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三位!這位姜堰籍院士獲獎了

2020-12-02 最泰州

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是我國智能科學技術領域唯一以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數學大師、人工智慧先驅、我國智能科學研究的開拓者和領軍人、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名譽理事長吳文俊(1919年-2017年)先生命名,依託社會力量設立的科學技術獎,具備提名推薦國家科學技術獎資格,被譽為「中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代表人工智慧領域的最高榮譽象徵。


昨日

2020年度第十屆

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

獲獎名單在其官網公示

擬對101個成果授獎

其中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慧

最高成就獎

李德毅院士

獲得!

人物名片

李德毅

1944年出生於姜堰溱潼。指揮自動化和人工智慧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歐亞科學院院士,1967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1983年獲英國愛丁堡海裡奧特·瓦特大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聯合大學機器人學院院長。

值得一提的是,「吳文俊人工智慧最高成就獎」作為「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的最高獎項,直到 2018 年首度授予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開拓者和先驅之一,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陸汝鈐,去年則是第二次授予清華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張鈸院士。

李德毅院士是獲此殊榮的第三位科學家



知道多些




百年家訓成就院士之家


120年前,江蘇泰州姜堰人李貞發寫下了80字的《李氏家訓》:「愛我中華、興我家邦、少小勤學、車胤孫康……」,要求李氏後人詩禮傳家、德才報國、勤學苦讀、奉獻社會。李氏子孫耳濡目染教人勤學向上的家風家訓,不斷完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養,成就了李德仁、李德毅、李德群「一門三院士」

李氏兄弟皆出生於姜堰區溱潼鎮

李德毅的哥哥李德仁是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他的堂弟李德群是材料成形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家三院士都有出國留學的經歷,但都毅然回國,懷著「德才報國」的家國情懷,為其後輩樹立了為人處世的規範。

