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貪夜蛾危害玉米水稻作物安全,如何防治?聽聽專家怎麼說!

2021-01-08 植保科學

草地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又稱秋粘蟲,鱗翅目夜蛾科,是一種原產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雜食性害蟲。從加拿大南部到阿根廷均有分布,廣泛分布於美洲大陸,為害多種農作物[1]。草地貪夜蛾在我國最先傳播至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後向北發展到江淮、 東北、西北等地[2]。

1.草地貪夜蛾的特性及危害

草地貪夜蛾具有適生區域廣、遷飛能力和繁殖能力強、寄主範圍廣和取食量大等特性。草地貪夜蛾是雜食性害蟲,其寄主植物,包括玉米、苜蓿等 80餘種植物[3]。草地貪夜蛾取食範圍廣,但明顯嗜好禾本科,尤以玉米、水稻為最。

2.草地貪夜蛾的識別

2.1 蛹

圖片來源於網絡

草地貪夜蛾繁殖能力強,雌蛾多次產卵,每頭雌蛾一般產卵 10~20 塊,一般每塊卵 100~200 粒,單層或 2~4 層,平均每頭雌蛾產卵 1 500 粒左右。卵粒半圓形,頂部有放射狀花紋,並有光澤。有的卵塊上覆蓋淺灰色絨毛,有的卵塊沒有絨毛。卵塊一般產於葉片背面或正面靠近中脈的位置以及莖杆上[4]。

2.2 幼蟲

圖片來源於網絡

幼蟲一般有6個齡期,偶為5個,體長與體表顏色隨齡期而變化。初孵時全身綠色,具有黑線和斑點,生長時仍保持淺綠色或變成淺黃色,成熟幼蟲體長 30 ~ 45 mm。3 齡後,在頭部具有倒 Y 形黃色縱形紋,腹部末節背面有呈正 方形排列的 4 個黑斑,是識別草地貪夜蛾幼蟲的重要特徵。

2. 3 成蟲

圖片來源於網絡

草地貪夜蛾成蟲雙翅展開 30 ~ 40 mm,前翅呈灰色至深棕色。雌蟲灰色至灰棕色,雄蟲前翅深棕色,具有黑斑和淺色暗紋,翅痣呈明顯的灰色尾狀突起。後翅呈灰白色,翅脈棕色並透明。雄蟲外生殖器抱握瓣為正方形,抱器末端的抱器緣刻缺。雌蟲交配囊無交配片。

3.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方法

3.1 農業防治[5-6]

調整種播期,將苗期與草地貪夜蛾發生高峰期錯開,減輕受害。在北方地區,要適當早播,以減輕草地貪夜蛾和黏蟲對幼苗的危害。在種植禾本科作物時套用抗性較強的其他作物,減少損失,合理施肥,保持合理墒情,也可有效預防草地貪夜蛾。

3.2 化學防治[7]

一般而言,鱗翅目害蟲低齡幼蟲( 初孵 ~ 2 齡幼蟲) 是對農藥抵抗力最弱的階段,多數殺蟲劑 對其都有較高的毒力作用,3 齡以後的幼蟲對農藥的抵抗力顯著增強。選擇合適的化學藥劑和施藥方式是化學防治的關鍵。可用藥劑為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氯蟲本甲醯胺等。

3.3 物理防控

利用殺蟲燈可有效殺滅草地貪夜蛾的成蟲,也可利用性誘捕器、誘芯等將雄蛾誘入誘捕器內。在 成蟲遷飛密集的區域,集中連片布設高空殺蟲燈、黑光燈等進行誘殺,可有效阻止成蟲遷出,減少田間產卵量。

3.4 生物防治

利用斜紋夜的天敵進行生物防治。赤眼蜂、夜蛾黑卵蜂、繭蜂等可寄生在草地貪夜蛾體內。

3.5 遺傳調控防治[8]

