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數據分析,精準天氣預報,人工智慧賦能氣象研究 | 智周報告核心版

2021-01-14 澎湃新聞

原創 機器之心產業研究 機器之能

大自然風雲變幻莫測,令人捉摸不透自古以來人們便為了生產生活建立起來各種預測天氣的方法。儘管現代氣象預測系統已經在數值預報模型上取得不錯的效果,但這種依賴人們對大氣物理的理解的物理模型常會收到各種各樣隨機因素的幹擾,無法滿足氣候覆雜多變的地區的預測需求。伴隨著以神經網絡為代表的人工智慧算法研究的發展和在應用領域的成功,氣象行業也在嘗試用統計算法代替或補充傳統數值模型。不少氣象單位、科研機構和科技公司都在不同的應用場景融入了人工智慧。

作者 | 言青佳、陸少遊

氣象研究領域現狀及市場規模

人工智慧運用於氣象研究和天氣預報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巨大的。突發或極端天氣事件對生態系統、基礎設施和人類健康有著巨大的潛在風險。就我國東南沿海夏季颱風而言,影響城鎮正常運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往往上億。2018年著名颱風山竹過境,造成經濟損失52億元。儘管天氣事件無法避免,但提前的預警能挽救一部分經濟損失。而對突發事件的預測是傳統天氣預報模型的軟肋,因此藉助人工智慧進行預報是很有價值的嘗試。此外,在氣象數據過程,人工智慧的輔助能加快數據處理的速度,減輕判圖人員和預報人員的工作負擔。而在風能發電、農業、環境監測等不同行業,人工智慧也能因提高預測準確率而節省成本及增加管理效率。來自於中國產業信息網的數據顯示,未來5年中國氣象服務產業收入預計達到3000億元人民幣,而這其中人工智慧大有可為。

氣象研究中的常用人工智慧技術

計算機視覺:是用攝影機和計算機代替人眼對目標進行識別、跟蹤和測量等機器視覺,並進一步做圖像處理,用計算機處理成為更適合人眼觀察或傳送給儀器檢測的圖像。在氣象預測中,雷達數據被轉換成了圖像,可以將這種預測視為一個計算機視覺問題,從輸入圖像序列去推測氣象的演變。

卷積神經網絡:由一個或多個卷積層和頂端的全連通層組成,同時也包括關聯權重和池化層(poolinglayer)。與其他深度學習結構相比,卷積神經網絡在圖像和語音識別方面能夠給出更好的結果。可以使用反向傳播算法進行訓練。相比較其他深度、前饋神經網絡,卷積神經網絡需要考量的參數更少,使之成為一種頗具吸引力的深度學習結構。

長短時記憶網絡:是循環神經網絡(RNN)的一種。RNN是一類以序列(sequence)數據為輸入,在序列的演進方向進行遞歸(recursion)且所有節點(循環單元)按鏈式連接的遞歸神經網絡。LSTIM作為當前最流行的RNN成功的解決了原始循環神經網絡的缺陷,在語音識別、圖片描述、自然語言處理等許多領域中成功應用。

集成學習:在機器學習的有監督學習算法中,學習出穩定的且在各個方面表現都較好的模型有時並不容易。有時我們只能得到多個只在在某些方面表現得好的弱監督模型。集成學習就是將多個弱監督模型組合起來,以期得到一個更全面的強監督模型。

人工智慧在氣象研究領域的應用分布

人工智慧在氣象研究領域的應用案例

上海氣象局智能網格預報: 在進博會氣象服務中,上海氣象局利用智能網格預報,通過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研究不同尺度大氣運動規律,訂正數值預報誤差,在短臨外推預報、短臨災害性天氣識別與預測、數值模式預報訂正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技術成果。在進博會氣象臺的天氣預報崗,上海精細化智能格點編輯系統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每天對上海11個站點的短臨天氣預報進行「訂正」,每天發布雷達外推產品和數值預報定量降水訂正產品。

