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草地貪夜蛾等病蟲害 5月1日起這一條例實施

2021-01-08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王俊)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耕作栽培方式改變和農作物複種指數提高,農作物病蟲害呈多發、頻發態勢,重大農作物病蟲害時有發生,如2019年草地貪夜蛾入侵,嚴重威脅我國玉米生產安全。

近期《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今天(4月7日),司法部、農業農村部負責人就《條例》答記者問。

縣級以上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商同級應急管理部門發布災情信息

監測預報是做好農作物病蟲害預防控制的前提和基礎,《條例》完善了監測預報制度。

《條例》規定,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編制監測網絡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加強對監測網絡的管理。

此外,《條例》還規範監測內容,主要監測病蟲害發生種類、時間、範圍、程度等,並規定監測技術規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制定。

對於監測信息的報告及預報發布,《條例》規定監測信息應當及時上報,預報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發布。

對於災情信息發布,《條例》要求,農作物病蟲害災情信息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商同級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發布。

「應確定一、二類病蟲害具體種類,以便明確責任」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周雪平表示,我國是農業有害生物災害頻發的農業大國。據統計,常見農業害蟲有739種、病害775種、雜草109種、鼠害42種,農作物病蟲害分布廣、危害重、突發性強,如果不採取分類管理,難免導致重大病蟲害防控中出現責任不清的情況,貽誤防治時機,加劇危害損失。

《條例》要求實行分類防控,按照農作物病蟲害特點和危害程度將農作物病蟲害分為三類,明確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嚴重發生時,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對控制工作進行綜合協調、指導;二類、三類農作物病蟲害嚴重發生時,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對控制工作進行綜合協調、指導。

「開展病蟲害分級分類管理,明確責任劃分,使我國病蟲害防治更加科學規範。」周雪平說。

同時,他也強調,對當前我國這1600多種病蟲草鼠害如何分級?確定哪些分類指標?例如危害損失、發生面積、公眾影響、國際關切的程度,怎樣定性和定量區分?這是隨著《條例》頒布對植保科技工作者、管理者提出的首要命題。

「需要儘快開展相關研究,尤其是確定一類、二類病蟲害具體種類,以便儘快明確責任,推進後續防治工作。」

一家一戶防病治蟲難 政府應鼓勵和扶持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

據了解,在田間管理環節,也就是病蟲害防治環節,目前大部分地區仍然以一家一戶背著噴霧器打藥來完成,與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研究員魏啟文表示,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也稱統防統治,是適應現階段農業農村生產實際,適應病蟲害防治規律,解決一家一戶防病治蟲難題的重要手段。

他舉例稱,一家一戶防治多年用一種農藥等不合理用藥的現象非常普遍,導致許多農藥新品種上市2-3年就產生抗藥性、防效下降,只有專業化防治才能做到交替輪換用藥,延緩抗藥性產生。

不過,實際情況中,專業化服務仍面臨扶持政策不穩定、內生動力不足、開展服務風險大等難題。

此次《條例》中對專業化服務進行了專章表述。

《條例》指出,國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和扶持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為其提供技術培訓、指導、服務。

並且,要求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應當具備相應的技術人員、設施設備以及規範的管理制度。田間作業人員應當能夠正確識別服務區域的農作物病蟲害,正確掌握農藥適用範圍、施用方法、安全間隔期等專業知識以及田間作業安全防護知識,正確使用施藥機械以及防治相關用品。

此外,《條例》規定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農藥安全合理使用制度,建立服務檔案,為田間作業人員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

■ 背景

近5年我國農作物病蟲害年均發生面積65億畝次

據周雪平介紹,近年來,隨著國際農業貿易的增長和人員往來不斷頻繁,多種農作物病蟲害入侵我國並造成危害。例如草地貪夜蛾2019年入侵後,迅速擴繁到26個省市區,發生面積1600多萬畝,嚴重威脅我國玉米生產安全。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吳孔明認為,病蟲害治理能力是農業生產力的組成部分,是糧食供應能力的基本保障。

據統計,近5年我國農作物病蟲害年均發生面積65億畝次、防治面積80億畝次,經病蟲害有效防治,每年挽回糧食產量損失2000億斤左右,佔糧食總產量的六分之一。

「也就是說,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意義不啻於擁有3億畝隱形耕地。」吳孔明稱。

不過隨著農作物病蟲害呈多發、頻發態勢,現行制度存在不足。司法部、農業農村部負責人坦言,現行的一些制度規範難以適應防治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

「亟須通過立法明確防治責任,規範防治規程和防治方式,鼓勵專業化、綠色防控,加強責任追究等,為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新京報記者 王俊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趙琳