這一方法有待進一步研究,思路為利用草地貪夜蛾生殖特性,通過損壞其遺傳系統、誘發遺傳紊亂或不育、幹擾雌雄蟲 交配,進而降低種群數目等策略,結合併完善現有RNAi幹擾或者基因編輯等遺傳調控技術,構建特 異性強、對環境友好、對人畜無害的綠色防控措施。

3.6 生物農藥防治【9】

各種生物農藥對草地貪夜蛾的殺卵活性均低於25%,但對幼蟲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用藥5天後,抗生素類殺蟲劑25g/L多殺黴素ME、10%多殺黴素WG和1.5%阿維菌素UL對2齡幼蟲的校正防效分別為82.67%、76.00%和54.67%,防效較好;微生物殺蟲劑80億孢子/g球孢白僵菌OF和8000IU/μL蘇雲金桿菌S C對2齡幼蟲的校正死亡率為60%~71.62%;植物源生物農藥0.3%苦參鹼AS、0.3%印楝素EC和6%魚藤酮ME對2齡幼蟲防效較差,校正死亡率均低於42%。

參考文獻:

[1]郭井菲,何康來,王振營.草地貪夜蛾的生物學特性、發展趨勢及防控對策[J].應用昆蟲學報,2019,56(03):361-369.

[2]謝尚珍.豫南地區草地貪夜蛾的特徵特性及防治措施[J].種業導刊,2019(09):25-26.

[3]周素花.商丘市玉米田草地貪夜蛾的識別與防治技術[J].河南農業,2019(35):28-29.

[4]姜洪,李環,陳君.草地貪夜蛾發生危害特點及防控方法[J].現代農業科技,2020(01):112+115.

[5]趙勇.草地貪夜蛾的識別與防治方法[J].河南農業,2019(34):35.

[6]楊曉東,候燕萍,周豔波,趙俊武,謝樹平.嵩明縣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J].鄉村科技,2019(34):107-109.

[7]魯豔輝,田俊策,鄭許松,徐紅星,楊亞軍,楊太源,石兆雲,呂仲賢.二十六種殺蟲劑對不同齡期草地貪夜蛾幼蟲的室內毒力[J].浙江農業學報,2019,31(12):2049-2056.

[8]徐漢虹,王佳麗,韋加奇,朱劍,林菲.昆蟲種群遺傳調控和生殖特性幹擾及其在草地貪夜蛾防控中的應用前景[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20,41(01):1-8.

[9]劉剛.生物農藥可防治草地貪夜蛾[J].農藥市場信息,2019(15):53.

