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製世界上第一張數值天氣預報圖,他讓中國的天氣預報越來越準

2020-12-06 央視網

繪製世界上第一張數值天氣預報圖,他讓中國的天氣預報越來越準 他是我國氣象預報事業的泰鬥,曾獲有氣象界「諾貝爾獎」之稱的國際氣象組織獎。他首創的半隱式差分法,在世界上第一個成功求解了斜壓原始方程組,給出了世界上第一張求解原始方程組的天氣預報圖,降低了氣象災害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的損失,這一方法至今仍在氣象預報中廣泛應用。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曾慶存。

channelId 1 1 2 d83bc6e7ee55cdd2362f0d54d734d046

相關焦點

  • 天氣預報為何越來越準了
    預報準確率越來越高  曾慶存介紹,目前的3天預報,在全球範圍可達70%至80%的準確度,如果是一定區域,比如我國華南地區的3天預報,準確度能高於80%。同時,國際上天氣預報的有效性已從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
  • 數值天氣預報——現代天氣預報的基石
    天氣預報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氣象災害預警是氣象災害防禦第一道防線,近些年常聽到這樣的評價:「天氣預報越來越準了」。
  • 天氣預報越來越準,離不開他的算法
    讓天氣預報越來越準  點開手機,隨時查看幾天後的天氣,如此便利精準的科技,離不開曾慶存創造的算法。  古人看雲識天。到了20世紀,人們發明氣象儀器測量大氣狀態,繪成「天氣圖」,但還要依賴預報員的經驗,誤差較大。預報能不能準點、再準點?
  • 數值天氣預報的前世今生
    上圖 風和日麗的北京陶然亭公園。好天氣吸引了許多遊客踏青。左圖 曾慶存院士為大家講述數值天氣預報。沈 慧攝面對千變萬化的天氣狀況,古代先哲通過觀天積累了一定經驗,可大體知道某些天氣變化規律。此時,受益於無線電技術的成功研發與大量應用,各地氣象觀測數據可以及時匯總到一個中心,繪成「天氣圖」。然而,這種天氣圖法的預報雖建立在科學分析基礎上,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預報員憑經驗作出主觀判斷。為讓天氣預報準點,再準點,於是有了今日的數值天氣預報方法。那麼,什麼是數值天氣預報?
  • 天氣預報為何越來越準了?院士帶你了解背後的故事
    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 題:天氣預報為何越來越準了?  「天氣預報達到『十報九準』甚至『十報十準』,目前來說不大可能。」曾慶存說,天氣有偶然性,它不在人工實驗室裡,也不被人為控制,是預報總會有偏差。  相當準確的預報,幫助我國實現了多個登陸颱風的零死亡。曾慶存說:「如今,我們已經能把颱風牢牢控制住了。」
  • 經點科學丨天氣預報越來越準了!你猜是為啥?
    此時,無線電的成功與大量應用,使得各地的氣象觀測數據可以及時匯總到一個中心,繪成「天氣圖」,但這種天氣圖法的預報雖是建立在科學分析基礎上,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於預報員憑經驗做出主觀判斷。讓天氣預報準點,再準點,於是有了今日的數值天氣預報方法。什麼是數值天氣預報?
  • 數值天氣預報(上)
    這樣方法叫數值天氣預報,亦稱「天氣預報的流體力學方法」。它是目前全世界都在用的一種天氣預報方法尤其對3~7天內的預報,比較準確。它是根據描述大氣運動規律的流動力學和熱力學原理,構成閉合方程組,也就是大氣的數值模型,只要知道某個時刻大氣的初始狀態,就可通過數學方法求解,計算出來某個時間大氣的狀態,亦就是通常所說的天氣形勢及有關的氣象要素如溫度、風、降水等。
  • 什麼叫數值天氣預報
    大氣預報,是氣象人員根據各地探測得來的地面和高空的氣象資料,繪製成各種天氣圖表,再結合從氣象衛星上接收到的衛星雲圖以及氣象雷達觀測得來的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判斷作出來的。隨著電子計算機用於天氣預報,氣象預報人員經過研究,逐漸採用了一種新的預報方法——數值天氣預報方法。
  • 經常吐槽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真的沒有以前準了嗎?
    的公眾調查(南京大學「天氣預報公信度考察小組」暑期實踐團隊,2011)圖3:關於「天氣預報的信息能夠滿足您的需要麼?」的公眾調查(南京大學「天氣預報公信度考察小組」暑期實踐團隊,2011)2. 天氣預報真的沒有以前準了嗎?隨著國家在氣象方面投入的增加,氣象資料越來越豐富,氣象模式、預報手段、計算條件的提高,使得國際國內的氣象預報的水平客觀上是逐步提高的。
  • 中期數值天氣預報開啟新裡程
    20世紀80年代,數值預報已成為國際天氣預報主流發展趨勢,而我國的中期數值天氣預報系統尚未建立,亟待開發。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系列發展計劃出臺:中期數值天氣預報列入「七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預報系統建設項目也通過了審批立項。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澤椿時任國家氣象中心主任,也是這一項目的主要負責人。
