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病蟲害防治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司法部、農業農村部負責人就...

2021-01-08 中國政府網

3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籤署第725號國務院令,公布《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日前,司法部、農業農村部負責人就《條例》有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問:請簡要介紹一下《條例》的出臺背景。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耕作栽培方式改變和農作物複種指數提高,農作物病蟲害呈多發、頻發態勢,重大農作物病蟲害時有發生,如2019年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嚴重危害玉米等作物,現行的一些制度規範難以適應防治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亟需通過立法明確防治責任,規範防治規程和防治方式,鼓勵專業化、綠色防控,加強責任追究等,為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問: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農業生產經營者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中主要承擔什麼責任?

答:《條例》對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農業生產經營者的防治責任作出明確規定。一是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加強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二是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防治相關工作。三是要求鄉鎮人民政府協助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做好防治相關工作。四是規定農業生產經營者等有關單位和個人做好生產經營範圍內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及時採取防止病蟲害擴散的措施,病蟲害嚴重發生或者暴發時及時報告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

問:《條例》在完善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報制度方面作了哪些規定?

答:監測預報是做好農作物病蟲害預防控制的前提和基礎,《條例》總結實踐經驗,完善了監測預報制度。一是加強監測網絡建設管理,規定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編制監測網絡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加強對監測網絡的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損毀、拆除、擅自移動監測設施設備,或者以其他方式妨害監測設施設備正常運行。二是規範監測內容,主要監測病蟲害發生種類、時間、範圍、程度等,並規定監測技術規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制定。三是規範監測信息報告及預報發布,規定監測信息應當及時上報,預報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發布。

問:《條例》在完善農作物病蟲害預防控制制度方面作了哪些規定?

答:《條例》細化了農作物病蟲害預防控制各項措施。一是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制定農作物病蟲害預防控制方案,組織開展農作物病蟲害抗藥性監測評估,為農業生產經營者提供技術培訓、指導、服務。二是實行分類防控,按照農作物病蟲害特點和危害程度將農作物病蟲害分為三類,明確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嚴重發生時,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對控制工作進行綜合協調、指導;二類、三類農作物病蟲害嚴重發生時,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對控制工作進行綜合協調、指導。三是規範災情信息發布,規定農作物病蟲害災情信息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商同級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發布。

問:《條例》對農作物病蟲害應急處置有哪些要求?

答:農作物病蟲害暴發時,應當採取應急處置措施。《條例》主要規定了以下方面:一是明確應急預案的制定職責,規定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應急響應和處置機制,制定應急預案。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制定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業務培訓和演練,儲備必要的應急物資。二是規定農作物病蟲害暴發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採取劃定應急處置範圍和面積、組織調集應急處置隊伍、啟動應急備用物資、組織應急處置行動等措施。三是明確相關部門的配合義務,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交通、民航、氣象等部門應當在職責範圍內做好農作物病蟲害應急處置工作。

問:近年來,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條例》從哪些方面對其加強規範管理?

答: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專業化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因此,《條例》設專章對其進行規範管理。主要規定了以下方面:一是規定國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和扶持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為其提供技術培訓、指導、服務。二是考慮到防治服務的專業性、技術性,《條例》規定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應當具備相應的技術人員、設施設備以及規範的管理制度。田間作業人員應當能夠正確識別服務區域的農作物病蟲害,正確掌握農藥適用範圍、施用方法、安全間隔期等專業知識以及田間作業安全防護知識,正確使用施藥機械以及防治相關用品。三是為保障防治服務的科學、規範,《條例》規定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農藥安全合理使用制度,建立服務檔案,為田間作業人員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

問:《條例》為什麼強調堅持「綠色防控」?

答: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推進綠色發展的要求,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水平,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必須注重採用綠色防控技術、走綠色發展之路。為此,《條例》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持開展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依法推廣應用,普及應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推進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智能化、專業化、綠色化;鼓勵和支持科研單位、有關院校等單位和個人研究、依法推廣綠色防控技術,鼓勵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使用綠色防控技術等。

3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籤署第725號國務院令,公布《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日前,司法部、農業農村部負責人就《條例》有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相關焦點

