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農業難:沙漠蝗陰雲未消,草地貪夜蛾已率先入侵我國西南

2020-12-05 農地圈兒

一、起源於北美:沙漠蝗陰雲未散,草地貪夜蛾已率先入侵我國西南!

2月中旬,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表示,近年來,我國蝗蟲監測預警和防治能力不斷提升,防治技術方面具有世界領先水平,防蝗藥械儲備充足,國內大面積暴發蝗災風險很低。目前,農業農村部正密切跟蹤境外蝗災動態,同時安排雲南、西藏等省區加強邊境的蝗蟲監測,嚴防遷入危害。

隨後,印度政府一句「蝗災基本結束」,替我們扛了雷,光在非洲就有4000億隻啊!但是也別高興太早,畢竟印度政府的話,聽聽就算了,我們該做的準備還是要做。

2月27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關於切實做好2020年沙漠蝗相關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我國平均每年發生草原蝗災面積1.5億畝,最高年份達到3億畝。本次始於非洲的沙漠蝗災,因其發生範圍廣、危害損失重、趨勢發展快的特點,引起國際社會及眾多媒體的廣泛關注。儘管專家認為,儘管沙漠蝗侵入我國境內成災的風險較低,但一旦侵入,將面臨發生規律未知、監測技術缺乏、防控困難等諸多不確定性。所以,我們還是要加強監測監控,及時掌握沙漠蝗的國際國內災情動態,完善應急預案,努力構建草原蝗災防控工作的長效機制,強化措施落實,切實做好2020年草原蝗災防控各項工作。

屋漏偏逢連夜雨, 沙漠蝗的陰雲未散,另一種同樣漂洋過海而來的入侵害蟲,正令我國一半以上的玉米種植區域(約1億畝左右)面臨嚴重威脅。它就是被國際農業和生物科學中心評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之一的草地貪夜蛾。

草地貪夜蛾,原產於美洲,2016年,草地貪夜蛾被意外發現擴散到美洲之外,首次侵入的對象是非洲。短短兩年時間草地貪夜蛾便已擴散至非洲44個國家,造成約60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損失。2018年5月,人們第一次在南亞大陸的印度發現了草地貪夜蛾的蹤跡。2018年11月,草地貪夜蛾侵入孟加拉國和斯裡蘭卡,2018年12月侵入緬甸(東南亞)。2019年元旦,我國雲南也首次發現了草地貪夜蛾,在之後的短短幾個月,草地貪夜蛾以驚人的速度覆蓋了大半個中國。

二、草地貪夜蛾緣何近乎「無敵」:能吃、能飛、能生、能活!

草地貪夜蛾被稱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之一絕非浪得虛名,四大特性決定了草地貪夜蛾近乎無敵。

其一,能吃,什麼都吃,還吃的特別多

首先草地貪夜蛾屬於雜食性害蟲,是什麼都吃,據統計可以吃 76 屬 353 種植物,尤其偏好禾本科作物,比如玉米、甘蔗、水稻,高粱等。其次吃的特別多,一隻成蟲一頓就可以吃下接近自身體重的鮮葉,一旦成災,可造成玉米減產20%以上,嚴重時可致絕收,堪稱「玉米剋星「;

其二,能飛,可以夜行百公裡

草地貪夜蛾成蟲飛行能力高,藉助氣流,一夜能飛100公裡,雌蟲產卵前可飛500公裡。

其三,能生,一頭雌蟲可產卵1500

草地貪夜蛾定殖繁衍效率極高,30 天左右即可完成一個世代,且雌雄蟲可多次交配,單頭雌蟲每次可產卵100~200粒,一生總產卵量可達1500粒左右,秒殺所有哺乳類動物。

