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他們的故事,你知道嗎?

2020-12-02 手機鳳凰網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今天(10日)揭曉。其中,最受矚目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分獲。

你可能沒有聽說過他們的名字,但你應該知道他們的故事……

1958年,中國核潛艇工程正式立項;

1970年,中國第一艘魚雷攻擊型核潛艇下水;

1974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徵一號」,正式列入海軍戰鬥序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中國第一艘核潛艇

不到13年的時間,中國創造了一個奇蹟。而這個奇蹟背後,是一個「赫赫無名」的人——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

從沒見過核潛艇 算盤打出核心數據

上世紀50年代,面對西方大國不斷加壓的核威懾,剛剛成立不久的新中國決定研製自己的核潛艇。

1958年,以黃旭華為代表的29人團隊,在一個秘密的小島上,拉開中國核潛艇建造的序幕。而當時,這支隊伍中,甚至沒有一個人見過核潛艇長什麼樣。

△黃旭華和為中國核潛艇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們

核潛艇是在深水中運動的武器庫和戰鬥堡壘,一個數千噸重的鋼鐵圓筒必須集成航海、飛彈、計算機、核反應堆等幾十個專業學科才能將它製造出來。

面對西方嚴密的科技封鎖,黃旭華和同事們大海撈針,從浩瀚的報紙雜誌中搜尋所有和核潛艇相關的資料。

△研發核潛艇時用的算盤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黃旭華我們的核潛艇牽涉到大量管道、電纜、鋼材,這麼多的東西組合在了這個潛艇上,要保證它的重量、重心在最好的位置上,那是非常困難的。而我們沒有計算手段,我們是用算盤打出來的,一點改變,整個情況又要重新算。

「在海水壓力下,能聽到焊條撕裂的『咔咔』聲」

1988年,我國核潛艇研製迎來了第一次極限深潛試驗。

△深潛試驗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黃旭華:任何一點結構、材料、設備達不到(極限深度海水壓力的)要求,都有可能就艇毀人亡。我說我下去,萬一在試驗過程當中發生了哪種不正常的現象,我會及時地協助艇上研究,採取措施。作為總師,我要為這一百幾十個人的生命安全負責到底

△黃旭華深潛歸來

年逾六旬的黃旭華成為全世界第1位參與極限深潛試驗的核潛艇總設計師。這次深潛試驗,黃旭華的眼底、耳朵和牙齦都因承受壓力過大而滲出了血……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黃旭華:在海水壓力情況下,艇在不斷地變形,一變形就發出聲音。「咔咔」「啪」,聽起來是非常可怕的,個別的焊條撕裂了,那撕裂的聲音像尖叫一樣,那更厲害。後來(潛艇重新)上升到100米安全深度,突然一下,整個艇就沸騰起來了,握手的握手、擁抱的擁抱,有的都哭起來了。

△ 黃旭華(後排左一)同參與深潛試驗的科研人員合影

黃旭華:這條艇我們從無到有,我們完全靠我們自己白手起家幹出來,沒有任何一個小的(零件)是進口的

三十年不入家門 赫赫而無名

1957年的元旦,投身核潛艇事業前,黃旭華最後一次回鄉探親。此後,整整30年,他再沒回過家。

1988年,黃旭華借著出差的機會,終於再見自己93歲的老母親。

△ 黃旭華全家福

他不曾見過自己的家人,不曾踏入自己的家門,與父母的聯繫只能通過一個信箱。父母多次寫信來問他在哪個單位做什麼工作,他總是避而不答,直至父親去世,黃旭華都沒有給出答案,也沒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

