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本科很多出自於這所頂級高校

2020-12-06 中原說教育

提到我國的科技獎項,除了眾所周知的國家三大獎、國家科技創新爭先獎以及省部級的科技獎以外,還有一個最具含金量的獎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從獎項設置就可以看出,這裡含有一個最字,所以含金量不言而喻!國家最高科技獎是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 ,一向是我國科學家的最高榮譽,象徵著我國科技工作者的最頂峰,同時也是對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具有重大貢獻的人。

國家最高科技獎自2000年設立以來,歷經20年,總共產生了33位獲獎者,每年能夠獲得此獎項的人數不能超過兩人,可見審核之嚴,所以能夠獲此殊榮的無一不是為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本次統計來著33位獲獎者本科畢業院校,一起來圍觀下吧!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勵獲獎者本科畢業院

從近20年的統計接過來看,北京大學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勵獲獎者本科就讀最多的院校,總共有7位(註:燕京大學和北京大學進行了合併,所以總共有7位),在我國現在的高校中要要領先。其中還有一位是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屠嗷嗷,也是所有獲獎者中唯一不是兩院院士的人;還有一位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于敏,可謂是一騎絕塵!

北京大學

有三位本科畢業生獲此殊榮的有三所高校,分別為清華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和國立交通大學。其中只有清華大學還是原來的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主體變為現在的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還有部分是西南交通大學);至於國立中央大學,那分設出來的高校就更多了,主要繼承者為現在的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

清華大學

下面再來看一下具有兩位獲此榮譽的高校,她們分別是:哈軍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南聯合大學以及浙江大學,其中的哈軍工大家可能不太了解,那是我國集國防和軍工為一體的高校,其繼承者有現在的國防科大、西北工大、南京理工、解放軍理工大學以及哈爾濱工程大學,而這些學校實力都不弱,由此可見當年哈軍工的強大。

哈爾濱工業大學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包含一位本科畢業生獲得國家最高科學獎的高校,分別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西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以及山東農業大學。其中,表現最為出彩的是山東農業大學,以一所雙非高校與眾多的985類高校並列,想不出眾都難!

山東農業大學

大家對於我國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本科畢業的院校,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也希望大家多多點讚關注,祝各位生活愉快!