最重要的,它還十分抗藥。草地貪夜蛾對傳統有機磷類農藥、有機氯類農藥以及擬除蟲菊酯類農藥均具有較高的抗性基因變異率,傳統農藥較難實現對蟲害的撲滅防治。

能吃,能飛,能生,抗藥,草地貪夜蛾進入中國以來遷飛擴散速度之快,危害區域之廣,後期防控難度之大,堪稱歷年之最。

為什麼說它近乎無敵,2020年1月2日,中共中央發布涉農第一號文件,點名「抓好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防控」,一句話奠定其年度害蟲榜首之位。

2019年11月中旬,中國農業農村部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在雲南省昆明市聯合召開亞洲區域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國際研討會,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及孟加拉國、柬埔寨、中國、印度尼西亞、日本、寮國、緬甸、韓國、斯裡蘭卡、泰國和越南等11個亞洲國家一致通過《亞洲區域草地貪夜蛾可持續治理協作倡議》。

一個害蟲需要11個國家聯合開會探討防控治理機制,危害有多大,請用腳指頭想。

三、農業部門發布第四次警告,財政部安排草地貪夜蛾防控資金4.9億元

農業部門也於2月20日發布第四次警告,表示國家層面「極其高規格」的重視。

2月21日,農業農村部關於印發《2020年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的通知,文件指出,今年初蟲源基數大,截至2月10日,西南、華南六省見蟲面積超過60萬畝,是2019年同期的90倍。發生面積擴大,今年草地貪夜蛾威脅區域佔玉米種植區域的50%以上,預計全年發生面積1億畝左右。

近期華南和西南省份植保部門調查,草地貪夜蛾在雲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等省(區)冬玉米種植區都有發生,雲南、海南、廣東等省發生普遍,部分地區蟲量較高。雲南和四川冬小麥、廣東和廣西甘蔗田個別縣見蟲。初步統計,草地貪夜蛾在雲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6省(區)113個縣(市、區)查見幼蟲,當前發生面積近50萬畝,累計發生面積60.8萬畝,玉米和小麥分別發生58.9萬畝和1.9萬畝,累計防治面積170.4萬畝。

同時,財政部預撥農業生產和水利救災資金14億元,支持各地做好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相關工作。其中安排草地貪夜蛾防控4.9億元,用於支持雲南、廣西等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做好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草地貪夜蛾確實已經入侵我國。草地貪夜蛾在我國的西南、華南適於生存,據監測,今年基數大,北遷的時間提早,預計是一個重發生的態勢。