相關焦點

  • 羅田縣開展草地貪夜蛾防治工作
    5月29日,羅田縣農業農村局在白廟河鎮付家廟村舉行草地貪夜蛾防治現場會,邀請專業技術人員現場指導草地貪夜蛾病蟲害防治。 草地貪夜蛾,屬於鱗翅目,夜蛾科。原產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已於2019年1月18日侵入我國,現已在我國雲南廣西定殖,成為又一個北遷南回的重要農業害蟲。
  • 科學防治草地貪夜蛾
    草地貪夜蛾是一種新入侵我省的害蟲,預計2020年6月-7月草地貪夜蛾成蟲將會飛入我省,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我省的草地貪夜蛾是由南方省份(甚至國外)遷飛而來,而且有可能是分批多次遷入,防控形勢不容忽略。
  • 中國農科院發布草地貪夜蛾防治新技術
    中國農業科學院9日發布草地貪夜蛾防治新技術,為各地農技和植保等相關機構提供技術支持。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編寫的《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以農業生產需求及指導基層防治實踐為目標,推廣一整套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
  • 農業農村部:優化推薦草地貪夜蛾用藥28種,庫存量也能夠滿足6億畝同...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3月22日15時在北京國二招賓館(北京市西直門南大街6號)東樓三層中會議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保障春耕生產農資供應工作情況,請農業農村部、交通運輸部、公安部有關司局負責人就農資供應、運輸、打假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回答媒體提問。
  • 堪比蝗蟲的草地貪夜蛾來了,農藥減量還扛得住嗎?
    2018年8月,糧農組織曾發布預警,指出已經抵達印度的草地貪夜蛾將可能威脅亞洲數百萬小規模農民的糧食安全和生計。草地貪夜蛾屬於鱗翅目害蟲,幼蟲集體啃食作物並成群轉移的習性為它們掙得了一個綽號——「行軍蟲」,而成蟲晝伏夜出,一晚可以長途飛行長達100公裡,天氣適宜時甚至可以一晚跨海飛行數百公裡。
  • 以蟲治蟲:天敵防控草地貪夜蛾有戲
    科技日報訊 (記者瞿劍)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針對草地貪夜蛾正在我國自南向北蔓延的危急情況,該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緊急啟動利用蠋蝽、益蝽等天敵昆蟲進行防控的田間和室內試驗,調查採集我國草地貪夜蛾天敵昆蟲種類並評估防治潛能,為「以蟲治蟲」開展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技術支撐。
  • 建立分類管理制度 科學應對病蟲危害——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
    根據《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有關規定,為加強農作物病蟲害分類管理,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以下簡稱《名錄》),包括草地貪夜蛾、飛蝗、草地螟等10種蟲害和小麥條銹病、小麥赤黴病、稻瘟病等7種病害。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負責人就《名錄》制定的原因、意義以及貫徹落實等回答了本報記者提問。問:為什麼要對農作物病蟲害實施分類管理?
  • 涪陵首次發現外來物種「草地貪夜蛾」 醜到爆的它可是「玉米剋星」
    前正值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的生長期,近日,涪陵區農業農村委農技人員在轄區內陸續發現玉米的「剋星」——草地貪夜蛾。這是該區首次發現這一外來物種,涪陵區農業農村委立即報告給重慶市農業農村委,並積極採取防控措施。
  • 讓農技人員談虎色變的「么蛾子」——草地貪夜蛾
    這種蟲子,就是今年讓農技人員談虎色變的草地貪夜蛾。這是9月6日,河南省滑縣農技推廣中心植保植檢站農技人員在田間篩查時,發現草地貪夜蛾實體。草地貪夜蛾為什麼讓專業人員談虎色變?這是因為,這種害蟲危害太大。
  • 草地貪夜蛾在江蘇發生範圍將進一步擴大,「蛾口奪糧」全力防蟲治蟲
    中國江蘇網訊 草地貪夜蛾是今年由境外侵入我國的重大遷飛性農業害蟲。記者3日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從我省情況來看,6月其份擴散蔓延速度明顯加快,已查見發生的21個縣區中有19個是在6月份確認的,這主要是由於我省處於草地貪夜蛾的遷飛過渡區,其蟲源基本來自南方地區。
  • 玉米草地貪夜蛾防控意見
    玉米草地貪夜蛾防控意見 來源: 南通市耕地質量保護(植物保護)站 發布時間:2020-08-24 字體:[ 大 中 小 ] 草地貪夜蛾,俗稱秋黏蟲,屬於鱗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屬,是一種原產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雜食性害蟲,廣泛分布於美洲大陸,被國際農業和生物科學中心評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
  • 草地貪夜蛾呈偏重發生趨勢,這些概念股或將受益丨牛熊眼