2019年9月29日,黃旭華老人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

△黃旭華在頒授儀式上發言

黃旭華:誓幹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我和我的同事們,此生屬於祖國,此生無怨無悔

2019年度國家科技最高獎的另一位獲獎者,就是我國氣象泰鬥——曾慶存。

他的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他從事的工作你一定非常熟悉——每天睡前,看一眼天氣預報,明天穿薄還是穿厚,帶不帶傘,都要「問」曾老。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曾慶存:1954年河南的晚霜,正好(是)麥子要抽穗的時候,一晚上死了40%。你可以想像,我是農民(出身),聽到這個,那真是非常驚心動魄。中國的氣象學要搞好,天氣預報要搞好,這個心願。我要讀這個,一定要讀好。

世界上首個用原始方程直接進行實際天氣預報方法

1957年, 從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的曾慶存被派到蘇聯留學,學習先進的氣象技術,支持國家的建設發展。

△曾慶存到蘇聯求學

彼時,國際氣象研究還處在十分初級的階段,誤報、錯報現象頻發。而「數值天氣預報」,還是一個預報準確率很低的簡單方程。

數值天氣預報,是在一定條件下,把大氣中所有複雜的數據通過大型計算機,用研究出的可計算的方程模型,作數值計算,預測未來一定時段的大氣運動狀態和天氣現象的方法。

在這個預測方式中,最難的就是方程的算法。各國的科學家都在求解數值天氣預報的原始方程,但多年來毫無結果。

來到蘇聯一年後,曾慶存的導師就把這個難題交給了他。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曾慶存:我周圍的師兄弟都說,你(導師)不要把這個演習方程給他,你害了他,如果他做不出來畢不了業,拿不了學位怎麼辦?

整整推演了一年半的時間,真正留給曾慶存上大型計算機來驗證結果的時間,只有短暫的10個小時。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曾慶存:蘇聯那時候也只有一到兩部計算機, 編程程序非常複雜,我們那個時候也要一萬多條指令,你要打孔的,用紙帶打孔,把那個砸爛,我手又笨,砸得很慢 。

而就是這10個小時的上機驗證,26歲的曾慶存提出了世界上首個用原始方程直接進行實際天氣預報的方法,並得到應用,預報準確率超過60%。

△世界第一張應用原始方程的天氣圖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曾慶存:歸心似箭了,就想著早一點回國作出貢獻。

然而,當時我國並沒有大型計算機,無法實現大量高難度的計算。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曾慶存只能一邊做一些氣象研究理論工作,一邊堅持推進改善原始方程。

我國首顆氣象衛星發射 建立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

1970年,35歲的曾慶存又迎來了人生第二個未知的挑戰——研究中國第一顆氣象衛星。從基本概念入手,又一次從零開始研究,曾慶存提出求解遙感方程的反演算法,成為當前世界各主要衛星數據處理和服務中心的主要算法。

在曾慶存的理論基礎上,我國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Ⅰ號」於1988年成功發射,第一時間發回了清晰的遙感圖像。

我國開始建立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比國外晚了整整25年。

上世紀90年代,我國通過國外引進的計算機,為數值天氣預報中大量的運算提供了有力的條件,很快開展了自己的數值天氣預報業務。雖然起步晚,全球中期數值天氣預報也已達到發達國家水準。

「得到這個獎項我心情很平靜」

2007年,在曾慶存的倡議下,我國開始研製自己的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通過這個裝置,可以研究和預估全球氣候和生態環境變化,在精準數值天氣預報的基礎上,提前預估近一年甚至幾十年的氣候情況,為我國氣象科學發展步入國際一流水平提供有力支撐。

如今,在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還經常能看到曾慶存忙碌的身影,今年85歲的他依然工作在科研一線。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曾慶存:得到這個獎項我心情很平靜,我還是要照樣耕耘,照樣帶學生。畢竟國家讓我上大學,沒有這個我沒有這些。感謝國家,因為國家不強大,我能夠做什麼?這是真真正正,從內心的感激。

