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畢業於什麼大學?清華並列第三位

2020-11-09 中國大學說

中國大學說,說中國大學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於2000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設立,是中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的獎項,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評選一次每次授予不超過兩名,由國家主席親自籤署、頒發榮譽證書、獎章和800萬元獎金 (開始設立時是500萬元,2018年調整為800萬元) 。2000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正式設立。其中2004年和2015年空缺,2002年、2006年、2014年獲獎者為一人,截至2020年11月,共有33位傑出科學工作者獲得該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最高獎項, 獲得者代表了我們在該領域的最高水平,這33位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共來自14所大學,其中29位來自10所985高校,2位來自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這2所211高校,另外2位是「雙非」院校,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來自西南大學,遺傳學家及小麥遠緣雜交的奠基人李振聲來自山東農業大學

在985高校中,北京大學以7人次排名第一清華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4人次並列排名第三,排名第二是5人次的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都是2人次,另外1人次的985大學有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畢業大學排名

33個獲獎者來自15個不同的省份,不出意外的大都是沿海經濟和教育發達的省份,但是令人震驚的是來自江浙的獲獎者有12人次,佔比超過50%,並且巧合的是江蘇和浙江都是6人次,並列第一。遼寧和山東以三人次並列排名第三,安徽、廣東、河北、天津是2人次,其他福建、黑龍江、湖北、吉林、江西、上海、四川都是1人次。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來源省份

下表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的相關詳細信息: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詳情

不管是從學校還是省份的信息看, 只有教育和科研水平比較高的省份和學校才更容易取得最高成就的頂級科學家。這些信息對我們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是不是有參考意義呢?如果孩子學習優秀,你希望進入哪所大學就讀呢?