  • 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
    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新華網  作者:於文靜  2020-12-02
  •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
    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建立分類管理制度 科學應對病蟲危害——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
    根據《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有關規定,為加強農作物病蟲害分類管理,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以下簡稱《名錄》),包括草地貪夜蛾、飛蝗、草地螟等10種蟲害和小麥條銹病、小麥赤黴病、稻瘟病等7種病害。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負責人就《名錄》制定的原因、意義以及貫徹落實等回答了本報記者提問。問:為什麼要對農作物病蟲害實施分類管理?
  •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題: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  新華社記者於文靜  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針對如何落實文件要求等問題,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1日進行了解答。
  • 防治草地貪夜蛾等病蟲害 5月1日起這一條例實施
    新京報訊(記者 王俊)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耕作栽培方式改變和農作物複種指數提高,農作物病蟲害呈多發、頻發態勢,重大農作物病蟲害時有發生,如2019年草地貪夜蛾入侵,嚴重威脅我國玉米生產安全。近期《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今天(4月7日),司法部、農業農村部負責人就《條例》答記者問。
  • 氣象精細服務農業病蟲害防治
    在復工復產的關鍵時刻,由農業農村部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的農氣提示,如同一聲「發令槍」,拉開從南到北針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攻堅戰。  氣象「瞭望塔」 助春耕「奪天時」  「今年我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總體呈偏重發生態勢。」
  • 農業農村部:守住糧食安全生命線 嚴防耕地「非糧化」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強調,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重要性緊迫性,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共同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
  • 綜合防治農業外來入侵物種 保障生態安全
    10月14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在廣西南寧舉辦了2020年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培訓宣傳活動,主要圍繞農業主要外來入侵植物危害識別與防治技術、外來物種入侵形勢與對策分析、中國主要外來入侵生物動態分布與資源庫建設及科學管理等專題開展培訓,印發了前期遴選形成的《農業外來入侵生物防治典型技術和模式》,並進行了防治知識和技術的展示宣傳,雲南、湖南、廣西、河北等省介紹農業外來入侵生物的防治經驗。
  •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
    總 理  李克強2020年3月26日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了防治農作物病蟲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條例。新發現的農作物病蟲害可能給農業生產造成重大或者特別重大損失的,在確定其分類前,按照一類農作物病蟲害管理。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將防治工作經費納入本級政府預算。第六條 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全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 ...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
    原標題: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
  •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5月1日起施行_政策解讀_首都之窗_北京市...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籤署國務院令,公布《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事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
  • 農業農村部:糧食生產功能區將保我國95%的口糧需求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12月1日,農業農村部就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答記者問。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各地已劃定9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據測算,糧食生產功能區建成後,可以保障我國95%的口糧和90%以上的穀物需求。
  • 【共同戰疫】農業農村部:春耕農資有保障 夏糧豐收有基礎
    春耕備耕農資需求有保障  此前,農業農村部把化肥、農藥等農資納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生活物資保障範圍,列入復工復產企業重點名單。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司長張延秋介紹,我國種子、農藥、化肥、農膜,常年供大於求,供應總量多出需求量1.5倍到2倍以上。
  • 農業農村部公布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333號根據《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有關規定,為加強農作物病蟲害分類管理,我部組織制定了《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現予公布。附件: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 農業農村部2020年9月15日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一蟲害(10)種1.草地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
  • 鄭國光:科學應對全球變暖 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減輕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增強農業抗禦氣候風險的能力,應當成為我國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和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    一、全球氣候變暖已對我國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造成顯著的影響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認為,全球氣候呈變暖趨勢。
  • 科學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我國是一個氣候條件複雜、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減輕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增強農業抗禦氣候風險的能力,應當成為我國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和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
  • 糧食生產面臨的問題及建議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黨中央、國務院把糧食生產提到更高的政治高度,從地力補貼、休耕輪作到糧食擴面等,多措並舉,確保了國家糧食安全。但與「舌尖上的浪費」相比,我國糧食從生產到加工鏈條上的損失卻鮮為人知,同樣觸目驚心。為此,簡要對保障糧食安全、避免糧食生產過程中的浪費情況及面臨困難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建議。
  • 農業農村部等7部門印發關於加強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農業農村部2月28日消息,農業農村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科學技術部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海關總署辦公廳、國家林業與草原局辦公室、中國科學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通知。
  • 農業農村部:加大對農民合作社政策支持力度
    三是支持重大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央財政重視重大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通過農業生產救災資金支持各地開展重大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各地可根據現行資金管理辦法,統籌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按規定應用包括電解水技術在內的生物防治、綜合防治、生態控制等技術,降低有害化學農藥的使用強度,減少農業面源汙染,降低農作物損失。
  • 擴大赤眼蜂防治面積 保障糧食豐產豐收
    今年我市擴大推廣應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和混合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面積,向全市28個鄉鎮街集中統一免費發放防治玉米螟赤眼蜂蜂卡兩次,防治水稻二化螟混合赤眼蜂蜂卡三次,防治面積達439.7萬畝,比去年增加15%,切實為糧食豐產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