他們

以身許國

科學報國

助力民族復興

助力國家強大

相關焦點

  • 33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畢業於什麼大學?清華並列第三位
    中國大學說,說中國大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於2000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設立,是中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的獎項,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 。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永坦將800萬獎金捐出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和科技工作者,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份殊榮不單屬於我個人,更屬於我的團隊,屬於這個偉大時代所有愛國奉獻的知識分子。」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
  •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趙忠賢
    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技術物理系,197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陳嘉庚科學獎獲得者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17年1月9日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的出生家庭、年齡、地域、教育背景
    原標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群體特徵分析及思考作者 :吳藝貝、李俠>(上海交通大學 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自2000年設立以來,已頒獎18屆,每屆最多授予2人,先後共有33位獲獎者,獎金也由最初的500萬元提高至800萬元,主要獎勵在科技領域的領軍人才。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都怎麼花的?
    據新華社消息,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
  • 歷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畢業於何高校?幾乎全為名牌大學!
    從2001年開始,每年年初國家都會頒發上一年度的「最高科學技術獎」,截止到目前已經頒發了19個年度,在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頒發前,我們來回顧一下過去20個年度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以及他們的本科畢業院校,本文我們先來了解2000到2009年度(頒獎時間2001年到2010年),
  • 致敬國之脊梁:歷數首屆至今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0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設立,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負責,是中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的獎項。中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其申報、評選的過程極為嚴格每年度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都是在第二年的年初頒發,如下為歷屆獲獎者: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永坦院士將800萬獎金捐出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永坦院士將800萬獎金捐出】8月3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和馮秉瑞教授伉儷將個人獲得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工大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劉永坦院士表示,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和科技工作者,能夠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份殊榮不單屬於我個人,更屬於我的團隊、屬於這個偉大時代所有愛國奉獻的知識分子。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永坦將800萬元獎金全部捐給哈工大
    圖集 新華社哈爾濱8月3日電(記者楊思琪)「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和科技工作者,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份殊榮不單屬於我個人,更屬於我的團隊,屬於這個偉大時代所有愛國奉獻的知識分子。」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從20世紀80年代起,劉永坦院士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 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澤山
    王澤山,1935年9月10日出生於吉林省吉林市,火炸藥專家、含能材料專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3、項目承擔&成果獎勵截至2018年7月,王澤山以第一完成人身份先後獲國家科學技術最高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致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永坦!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曾從20世紀80年代起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錢七虎
    錢七虎,1937年10月26日出生於江蘇崑山,少將軍銜,防護工程專家、軍事工程專家、教育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提出的防護工程建設轉型、建設超高抗力深地下防護工程、戰略通道橋隧並舉、能源地下儲備等多項發展戰略建議,被軍委和國家部委採納實施 。
  • 帶你認識歷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來看看你的家鄉有幾位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於2000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設立。設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就是為了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良好氣氛,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通過不懈的努力,為中國的科技發展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亮相中國科技館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小謨院士、趙忠賢院士,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中國科協黨組成員、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中國科協辦公廳、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出席。首先,中國科協黨組成員、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致辭。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亮相中國科技館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小謨院士、趙忠賢院士,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中國科協黨組成員、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中國科協辦公廳、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出席。首先,中國科協黨組成員、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致辭。
  • 大盤點 | 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31位科學家都是誰?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我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獎項,每年評審一次,每次授予不超過兩名科技成就卓著、社會貢獻巨大的個人,並由國家主席親自籤署、頒發榮譽證書和高額獎金。對於每一位科研工作者而言,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一種無上光榮。
  • 張存浩、程開甲獲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新網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共中央、國務院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高能化學雷射奠基人、分子反應動力學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存浩,著名物理學家,中國核試驗科學技術的創建者和領路人,「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程開甲院士,共同榮獲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他全捐了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曾從20世紀80年代起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劉永坦說:「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和科技工作者,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氣象學家葉篤正憑什麼獲得?
    最高科學技術獎,中國科技工作者最高的殊榮,是對其在科技工作中巨大貢獻的一種肯定和讚揚 2006年1月9日,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葉篤正成為2005年度中國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 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
    來源: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曾從20世紀80年代起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