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1 月 10 日上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
大會針對 2019 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 296 個項目和 12 名科技專家。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分獲分量最重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圖 | 黃旭華(來源:網絡)
黃旭華院士,1924 年 2 月 24 日出生於廣東省汕尾市,是中國核潛艇事業的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為中國海基核力量實現從無到有的歷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在 2019 年 9 月 17 日,根據主席令,黃旭華被授予 「共和國勳章」;隨後在 9 月 25 日,他被授予「最美奮鬥者」 榮譽稱號。
這是對他 「屬於核潛艇、屬於祖國」 的一生的表彰。由於工作的保密性質,他隱姓埋名 30 餘年,期間一直沒有回過家探望親人,就這樣默默無聞、看淡名利。直到 2013 年,他的事跡逐漸「曝光」,親友們才得知原委。
圖 | 曾慶存(來源:中科院大氣物理所)
曾慶存院士,1935 年 5 月 4 日出生於廣東陽江,是國際著名的大氣科學家、地球物理學家。他是國際數值天氣預報奠基人之一,首創半隱式差分法,為現代大氣科學和氣象事業的兩大標誌:數值天氣預報和氣象衛星遙感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他曾被世界氣象組織授予國際氣象科學的最高獎——「國際氣象組織獎」。如今已耄耋之年的曾慶存,依然保持著對科研、對科普、對人才培養的熱情,用自己的行動,不斷地推動中國氣象科學事業開拓前行,為國家的創新性建設貢獻力量。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每評審一次,根據《關於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三大獎每授獎總數超過 300 項。
經學科專業評審組、評審委員會和獎勵委員會三級評審,2019 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 296 個項目和 12 名科技專家,其中包含細節如下。
* 國家自然科學獎 46 項:一等獎 1 項,二等獎 45 項。
* 國家技術發明獎 65 項:一等獎 3 項,二等獎 62 項。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185 項:特等獎 3 項,一等獎 22 項(含創新團隊 1 項),二等獎 160 項。
此外,還有 10 名外籍科學家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