相關焦點

  • 玉米草地貪夜蛾防控意見
    玉米草地貪夜蛾防控意見 來源: 南通市耕地質量保護(植物保護)站 發布時間:2020-08-24 字體:[ 大 中 小 ] 草地貪夜蛾,俗稱秋黏蟲,屬於鱗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屬,是一種原產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雜食性害蟲,廣泛分布於美洲大陸,被國際農業和生物科學中心評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
  • 羅田縣開展草地貪夜蛾防治工作
    5月29日,羅田縣農業農村局在白廟河鎮付家廟村舉行草地貪夜蛾防治現場會,邀請專業技術人員現場指導草地貪夜蛾病蟲害防治。 自5月10日以來,羅田縣農業農村局植保站一直開展系統調査,於5月28日在白廟河鎮付家廟村玉米地中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幼蟲,平均百蔸蟲量2頭,最高百蔸蟲量15頭,平均危害率2%,最高危害率10%。同日在大河岸鎮閔家河村玉米地也發現草地貪夜蛾幼蟲。
  • 草地貪夜蛾即將入侵!小心玉米絕產!
    據監測,今年草地貪夜蛾基數大,北遷時間要提早,預計是一個重發生的態勢。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草地貪夜蛾確實已經入侵我國。農業農村部:草地貪夜蛾已入侵我國 今年預計呈現重發生態勢$$$$我們視頻的視頻原聲草地貪夜蛾長什麼樣?
  • 科學防治草地貪夜蛾
    草地貪夜蛾是一種新入侵我省的害蟲,預計2020年6月-7月草地貪夜蛾成蟲將會飛入我省,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我省的草地貪夜蛾是由南方省份(甚至國外)遷飛而來,而且有可能是分批多次遷入,防控形勢不容忽略。
  • 草地貪夜蛾遷飛時間會比今年提前一代,防控形勢非常嚴峻!
    2019年以來,草地貪夜蛾的遷徙引起了我國農業部門的高度緊張。草地貪夜蛾是鱗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屬的一種昆蟲,又稱秋粘蟲,原產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主要危害玉米、水稻、甘蔗、高粱等禾本科植物,已在近100個國家發生。它可以導致作物苗期受害,減產10%~25%,嚴重時造成絕收。
  • 我國歷史上危害最大的四類害蟲,草地貪夜蛾上榜,危害不斷升級!
    第一點,就是草地貪夜蛾蟲災預警。草地貪夜蛾,到了6月份,很有可能入侵到東北和內蒙地區!現在,就由識農魏老師給大家分析草地貪夜蛾的傳播路徑和防治方法!首先,先給大家講講歷史上發生過的重大蟲害。1. 蝗蟲。蝗蟲在我國歷史上危害嚴重,以前經常能看到蝗災報導。蝗災一旦發生,甚至會出現「人相食」——也就是人吃人的現象。
  • 中國農業科學「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報告會紀實
    二、在美國草地貪夜蛾分成玉米型和水稻型兩個生物型,水稻型主要是喜歡取食危害水稻。入侵我們國家的是玉米型,所以特別喜歡吃食玉米,玉米生育期的各個階段都可以危害。在乾旱的時期,草地貪夜蛾可以從玉米的新葉裡面造成整個幼苗的死亡,這是危害的葉片,危害的是雌穗和雄穗,玉米長得小,被害的地方會發黴,整個玉米的生產它的嚴重危害就是可以減產50%以上。
  • 草地貪夜蛾呈重發態勢 中國農科院發布防控手冊除蟲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2018年12月,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2019年,我國22省份發現了草地貪夜蛾幼蟲,實際造成危害面積200多萬畝。當前,隨著氣溫回升,草地貪夜蛾開始從周年繁殖區向遷飛過渡區遷飛,中國農科院相關專家表示,「今後幾年草地貪夜蛾將呈重發態勢」。4月6日,中國農科院發布了《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手冊全面解析了草地貪夜蛾的的生物特性、傳播途徑等。
  • 沙漠蝗蟲VS草地貪夜蛾,誰的危害更大
    蝗軍壓境,會不會給我國農業和糧食安全造成影響?相似的時間和遷徙路徑,這不禁讓人想起了2019年年初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從印度擴散至緬甸再入侵到我國雲南,經過大半年時間遷飛至大半個中國。但草地貪夜蛾與蝗蟲在分類學上屬於不同目,習性和為害都存在很大差別。
  • 讓農技人員談虎色變的「么蛾子」——草地貪夜蛾
    這種蟲子,就是今年讓農技人員談虎色變的草地貪夜蛾。這是9月6日,河南省滑縣農技推廣中心植保植檢站農技人員在田間篩查時,發現草地貪夜蛾實體。草地貪夜蛾為什麼讓專業人員談虎色變?這是因為,這種害蟲危害太大。
  • 中國科學家破解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2020-11-03 05:15:20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趙漢斌)草地貪夜蛾對我國糧食安全生產構成極大威脅,了解其遺傳背景及其抗藥性對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義。記者10月28日從雲南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盛軍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研究機構,首次破解了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當地時間10月27日,國際權威期刊《蛋白質與細胞》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 大北農:轉基因玉米品種審批有望加快,可針對草地貪夜蛾
