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科院發布草地貪夜蛾防治新技術

2021-01-08 國際在線

中國農業科學院9日發布草地貪夜蛾防治新技術,為各地農技和植保等相關機構提供技術支持。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編寫的《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以農業生產需求及指導基層防治實踐為目標,推廣一整套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該技術提出我國採取「應急防控和綠色可持續控制」兩步走的防治策略,在一兩年內,實施以化學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農業防治為主的綜合防治技術體系,解決草地貪夜蛾為害的應急防控問題;在三至五年內,構建和實施以精準監測預警和遷飛高效阻截等先進技術為核心的綜合防治技術體系,實現低成本、綠色可持續控制目標。

中國農科院副院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孔明:今年草地貪夜蛾(發生危害)的形勢比去年要嚴峻,但是通過我們的監測,早預警、早發現,通過我們一系列防控的技術措施,可以儘快將它發生的危害控制到一個非常低的層面。

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按照早謀劃、早監測、早準備、早防治的思路,下發了病蟲害的防控預案,提前預撥了14億元防控資金,支持各地提前做好防控物資準備。目前草地貪夜蛾累計防治190多萬畝次,基本上做到了應防盡防,一些地塊已經防治兩遍以上。

草地貪夜蛾今年或有四條路逕入侵我國

草地貪夜蛾原產於南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對農作物危害極大,是農作物的破壞王,涉及的80多種農作物中,主要危害玉米、高粱、小麥和甘蔗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

根據監測分析,草地貪夜蛾今年可能有四條路逕入侵我國,一條是從緬甸和寮國進入雲南地區,第二條是從印度緬甸進入西藏。第三個從越南進入廣西、廣東和海南,第四條路徑是從菲律賓進入廣東、福建地區。

(總臺央視記者 周偉 薛建啟 雲南臺)