相關焦點

  • 這位泰州籍院士,拿下「中國諾貝爾獎」!
    這位泰州籍院士,拿下「中國諾貝爾獎」!獲獎的王振義院士是咱們泰州人新聞加點料- 未來科學大獎歷屆獲獎人 -2016年至今,未來科學大獎共評選出16位獲獎者,獲得了科學和社會領域的廣泛認可。他們均是來自生命科學、物理、化學、數學、計算機等基礎和應用研究領域極具成就的科學家。
  • 斬獲科技大獎 這位桂林籍清華大學教授了不起
    這兩天,一段錄製於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的視頻在不少桂林人的朋友圈刷屏,這位獲獎的桂林籍教授一口純正的桂林話讓家鄉父老倍感親切。11月14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來自全國的50位獲獎青年科學家現場領獎,每人獲得騰訊基金會提供的300萬元人民幣獎金。
  • 科學探索獎揭曉 兩名重慶籍科學家獲獎
    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傅堯、何旭華兩名重慶籍科學家獲獎今年,在獎項的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超過800名兩院院士參與其中僅在提名推薦階段,就有13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和100多位發達國家的院士參與,充分體現了科學界前輩幫助青年人的殷殷之心。
  • 3位湖南籍學者獲科學大獎
    獲獎的湖南籍科學家有3位,分別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劉倩(能源環保領域獲獎者)北京大學楊越(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彭承志(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超800名院士參與推薦評審「科學探索獎」是2018年騰訊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偕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等
  • 「八冠王」領銜10位冠軍棋手亮相,全國象棋女子名人賽在姜堰溱湖開賽
    「八冠王」領銜10位冠軍棋手亮相,全國象棋女子名人賽在姜堰溱湖開賽 2020-12-19 17:51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 1位遂平籍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獎300萬元!是你同學嗎
    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來啦!來自九大領域的50位科學家獲獎7位河南籍科學家魏勇、王二濤、張遠波、魯巍、陳玲玲、羅坤、7位河南籍科學家,他們是: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魏勇(駐馬店平輿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二濤(河南開封人)、
  • 3位湖南籍學者獲科學探索獎,獎金300萬,最年輕的只有36歲
    獲獎的湖南籍科學家有3位,分別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劉倩(能源環保領域獲獎者)北京大學 楊越(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彭承志(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科學探索獎」是2018年騰訊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
  • 3位湖南籍學者獲科學探索獎,有兩位80後
    獲獎的湖南籍科學家有3位,分別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劉倩(能源環保領域獲獎者)北京大學 楊越(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彭承志(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超800名院士參與推薦評審「科學探索獎」是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偕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等14位知名科學家聯合發起的公益獎項。
  • 50位青年學者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其中7位為河南籍學者
    其中,獲獎的河南籍科學家有7位,他們是: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陳玲玲、復旦大學物理系博士生導師張遠波、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二濤、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魏勇、浙江大學教授羅坤等,他們的科研方向涉及數學物理學
  • 7位河南籍科學家獲300萬元科學探索獎,速來圍觀中國科技「大牛「
    11月14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50位國內科學家攜家人走紅毯,聚集在2020年騰訊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上。他們是本屆「科學探索獎「獲獎者。在當日活動現場,「科學探索獎」主辦方、發起人、評審委員會成員、顧問委員會成員以及相關政府部門、高校、科研單位和機構媒體代表等,400多人濟濟一堂,共同見證50位「科學探索獎」得主捧起獎盃。
  • 第二屆「科學探索獎」揭曉,遼寧籍女科學家上榜
    包括遼寧大連籍女科學家陳焱在內的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他們每個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來自騰訊基金會的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中國科協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在頒獎典禮開場寄語道。
  • 中國各省籍院士統計表,你們省有幾個院士?
    原標題:中國各省籍院士統計表,你們省有幾個院士? 根據相關統計,截止2017年1月我國各省培養的科學家在國內外院士的入選情況,其中江蘇省共培養了498人位國內外院士,浙江省培養了425位國內外院士,這兩個省培養院士的總和達到了923人,佔到所有院士總人數的35%左右。江浙兩地確實出了不少學術性人才。
  • 時隔55年,史上第三位女性物理學家獲得諾貝爾獎
    來自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唐娜·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博士是歷史上第三位獲得該獎項的女性,此前獲獎的還有瑪麗·居裡(1903年獲獎)和瑪麗亞·戈培爾-梅耶(1963年獲獎)。斯特裡克蘭德博士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表示,很驚訝離上一次女科學家獲獎已經有這麼長時間了。然而,她強調說,她很感恩自己一直被平等對待,即使她和其他兩位科學家一起贏得了這個獎,其他兩位科學家也是實至名歸。
  • 這位靖江籍院士功不可沒…
    泰州靖江籍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校學術委員會主任,著名鐵路工程動力學專家翟婉明的團隊參與研發,並擔任這一國家級項目的專家組成員。 翟婉明 (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慶陽籍中科院院士盧柯獲獎!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2020年「生命科學獎」獲得者獲獎評語: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盧柯,1965年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2020年「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得者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慶陽籍中科院院士盧柯獲獎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2020年「生命科學獎」獲得者獲獎評語盧柯,1965年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2020年「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得者
  • 第三位福建籍院長上任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這項研究成果還被兩院院士評為2005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第三:侯建國是第三位福建籍中科院院長。侯建國是第四位擁有博士學位的中科院院長(不含名譽博士):此前盧嘉錫(倫敦大學學院博士)、路甬祥(德國亞琛大學工程博士)和白春禮(中科院博士)等三位也獲得了博士學位。侯建國是第五位在中國大學獲得學士的院長。此前的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本科分別畢業於廈大、清華、浙大與北大。
  • 50位科學家獲獎,「科學探索獎」將改變什麼?
    來源:觀察者網50位科學家獲獎,「科學探索獎」將改變什麼?文/柳葉刀 編輯/冬曉本文由觀察者網科工力量團隊原創寫作11月14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該獎項由馬化騰聯合饒毅、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等科學家共同發起,目的旨在鼓勵年輕學者從事基礎研究。
  • 中國工程院公布2019院士名單,靖江籍專家邵新宇當選!
    中國工程院公布2019院士名單,靖江籍專家邵新宇當選! 11月22日上午,中國工程院公布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
  • 這位浙江籍院士,研究成果居國際前沿水平,近日與鍾南山同獲重磅表彰!
    為獎勵在數學力學、生命科學、工程技術等領域取得重大科學發現,作出突出技術貢獻的優秀科技工作者,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獲獎科學家揭曉,中國農業大學沈建忠院士榮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同時獲得表彰的還有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鍾南山院士和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研究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