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位科學家獲獎,「科學探索獎」將改變什麼?

2020-11-22 新浪財經

來源:觀察者網

50位科學家獲獎,「科學探索獎」將改變什麼?

文/柳葉刀 編輯/冬曉

本文由觀察者網科工力量團隊原創寫作

11月14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該獎項由馬化騰聯合饒毅、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等科學家共同發起,目的旨在鼓勵年輕學者從事基礎研究。

從這次獲獎名單看,涉及的都是基礎研究和前沿領域,包括數學物理學、生命科學、天文和地學、化學新材料、信息電子等。例如獲獎者中,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何旭華教授,對數學領域中「志村簇」相關的代數及數論研究,有關範疇後來發展成為幾何學,以高維去確定數學結構中的參數。

這樣的基礎性研究,看起來很枯燥,普通人連專業名詞都沒聽說,但卻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科學水平。

國內注重實用主義傳統需改變

近年來,中國在大飛機、導航系統等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C919試飛成功,北鬥全面開通運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領域都是工程性質的,是各種子系統技術的集合,對於更加基礎的領域,仍存在不足。如高端光刻機,必須用德國蔡司的鏡頭或反光碗,這種反光碗非常難做,相當於把德國國土這麼大的面積,平整到正負一毫米。

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首席人才官奚丹

國內對這樣的基礎性探索,一直有被實用主義束縛的傾向,相較於在實用領域下的功夫,過去的中國人在探索現象和問題的本質上所花費的心血確實少。

幾千年前,中國人就拿著竹管用嘴吹牛痘預防天花。直到1796年,英國鄉村醫生看到擠奶工不得天花,發現他們感染牛身上一種輕微天花,於是把牛乳頭上的結痂(牛痘)給孩子接種,推動了疫苗和免疫。現在英語中疫苗一詞(Vaccine)就是拉丁語中的牛。

如今的外部壓力,讓大家明白了,行動支付再先進,沒有手機終端,晶片和作業系統作為支撐,競爭起來,實力依然不夠。必須更加關注基礎研究,對問題必須刨根問底。

科學家應成為年輕人偶像選擇的另一指引

年輕人是一個國家重要的後備力量。如何吸引他們從事基礎研究,是必須重視的問題。前面提到,基礎科研是一個枯燥的過程,如今的飯圈文化,綜藝娛樂更受關注。要改變這點,就需要給年輕人偶像之外的選擇指引。

上個月,在上海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鍾南山提到,世界上有數不清的年輕人會將此次參會的科學家視為偶像,他也是其中一員。成為偶像的目的是更好的消除年輕人對偶像的盲從,通過偶像學到他們對問題的看法,更多地問為什麼。

鍾南山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致辭(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科學偶像的激勵,可能成就下一位科學領域的大家。

10月6日,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英國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因為證明黑洞存在,成為該領域三位獲獎者之一。獎項頒布後,著名華人人工智慧學者李飛飛發推特祝賀,彭羅斯是她兒時的偶像,因為彭羅斯她才有今天的成就。

彭羅斯,這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在1989年出版了《皇帝的新腦:關於計算機、大腦和物理定律》一書。這本書講的是,人類意識、計算機算法、量子力學之間的種種關係。學生時代的李飛飛看到了這本書,被彭羅斯的觀點深深吸引,最終被引導著走向了人工智慧研究之路。偶像的力量間接的成就了一名學者。

科學探索獎正在嘗試解決現實問題

中國需要更多的基礎科研,準確的說是需要更多的年輕人投身該領域,樹立科學偶像是要做的,同時現實的問題也要解決。

基礎研究短期內沒有回報,科學探索獎的發起人潘建偉院士說過:遇到好多年輕人,確實比較辛苦,特別是成家之後,像博士畢業後,35到45歲之間,上有老,下有小,而這個時間是他們最有創造力的時候。

要改變這樣的情況,很重要的一點是建立客觀的評價體系,給予年輕人更多的經濟支持。

國內已有的評價系統,往往更關注學者發表了多少篇SCI文章,但能發表這些文章的專家,早就是其研究領域的佼佼者,給他們頒獎,往往是獎勵他們以往的成就。這樣的評價體系,顯然對正在努力中的年輕學者不友好。

