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預報精準 推動服務精細 中國氣象局研討改進全國天氣會商

2020-12-03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谷星月報導6月18日,中國氣象局召開全國天氣會商改進研討會,就如何改進天氣會商工作、提高會商質量進行研討。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主持會議,副局長餘勇出席會議。

宇如聰指出,改進全國天氣會商是適應新時代氣象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與時俱進改進會商工作,推動以數值預報為主導的客觀數字智能預報發展。持續推進研究型業務建設,加強客觀技術方法研發和應用,增強會商的科技含量。充分應用多源數據融合快速更新的實況分析產品、各類數值模式預報產品和精細化定量化智能網格預報產品,提高預報分析的精細化水平。優化全國天氣會商技術與業務流程,突出重點,避免重複,提高質量和效果。推動預報員轉型發展,強化總結分析和科研開發,提高對本地天氣精細特徵和天氣過程的認識、對天氣氣候機理的理解和對客觀化預報方法的應用水平。

餘勇指出,做好汛期氣象服務,監測精密是基礎,預報精準是核心,服務精細是目標。全國天氣會商是做好預報服務工作的重要支撐,是各地交流新技術新方法和培養預報員的重要平臺。重點從四個方面改進天氣會商:加強觀測、預報和服務各方面科技創新成果的應用;在有限的時間內注重提高會商效率;各有側重,優勢互補,中央氣象臺首席側重解決預報分歧、確定預報結論和災害分析,各省(區、市)首席側重本地的精細分析;與國家防災減災、社會各行業服務需求密切結合,加強氣象災害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分析。