相關焦點

  • 沙漠蝗蟲VS草地貪夜蛾,誰的危害更大
    2020年初,在全國上下一心共同抗疫之際,蝗蟲走到了大家視野當中,甚至一度登上微博熱搜。這場蝗災從2019年年中開始發生,是東非25年最嚴重的一次,目前擴散至印度和巴基斯坦地區,可以說是距離中國一步之遙。 蝗軍壓境,會不會給我國農業和糧食安全造成影響?
  • 沙漠蝗蟲VS草地貪夜蛾,誰的危害更大?
    相似的時間和遷徙路徑,這不禁讓人想起了2019年年初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從印度擴散至緬甸再入侵到我國雲南,經過大半年時間遷飛至大半個中國。但草地貪夜蛾與蝗蟲在分類學上屬於不同目,習性和為害都存在很大差別。
  • 中國農業科學「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報告會紀實
    2018年12月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給我們國家的糧食生產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示,李克強總理、吳春華副總理多次批示,要求打好草地貪夜蛾防控攻堅戰,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為了落實指示批示精神,中國農科院在農業農村部的指導下,在唐院長、張書記的關心支持下,在吳院士的組織帶領下,聯合有關單位開展了草地貪夜蛾科技攻關和防控指導,在短時間內形成了一批草地貪夜蛾防控的關鍵技術。
  • 我國率先完成草地貪夜蛾染色體基因組測序和組裝
    遷飛速度快、繁殖力強、食量特別大是入侵物種草地貪夜蛾的「標籤」。這種「么蛾子」取食玉米、水稻、高粱等186種植物,危害甚深。從今年1月在西南邊陲普洱江城發現,半年過去,其子子孫孫已飛抵東北三省,橫掃中國版圖對角線。  5月中旬,一場與飛行速度爭搶時間的科學研究也在接力進行。僅用25天,從害蟲採樣到論文發表,我國首次在全球完成對這種外來入侵者染色體級別的基因測序與組裝。
  • 草地貪夜蛾入侵廣州花都 被列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
    草地貪夜蛾入侵廣州花都 被列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工作人員檢視玉米田玉米飽受摧殘金羊網訊 記者宋昀瀟、通訊員花宣攝影報導:自今年1月,起源於美洲的害蟲草地貪夜蛾首次入侵我國
  • 中國成功破解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該成果為深入研究草地貪夜蛾的入侵擴散機理和制定有效防控策略奠定了堅實基礎,並可為其它重大生物災害防控提供借鑑和參考,對提升我國外來物種入侵的防範和應對能力,降低外來入侵物種對中國農業生物多樣性的威脅,確保國家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 花都發現新外來入侵生物「草地貪夜蛾」,被列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
    據花都區農業技術管理中心信息,花都區於4月28號確認發現草地貪夜蛾入侵危害該區玉米農作物,截至5月8日,危害面積已達到1568畝。世界十大植物害蟲玉米備受摧殘草地貪夜蛾是一種遷飛性害蟲,2017年被列入世界十大植物害蟲「黑名單」。
  • 農業農村部嚴防草地貪夜蛾蔓延
    今年1月,我國雲南省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入侵危害。農業農村部對此高度重視,要求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加密監測預警,落實好屬地防控責任,全力做好防控應對工作,努力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據悉,草地貪夜蛾俗稱秋粘蟲,食性雜,繁殖能力強,遷飛擴散快,原產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是玉米上的重大遷飛性害蟲,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減產10%-25%,嚴重危害田塊可造成毀種絕收。2016年初,草地貪夜蛾首次被發現入侵非洲西部並暴發成災,2018年在非洲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0-30億美元,玉米毀種面積佔總播種面積的5%-6%。2018年7月,草地貪夜蛾首次傳入亞洲地區。
  • 堪比蝗蟲的草地貪夜蛾來了,農藥減量還扛得住嗎?
    來自南美州的草地貪夜蛾再度入侵中國,短短8個月就侵襲農田246萬畝。圖片來源:Alamy今年2月開始在東非大量繁殖的沙漠蝗蟲漂洋過海進入中東和南亞,並有向東亞進軍的可能性。這使得正處在新冠疫情之中的中國公眾格外警惕,掀起了討論熱潮。然而,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3月初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再度入侵中國的草地貪夜蛾才是更加緊迫的威脅。
  • 科研|我國科學家破解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記者10月28日從雲南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盛軍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研究機構,首次破解了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當地時間10月27日,國際權威期刊《蛋白質與細胞》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2019年1月草地貪夜蛾由緬甸傳入我國,並迅速擴散至26個省區市,累計發生面積超過1600萬畝。隨著發生區域持續擴大,我國年受害作物面積可達上億畝。草地貪夜蛾寄主植物多、適生範圍廣、繁殖能力強、遷飛擴散速度快、突發危害重、防控難度大,讓人談之色變。
  • 草地貪夜蛾呈重發態勢,中國農科院發布防控手冊「蟲口奪糧」