相關焦點

  • 草地貪夜蛾呈重發態勢 中國農科院發布防控手冊除蟲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2018年12月,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2019年,我國22省份發現了草地貪夜蛾幼蟲,實際造成危害面積200多萬畝。當前,隨著氣溫回升,草地貪夜蛾開始從周年繁殖區向遷飛過渡區遷飛,中國農科院相關專家表示,「今後幾年草地貪夜蛾將呈重發態勢」。4月6日,中國農科院發布了《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手冊全面解析了草地貪夜蛾的的生物特性、傳播途徑等。
  • 草地貪夜蛾呈重發態勢,中國農科院發布防控手冊「蟲口奪糧」
    4月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組織召開《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發布與防控技術視頻報告會,面向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植物保護總站發布草地貪夜蛾最新防控技術。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唐華俊,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張合成,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主任魏啟文,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朱恩林,中國農科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等出席。
  • 中國農業科學「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報告會紀實
    近來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而草地貪夜蛾防控正處於關鍵時期,為了推進新冠肺炎疫情下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今天中國農科院組織召開《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發布與防控技術視頻報告會,這次會議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賀信三周年系列主題活動之一。首先我代表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對出席會議的領導、專家和媒體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
  • 科學防治草地貪夜蛾
    草地貪夜蛾是一種新入侵我省的害蟲,預計2020年6月-7月草地貪夜蛾成蟲將會飛入我省,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我省的草地貪夜蛾是由南方省份(甚至國外)遷飛而來,而且有可能是分批多次遷入,防控形勢不容忽略。
  • 花都發現新外來入侵生物「草地貪夜蛾」,被列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
    花都發現新外來入侵生物「草地貪夜蛾」,被列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據廣東農科院植保所入侵生物防控專家介紹,草地貪夜蛾不僅啃食葉片,而且蛀食心葉/未抽出的雄穗,取食沒有章法,「逮哪吃哪」。目前廣東玉米處於大喇叭口期,草地貪夜蛾高齡幼蟲從玉米心葉內取食,破壞了玉米雄穗和生長點,使得整株玉米失去價值。自發現草地貪夜蛾入侵花都區後,省市相關部門派人前來指導防治工作。花都區農業技術管理中心和省市農業部門專家已針對性進行用藥防治。
  • 以蟲治蟲:天敵防控草地貪夜蛾有戲
    科技日報訊 (記者瞿劍)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針對草地貪夜蛾正在我國自南向北蔓延的危急情況,該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緊急啟動利用蠋蝽、益蝽等天敵昆蟲進行防控的田間和室內試驗,調查採集我國草地貪夜蛾天敵昆蟲種類並評估防治潛能,為「以蟲治蟲」開展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技術支撐。
  • 羅田縣開展草地貪夜蛾防治工作
    5月29日,羅田縣農業農村局在白廟河鎮付家廟村舉行草地貪夜蛾防治現場會,邀請專業技術人員現場指導草地貪夜蛾病蟲害防治。 自5月10日以來,羅田縣農業農村局植保站一直開展系統調査,於5月28日在白廟河鎮付家廟村玉米地中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幼蟲,平均百蔸蟲量2頭,最高百蔸蟲量15頭,平均危害率2%,最高危害率10%。同日在大河岸鎮閔家河村玉米地也發現草地貪夜蛾幼蟲。
  • 以蟲治蟲 利用天敵昆蟲可防控草地貪夜蛾
    新京報訊(記者 李傲)針對草地貪夜蛾蔓延危害的緊急情況,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開展田間和室內試驗,利用蠋蝽、益蝽等天敵昆蟲防控草地貪夜蛾,並取得成效。植保所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草地貪夜蛾目前可防可控,主要將以「以蟲治蟲」和「以藥治蟲」為主。
  • 草地貪夜蛾入侵廣州花都 被列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
    草地貪夜蛾入侵廣州花都 被列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工作人員檢視玉米田玉米飽受摧殘金羊網訊 記者宋昀瀟、通訊員花宣攝影報導:自今年1月,起源於美洲的害蟲草地貪夜蛾首次入侵我國
  • 多種常用化學殺蟲劑對草地貪夜蛾具有較強的毒殺作用
    化學農藥是防治暴發性和突發性農業害蟲的有效手段。針對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後尚無登記農藥可用的情況,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等單位研究人員在室內採用浸葉法和浸卵法,測定了21種常用商品化學殺蟲劑對草地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防治效果。
  • 堪比蝗蟲的草地貪夜蛾來了,農藥減量還扛得住嗎?
    來自南美州的草地貪夜蛾再度入侵中國,短短8個月就侵襲農田246萬畝。圖片來源:Alamy今年2月開始在東非大量繁殖的沙漠蝗蟲漂洋過海進入中東和南亞,並有向東亞進軍的可能性。這使得正處在新冠疫情之中的中國公眾格外警惕,掀起了討論熱潮。然而,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3月初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再度入侵中國的草地貪夜蛾才是更加緊迫的威脅。
  • 大北農:轉基因玉米品種審批有望加快,可針對草地貪夜蛾
    如果今年草地貪夜蛾危害程度較深,該轉基因玉米品種審批有望加快。大北農稱,公司獲批的DBN9936抗蟲耐除草劑玉米為第一代轉基因玉米,其對草地貪夜蛾有60%的抗性,第二代轉基因玉米可以做到100%抗草地貪夜蛾,已經基本走完前面的安全證書必須流程,僅剩申請安全證書這一個步驟。
  • 草地貪夜蛾在江蘇發生範圍將進一步擴大,「蛾口奪糧」全力防蟲治蟲
    中國江蘇網訊 草地貪夜蛾是今年由境外侵入我國的重大遷飛性農業害蟲。記者3日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從我省情況來看,6月其份擴散蔓延速度明顯加快,已查見發生的21個縣區中有19個是在6月份確認的,這主要是由於我省處於草地貪夜蛾的遷飛過渡區,其蟲源基本來自南方地區。
  • 3種寄生蜂對草地貪夜蛾(秋粘蟲)防治有效 | 生物防治
    3種寄生蜂對草地貪夜蛾(秋粘蟲)防治有效 | 生物防治 2019-05-23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科院吳孔明院士:發現可降低草地貪夜蛾生殖力的新昆蟲病毒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菸草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和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等單位合作,首次發現新昆蟲病毒partitivirus,並解析其與入侵草地貪夜蛾的互作關係。研究發現,新昆蟲病毒partitivirus與其原始寄主非洲粘蟲( Spodoptera exempta )存在有條件互利共生關係,但對入侵新寄主草地貪夜蛾( S. frugiperda )種群發展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該研究為探索通過昆蟲病毒寄主轉移發展害蟲防治新策略提供新思路。
  • 關於草地貪夜蛾的兩則最新消息
    32000 IU/毫克蘇雲金杆可溼性粉劑(登記證號為PD20084969)之後,近期,武漢科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32000 IU/毫克蘇雲金桿菌G033A可溼性粉劑(登記證號為PD20171726)獲批擴作登記,新增登記作物和防治對象為玉米草地貪夜蛾、番茄棉鈴蟲、蘿蔔黃條跳甲,其中防治玉米草地貪夜蛾,建議於害蟲卵孵盛期至低齡幼蟲期噴霧施藥1次,推薦使用劑量為150-300克/畝。
  • 農科院吳孔明院士:發現可降低草地貪夜蛾生殖力的新昆蟲病毒
    ,並解析其與入侵草地貪夜蛾的互作關係。研究發現,新昆蟲病毒partitivirus與其原始寄主非洲粘蟲( Spodoptera exempta )存在有條件互利共生關係,但對入侵新寄主草地貪夜蛾( S. frugiperda )種群發展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該研究為探索通過昆蟲病毒寄主轉移發展害蟲防治新策略提供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PLoS Pathogenes)》上。
  • 草地貪夜蛾危害玉米水稻作物安全,如何防治?聽聽專家怎麼說!
    3.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方法3.1 農業防治[5-6]調整種播期,將苗期與草地貪夜蛾發生高峰期錯開,減輕受害。在北方地區,要適當早播,以減輕草地貪夜蛾和黏蟲對幼苗的危害。在種植禾本科作物時套用抗性較強的其他作物,減少損失,合理施肥,保持合理墒情,也可有效預防草地貪夜蛾。
  • 農業農村部嚴防草地貪夜蛾蔓延
    今年1月,我國雲南省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入侵危害。農業農村部對此高度重視,要求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加密監測預警,落實好屬地防控責任,全力做好防控應對工作,努力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據悉,草地貪夜蛾俗稱秋粘蟲,食性雜,繁殖能力強,遷飛擴散快,原產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是玉米上的重大遷飛性害蟲,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減產10%-25%,嚴重危害田塊可造成毀種絕收。2016年初,草地貪夜蛾首次被發現入侵非洲西部並暴發成災,2018年在非洲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0-30億美元,玉米毀種面積佔總播種面積的5%-6%。2018年7月,草地貪夜蛾首次傳入亞洲地區。
  • 中國成功破解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雲南農業大學盛軍教授團隊通過多組學技術的整合,完成了草地貪夜蛾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的測序分析,這是迄今為止發布的該蟲最高質量基因組。該成果為深入研究草地貪夜蛾的入侵擴散機理和制定有效防控策略奠定了堅實基礎,並可為其它重大生物災害防控提供借鑑和參考,對提升我國外來物種入侵的防範和應對能力,降低外來入侵物種對中國農業生物多樣性的威脅,確保國家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