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精細服務農業病蟲害防治

2020-12-03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若嘉

  「江漢、江淮南部冬小麥進入赤黴病預防關鍵期,須抓住晴好天氣及時噴藥。」4月3日,央視《新聞聯播》後的《天氣預報》首次播報了一條農業病蟲害防治氣象條件預報。

  「小麥赤黴病是一種典型的氣候病害,可防不可治。一旦錯過時機,小麥發病後將無根治的可能,打出來的糧食連牲畜都無法食用。」在這一通識下,「堅持防字當頭,把功夫下在前端」成為共識。

  在復工復產的關鍵時刻,由農業農村部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的農氣提示,如同一聲「發令槍」,拉開從南到北針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攻堅戰。

  氣象「瞭望塔」 助春耕「奪天時」

  「今年我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總體呈偏重發生態勢。」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表示,溫溼條件直接影響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發展。

  「偏溼偏暖的天氣氣候,不僅促使冬小麥、油菜等農作物發育期提早,還為病蟲害繁殖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結合去冬的氣候特點,中國氣象局首席氣象服務專家毛留喜認為,目前的小麥抽穗揚花期正是赤黴病防治的重要窗口期。

  旱生蟲、溼生病。乾旱的氣候容易引發蟲害,而過溼的天氣則有利於病害發生。縱觀當下春季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冬季暖溼氣候,讓小麥條銹病越冬基數增大;江淮、黃淮地區雨水偏多,易造成小麥赤黴病大流行;外來入侵物種草地貪夜蛾,在溫暖的南方加速繁殖,威脅玉米生產……天氣氣候與病蟲害關係密不可分,農業災害風險的準確研判,需要對氣象條件進行精準預報,農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也亟待氣象「瞭望塔」的前線信息。

  所謂「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抗擊病蟲害重要的「戰術」之一就是「奪天時」。自今年春季農業生產開展以來,農業農村部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力,高位推進指導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央氣象臺加強會商及時啟動赤黴病防治服務,安徽、河南等小麥主產區氣象部門先後進入特別工作狀態,加強精細化監測預報,增強農業病蟲害防控的預見性和精準度。

  戰場「情報官」 打響防治「遊擊戰」

  「晴天見花打、陰天見穗打、雨前搶先打、雨停馬上打、齊穗就能打,小麥赤黴病的首選防治方案就是在抽穗揚花期打藥。」安徽省農業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嶽偉介紹,「但降雨是防治工作的大敵。」

  今年,全國汛期提前,入汛後強對流天氣時常「光顧」。保障病蟲害防治效果,就要避開雨天,選擇降雨間隙或搶在雨前施藥,精細化氣象預報就成為了這場「遊擊戰」的「情報官」。

  「氣象部門農藥噴灑區域的信息,對我們選準防控時機很重要。」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代縣長熊壽宏說。目前,安徽省氣象臺與該省小麥主產區所在的9市縣氣象部門加強會商研判,每日發布專題預報,並與農業、植保等部門合作,動態開展病蟲害氣象等級預報,為把準防治窗口期提供支撐。

  如果說小麥赤黴病是「預防為先」,那麼條銹病就要「對症下藥」。看到病症馬上施藥,這需要將種植戶防治意識提上來。

  在河南,氣象專家聯合農業技術專家,共同走入田間地頭,現場向農戶講解赤黴病和條銹病發病植株的辨別方法,贈送防治指南,指導田間管理。同時,在「省市縣一體化農業氣象業務平臺」「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網」「氣象微農」等平臺開設小麥病蟲害防控專欄,專家遠程指導種植大戶們通過精細化氣象預報安排農藥噴灑進程。

  4月14日,河南漯河市病蟲害有效防控窗口期出現,西大坡高標準農田示範區上空,植保部門根據氣象預報信息及時開展無人機噴灑作業。無人機掠過長勢喜人的麥田,這樣的景象在全國小麥主產區已不鮮見。

  精密「監測網」 豎起防控「消息樹」

  將於5月1日起實施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指出,農作物病蟲害監測不僅要包括病蟲害發生種類、時間、範圍等,還要包含影響農作物病蟲害發生的田間氣候。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必然要在田間的「精」字上下功夫。春耕之初,農業農村部與中國氣象局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加強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分區域、分作物、分災種制定針對性防禦措施。在今年病蟲害防治關鍵期,多地氣象部門利用屬地優勢,開展智能網格精細化預報,為病蟲害防控方案制定和應急處置,提供降水、溫度、大風等要素的高精度和高時效的服務信息,增強災害防控預見性,提高風險研判的準確率。

  目前,全國653個農業氣象觀測站、2312個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69個農業氣象試驗站,以及遍布全國設施農業田地裡的小氣候觀測儀,組成了現代農業氣象監測站網,為田間氣候監測打下堅實基礎。