    4月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組織召開《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發布與防控技術視頻報告會,面向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植物保護總站發布草地貪夜蛾最新防控技術。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唐華俊,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張合成,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主任魏啟文,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朱恩林,中國農科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等出席。
  • 中國農科院發布草地貪夜蛾防治新技術
    中國農業科學院9日發布草地貪夜蛾防治新技術,為各地農技和植保等相關機構提供技術支持。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編寫的《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以農業生產需求及指導基層防治實踐為目標,推廣一整套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
  • 中國科學家破解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2020-11-03 05:15:20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趙漢斌)草地貪夜蛾對我國糧食安全生產構成極大威脅,了解其遺傳背景及其抗藥性對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義。記者10月28日從雲南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盛軍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研究機構,首次破解了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當地時間10月27日,國際權威期刊《蛋白質與細胞》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 我國科學家完成草地貪夜蛾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測序和組裝
    新華社昆明6月19日電(記者白靖利)我國科學家完成草地貪夜蛾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測序和組裝,目前基因組數據已經面向全世界公開下載使用。科學家們還研究發現了多種防控草地貪夜蛾的有效「武器」。這是記者從18日召開的草地貪夜蛾研究進展研討會了解到的消息。雲南農業大學、深圳華大基因、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等研究機構通力合作,與國內各省區及美國樣本互動,共產出1.5太(TB)的基因組測序原始數據,目前已經完成了一雌一雄兩個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組裝,大小分布達到542.42兆和530.77兆。
  • 草地貪夜蛾即將入侵!小心玉米絕產!
    據監測,今年草地貪夜蛾基數大,北遷時間要提早,預計是一個重發生的態勢。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草地貪夜蛾確實已經入侵我國。農業農村部:草地貪夜蛾已入侵我國 今年預計呈現重發生態勢$$$$我們視頻的視頻原聲草地貪夜蛾長什麼樣?
  • 我國歷史上危害最大的四類害蟲,草地貪夜蛾上榜,危害不斷升級!
    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獲取農業新動態和種植乾貨,豐產豐收!現在正是萬物復甦的春季,正是春耕好時節,然而,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了3個春耕預警!第一點,就是草地貪夜蛾蟲災預警。草地貪夜蛾,到了6月份,很有可能入侵到東北和內蒙地區!現在,就由識農魏老師給大家分析草地貪夜蛾的傳播路徑和防治方法!首先,先給大家講講歷史上發生過的重大蟲害。1. 蝗蟲。
  • 讓農技人員談虎色變的「么蛾子」——草地貪夜蛾
    這種蟲子,就是今年讓農技人員談虎色變的草地貪夜蛾。這是9月6日,河南省滑縣農技推廣中心植保植檢站農技人員在田間篩查時,發現草地貪夜蛾實體。草地貪夜蛾為什麼讓專業人員談虎色變?這是因為,這種害蟲危害太大。
  • 我國科學家完成草地貪夜蛾染色體水平基因組測序
    新華社昆明10月30日電(記者趙珮然、嚴勇)我國科學家近日完成了草地貪夜蛾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的測序分析。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細胞生物學權威期刊《蛋白質與細胞》上。論文第一作者、雲南農業大學教授桂富榮介紹,該校研究團隊對草地貪夜蛾進行了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組裝,通過比較全球多個草地貪夜蛾種群基因重測序結果,發現中國和非洲的草地貪夜蛾種群與美國的種群之間有著顯著的遺傳分化,入侵中國的草地貪夜蛾種群極有可能來自非洲。同時,研究團隊還找到了草地貪夜蛾的耐藥基因。
  • 草地貪夜蛾呈重發態勢 中國農科院發布防控手冊除蟲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2018年12月,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2019年,我國22省份發現了草地貪夜蛾幼蟲,實際造成危害面積200多萬畝。當前,隨著氣溫回升,草地貪夜蛾開始從周年繁殖區向遷飛過渡區遷飛,中國農科院相關專家表示,「今後幾年草地貪夜蛾將呈重發態勢」。4月6日,中國農科院發布了《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手冊全面解析了草地貪夜蛾的的生物特性、傳播途徑等。
  • 草地貪夜蛾在江蘇發生範圍將進一步擴大,「蛾口奪糧」全力防蟲治蟲
    中國江蘇網訊 草地貪夜蛾是今年由境外侵入我國的重大遷飛性農業害蟲。記者3日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從我省情況來看,6月其份擴散蔓延速度明顯加快,已查見發生的21個縣區中有19個是在6月份確認的,這主要是由於我省處於草地貪夜蛾的遷飛過渡區,其蟲源基本來自南方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