相關焦點

  • 16所高校19人獲得「中國工程界最高獎」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在京揭曉。光華工程科技獎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將獲得者可獲得100萬元人民幣獎勵,「光華工程科技獎」獲得者可獲得獲得20萬元人民幣獎勵。據統計,本屆共有來自16所高校的19位高校工程科技專家獲得了光華工程科技獎,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院士、清華大學郝吉明院士、西安交通大學蔣莊德院士等榜上有名。高校獲獎人數接近本次授獎總數的一半。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的出生家庭、年齡、地域、教育背景
    (將其劃分為5個時間段,見表1)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始設於2000年,每年最多僅有2位獲得者,因此當他們獲得該獎時年齡普遍偏高,平均年齡為83歲。獲獎時86歲以上者有14位。(見表2)截至目前,獲獎者中已有14位離世。
  • 又一項榜單發布,江蘇這所高校實力超群!
    兩院院士校友數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所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一所高校的本科教育水平。作為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百年名校,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中,南京大學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在各個歷史階段培養和造就了眾多中華英才,先後培養了270多位"兩院"院士,6位"兩彈一星"元勳、5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191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生均培養傑青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一。
  • 中國青年科技獎公布布,各高校青年學者入圍情況如何?
    據高校科技進展統計,本屆共有47所高校(包括高校附屬醫院)的74位高校傑出科技人才摘得獎項,獲獎人數佔比高達74%。具體獲獎情況如下: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的高校青年科技人才獲獎共有5人,佔到了特別獎授獎總數的一半。這5位特別獎獲得者,分別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 大學校友之「大國工匠」,這所大學力壓清華大學,佔據近半壁江山!
    現代社會渴求匠人精神,這是一種職業精神,包含了專注、創新、敬業、精益求精等品質,我國很多高校,也培養了諸多「大國工匠」。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學校在大飛機、核高基、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等10個重大專項不同程度參與了前期論證及科研攻關。學校共獲得國家和省部級以上科技獎25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7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7項,國防科技獎149項。 在航空、航天、航海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主要的航空研究所西工大學子的比例最少都有三分之一。
  • 歷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畢業於何高校?幾乎全為名牌大學!
    從2001年開始,每年年初國家都會頒發上一年度的「最高科學技術獎」,截止到目前已經頒發了19個年度,在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頒發前,我們來回顧一下過去20個年度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以及他們的本科畢業院校,本文我們先來了解2000到2009年度(頒獎時間2001年到2010年),
  • 歷屆國家傑青本科校友數據統計:南京大學位列高校第二!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自1994年成立以來共進行了25批,約4025人獲得了這一振奮殊榮。從1994年至2018年,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的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共176人,位居高校排行榜第二。歷屆「國家傑青」的本科校友數統計排名結果(截圖)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英文:The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簡稱:國家傑青基金)自1994年設立以來,
  • 33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畢業於什麼大學?清華並列第三位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評選一次,每次授予不超過兩名,由國家主席親自籤署、頒發榮譽證書、獎章和800萬元獎金 (開始設立時是500萬元,2018年調整為800萬元) 。2000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正式設立。
  • 各高校國家一流本科課程總數及其排名:清華遙遙領先,西交大第三
    在最近,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在這個結果中,全國數百所高校總共有5000多門課程獲得了國家一流本科課程,這一認定結果,算是對這些高校的這些課程的一個肯定,那麼這五千多門課程,其分布也和高校本身的高等教育實力是有密切的關係的,當然也和該校的綜合實力有關係,具體這5000多門課程,我們通過統計和彙編,最終形成以下榜單:
  • 中國植物活詞典吳徵鎰逝世 曾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據新華社電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中科院資深院士、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譽所長、著名植物學家吳徵鎰因病醫治無效,於2013年6月20日在昆明逝世,享年97歲。  吳徵鎰於2008年1月8日獲得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國家傑青本科校友數據統計:北大雄踞第一,南大科大分獲二三
    「TOP小編」對歷屆「國家傑青」的本科校友數進行了統計,看看哪家高校人才培養率最高,排名結果如下:北大、南大、科大校友位居前三作為高端科技人才的贊助項目,國家傑青」的人才數量是體現高校科研實力的重要指標,在「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已然成為高校必爭的人才項目。
  • 四川985教授用一本書填補國際空白,如今拿下又一國家最高獎!
    電子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王華教授榮獲由中國地球物理學會頒發的2020年度"傅承義青年科技獎",這是成電教師首次獲此殊榮。此次全國科研院所共8名學者獲獎。傅承義青年科技獎"是為紀念我國已故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傅承義院士,於1997年設立,是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授予青年學者的最高獎項,授予過去五年在地球物理學科做出突出成績的中國青年地球物理工作者。
  • 1994-2018年國家傑青本科校友數排名,人才培養能力的比拼!
    最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2018年全國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的最終名單。國家傑青這份榮譽是相當高的,其含金量僅次於院士。能夠獲得這份榮譽的科研人員,也通常被稱為是院士候選人。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自1994年成立以來,到2018年共進行了25批,在這25批中共有約4025人獲得了振奮殊榮。由於當前高等教育環境下,本科教育的接受程度最高,同學們的認可度也是最高。小編對歷屆獲獎人員的本科院校進行了統計,得到了這25批國家傑青的本科校友數排名,其詳情如下:通過上圖大家可以看到:在這25批國家傑青獲得者中,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的人數最多,達到了212人。
  • 盤點中國傑出校友最多的八大高校,北大居首,個個都是名校
    校友目前已經成為各大高校的一個有利資源,而傑出校友更是高校的一大筆財富,校友越來越影響著一所高校的知名度、影響著高校的發展。那麼我國哪些高校的傑出校友最多呢?今天筆者就為大家盤點下國內傑出校友最多的八大高校,看看這八所高校的校友天團到底有多強大。
  • 「2019國家傑青」名單公布,廣東8所高校14人上榜
    文/製圖 金羊網記者 張璐瑤 實習生 嚴家慧 8月2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通告,公布2019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 記者留意到,本次公布入選的「國家傑青」共300人,分別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校。
  •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曾慶存:中國數值天氣預報業務開創者
    來源標題: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曾慶存:中國數值天氣預報業務開創者曾慶存出生年月:1935年5月出生地:廣東省陽江市主要成就:曾慶存是國際數值天氣預報奠基人之一,為現代大氣科學和氣象事業的兩大標誌——數值天氣預報和氣象衛星遙感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 僅次於國家最高科技獎
    龍偉民研究員現任中機智能裝備創新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總經理、機械研究總院南方中心副主任、新型釺焊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先進釺焊材料與技術國際聯合研究基地主任、綠色焊接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帶頭人,長期從事焊接材料、工藝與設備的研發和產業化。
  • 廣東省67所本科高校點評
    目前全省擁有本科高校67所,其中有5所世界雙一流建設高校。21個地級市中,有15個地級市開設了本科高校(分校區不計入),其他6個地級市暫時沒有本科高校。廣東省本科高校主要集中在省會廣州市達37所,深圳、珠海、肇慶、東莞等各有3-5所,其他城市零星分布有1-2所。廣東的本科高校應該遷移省會廣州高校至其他地市均衡布局發展。廣州市:
  • 全國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靠譜嗎?你的大學校友有多少是院士?
    他們代表著某一領域內頂尖的資深專家,是學術界給予科學家的最高榮譽稱號。院士增選每兩年一次,需要提名,提名資格一般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上,需要經過大概三輪嚴格的評選才能成為院士。其他國家也有院士稱謂,即國際院士,我國很多高校、科研機構也聘請有國際院士,很多國家的院士也很樂意在中國工作。
  • 安徽這所普通師範大學火了,竟然出了兩個國家傑青!
    軟科和青塔分別對300名傑青的的本科、博士畢業院校進行了統計,小編進行了綜合,快來看看是哪些大學培養了這些國家傑青吧!從2020年國家傑青畢業院校統計數據上看,今年國家傑青本科院校來自98所高校,其中畢業於清華大學的最多高達18人;武漢大學有15位本科校友,居於第二;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均有14名本科校友,居於第三;南京大學有10位本科校友,表現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