  在湖北,荊州農試站創新開展農業氣象雲服務模式,與農業農村部門組建網絡專家庫,展開春季農業病蟲害「雲」調查,通過農田小氣候觀測站、實景監控、與農業經營主體視頻連線等方式收集農情和災情信息,研判小麥條銹病發生氣象等級。根據預報模型,分析病源地菌源量、遷入期大氣環流形勢、遷入地氣象適宜性,以動畫的形式,解釋條銹病的氣象成因,指導種植戶在開展病蟲害防治時抓住有利天氣時機。而這些服務信息也都在第一時間通過電視、微博、微信、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等渠道傳遞到農戶手中。

  氣象條件是農業病蟲害發生發展和防治的基礎,氣象工作在農業生產中從未缺席。未來,在充分合作和共享基礎上,氣象信息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消息樹」「發令槍」作用將更加突出。(張娟、王兵、周愛春、劉凱文、張運國、楊會文對本文有貢獻)

(責任編輯:王敬濤)

相關焦點

  • 加強病蟲害防治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司法部、農業農村部負責人就...
    一是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制定農作物病蟲害預防控制方案,組織開展農作物病蟲害抗藥性監測評估,為農業生產經營者提供技術培訓、指導、服務。二是規定農作物病蟲害暴發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採取劃定應急處置範圍和面積、組織調集應急處置隊伍、啟動應急備用物資、組織應急處置行動等措施。三是明確相關部門的配合義務,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交通、民航、氣象等部門應當在職責範圍內做好農作物病蟲害應急處置工作。問:近年來,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條例》從哪些方面對其加強規範管理?
  •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
    第三十一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做好農作物病蟲害應急處置工作。公安、交通運輸等主管部門應當為應急處置所需物資的調度、運輸提供便利條件,民用航空主管部門應當為應急處置航空作業提供優先保障,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為應急處置提供氣象信息服務。
  • 農業農村部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 冬小麥赤黴病防治氣象條件預報
    中國氣象報記者黃彬 通訊員李森報導4月3日,農業農村部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今年第一期《冬小麥赤黴病防治氣象條件預報》,在央視《新聞聯播》後播出的《天氣預報》節目播出,提醒江漢、江淮南部冬小麥進入赤黴病預防關鍵期,須抓住晴好天氣及時噴藥。
  • 「藏糧於技」的氣象密碼-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為確保在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有新擔當、新作為,河南省氣象局通過開展農業氣象自動化觀測、格點化農用天氣預報和農業氣象災害預報、農業氣象災害精細化預測預警、人工增雨消雹能力提升等農業氣象防災減災與保障工程建設,不斷完善「藏糧於技」升級版,助力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使「多彩農業」成為河南的亮麗底色。
  • 天津2012年自考「農業植物病蟲害防治原理」課程考試大綱
    課程名稱:農業植物病蟲害防治原理  課程代碼:3249  第一部分 課程性質與目標  一、課程性質與特點>  本課程是農業綜合技術專業(植物生產方向)的專業課。
  • 氣象的服務提升有助於農業行業發展
    著力在加強氣象能力建設和搞好服務上下功夫,是我們做好新時期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重點。近年來,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力支持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開展,大力構建符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的農業氣象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禦機制,全市氣象為農服務能力逐年提高。
  • 【省氣象局】氣象:主動服務在路上
    看看氣象服務」  「農業墒情如何,是否該播種?問問氣象服務」  「想公路自駕,不知道半路會不會有雨雪天?近兩年,我省氣象部門加強和農牧、民政、水利、林業等部門的合作,加強信息共享、聯合會商和應急聯動機制,全省糧食安全氣象保障服務更加有力,特色農牧業氣象服務能力穩步提升,氣象信息服務的針對性、時效性顯著增強。  據青海省農牧廳副廳長孫文龍介紹,目前氣象、農牧部門籤訂合作協議,每年定期召開工作協調會議,就人工增雨、防雹減災、草原防火、病蟲害監測預警、牧區雪災預防等工作進行專題會商。
  • 「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重點項目「農林重大病蟲害和農業氣象災害的...
    該研究在化學誘導小麥抗性技術取得了新突破,茉莉酸等外源誘導劑能明顯誘導小麥既增強抗病性又產生抗蟲性,並初步明確了其抗性機理;對自行提取的低聚糖5號抗性劑的誘發機制和BTH、β-氨基丁酸等誘導抗病性的研究取得新進展;繼續開展水稻異株克生,初步完成水稻化感物質抑草作用功能研究;開展了優良天敵昆蟲的篩選工作,在國內外首次利用水平傳染,成功地使原來的兩性生殖的松毛蟲赤眼蜂轉變為孤雌產雌,已連續垂直傳遞20餘代,為提高玉米螟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
  • 總結病蟲害防控 為明年病蟲害防治做準備
    今年以來,江蘇省當地農作物深受病蟲害的侵擾,為農業生產造成大量損失。在近日召開的江蘇省農藥協會七屆二次理事會上,楊榮明站長回顧了今年江蘇省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概況,並且分析了2018年我省病蟲害發生趨勢,提出防治策略。