Google Nowcast: Google 利用使用一種數據驅動、完全不考慮物理模型的方法來建立短臨降水預報模型。研究人員僅依賴神經網絡,通過訓練數據集來學習擬合大氣物理,而沒有使用先驗的大氣物理運動知識。在這裡,降水預報被看作是一種由圖片至圖片的轉換問題,並利用一種U-net結構的卷積神經網來實現預報目的。不同於傳統即時預報採取的高解析度快速刷新(HRRR)數值預報、光流(OF)算法和持久性模型的是,U-Net模型利用精度圖和回憶圖的方法所表現的預報質量更優。此外,該模型還提供了額外的瞬時預測,而傳統的方法如HRRR計算延遲時間有1-3小時。

Deep mind預測風力: Google 自2018年起,將氣象觀測資料、氣象預測、和實地的量測結果輸入 DeepMind 的機器學習平臺上,經過運算,得到36 小時後的風力預測,進而應用在自家位於美國中部的 700MW 風力發電場。通過風力預測,獲得未來一天預計能提供的電力總量。Google 將此數據提前知會電力公司,使其能有效管理供電。

人工智慧在氣象研究領域的局限性

儘管不少研究機構和氣象預報單位都利用上了人工智慧這一工具,人工智慧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助天氣預報和氣象服務仍充滿爭議,值得進一步探索嘗試。在天氣預測中,影響天氣變化的因素成千上萬個,每一個變量都在時刻不停的變化。涉及到的變量越多,對人工智慧訓練數據、計算能力的要求就越高。而前面提到的數值模型不能很好地處理的局部突發性劇烈天氣,人工智慧亦難以捕捉。這類天氣現象事先在雷達圖沒有預兆的,在沒有回波的前提下,人工智慧算法也無法進行預報

人工智慧在氣象研究領域的發展趨勢

當前,將人工智慧在個彆氣象研究場景下的應用已獲得業界的肯定,例如在數值模型預測基礎上利用機器學習訂正偏差,利用計算機視覺處理衛星數據及預測極端天氣等。而當前比較熱的領域是使用機器學習工具加速天氣模式的部分組件,以期加速短時臨近預報。未來業界和研究機構還將產生更多的案例,來建立融合機器學習與數值模擬的混合預報模式。

* 本文為「智周」系列報告「核心版」,相應「深度版」的推出計劃將在後續公布,敬請大家關注。針對「人工智慧在氣象研究領域的應用現狀及展望」這一主題,有哪些方向或主題,你希望在報告深度版中讀到詳細的闡述與分析,歡迎留言,這將成為我們製作報告深度版的重要參考。

關於「智周」系列報告

機器之心「智周」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報告系列重點關注現有人工智慧技術應用較成熟且應用潛力較大的正在進行智慧升級的傳統行業及場景,逐行業、逐場景為產業用戶高效而不失深度地呈現不同人工智慧技術的產業落地現狀、企業案例、技術應用趨勢等。「智周」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報告系列包含核心版及深度版兩個版本:

核心版濃縮精華分析內容至2頁內,覆蓋重要數據、分析結論及案例簡述,以供使用者高效系統地了解人工智慧技術在自身所關注產業內的潛在機會。

深度版在核心版的基礎上,包含詳盡的行業或場景痛點分析、技術解讀、落地案例詳解及資料附錄等,以供有深度研究需求的使用者進行深入探究。

▼ 專題推薦

算法攻破人臉識別「口罩」難題2020-02-18

大疆為6億平米土地築起「防護牆」2020-02-12

CT+AI雙拳出擊攻破假陰性困境2020-02-10

原標題:《強化數據分析,精準天氣預報,人工智慧賦能氣象研究 | 智周報告核心版》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氣象錦囊——人工智慧賦能數值天氣預報
    天氣況狀瞬息萬變,令人難以捉摸,精準的天氣預報可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科學準確的決策指導和服務,因此,最大限度的準確預測天氣一直是人們的不懈追求。數值天氣預報的誕生曾經給天氣預報領域帶來跨越式的發展,它是以氣象觀測資料為初值條件,通過巨型計算機進行數值計算,再用流體力學和熱力學的方程組進行求解,進而預測未來一定時段的大氣運動狀態。
  • 智能氣象,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今年7月,受連續降雨影響,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潘坪村突發山體滑坡。滾滾泥沙瞬間衝毀了道路,造成數棟民房坍塌。所幸山體滑坡並未造成人員傷亡。原來,依靠北鬥衛星監測系統發布的橙色預警,當地居民早已提前撤離。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氣象領域的深入應用,天氣預報預警變得越來越精準。
  • 「數據+算法」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省氣象臺「加密觀測」應對雪情「數據+算法」讓天氣預報更精準本報訊 實時更新的氣象大屏、作業區一體化平臺以及推進中的精細化預報系統……記者近日在省氣象臺看到,多種科技手段正輔助著「科學預報」,為氣象專家提供著更智能化的決策參考
  • 曾慶存:勇攀氣象科學之巔,他讓天氣預報越來越精準
    原標題:曾慶存:勇攀氣象科學之巔,他讓天氣預報越來越精準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 題:曾慶存:勇攀氣象科學之巔,他讓天氣預報越來越精準 新華社記者溫競華、董瑞豐 海報: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曾慶存 新華社發 在科學界,曾慶存成名很早。
  • 自動化觀測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不知您發現沒有,如今的天氣預報越來越精準了。摸透老天爺的「暴脾氣」,先得觀察清楚老天爺的習性,其中最基礎的手段便是觀測。不久前,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實現自動化的消息被人們廣泛關注。那麼,是什麼催生了自動化氣象觀測?
  • 促進預報精準 推動服務精細 中國氣象局研討改進全國天氣會商
    中國氣象報記者谷星月報導6月18日,中國氣象局召開全國天氣會商改進研討會,就如何改進天氣會商工作、提高會商質量進行研討。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主持會議,副局長餘勇出席會議。宇如聰指出,改進全國天氣會商是適應新時代氣象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與時俱進改進會商工作,推動以數值預報為主導的客觀數字智能預報發展。持續推進研究型業務建設,加強客觀技術方法研發和應用,增強會商的科技含量。充分應用多源數據融合快速更新的實況分析產品、各類數值模式預報產品和精細化定量化智能網格預報產品,提高預報分析的精細化水平。
  • 觀測數據與天氣預報
    春節前,中央氣象臺一條關於觀測數據和預報準確率之間關係的微博,引發了網友熱議。那麼,二者之間的聯繫到底有多緊密呢?  綜合運用才有準確結果  對於利用氣象觀測網來「捕捉」天氣變化的預報員而言,網中涵蓋的各種觀測數據都十分重要,綜合利用各種觀測手段得來的數據,才能得出儘可能精準的預報結論。
  • 華為天氣優化版正式上線:精準至分鐘級預報
    10月19日,華為終端雲服務官方微博宣布,華為天氣優化版正式上線,八大功能亮點。官方稱,新版本從每日實時的天氣預報,到細緻入微的生活服務,帶你遇見晴天的燦爛,遠離突發天氣的擾亂,讓你擁有無憂暢玩的體驗。
  • 墨跡天氣:精準的航空氣象服務可以提高民航經濟效益
    另外,如果能更好、更合理的利用氣象條件,還能減少航油消耗。美國宇航局研究結果表明,如果充分利用順風,波音747型飛機平均每次飛行可節約燃油462公斤,全年空運燃料費用可節約1~2億美元。由此可見,精準的航空氣象服務將解決航空公司痛點。如果航空公司能獲得精準的氣象服務,不僅可以提高其地位和競爭力,還能提高民航的經濟效益。
  • 華為天氣優化版正式上線 預報更精準生活服務更專業
