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發現新外來入侵生物「草地貪夜蛾」,被列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
金羊網 2019-05-15
文 金羊網記者 宋昀瀟 通訊員花宣
自今年1月,起源於美洲的害蟲草地貪夜蛾首次入侵我國,全國已有11省(區)52個市(州)230個縣(市、區)查見玉米受害,初步統計發生面積超過12.74萬畝。
據花都區農業技術管理中心信息,花都區於4月28號確認發現草地貪夜蛾入侵危害該區玉米農作物,截至5月8日,危害面積已達到1568畝。
世界十大植物害蟲玉米備受摧殘
草地貪夜蛾是一種遷飛性害蟲,2017年被列入世界十大植物害蟲「黑名單」。今年1月份,它從緬甸傳入中國,以「行軍蟲」的稱號在江湖廣為流傳,能吃、能飛、能生,草地貪夜蛾所到之處,農作物皆是危害對象,其中玉米備受殘害。
草地貪夜蛾危害最嚴重的是幼蟲期,尤其4-6齡幼蟲取食為害最重。草地貪夜蛾最典型的識別特徵有2個,一是頭部有「Y」形紋;二是第8腹節背面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個大黑斑。
據廣東農科院植保所入侵生物防控專家介紹,草地貪夜蛾不僅啃食葉片,而且蛀食心葉/未抽出的雄穗,取食沒有章法,「逮哪吃哪」。目前廣東玉米處於大喇叭口期,草地貪夜蛾高齡幼蟲從玉米心葉內取食,破壞了玉米雄穗和生長點,使得整株玉米失去價值。
自發現草地貪夜蛾入侵花都區後,省市相關部門派人前來指導防治工作。花都區農業技術管理中心和省市農業部門專家已針對性進行用藥防治。但由於入侵迅速,我國對於草地貪夜蛾的研究才剛剛起步,目前還沒有登記防控草地貪夜蛾的農藥。傳統的防治方法雖起到一點效果,但效果不明顯。目前區農業技術管理中心技術人員加班加點加強對草地貪夜蛾的監測,指導農戶開展防治工作。
專家稱危害可控不用過度擔心
中國農科院專家表示,我國南方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氣候溼熱,加之有冬玉米種植,很適合草地貪夜蛾的生存和繁殖。但不用過度擔心,從整體來看,草地貪夜蛾的為害是可控的。只要監測到位,防治措施及時有效,即便草地貪夜蛾在各地發生為害,也是完全可控的。
專家表示,要做好系統性的監測和田間調查。在防治措施上,目前以化學防治為主。儘管現在還沒有已登記的用於防治草地貪夜蛾的農藥品種,但中國農科院的專家團隊,已經在雲南完成了21種常用農藥的防治效果評價。
3月,全國農技中心發布了《2019年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方案(試行)》,更加有效的化學農藥也正在試驗當中。目前,可以參考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防控草地貪夜蛾指導手冊中的建議農藥品類。
我國科學家已經在從本國已有的天敵昆蟲中進行篩選,還可以考慮在原產地引入一些天敵,在本地進行擴繁利用。國外還有一些別的嘗試,選擇間套作種植,或者選種抗性好的玉米品種。
在此,有關部門提醒廣大農戶如有發現,可撥打花都區農業技術管理中心植保科電話:020-86891397諮詢相關防治措施。
編輯: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