  • 聖啟氣象監測站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因而氣象環境針對種植業的應用是很大的,如果能夠掌握氣象變化,就能夠及時的採取相應措施,避免異常環境對生產的影響,保障農業生產穩定,如何掌握氣象環境呢?氣象觀測站在其中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了!對病蟲防治、作物生產和商業及研究分析提供強有力的科學數據支持。所以建設農業氣象監測站,對發展現代農林、育良種挖特色造精品的精緻農業和推進農村經濟轉型升級具有戰略意義,而且對都市農業的新品種先育,栽培技術研究和種苗培育提供現代的、低碳節約環保型種值氣候環境提供科學的數據依據,保駕護航的作用。
  •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5月1日起施行_政策解讀_首都之窗_北京市...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籤署國務院令,公布《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事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
  • 人參最難防治病蟲害用藥指導,實用好文
    二、防治措施 人參病害的防治應遵循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 1、認真選擇參地 選擇高燥、通氣、透水性好的適宜人參生長的地塊。每個生產季都要精細整地,清除殘枝落葉,減少病原菌越冬場所,減少初侵染源。
  • 氣象局:全國秋收秋種農業氣象服務13日正式啟動
    9月13日,今年第一份《全國秋收秋種氣象服務專報》傳往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等部門。中央氣象臺農業氣象專家毛留喜說,秋收秋種期間一旦出現對秋收作物產量形成、秋收秋種進度有明顯影響的連陰雨、霜凍、寒露風等的農業氣象災害時,將提前發出預警,並加密服務頻次,提供逐日服務。    9月10日至10月20日,是我國秋收秋種的主要時段。
  • 生物防治病蟲害的尖兵
    「天人生態」研發推廣生物防治病蟲害,讓產品做到無公害、無殘留、無抗性,提高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資源效益,為保障生態安全、糧食安全作出了獨特的貢獻。白僵菌系列產品運用領域非常廣泛,可用於水稻、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高效環保安全,可大大減少化學農藥帶來的面源汙染。但傳統的白僵菌產品生產質量低、產量少,主要原因就在於這種活體微生物製劑在加工過程中的活性保留技術不成熟。
  • 合作得好,才能服務得好——江蘇省宿遷市氣象為農服務側記
    (圖片由宿遷市氣象局提供)  密切合作才能精細化服務  在宿遷市氣象服務中心工作平臺上,記者看到根據不同的服務對象,發送的服務簡訊種類劃分為豬、羊、牛、禽、果、菜、豆等17個類別,工作庫裡現有的簡訊內容上千條,如「水稻已進入灌漿結實期,噴1至2次葉面肥,上午10時前或下午4時後細噴霧……」「在肉雞配合飼料中添加
  • 保山市召開萬壽菊病蟲害防治現場會
    原標題:我市召開萬壽菊病蟲害防治現場會目前,我市萬壽菊移栽工作已經結束,工作重心已轉入中耕管理。市農業農村局於日前組織12個萬壽菊種植鄉鎮農科站長、業務人員和輔導員到界頭鎮召開萬壽菊病蟲害防治現場會。會議對近期萬壽菊病蟲害防治工作作了安排布置;對近期萬壽菊發生的病蟲害作了介紹,並針對不同病蟲害危害症狀及防治方法作了詳細講解及現場指導培訓。近期,我市植保站通過對不同海拔鄉鎮種植的萬壽菊進行調查,發現均不同程度都有病蟲害發生。
  • 福建海洋氣象預報服務精細化提高 實現信息覆蓋
    中國網6月15日訊 福建省氣象部門開展臺灣海峽氣象預報服務業務已經40多年,針對福建沿海和臺灣海峽每天3次發布72小時海洋天氣預報,內容包括海峽天氣和風向、風速,為兩岸民眾提供氣象服務。2006年專門成立了福建省海洋氣象臺,製作、發布福建省沿海和臺灣海峽的天氣監測和天氣預報警報,2007年起開展了臺灣海峽及鄰近海域漁場氣象與海況預報,深受兩岸漁民的歡迎。
  • 「條例宣講」內蒙古自治區《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宣傳月啟動...
    宏觀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興安盟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突出農業標準化、綠色化、品牌化發展,特別是在植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方面,積極整合資金、集成技術模式、集中連片建設、集約應用赤眼蜂防控玉米螟等綠色防控措施,在保證重大病蟲害防治效果的同時,有效降低了化學農藥使用量,夯實了農牧業品質化發展的基礎。
  • 柑橘5種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柑橘5種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柑橘等芸香科植物是我國重要的水果,在氣候相對潮溼溫暖的地區廣泛種植。長期以來,柑橘生長遭受著病蟲害的威脅。利用科學技術防治柑橘病蟲害,有助於提高柑橘產量,保障柑橘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 設施農業生產病蟲害綠色防控及安全用藥技術
    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不斷推進,設施農業得以快速發展,大大豐富了市民「菜籃子」工程。隨著綠色及無公害農產品的不斷實施,老百姓越來越重視餐桌上的飲食安全,無公害蔬菜日趨受到人們的信賴。科學安全使用農藥,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但在蔬菜生產中,由於各類化學農藥的普遍使用,病蟲害抗性日趨嚴重,同時對人民身體健康也造成一定程度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