    10月19日,華為終端雲服務官方宣布,期待已久的華為天氣優化版正式上線啦!八大功能亮點,從每日實時的天氣預報,到細緻入微的生活服務,帶你遇見晴天的燦爛,遠離突發天氣的擾亂,讓你擁有無憂暢玩的體驗。具體升級內容,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墨跡天氣以氣象科學技術助力冬奧氣象預報精細化
    據悉,該課題是基於2022年北京冬奧對天氣服務要求更加精準的需求開展的,由北京市科委給予立項支持,墨跡天氣牽頭,聯合北京市氣象臺及北京大學共同負責整個課題的研究內容、技術方案設計與實施,旨在提升針對冬奧賽區/賽道的精細化預報準確率水平。
  • 【科技日報】掩星探測將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歐洲中尺度數值天氣預報中心(ECMWF)分析表明,如果全球天氣預報初始場數據有3%來自GNSS掩星探測資料,對數值天氣預報的誤差減小的貢獻率是8%。」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孫越強表示。  作為大會主席,她在9月6日舉行的第一屆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遙感及其探測資料應用國際研討會間隙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做了這番表述。
  • 觀察丨精準高效氣象預報預警
    作為防災減災工作的「第一道防線」,準確、及時的氣象預報和預警信息,不僅為公眾出行、企業生產等社會活動提供便利,更為各級政府統籌防汛救災工作、進行決策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做好氣象保障服務工作,離不開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幾十年來,氣象部門努力發展核心技術,有效提升了我國天氣預報、預警的精準度和及時性。  提升預報的精準度,發展數值預報這一核心技術是關鍵。
  • 華為天氣優化版正式上線:八大亮點 精準至分鐘級預報
    官方稱,新版本從每日實時的天氣預報,到細緻入微的生活服務,帶你遇見晴天的燦爛,遠離突發天氣的擾亂,讓你擁有無憂暢玩的體驗。本次更新主要集中在兩大方面,一是更精準的天氣預報,天氣詳情實時更新,精準至分鐘級,氣候盡在掌握,計劃調整應對自如。
  • 天氣預報是怎樣產生的 天氣預報怎麼形成文字數據分析
    天氣預報是怎樣產生的 天氣預報怎麼形成文字數據分析  「未來一周,我市天氣將是……」電視機內,天氣預報主持人播報著每日天氣信息,這簡簡單單幾個數字構成的天氣預報,背後其實蘊含著預報員對每天海量氣象數據的分析。
  • 智慧氣象揭秘風雲變幻|天氣雷達|劉安寧|氣象臺|氣象預報
    天氣預報肯定有一席之地,作為每天出門前的天氣預警工具,它決定著你是否可能被淋成落湯雞。製作天氣預報是個非常繁瑣的過程,需要依次搜集過去一段時間從地面到高空的氣象數據。這些氣象數據從何而來?又到哪裡去?江蘇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告訴你,天氣預報數據採集於「天地空」,經過分析和會商,一份天氣預報產品就誕生了。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履職盡責 為全球提供精準預報服務
    根據WMO要求,WMC-BJ需要為全球各國開展實時氣象預報、預測業務提供穩定、豐富、高質量的無縫隙天氣氣候分析、預報、預測指導產品,並牽頭開展國際氣象預報技術培訓、交流等活動。可以說,世界氣象中心既是政府與WMO之間的橋梁,也是我國氣象部門躋身世界頂級氣象業務部門,提高我國氣象事業國際影響力的必由之路。
  • FV3成美國天氣預報動力核心模式
    從6個候選模式中選出FV3作為美國下一代天氣預報模式的動力核心模式。  基於FV3的新預報系統將改進8到10以上預報的準確性;對颶風路徑和強度給出更好模式預報;將天氣預報延伸至14天。  未來,數值天氣預報產品將像電子地圖一樣,能按需提供解析度更高的細節。
  • 天氣預報有了更精細的監測數據
    在「風雲四號」衛星天氣預報應用攻關團隊首席專家許映龍眼裡,「風雲四號」A星所提供的監測數據在天氣預報業務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為強化衛星監測分析業務技術、發展衛星監測客觀定量分析方法提供了重要支撐。對於天氣預報而言,衛星監測數據可以更精準地反映天氣系統以及天氣系統在衛星雲圖上的特徵和變化。通過數據同化技術,衛星監測數據可融入到數值預報模式中,進一步提升預報精度。相比於「風雲二號」G星、F星,「風雲四號」A星的高時空解析度觀測圖像在對颱風監測上有著質的飛躍。
  • AI加持的精準天氣預報將從深圳開始:兩小時內,一平方公裡範圍
    如果天氣預報 APP 能告訴你兩個小時後,一平方公裡面積內的天氣是什麼樣的,我們的生活方式可能會完全不一樣了。如何讓天氣預報變得更準確一直是個世界性難題。事實上,現代氣象預報的準確度遠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