    農業農村部此前在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推進落實視頻會上指出,預計今年我國小麥條銹病、赤黴病、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呈偏重發生趨勢,程度重於上年,要立足抗災奪豐收,重點落實包括推進分類施策,分病蟲分區治理等措施。目前,全國1559家農藥企業復工復產率已超80%,25萬家農藥門店的復工率超90%,接近往年的水平。
  • 草地貪夜蛾危害玉米水稻作物安全,如何防治?聽聽專家怎麼說!
    1.草地貪夜蛾的特性及危害草地貪夜蛾具有適生區域廣、遷飛能力和繁殖能力強、寄主範圍廣和取食量大等特性。草地貪夜蛾是雜食性害蟲,其寄主植物,包括玉米、苜蓿等 80餘種植物[3]。草地貪夜蛾取食範圍廣,但明顯嗜好禾本科,尤以玉米、水稻為最。2.草地貪夜蛾的識別2.1 蛹
  • 關於草地貪夜蛾的兩則最新消息
    32000 IU/毫克蘇雲金杆可溼性粉劑(登記證號為PD20084969)之後,近期,武漢科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32000 IU/毫克蘇雲金桿菌G033A可溼性粉劑(登記證號為PD20171726)獲批擴作登記,新增登記作物和防治對象為玉米草地貪夜蛾、番茄棉鈴蟲、蘿蔔黃條跳甲,其中防治玉米草地貪夜蛾,建議於害蟲卵孵盛期至低齡幼蟲期噴霧施藥1次,推薦使用劑量為150-300克/畝。
  • 中國農業科學「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報告會紀實
    第二,匯報一下我們省草地貪夜蛾的防控情況。今年1月1號,我省就發現了草地貪夜蛾的危害,截止目前已發生8.2萬畝,防治16萬畝,目前防控效果較好。去年5月24號草地貪夜蛾在我省宜興玉米田首次查見後,半年時間擴散到68個市區,來勢兇、擴散快,風險高,我們重點在三個方面開展了工作。一是做好監測預警。
  • 草地貪夜蛾威脅,雅本化學氯蟲苯甲醯胺殺蟲劑為應急防治用藥
    草地貪夜蛾起源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2016年起從美洲散播至非洲、亞洲,對多國或地區造成巨大的農業損失。其有四大生物學特型:多食性、危害嚴重性、遷飛性、快速繁殖性,使得防治難度很大。2019年1月,草地貪夜蛾自東南亞遷飛入我國雲南省,自此正式入侵我國。
  • 草地貪夜蛾呈重發態勢,中國農科院發布防控手冊「蟲口奪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即明確指出,抓好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防控。農業農村部1號文件部署了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大事,首要任務就是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確保今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嚴防嚴控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另外,此前的2月21日,農業農村部印發《2020年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
  • 草地貪夜蛾呈重發態勢 中國農科院發布防控手冊除蟲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2018年12月,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2019年,我國22省份發現了草地貪夜蛾幼蟲,實際造成危害面積200多萬畝。當前,隨著氣溫回升,草地貪夜蛾開始從周年繁殖區向遷飛過渡區遷飛,中國農科院相關專家表示,「今後幾年草地貪夜蛾將呈重發態勢」。4月6日,中國農科院發布了《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手冊全面解析了草地貪夜蛾的的生物特性、傳播途徑等。
  • 沙漠蝗蟲VS草地貪夜蛾,誰的危害更大
    相似的時間和遷徙路徑,這不禁讓人想起了2019年年初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從印度擴散至緬甸再入侵到我國雲南,經過大半年時間遷飛至大半個中國。但草地貪夜蛾與蝗蟲在分類學上屬於不同目,習性和為害都存在很大差別。 寄主範圍 入侵我國的玉米型草地貪夜蛾(以下簡稱「草地貪夜蛾」)寄主廣泛,可取食300多種植物。
  • 農業農村部嚴防草地貪夜蛾蔓延
    今年1月,我國雲南省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入侵危害。農業農村部對此高度重視,要求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加密監測預警,落實好屬地防控責任,全力做好防控應對工作,努力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據悉,草地貪夜蛾俗稱秋粘蟲,食性雜,繁殖能力強,遷飛擴散快,原產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是玉米上的重大遷飛性害蟲,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減產10%-25%,嚴重危害田塊可造成毀種絕收。2016年初,草地貪夜蛾首次被發現入侵非洲西部並暴發成災,2018年在非洲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0-30億美元,玉米毀種面積佔總播種面積的5%-6%。2018年7月,草地貪夜蛾首次傳入亞洲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