    如果今年草地貪夜蛾危害程度較深,該轉基因玉米品種審批有望加快。大北農稱,公司獲批的DBN9936抗蟲耐除草劑玉米為第一代轉基因玉米,其對草地貪夜蛾有60%的抗性,第二代轉基因玉米可以做到100%抗草地貪夜蛾,已經基本走完前面的安全證書必須流程,僅剩申請安全證書這一個步驟。
  • 我科學家破解 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草地貪夜蛾對我國糧食安全生產構成極大威脅,了解其遺傳背景及其抗藥性對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義。記者10月28日從雲南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盛軍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研究機構,首次破解了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當地時間10月27日,國際權威期刊《蛋白質與細胞》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 草地貪夜蛾威脅,雅本化學氯蟲苯甲醯胺殺蟲劑為應急防治用藥
    草地貪夜蛾起源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2016年起從美洲散播至非洲、亞洲,對多國或地區造成巨大的農業損失。其有四大生物學特型:多食性、危害嚴重性、遷飛性、快速繁殖性,使得防治難度很大。2019年1月,草地貪夜蛾自東南亞遷飛入我國雲南省,自此正式入侵我國。
  • 農村農業部:2020草地貪夜蛾將重發 京博茚蟲威狙擊「妖蛾」責無旁貸!
    2020年2月21日,農村農業部印發《2020年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的通知,預案中重點指出:預警2020年草地貪夜蛾發生態勢更加嚴峻,防控任務更加艱巨。 據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網調查監測和專家會商分析,預測2020年草地貪夜蛾呈重發態勢,各地區均有集中危害的可能。
  • 2020中國農業難:沙漠蝗陰雲未消,草地貪夜蛾已率先入侵我國西南
    一、起源於北美:沙漠蝗陰雲未散,草地貪夜蛾已率先入侵我國西南!2月中旬,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表示,近年來,我國蝗蟲監測預警和防治能力不斷提升,防治技術方面具有世界領先水平,防蝗藥械儲備充足,國內大面積暴發蝗災風險很低。
  • 沙漠蝗蟲VS草地貪夜蛾,誰的危害更大?
    」草地貪夜蛾(以下簡稱草地貪夜蛾)寄主廣泛,可取食300多種植物。入侵我國一年來,在18種作物和5種雜草上出現。主要為害玉米,受害面積佔比高達98.61%。 蝗蟲食物範圍同樣很廣,可取食小麥、水稻、穀子、玉米、豆類、菸草、蘆葦、蔬菜、果樹等,將葉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大發生時可將作物食成光杆或全部吃淨,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 天水多處玉米地發現草地貪夜蛾幼蟲 已得到有效控制
    據張家川縣農業部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已發現的幾處防治效果良好,殺蟲效果接近90%,有效控制了草地貪夜蛾的繁殖和危害。武山、秦安等縣區也召開相關會議,多措並舉全面打響草地貪夜蛾防控戰。  目前,張家川縣已對胡川、張川、大陽、龍山等4個鄉(鎮) 的1.1萬多畝不同生態類型的玉米田進行了全面排查,未發現新的草地貪夜蛾幼蟲和為害植株樣。麥積區發生病害的8個鄉鎮18.6畝玉米地通過打防治藥品等措施,蟲害已得到有效控制。
  • 又一個新型害蟲來襲,對玉米的危害更嚴重,快看如何防治
    玉米是我國夏秋季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和飼料兩用作物,由於機械化程度高,產量高,效益好,在我國南北各地均有種植。成為許多農民夏秋季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徑。近幾年,又一個新型害蟲入侵我國,發生面積逐年擴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已經成為玉米生產上又一個重要害蟲,這個害蟲就是草地貪夜蛾。
  • 草地貪夜蛾呈偏重發生趨勢,這些概念股或將受益丨牛熊眼
    華泰證券表示,草地貪夜蛾歸類於夜盜蛾屬的夜蛾科,起源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缺少自然控制條件或防控管理不善的情況下,會對作物造成嚴重威脅,尤其喜食玉米。2016年起,草地貪夜蛾從美洲散播至非洲、亞洲,對多國或地區造成巨大的農業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