  •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曾慶存:中國數值天氣預報業務開創者
    來源標題: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曾慶存:中國數值天氣預報業務開創者曾慶存出生年月:1935年5月出生地:廣東省陽江市主要成就:曾慶存是國際數值天氣預報奠基人之一,為現代大氣科學和氣象事業的兩大標誌——數值天氣預報和氣象衛星遙感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 第一張天氣圖長什麼樣?
    天氣預報逐漸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那麼,世界上第一張天氣圖是怎麼出現的,又長什麼樣呢?實際上,準確預測天氣不是易事。天氣會受到氣團、地形、水域狀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另外,一些隨機的因素變化也會引起天氣變化。因此,天氣預報是一個歷史性難題。
  • 媒體回顧天氣預報發展歷程:從佔卜到科學(圖)
    而現代科學證明,有的天氣諺語具有豐富的科學內涵。比如,「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就是如此。鉤鉤雲在大氣科學中叫鉤捲雲,在強烈的對流天氣系統,常常形成大範圍的捲雲。因此,鉤捲雲一旦出現,就預示著產生降水的天氣系統即將來臨。3.戰爭催生現代意義的天氣預報世界上第一張天氣圖誕生於1820年。
  • 他讓天氣預報越來越精準
    25歲破解世界級氣象難題,為如今的天氣預報技術奠定基礎;44歲「夠格」領取國家津貼,與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同在第一檔」;45歲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出了科學界,聽說過曾慶存的人不多。一次到北京友誼賓館參加國際會議,車門打開,先出來一頂破草帽。門童悄聲向同車者打聽,聽到「國際著名科學家」時,大吃一驚。  1935年出生的曾慶存,是國際數值天氣預報理論的奠基人之一。
  • 氣象控第三期:天氣預報的「前世今生」
    最早的現代氣象學預報出現在法國,最早開展的天氣預報是——颱風路徑預報。  1854年11月,英法聯合艦隊在黑海上和俄軍決戰,可是還未開戰,就遭到了一場強風暴的襲擊,一下子沉沒了30多艘艦船。事後,巴黎天文臺臺長勒弗裡埃受命調查這次風暴的來龍去脈。他發信給各國氣象臺站,收集到許多氣象情報,繪製了一張天氣圖,發現這種風暴的移動有一定規律。
  • 天氣預報:從佔卜到經驗分析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2~322年)在著名的《天象論》中曾寫道,世界上萬物由火、空氣、水和土四大元素組成,也就是「四因說」。他認為,這四種元素「可以互相轉化,每一種都可以潛伏在其他之中」,而引起這種轉化的媒介物是太陽。其中,空氣經受溫度的變化就變為雲、雨、雪、霜、露。  後來,由於農業生產的需要,我國在2000多年前總結出了二十四節氣。
  • 氣象學家李澤椿:為業務數值天氣預報打上「中國印記」
    (新中國70年)人物誌:氣象學家李澤椿:為業務數值天氣預報打上「中國印記」中新社北京9月6日電 題:氣象學家李澤椿:為業務數值天氣預報打上「中國印記」中新社記者 李亞南 孫自法從「無」到「有」,從「中國印記」到「中國智造」,談起被世界氣象組織稱為20世紀最偉大科技發展之一的數值預報,從事氣象工作近60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氣動力和數值預報專家李澤椿認為,中國氣象人開闢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發展之路。
  • 「今日氣象」十六大成就片——數值天氣預報
    數值天氣預報也是利用數學方程對天氣變化的模式進行仿真運算的。  迄今為止,數值預報模式已達到上百種,用於業務預報的模式也達三十多種。但是大體上,數值預報可以分為地轉模式、平衡模式和原始方程模式三大類。為了儘量真實反映大氣狀況,模式所要考慮的因素是非常複雜的。任何一種模式的運算量都是非常大的,人工計算不可能及時地給出預報結果。於是,大型計算機承擔了這個龐大的運算任務。
  • 國際氣象節 天氣預報的「前世今生」
    他們先後將西方近代氣象儀器帶入中國,客觀上推動了北京地區地面觀測技術的發展。    中國人製作的第一張天氣圖誕生於1915 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成立了中央觀象臺,蔣丙然任氣象科科長,於1915 年親自繪製了第一張中國人發布的天氣圖。1916 年正式以天氣圖的方法試做預報,每日天氣預報分兩次對外公布。
  • 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
    視覺中國供圖8月14日,暴雨過後雲海中的成都。視覺中國供圖有人說,沒有比夏天更讓人關注天氣預報的季節,雷電、暴雨、高溫、颱風,以及相應的城市高溫、內澇,山區泥石流、洪澇等災害,都曾無數次地在這個季節一一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