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說丨曾慶存:深耕科研六十餘載,一切為了祖國氣象事業

2021-01-19 澎湃新聞

《人物·故事》20200110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曾慶存

他是國際數值天氣預報奠基人之一;

他研究提出的「半隱式差分法」,成為世界上首個用原始方程直接進行實際天氣預報的方法;

他還為現代大氣科學和氣象事業的兩大領域——數值天氣預報和氣象衛星遙感做出了開創性和基礎性的貢獻;

他就是國際著名大氣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

1月10日,85歲高齡的曾慶存院士以卓著成就登上了北京人民大會堂的領獎臺,榮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獲得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曾慶存院士代表全體獲獎人員發言

為了國家需要,毅然改學氣象專業,開啟氣象科研人生

攻克氣象學難關,奠定當今數值天氣預報業務模式的動力框架基礎

在蘇聯留學時的曾慶存(右)

踏上歸國路,勇攀氣象科學領域最高峰

曾慶存所著的《大氣紅外遙測原理》

此後,曾慶存又重新回歸到自己所熟悉的數值天氣預報研究領域,並於1979年出版了長達80萬字的大氣動力學和數值天氣預報理論專著《數值天氣預報的數學物理基礎》第一卷。

這部專著將數學、力學和氣象學有機地結合起來,貢獻了世界首創的數值天氣預報理論研究成果,被中國科學院列為重大研究成果,同時也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讚譽。

堅守科研一線,為國家培養氣象人

從大學時學習氣象學專業開始,多年來曾慶存始終堅守在氣象學研究的科研第一線。

青年時期,他勤奮好學,為了建設好祖國的氣象事業而不懈奮鬥;中年時期,他刻苦專研,不斷為祖國的氣象事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晚年時期,他教書育人,為祖國大氣事業培養出頂尖人才。

幾十年來,曾慶存為中國氣象事業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研究生和青年學者,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已成長為國家大氣科學研究和業務領域的骨幹和頂尖人才。

大氣科學作為交叉學科,曾慶存在教書育人時,堅持廣羅各專業的人才,立志為多學科交叉融合創造條件。他的學生中,除了大氣科學專業的以外,也有來自物理學、力學、控制論和環境科學等領域的學生。

除了為祖國培養優秀的大氣科學研究人才,曾慶存還為發展中國家培養了多位留學生人才,其中,中科院首位外籍博士古拉姆·拉索爾回國後任巴基斯坦國家氣象局局長。

現如今,已經85歲高齡的曾慶存仍然堅守在科研一線,從事著他所熱愛的大氣事業。

從風華正茂到耄耋之年,曾慶存在氣象科研領域深耕六十餘載,他是中國氣象事業發展過程的參與者,也是見證者。

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他曾立志要攀登上大氣科學的珠穆朗瑪峰,現在雖未登頂,但已在大約8600米海拔處建立了一個營地,供後人休憩、前行。

今天,讓我們共同向這位大氣科學研究領域的前輩致以崇高的敬意!

參考資料:

1.中國新聞網,《大氣科學家曾慶存院士:致力「天有可測風雲」》

2.《瞭望》新聞周刊,曾慶存:一切為了祖國氣象事業

3.光明日報,《「氣象科學老戰士」曾慶存:不求聞達亦斯文》

4.央視網,《人物·故事》 20200110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曾慶存

文/科協改革進行時 編輯整理

歡迎關注

科普遼寧

原標題:《院士說丨曾慶存:深耕科研六十餘載,一切為了祖國氣象事業》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曾慶存:「詩人院士」的氣象生涯
    習近平總書記向這位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院士頒發了獎章、證書,同他熱情握手表示祝賀,並請他到主席臺就座。    「喜見國家強盛日,青燈伏案夜安心。」曾慶存院士寫了句詩表達他激動的心情。他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表示,他非常感激黨和國家的培養、感激共同奮鬥的同志們的支持,特別感謝氣象、數理、計算技術等學科同志們的通力協作。
  • 曾慶存簡歷事跡介紹: 科研報國永不悔 攀上珠峰踏北邊
    那一年,曾慶存年僅26歲。「真實踏上祖國土地的那一刻,心潮澎湃,我要向朝思暮念的祖國表明心跡,絕不辜負國家的培養,一定要在氣象科學領域踏上世界最高峰。」  學成回國的曾慶存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和氣象研究所氣象研究室工作。他充滿了使命感,自此開始了科學報國、服務人民、勇攀高峰、求實奉獻的科研生涯。
  • 大氣科學家曾慶存院士:致力「天有可測風雲」
    當年僅26歲的曾慶存立下志向,一定要在氣象科學領域踏上世界最高峰。學成歸國,曾慶存分配到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氣象研究室工作,從此開始了他投身大氣研究、科學報國的科研生涯。曾慶存院士接受集體採訪,介紹大氣科學發展情況。
  • 曾慶存院士回鄉交流!大氣科學廣東論壇在陽江召開
    為促進大氣科學領域交流,加強局校合作,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11月17日至18日,大氣科學廣東論壇在陽江召開,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等氣象名家歡聚一堂,共同探討大氣科學前沿研究、科研與業務融合、地方災害防禦能力建設、局校合作等科學問題。
  •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分別頒給黃旭華和曾慶存兩位院士
    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分獲分量最重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圖 | 黃旭華(來源:網絡)黃旭華院士,1924 年 2 月 24 日出生於廣東省汕尾市,是中國核潛艇事業的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為中國海基核力量實現從無到有的歷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 天氣預報離不開他的算法,曾慶存走出一條中國式科研道路
    回國後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大氣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大氣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理事長。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 曾慶存:勇攀氣象學之巔,情牽故鄉的雲
    曾慶存說。  1956年,曾慶存大學畢業之際鄭重提交了入黨申請書,「響應黨中央向科學進軍的號召,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我決心把一切獻給黨、獻給祖國和人民」。  1957年底,曾慶存作為公派留學生到蘇聯深造,師從氣象大師基別爾。
  • 曾慶存院士17日將回故鄉參加大氣科學論壇
    時隔三載,氣象界泰鬥,漠陽之子曾慶存院士將於本月17號回到陽江,參加在家鄉舉行的大氣科學廣東論壇他是氣象界泰鬥、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流體動力學家、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氣象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就是漠陽之子——「詩人院士」曾慶存。
  • 院士金翔龍:六十餘載海底勘探路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底科學奠基人之一 金翔龍 在六十餘載的科研生涯中 他取得了諸多成就 18歲那年,為了響應國家發展地質事業的號召,金翔龍報考了北京地質學院,選擇了當時較為冷門的地質專業。隨後4年的刻苦學習以及對柴達木盆地的實地考察,為他日後開展地質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金翔龍畢業前夕,國家正在制定《十二年自然科學技術發展綱要》,「向科學進軍」的號角振奮著一代熱血青年。
  • 數值天氣預報理論奠基人曾慶存:不求聞達亦斯文
    85歲的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語調鏗鏘。這位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在記者面前話不多,但句句精闢。  自稱「氣象科學老戰士」的曾慶存,即使年過八旬,仍然每天都要來辦公室,他還承擔具體的科研項目,還帶研究生。
  • 曾慶存:勇攀氣象科學之巔,他讓天氣預報越來越精準
    原標題:曾慶存:勇攀氣象科學之巔,他讓天氣預報越來越精準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 題:曾慶存:勇攀氣象科學之巔,他讓天氣預報越來越精準 新華社記者溫競華、董瑞豐 海報: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曾慶存 新華社發 在科學界,曾慶存成名很早。
  • 曾慶存院士寄語陽江:未來可期
    今天(17)下午,在接受我臺採訪時談到陽江的發展,曾慶存院士表示,陽江有深厚的漠陽文化底蘊,也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隨著陽江教育的發展,陽江會出現更多的人才,為陽江發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撐,陽江未來可期。這些日子,獲得崇高榮譽後,曾慶存院士收穫了很多的鮮花、掌聲。回到故鄉,鄉音未改的曾慶存院士也是大家都在追的明星。他風趣幽默地用陽江話跟大家打招呼,也提醒大家珍視陽江方言。
  • 曾慶存:成為一株綠竹
    曾慶存。資料圖片這是一位愛寫詩的科學家。採訪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曾慶存院士時,記者得到了兩本詩集:都是七言或五言之作,形式為舊體,但內容並不舊。如果沒有採訪,從這些詩歌裡我們或許也能讀懂他的人生。
  • 光輝訪問 對話中國氣象泰鬥曾慶存 我國氣象服務世界第一
    其中,最受矚目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分獲。他們兩位,一位是用不到13年的時間,為中國從無到有創造了一個軍事奇蹟。而這個奇蹟背後,就是「赫赫無名」的——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一位是提出世界上首個用原始方程直接進行實際天氣預報的氣象泰鬥——曾慶存。
  • 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首創這一方法 讓中國的天氣預報越來越準
    他是我國氣象預報事業的泰鬥,曾獲有氣象界「諾貝爾獎」之稱的國際氣象組織獎。他首創的半隱式差分法,在世界上第一個成功求解了斜壓原始方程組,給出了世界上第一張求解原始方程組的天氣預報圖,降低了氣象災害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的損失,這一方法至今仍在氣象預報中廣泛應用。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曾慶存。
  • 世界氣象日:院士暢談數值天氣預報演變史
    中國日報3月23日電(記者楊澤坤)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the sun, the earth and the weather」(太陽,地球與天氣)。為提升公眾對於氣象科學的認識,第61屆國際氣象組織(IMO)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給200餘名「科學求真營」的師生做科普報告「大氣科學的前身、現代與未來」,講述天氣預報的發展歷史與未來。
  • 臺灣的氣象業務及科研情況
    以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曾慶存院士為團長,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李黃為副團長的祖國大陸氣象界和環境界的代表團一行19人,於6月下旬赴臺參加了在那裡舉行的「兩岸大氣環境與氣象應用學術研討會」,並進行了參觀訪問。現將臺灣的氣象業務及科研情況作簡要介紹。   一、業務工作情況  (一)氣象觀測1.地面氣象觀測。
  • 致敬70年氣象成就系列報導二十一·氣象人才篇
    在氣象強國徵程中夯實人才基礎,也是一屆屆中國氣象局黨組的不懈追求。「楚才晉用,終非了局」與「夯基鑄本,教育為先」「祖國已經統一,氣象事業將大發展,盼儘快回國。楚材晉用,終非了局……」1949年底,一封信讓身在美國的葉篤正、謝義炳心如潮湧。他們婉辭西方師友的挽留,積極準備回國,投身新中國氣象事業建設。
  • 【中國網】世界氣象日 跟隨院士走近「數值天氣預報」
    3月22日,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第61屆國際氣象組織(IMO)獎獲得者、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給200餘名「科學求真營」的師生做了主題為「大氣科學的前身、現代與未來」的科普報告,講述數值天氣預報的發展。  曾慶存院士首創「半隱式差分法」,在世界上第一個成功求解原始方程作數值預報,並發展了數值天氣預報的數學物理基礎理論,是國際數值天氣預報理論的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