歡迎關注、評論、轉發、點讚,中國大學說,說中國大學。

相關焦點

  • 歷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畢業於何高校?幾乎全為名牌大學!
    從2001年開始,每年年初國家都會頒發上一年度的「最高科學技術獎」,截止到目前已經頒發了19個年度,在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頒發前,我們來回顧一下過去20個年度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以及他們的本科畢業院校,本文我們先來了解2000到2009年度(頒獎時間2001年到2010年),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的出生家庭、年齡、地域、教育背景
    >(上海交通大學 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自2000年設立以來,已頒獎18屆,每屆最多授予2人,先後共有33位獲獎者,獎金也由最初的500萬元提高至800萬元,主要獎勵在科技領域的領軍人才。
  •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本科很多出自於這所頂級高校
    提到我國的科技獎項,除了眾所周知的國家三大獎、國家科技創新爭先獎以及省部級的科技獎以外,還有一個最具含金量的獎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從獎項設置就可以看出,這裡含有一個最字,所以含金量不言而喻!國家最高科技獎是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 ,一向是我國科學家的最高榮譽,象徵著我國科技工作者的最頂峰,同時也是對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具有重大貢獻的人。
  • 致敬國之脊梁:歷數首屆至今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0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設立,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負責,是中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的獎項。,從2000年度開始頒獎以來到2019年度,共有33位中國科學家獲得此項殊榮。
  • 大盤點 | 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31位科學家都是誰?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我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獎項,每年評審一次,每次授予不超過兩名科技成就卓著、社會貢獻巨大的個人,並由國家主席親自籤署、頒發榮譽證書和高額獎金。對於每一位科研工作者而言,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一種無上光榮。
  • 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澤山
    王澤山,1935年9月10日出生於吉林省吉林市,火炸藥專家、含能材料專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3、項目承擔&成果獎勵截至2018年7月,王澤山以第一完成人身份先後獲國家科學技術最高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我國探月工程3位總設計師畢業於哪所大學?不是清華、北大、北航
    那麼,我國探月工程的三位總設計師都是誰呢?他們畢業於哪所大學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一、孫家棟:哈爾濱工業大學孫家棟院士是我國探月工程一期總設計師,更厲害的是,這位院士還是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技術負責人、風雲二號衛星總設計師、北鬥導航系統第一代和第二代總設計師。
  • 剛剛獲得世界航天獎的三位中國科學家,畢業於哪些大學
    6月11日,我國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正式發布消息,經過國際宇航聯合會投票表決,我國「嫦娥四號」任務團隊的吳偉仁、於登雲、孫澤洲獲得國際宇航聯合會2020年度最高獎「世界航天獎」,這也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獲得該獎項。近些年,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嫦娥四號」更是表現出色,它不僅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還成功地完成了多項科研任務。
  •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趙忠賢
    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技術物理系,197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陳嘉庚科學獎獲得者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17年1月9日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年,僅有這9所高校成為獲獎單位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設立於2000年,是國家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的獎項,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
  • 8位兩彈元勳,2位諾獎,這個大學僅存在了8年,卻完爆清華北大
    1999年,中國授予23位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其中8位,出自同一所學校。有人覺得難以置信。事實上,這所學校,還培養出了2名諾獎得主、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100多名人文大師以及174名兩院院士。這就是由三所大學臨時合併而成的西南聯大,僅僅在昆明存在了8年零8個月,畢業生不過3343名。
  • 科學大家都畢業哪些高校?歷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第一獲獎人本科院校統計!
    從2000年至今,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有9次空缺,可想而知其獲得門檻及其苛刻。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來看看,一等獎設立64年來第一完成人都是畢業於哪些高校。「TOP大學來了」小編按,截止發稿前為止,國家自然科學技術獎至今,已累計有38人次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自然科學一等獎,其中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的唐敖慶和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趙忠賢各有2次獲得一等獎
  • 張存浩、程開甲獲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新網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共中央、國務院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高能化學雷射奠基人、分子反應動力學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存浩,著名物理學家,中國核試驗科學技術的創建者和領路人,「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程開甲院士,共同榮獲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史上第三位!這位姜堰籍院士獲獎了
    「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是我國智能科學技術領域唯一以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數學大師、人工智慧先驅、我國智能科學研究的開拓者和領軍人、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名譽理事長吳文俊(1919年-2017年)先生命名,依託社會力量設立的科學技術獎,具備提名推薦國家科學技術獎資格,被譽為「中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代表人工智慧領域的最高榮譽象徵
  • 這3位院士獲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省委書記親自頒獎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多項成果獲2019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郝躍院士獲得最高科學技術獎,高琳教授、鄧成教授牽頭獲得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沈玉龍教授牽頭獲得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張逸群教授牽頭獲得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陳曉峰教授、崔江濤教授、陳雪利教授牽頭獲得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於江霞教授牽頭獲得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錢七虎
    錢七虎,1937年10月26日出生於江蘇崑山,少將軍銜,防護工程專家、軍事工程專家、教育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顧問,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永坦將800萬獎金捐出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和科技工作者,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份殊榮不單屬於我個人,更屬於我的團隊,屬於這個偉大時代所有愛國奉獻的知識分子。」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他們的故事,你知道嗎?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今天(10日)揭曉。其中,最受矚目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分獲。這次深潛試驗,黃旭華的眼底、耳朵和牙齦都因承受壓力過大而滲出了血……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黃旭華:在海水壓力情況下,艇在不斷地變形,一變形就發出聲音。「咔咔」「啪」,聽起來是非常可怕的,個別的焊條撕裂了,那撕裂的聲音像尖叫一樣,那更厲害。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永坦院士將800萬獎金捐出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永坦院士將800萬獎金捐出】8月3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和馮秉瑞教授伉儷將個人獲得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工大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劉永坦院士表示,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和科技工作者,能夠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份殊榮不單屬於我個人,更屬於我的團隊、屬於這個偉大時代所有愛國奉獻的知識分子。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亮相中國科技館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小謨院士、趙忠賢院士,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中國科協黨組成員、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中國科協辦公廳、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出席。首先,中國科協黨組成員、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