另外,科研平臺的經費多,但人才的薪酬又無法突破,想留下年輕人很難。

2018年11月,一則中國「天眼(FAST)」十萬年薪難招人的報導刷屏。花費幾十億元建設的「天眼」射電望遠鏡,竟然沒有配套的人員管理、薪資發放機制。國家前天文臺前臺長也曾表示:高校、科學院其實不缺錢,但它缺人員的費用。

中國「天眼(FAST)」(圖片來源:新華網)

騰訊聯合多位科學領域前沿學者,發起科學探索獎,恰恰是在這方面進行嘗試和努力,長期支持一大批優秀的青年科學家潛心科研,自由探索。

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人民幣的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

2020年「科學探索獎」總共收到1200多位青年學者的申報材料,而在獎項的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超過800位「兩院院士參與其中」。

為了保證客觀公正,在已有的師生、親屬、項目、商業合作等迴避關係基礎上,今年進一步將同單位、提名、推薦也納入了迴避關係。

結束語

2017年,國家頒布《科學部關於進一步鼓勵和規範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的指導意見》,支持社會力量設立科技獎。

一直以來,國家在科研投入方面都很重視,但是我們看到缺乏民間的,尤其是企業界參與的。很多項目屬於實驗室,沒有接地氣,現在希望有更多的企業能一起投身基礎科研。

從全球來看,很多大的公益基金都有支持基礎研究。像美國的洛克菲勒基金,1904年設立,捐款資助了很多大學和科研機構,從今天經濟學第一的芝加哥大學、到諾獎密度最高的洛克菲勒大學,洛克菲勒基金對科學的推動是起了相當作用的。

如今,國家前所未有地重視科學和技術,這需要政府、社會力量一起推動。雖然「科學探索獎」暫時沒有發揮像洛克菲勒基金這樣大的作用,但這是中國的企業與個人努力的起點,未來還會有更遠的徵程。