會上,預報與網絡司、中央氣象臺和部分省(市)氣象局的領導及預報業務人員,圍繞天氣會商的定位、改進會商的思路與舉措進行了深入交流。

據悉,預報與網絡司將組織全國氣象部門做好天氣會商改進工作。

相關焦點

  • 中國氣象局部署全國天氣會商改進工作
    中國氣象局部署全國天氣會商改進工作突出精細特色 強化風險分析近日,中國氣象局印發關於進一步改進全國天氣會商工作的通知,貫徹落實全國汛期氣象服務再動員再部署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強化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做好汛期氣象服務,切實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 中國氣象局組織G20杭州峰會專題天氣會商
    莊白羽 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賈靜淅 黃彬報導 9月3日上午,在全國天氣會商結束後,中央氣象臺與浙江省、杭州市氣象臺及周邊省市氣象臺通過視頻連線進行G20杭州峰會天氣專題會商。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會商後聽取峰會氣象保障服務工作情況匯報,要求充分利用近年來氣象現代化成果,上下協同、齊心協力做好G20杭州峰會氣象保障服務。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許小峰在局應急辦,副局長矯梅燕在杭州市氣象臺,副局長於新文在中央氣象臺參加會商。
  • 中國氣象局提升業務能力 服務大氣環境治理
    身為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以下簡稱「環境氣象中心」)副主任,張恆德的回答一半來自科學——以珠三角治理灰霾的經驗為實例;一半源自對工作的使命感。2015年是環境氣象中心自2014年3月成立後,經歷的第一個「整年」。這一年,環境氣象中心攻克技術難關,改進業務流程,豐富預報產品,在我國環境氣象預報服務體系中進一步發揮領軍作用。
  • 中國氣象局聯合多部門會商春節假日全國天氣 全國大部地區氣象條件總體較好
    2月9日,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2021年春節假日全國天氣預報大會商,綜合研判春節期間(除夕至初六)全國天氣形勢和氣象災害風險,強化部門聯動,紮實做好春節假日氣象保障服務工作
  • 精細化氣象服務保障全國冬季運動會開幕式
    第十二屆冬運會安保部副部長孫武巖告訴中國氣象報記者,感謝氣象部門的精細化服務!我們三天前就收到了開幕式的天氣預報,早上又看到了天氣實況和場館預報。今天的一切都有條不紊、非常順利!  在化妝等候區,參加冬運會團體演出的長春師範學院的學生王欣告訴記者,他們不僅收到了氣象局的天氣預報,還有專門的氣象服務手冊,「晚上開幕式結束後也是零下20多度,我們根據建議及時增添了衣物,這對我們1700多名大學生志願者來說,氣象服務真是很貼心。」  「我今天一進體育場,就看到了通道旁的電子顯示屏,上面有天氣預報實況和溫馨提示,感覺心裡很溫暖。」
  • 不一樣的會商室:紀念活動天氣會商掠影
    「關於9月2日夜間到3日上午這一段的環流形勢,我還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這是發生在8月28日早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以下簡稱紀念活動)中國氣象局專題天氣會商中的一幕。隨著日期逐漸臨近,能否在適宜的天氣下迎來紀念活動,成為大家關心的問題。
  • 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合作成效凸顯
    中國氣象報記者何孟潔 莊白羽 通訊員張繼文報導 北京-廣州-香港視頻會商專線的建設和連通為香港天文臺更好地了解全國天氣形勢提供了有力支撐;香港天文臺與上海颱風研究所、華東區域氣象中心合作推動了世界氣象組織登陸颱風預報示範項目的順利實施。
  • 更精準的天氣預報是這樣「煉」成的
    郭靜原攝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氣象觀測實時業務平臺上,工作人員正分析觀測數據。郭靜原攝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氣象觀測實時業務平臺上,工作人員正分析觀測數據。郭靜原攝「受偏南暖溼氣流和冷空氣的共同影響,12月15日,本市將有大雪、道路結冰和大霧天氣。
  • 中國氣象局調度部署重點地區颱風預報服務
    9月2日18時,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防禦颱風「美莎克」氣象服務工作調度視頻會議。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雅鳴連線聽取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等地氣象服務及部門聯動情況,對防禦颱風「美莎克」氣象服務進行全面調度部署。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主持會議。
  • 中國氣象局與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首次雙邊會議舉行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虞俊報導 4月23日至24日,中國氣象局與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首次雙邊會議在英國裡丁舉行。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率團出席會議,ECMWF主任Alan Thorpe率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出席並主持雙邊會議。
  • 北京:提供高考考點逐時精細化天氣預報
    中國氣象報記者馮子晏報導 又到高考季,記者從北京市氣象局了解到,今年高考氣象服務首次提供全市91個考點逐時的精細化天氣預報。  高考期間,正值汛期,天氣複雜多變。北京市氣象臺從6月4日起,通過傳真向高考服務保障機構滾動發布高考期間的天氣預報,並提前與中央氣象臺等部門加強會商,開展天氣聯防。市氣象服務中心積極利用@氣象北京微博、微信發布高考天氣諮詢。
  • 智能氣象,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各地積極推進的智慧氣象系統,不僅成為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也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了更多元的服務。  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今年7月,受連續降雨影響,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潘坪村突發山體滑坡。滾滾泥沙瞬間衝毀了道路,造成數棟民房坍塌。所幸山體滑坡並未造成人員傷亡。原來,依靠北鬥衛星監測系統發布的橙色預警,當地居民早已提前撤離。
  • 氣象精細服務農業病蟲害防治
    「偏溼偏暖的天氣氣候,不僅促使冬小麥、油菜等農作物發育期提早,還為病蟲害繁殖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結合去冬的氣候特點,中國氣象局首席氣象服務專家毛留喜認為,目前的小麥抽穗揚花期正是赤黴病防治的重要窗口期。  旱生蟲、溼生病。乾旱的氣候容易引發蟲害,而過溼的天氣則有利於病害發生。
  • 中國氣象局部署應對寒潮天氣 要求強化監測分析提高服務針對性
    今冬以來最強寒潮天氣將於12月28日至31日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莊國泰要求各級氣象部門全力做好預報服務工作,尤其是強化監測分析,根據不同區域和行業需求提供更加精細和更有針對性的建議。在27日全國天氣大會商後,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組織召開專題會議,進一步部署寒潮天氣氣象服務工作。會議指出,此次寒潮天氣過程影響範圍廣、降溫劇烈、大風持續時間長,預計將對相關行業和公眾生活帶來較大影響。要切實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要求,發揚連續作戰精神,為人民生產生活提供有力保障。一要做好預警發布和應急響應工作,強化聯動會商,加強值班值守,切實落實責任。
  • 上海市氣象局王智:連軸轉,只為精準預報
    面對這樣一個強勁的對手,上海中心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王智每一天都仔細揣摩它的「心思」,在每一次「暴力襲擊」時提前準備,帶領預報團隊以精細化的預報服務保障超大城市有序運行和太湖流域防洪安全。  16年深耕一線 立足於精準預報  「預警信號牽一髮而動全身,直接影響城市防汛、農業、消防等多部門聯動,我們必須提前向市委、市政府和防汛部門提供重要氣象信息專報,為防汛行動安排留出時間。」在42天梅雨季中,上海中心氣象臺共發布16次暴雨藍色或者黃色預警信號。
  • 中國氣象局將釣魚島天氣預報納入國內城市預報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 中國氣象局發言人11日表示,自9月11日起,中央氣象臺把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天氣預報納入到國內城市預報中。    發言人表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氣象局承擔著管理全國陸地、江河湖泊及海上氣象情報預報警報等責任,氣象部門開展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氣象服務在歷史上由來已久。
  • 廣東在全國率先開展智能網格天氣預報 降雨預報「分鐘級」 災害...
    原標題: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智能網格天氣預報  降雨預報「分鐘級」 災害天氣「不漏網」  公眾所在的位置實時定位,當前的氣溫、風力、降雨實況在手機頁面中一目了然,在精細預報中,還可查閱逐小時的天氣和空氣品質預報
  • 自動化觀測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1999年至2008年,中國氣象局分批次完成了自動氣象站推廣建設和應用。2014年,中國氣象局對全國地面氣象觀測業務的調整,拉開了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的大幕。近年來,能見度儀、雲高雲量觀測儀、天氣現象儀器、自動日照計、固態降水觀測儀等自動化觀測設備陸續亮相,逐步取代人工觀測任務。涉及地面觀測等內涵的智慧氣象概念從醞釀到提出,逐漸豐富,已經轉化為實際應用。
  • 氣象局詳解應對雨雪冰凍情況 研討極端天氣成因
    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也就貫徹國務院領導的批示和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的通知要求,對本地應對低溫雨雪冰凍極端天氣災害作出部署。加強會商 發布預警讓氣象信息比災害性天氣跑得更快1月8日以來,各級氣象臺加強分析會商,密切關注天氣變化趨勢,及時做好暴風雪、強降溫天氣過程的監測、預報、預警工作。
  • 水利部水文司一行赴中國氣象局調研
    12月10日,水利部水文司和水文情報預報中心一行來中國氣象局就防災減災工作調研,詳細了解氣象現代化建設及氣象事業發展情況。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雅鳴會見水利部水文司一行。劉雅鳴肯定氣象、水利兩部門長期以來在信息共享、會商研判、降水預報等領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