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朱曄 記者 謝麗萍
今年的梅雨從一開始就卯足了勁,入梅早、出梅遲、梅雨期特別長、雨量大、過程頻繁。面對這樣一個強勁的對手,上海中心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王智每一天都仔細揣摩它的「心思」,在每一次「暴力襲擊」時提前準備,帶領預報團隊以精細化的預報服務保障超大城市有序運行和太湖流域防洪安全。
16年深耕一線 立足於精準預報
「預警信號牽一髮而動全身,直接影響城市防汛、農業、消防等多部門聯動,我們必須提前向市委、市政府和防汛部門提供重要氣象信息專報,為防汛行動安排留出時間。」在42天梅雨季中,上海中心氣象臺共發布16次暴雨藍色或者黃色預警信號。回憶起這些暴雨預警發布過程,王智深感責任重大。
7月6日9時30分,上海中心氣象臺短臨監測崗值班員辛辰監測到一條窄帶狀回波從江蘇太倉附近快速東移。辛辰第一時間將監測情況告知當天值班首席王智。經過綜合分析,王智很快作出判斷,小時雨強能達到暴雨黃色預警標準,建議立即發布暴雨黃色預警信號。
實況反饋,6日,上海中北部地區普降暴雨,崇明出現大暴雨,中心城區曹楊新村街道小時雨強達69.8毫米。
市防汛指揮部同步啟動全市防汛防颱風三級響應行動,全市防汛搶險人員到崗。第一時間,排水部門啟動暴雨排水模式,水利部門做好工程調度,環衛部門清掃道路雨水進水口,公安部門增派警力疏導易擁堵路段及下立交、隧橋、涵洞等,城市運行平穩有序。
電腦屏幕上,數據不斷刷新,王智正專注其中。「我們做預報,除了要參考模式輸出的預報結論,還必須通過客觀數據和經驗常識去求證和判斷。」在他看來,每一次預報結論的輸出,都必須有一個完整合理的邏輯判斷過程,每個環節都必須有足夠客觀的「證據」予以支撐,這考驗著首席預報員的預報功底與技術水平。
自大學畢業到上海中心氣象臺工作以來,王智在預報一線已經錘鍊了16年。「只有邏輯更清晰,證據更客觀,我們的預報結論才會更接近於事實。」王智的眼神裡透露出堅定和執著。
上海中心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王智。朱曄 攝
10年黨齡 踐行初心使命
7月17日,太湖流域達到保證水位4.65米!太湖流域管理局、上海市氣象局、上海中心氣象臺太湖流域氣象中心啟動一級應急響應。
上海中心氣象臺進入「戰時」狀態,太湖流域防汛抗洪氣象服務黨員突擊隊迅速成立。「我要加入!」王智第一時間向黨組織報名,作為已經有十年黨齡的黨員,他認為在本職工作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踐行初心使命的時刻到了。
「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專題會商17次了。」王智說,每天早上組織與太湖流域管理局會商,提出氣象預報結論和防汛抗洪建議。他還奔赴太湖流域管理局,在太湖防汛抗洪兩省一市視頻會商中介紹太湖流域未來天氣趨勢和精細化的面雨量預報,為後期流域防汛抗洪決策提供支撐。
在上海中心氣象臺決策服務科的工作檯上,一疊《太湖流域重要氣象信息專報》擺放整齊,記錄著首席預報員和預報員團隊的日常工作。截至7月24日,氣象臺已經連續發布《太湖流域重要氣象信息專報》21期、《太湖流域十天面雨量趨勢預報》33期。
令人欣喜的是,王智及其團隊提供的氣象產品,有力地幫助了太湖流域防汛工作。
「前幾天,我們判斷出太湖流域南部地區降水趨緩。」上海中心氣象臺決策服務科副科長劉敏表示,之後防汛部門就通過太浦河閘、望亭水利樞紐和常熟水利樞紐進行了有效洩洪。
根據上海市氣象局最新的會商意見,太湖流域管理局抓住了7月23日晚上之前窗口期加強排水,緩解了防汛壓力。
如今,上海中心氣象臺已宣布申城出梅。而對於王智和他的團隊來說,只要太湖水位不退,24小時「連軸轉」的工作還將持續下去。
(來源:《中國氣象報》2020年8月5日四版 責任編輯: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