業務。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在數值天氣預報上的開創性和基礎性貢獻,讓全世界都受益。  如果把時間再往回拉,曾慶存不會想到自己的一生會跟氣象結緣。出生於農村的他,從小就知道天氣對於一個「靠天吃飯」的農民家庭的意義。  1935年,曾慶存出生於廣東一個農民家庭。
  • 專訪曾慶存 :他的工作是數值天氣預報發展的一個裡程碑
    名單中的葉篤正院士,則是中國現代氣象學主要奠基人之一、國家最高科學獎獲得者,他和謝炳義、顧震潮、陶詩言幾位先生,都是曾慶存的老師。沿著前人的腳步,在氣象科學領域,曾慶存具有不少開創性建樹,他是中國最早從事氣象遙感衛星研究的科學家之一,也在國際上第一個成功使用原始方程進行數值天氣預報,由他首創的「半隱式差分法
  • 院士說丨曾慶存:深耕科研六十餘載,一切為了祖國氣象事業
    《人物·故事》20200110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曾慶存他是國際數值天氣預報奠基人之一;他研究提出的「半隱式差分法」,成為世界上首個用原始方程直接進行實際天氣預報的方法;他還為現代大氣科學和氣象事業的兩大領域——數值天氣預報和氣象衛星遙感做出了開創性和基礎性的貢獻;
  • 曾慶存:60年前提出的天氣預報算法沿用至今
    原標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曾慶存:60年前提出的天氣預報算法沿用至今圖片來源:新華網作為中國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的開創者,曾慶存成為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院士、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曾慶存院士,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4歲的曾慶存,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氣象學會名譽理事長,也是在世界上享有極高知名度的氣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官網的評價),早在上世紀50年代,他即進入氣象科學領域,成為中國氣象學承前啟後的關鍵科學家之一。
  • 曾慶存:「詩人院士」的氣象生涯
    從國家自然科學獎到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曾慶存在近60年的科學生涯中,為研究大氣和地球流體力學,以及數值天氣預報中的基礎理論問題奉獻了全部的精力。    這位85歲的銀髮老人,依然力求突破自我,並為國家的天氣預報事業作出更大貢獻。他說:「我一直在努力攀登(大氣科學這座珠穆朗瑪峰),但種種原因所限,還沒有登頂,大概只在8600米處初步建立了一個營地。」
  • 天氣預報為何越來越準了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給大家做出了解答。預報準確率越來越高  曾慶存介紹,目前的3天預報,在全球範圍可達70%至80%的準確度,如果是一定區域,比如我國華南地區的3天預報,準確度能高於80%。同時,國際上天氣預報的有效性已從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
  • 繪製世界上第一張數值天氣預報圖,他讓中國的天氣預報越來越準
    繪製世界上第一張數值天氣預報圖,他讓中國的天氣預報越來越準 他是我國氣象預報事業的泰鬥,曾獲有氣象界「諾貝爾獎」之稱的國際氣象組織獎。
  • 經點科學丨天氣預報越來越準了!你猜是為啥?
    今天,一年一度的氣象日,咱們就來嘮嘮數值天氣預報的前世今生。數值天氣預報話說,到了上世紀,隨著氣象儀器的發明,風速、氣壓、氣溫、溼度等大氣狀態變量有了計量器,氣象學開始進入「科學時代」。此時,無線電的成功與大量應用,使得各地的氣象觀測數據可以及時匯總到一個中心,繪成「天氣圖」,但這種天氣圖法的預報雖是建立在科學分析基礎上,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於預報員憑經驗做出主觀判斷。讓天氣預報準點,再準點,於是有了今日的數值天氣預報方法。什麼是數值天氣預報?
  • 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首創這一方法 讓中國的天氣預報越來越準
    他是我國氣象預報事業的泰鬥,曾獲有氣象界「諾貝爾獎」之稱的國際氣象組織獎。他首創的半隱式差分法,在世界上第一個成功求解了斜壓原始方程組,給出了世界上第一張求解原始方程組的天氣預報圖,降低了氣象災害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的損失,這一方法至今仍在氣象預報中廣泛應用。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曾慶存。
  • 【中國網】世界氣象日 跟隨院士走近「數值天氣預報」
    他在衛星大氣紅外遙感研究中提出「最佳信息層」和反演方法,被世界各主要衛星數據處理和服務中心所採用,服務於實時天氣預警和短期天氣預報。在報告中,曾慶存院士回顧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氣象學發展為大氣科學的科技飛躍,氣象監測從單純的站點監測變為包含氣象衛星遙感的全球監測、氣象預測從天氣圖經驗預報發展到數值天氣預報。
  • 曾慶存院士17日將回故鄉參加大氣科學論壇
    時隔三載,氣象界泰鬥,漠陽之子曾慶存院士將於本月17號回到陽江,參加在家鄉舉行的大氣科學廣東論壇他是氣象界泰鬥、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流體動力學家、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氣象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就是漠陽之子——「詩人院士」曾慶存。
  • 世界氣象日:院士暢談數值天氣預報演變史
    為提升公眾對於氣象科學的認識,第61屆國際氣象組織(IMO)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給200餘名「科學求真營」的師生做科普報告「大氣科學的前身、現代與未來」,講述天氣預報的發展歷史與未來。
  • 天氣預報為何越來越準了?院士帶你了解背後的故事
    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 題:天氣預報為何越來越準了?院士帶你了解背後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嶽冉冉、董瑞豐  大家都習慣了天氣預報帶來的便捷服務,但是否知道目前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多高?它的「前世今生」怎樣?未來的天氣預報會如何發展?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給大家做出了解答。
  •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曾慶存:中國數值天氣預報業務開創者
    來源標題: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曾慶存:中國數值天氣預報業務開創者曾慶存出生年月:1935年5月出生地:廣東省陽江市主要成就:曾慶存是國際數值天氣預報奠基人之一,為現代大氣科學和氣象事業的兩大標誌——數值天氣預報和氣象衛星遙感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 智能氣象,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今年7月,受連續降雨影響,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潘坪村突發山體滑坡。滾滾泥沙瞬間衝毀了道路,造成數棟民房坍塌。所幸山體滑坡並未造成人員傷亡。原來,依靠北鬥衛星監測系統發布的橙色預警,當地居民早已提前撤離。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氣象領域的深入應用,天氣預報預警變得越來越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