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9日發布草地貪夜蛾防治新技術,為各地農技和植保等相關機構提供技術支持。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編寫的《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以農業生產需求及指導基層防治實踐為目標,推廣一整套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該技術提出我國採取「應急防控和綠色可持續控制」兩步走的防治策略,在一兩年內,實施以化學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農業防治為主的綜合防治技術體系,解決草地貪夜蛾為害的應急防控問題;在三至五年內,構建和實施以精準監測預警和遷飛高效阻截等先進技術為核心的綜合防治技術體系,實現低成本、綠色可持續控制目標。
中國農科院副院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孔明:今年草地貪夜蛾(發生危害)的形勢比去年要嚴峻,但是通過我們的監測,早預警、早發現,通過我們一系列防控的技術措施,可以儘快將它發生的危害控制到一個非常低的層面。
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按照早謀劃、早監測、早準備、早防治的思路,下發了病蟲害的防控預案,提前預撥了14億元防控資金,支持各地提前做好防控物資準備。目前草地貪夜蛾累計防治190多萬畝次,基本上做到了應防盡防,一些地塊已經防治兩遍以上。
草地貪夜蛾今年或有四條路逕入侵我國
草地貪夜蛾原產於南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對農作物危害極大,是農作物的破壞王,涉及的80多種農作物中,主要危害玉米、高粱、小麥和甘蔗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
根據監測分析,草地貪夜蛾今年可能有四條路逕入侵我國,一條是從緬甸和寮國進入雲南地區,第二條是從印度緬甸進入西藏。第三個從越南進入廣西、廣東和海南,第四條路徑是從菲律賓進入廣東、福建地區。
(總臺央視記者 周偉 薛建啟 雲南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