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本次共對300名項目申請人予以資助。
作為高端科技人才的支持項目,國家傑青一直備受學術界關注。近幾年當選的兩院院士中相當一部分都曾獲得國家傑青資助,因此國家傑青有著「院士搖籃」的美譽。在「雙一流」建設的大背景下,傑青已然成為高校和青年科學家必爭的科研項目。
通過對申請人的依託單位進行統計,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入選人數蟬聯第一各15人,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校入選人數也在10人以上。
軟科和青塔分別對300名傑青的的本科、博士畢業院校進行了統計,小編進行了綜合,快來看看是哪些大學培養了這些國家傑青吧!
從2020年國家傑青畢業院校統計數據上看,今年國家傑青本科院校來自98所高校,其中畢業於清華大學的最多高達18人;武漢大學有15位本科校友,居於第二;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均有14名本科校友,居於第三;南京大學有10位本科校友,表現出色。武漢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表現出色,本科校友數均在5人以上。
一些「雙非」高校表現不俗!山東師範大學、揚州大學有3位本科校友入選,還有南方醫科大學、安徽師範大學、河北師範大學等10所「雙非」均有2位本科校友入選。
從年齡分布來看,2020年國家傑青獲得者年齡集中在1974年-1985年之間,他們大多在1992-2003年前後就讀本科院校。傑青獲得者本科校友數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大規模擴招前本科人才培養質量。
軟科統計的2020年國家傑青建議資助申請人本科、博士畢業高校統計如下:
碩士:清華、浙大、哈工大表現出色
碩士作為科研人員培養的中間學段由於簡歷不完整、碩博連讀等情況的影響,數據量較少。從目前收集到的數據來看,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3所高校表現出色,分別有至少6位校友入選2020年國家傑青建議資助人選。
西安交通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高校同樣有優異表現,一些普通院校如燕山大學、江蘇大學、安徽醫科大學、揚州大學等均有校友入圍,也反應這些學校的辦學質量和綜合實力。
近年來,燕山大學、江蘇大學、揚州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學校屢屢在各類大學排行榜上有上佳的位次,表現出了較好的發展勢頭和潛力,也是新一輪雙一流高校的有力競爭者。
綜合來看,清華大學在人才培養方面佔有較大優勢,本碩博入選2020年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共39人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有27人次校友入選,北京大學入選校友26人次。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同樣表現出色。
從地區看,本科來源於北京高校的最多為48人;排第2的是來自江蘇高校的有30人;第3名是來自安徽地區高校的有24人;來自山東高校的有17人;來自上海和湖北的同為16人;來自陝西高校的也有12人。之所以統計這個結果,主要是比較這些地區的本科教育質量和水平。
不出意外,北京既是高校密集的地區,211院校也達到了28所,其次是11所的江蘇和上海,湖北的211也有7所,安徽僅有3所,這次卻有24人獲得國家傑青,安徽師範大學、安徽醫科大學 、蚌埠醫學院、信陽師範學院這幾所普通學校也有入圍,安徽師範大學畢業的有2人,可見安徽的高等教育質量並不如坊間傳聞的那樣,除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安徽的其他學校就不行了。
從入選者畢業學校的數量看,江蘇高校最多達到了12所,包括雙非高校揚州大學、江蘇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等學校,這幾所高校在社會上的聲譽也一直看漲,備受考生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