相關焦點

  • 科學探索獎50位青年科學家在釣魚臺國賓館公布獲獎理由
    11月14日,一場頂級的科學盛宴將在這裡舉行。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進行,正式公布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理由,青年科學家們將在這裡享受國賓級待遇。科學盛宴:每位獲獎者將獲300 萬元人民幣獎金與釣魚臺國賓館的國宴一樣,科學探索獎也是科學界國宴級別的!不僅獲獎的青年科學家們會出席盛宴,"國寶"級的科學家也會出席。
  • 50位青年科學家獲第二屆「科學探索獎」
    本報電 (記者劉嶢)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近日正式揭曉,50位獲獎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今年的「科學探索獎」50名獲獎人中,有48人擁有教授或同級職稱,38人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機構學習或工作的經歷。同時,今年該獎項首次對港澳地區放開申請,港澳地區共有59人申報,最終3人獲獎。
  • 50位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最年輕獲獎人僅30歲
    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今天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據「科學探索獎」管理委員會透露,本次獲獎人名單較去年更為多元化,其中女性獲獎人增至5位、35歲及以下獲獎人6位(最年輕獲獎者僅30歲),港澳地區首次放開申請後,亦有3位科學家獲獎。
  • 第二屆科學探索獎50位獲獎者
    9月25日,第二屆 「科學探索獎」 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共3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9月25日上午,騰訊公司副總裁、科學探索獎項目負責人王嫵蓉在北京的科學探索獎媒體溝通會現場表示。 經過9個月的評審,2020年第二屆科學探索獎從1238名提名者評選出了50名獲獎者。每位獲獎者將在未來五年內得到300萬的獎金,並可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
  • 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揭曉 50位青年科學家獲騰訊1.5億元獎金
    important}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據悉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將於11月14日在北京舉行。屆時,50位獲獎人將公開亮相,眾多國內外科學家代表也將應邀出席,共同見證這一榮譽時刻。
  • 不必再為五鬥米折腰 50位「科學探索獎」獲獎青年科學家分享1.5億...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孫冰) 11月5日消息,2019年「科學探索獎」近日在京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典禮,來自9大領域的50位青年科學家獲此殊榮,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前院長饒毅等9大領域評委代表,為獲獎人頒發了象徵探索精神的「X」型獎盃,鼓勵他們向著科學無人區繼續進軍,鼓足幹勁,繼續攀登科學的珠穆朗瑪峰。
  • 50位青年學者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這是屬於卓越青年科學家的榮耀時刻。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釣魚臺國賓館芳華苑隆重舉行。來自九大領域的50位「科學探索獎」得主獲獎,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
  • 第二屆「科學探索獎」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均分1.5億元獎金
    今日(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科學探索獎」是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職工作的、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一個公益性獎項
  • 2020「科學探索獎」名單揭曉,50位科學家獲1.5億獎金
    9月25日消息,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總獎金1.5億元,這些科學家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據「科學探索獎」管理委員會透露,本次獲獎人名單較去年更為多元化,其中女性獲獎人增至5位、35歲及以下獲獎人6位(最年輕獲獎者僅30歲),港澳地區首次放開申請後,亦有
  • 2020「科學探索獎」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1.5億元獎金
    important}今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1.5億元獎金,最年輕獲獎人僅30歲!」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
  • 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揭曉
    9月25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位(最年輕獲獎者僅30歲),港澳地區首次放開申請後,亦有3位科學家獲獎。
  • 南通籍科學家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全國僅50位
    25日,啟動資金高達10億元的「科學探索獎」正式公布第二屆獲獎名單,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其中,南通如皋籍青年科學家、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教授黃志偉榮獲生命科學領域「科學探索獎」。記者了解到,「科學探索獎」是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偕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等14位知名科學家聯合發起的公益獎項。
  • 獎金每人300萬 50位青年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浙江這兩人上榜
    這是屬於卓越青年科學家的榮耀時刻。以極為莊重的儀式,高規格陣容,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給今年的50位獲獎人一個盛大典禮。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
  • 2020年騰訊「科學探索獎」在京頒獎,鼓勵50位青年人探索科學...
    馬化騰表示,需要更加主動地發現人才、關愛人才,支持他們自由探索、樂在其中,讓科學技術更加自主自立自強。多方見證,為50人的探索之路加油打氣當天下午,在釣魚臺國賓館芳華苑,四百多名「科學探索獎」主辦方、發起人、評審委員會成員、顧問委員會成員以及相關政府部門、高校、科研單位和機構媒體代表濟濟一堂,共同見證50位「科學探索獎」得主捧起獎盃。
  • 2020年「科學探索獎」在京頒獎,鼓勵50位青年人探索科學「無人區」
    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來自九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依次從饒毅、潘建偉、鄔賀銓、程泰寧等發起人手中接過獎盃,繼續他們探索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無人區」的徵程。
  • 科學探索獎50人名單公布,北大獲獎7人,每人獎金300萬
    近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本年度共有7位獲獎者來自北京大學,6位來自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分別有3位青年科學家獲獎,其餘單位獲獎人數均在3人以下。
  • 「科學探索獎」1.5億元重獎50位科學家!南科院陳求穩研究員入選
    2020年9月25日,啟動資金高達10億元的「科學探索獎」正式公布第二屆獲獎名單,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他們將在未來5年各獲得由騰訊基金會資助的300萬元獎勵,用於自由開展科學探索研究。南京水科院陳求穩研究員入選。
  • 科學探索獎頒布,30歲年輕女科學家獲獎
    科學探索獎頒布,30歲年輕女科學家獲獎編輯/貝塔的大飛機校稿/貝塔的大飛機9月25日,一年一度科學探索獎頒布,50位年輕科學家獲得此項獎項。科學探索獎是國內規模較大的,影響力較廣的一個獎項。由騰訊總裁馬化騰、著名科學家施一公等共同設立。目的是為了獎勵那些取得卓越成就的年輕科學家。
  • 三位福建青年科學家獲本年度「科學探索獎」
    本報訊 (記者 林侃) 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來自九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從獎項發起人手中接過獎盃。其中,福建籍科學家徐集賢、史大林、陳興分別在能源環保、天文和地球科學、化學新材料領域獲獎。
  • 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公布 最年輕獲獎人僅30歲
    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據「科學探索獎」管理委員會透露,本次獲獎人名單較去年更為多元化,其中女性獲獎人增至5位、35歲及以下獲獎人6位(最年輕獲獎者僅30歲),港澳地區首次放開申請後,亦有3位科學家獲獎。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將於11月14日在北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