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曾慶存:60年前提出的天氣預報算法沿用至今
圖片來源:新華網
作為中國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的開創者,曾慶存成為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2020年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院士、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曾慶存院士,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84歲的曾慶存,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氣象學會名譽理事長,也是在世界上享有極高知名度的氣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官網的評價),早在上世紀50年代,他即進入氣象科學領域,成為中國氣象學承前啟後的關鍵科學家之一。
1935年5月,曾慶存出生於廣東省陽江市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1952年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因為國家需要氣象人才,曾慶存當時是服從國家需要,被分配學氣象專業。1957年,國家選派一批人到蘇聯學習氣象專業,22歲的曾慶存名列其中。在蘇聯,他師從國際著名氣象學家、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基別爾。
據科技日報報導,正是在蘇聯學習期間,面對蘇聯導師布置的用原始方程作短期天氣預報的難題,曾慶存提出了著名的「半隱式差分法」。「導師把這個題目給我時,所有的師兄都反對,認為我不一定研究得出來,可能拿不到學位。可導師不相信,還是讓我選擇了這個題目。」曾慶存事後曾回憶。
「半隱式差分法」是世界上首個用原始方程直接進行實際天氣預報的方法,隨即用於實際天氣預報業務,至今仍在沿用。
1979年,曾慶存專著《數值天氣預報的數學物理基礎》(第一卷)問世,被外國科學家譽為「世界首創,是第一本這方面的著作,是氣象理論化的代表作;美國同行稱讚「這卷書的出版對發展動力氣象學文獻有突出的貢獻,將立於世界優秀名著之林;2006年曾慶存與他的專家研究群體合著的《千裡黃雲——東亞沙塵暴研究》,是目前最系統、最全面和最深入的對沙塵天氣的研究成果。
日前在接受網易科技採訪時,曾慶存表示,中國數值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和時效性已經有了質的提高。目前天氣預報的時效性已經提高到5-7天,也就是說7天內的大範圍天氣是可以預測的。因為中國還有氣象衛星進行天氣監測,氣象衛星監測和數值天氣預測成為兩大利器,尤其在氣象災害,如對颱風、暴雨等的監測、預測和防治方面,得到有效應用。
據環球網統計,這次榮獲國家最高科技獎之前,曾慶存已是榮譽等身,1980年當選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1995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14年當選美國氣象學會榮譽會員。他還先後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中科院自然科學獎和傑出成就獎,2016年被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授予該組織最高獎——國際氣象組織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