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貪夜蛾呈重發態勢 中國農科院發布防控手冊除蟲

2021-01-08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2018年12月,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2019年,我國22省份發現了草地貪夜蛾幼蟲,實際造成危害面積200多萬畝。當前,隨著氣溫回升,草地貪夜蛾開始從周年繁殖區向遷飛過渡區遷飛,中國農科院相關專家表示,「今後幾年草地貪夜蛾將呈重發態勢」。4月6日,中國農科院發布了《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手冊全面解析了草地貪夜蛾的的生物特性、傳播途徑等。手冊同時也制定了生物、化學等綜合防治策略,已於4月9日出版。據介紹,中國農科院將推動新技術廣泛應用於技術培訓與生產指導。

《草地貪夜蛾防治手冊》

200多萬畝,去年22省份發現草地貪夜蛾幼蟲

草地貪夜蛾原生於美洲,2016年1月份從美國的南部地區侵入到非洲的西部,然後迅速發展蔓延。

2018年12月,草地貪夜蛾從緬甸進入我國雲南普洱,隨後蔓延多省份。中國農科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吳孔明院士介紹,當前,「草地貪夜蛾已經擴散到澳大利亞,可以說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重大害蟲」。

草地貪夜蛾正成為全球性害蟲。中國農科院供圖

草地貪夜蛾分為玉米型和水稻型,對全國21個省份102個樣本的草地貪夜蛾群體基因組重測序結果表明,中國的草地貪夜蛾種群是兩種生物型雜交演化而來,玉米型基因組佔主導。入侵的草地貪夜蛾喜食玉米,在玉米生育期的各個階段都會危害。一般可以造成產量損失在20%以上,嚴重的時候甚至造成絕收。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官方網站報導,2018年12個非洲玉米種植國家因草地貪夜蛾為害造成玉米產量損失達到1770萬噸,是足夠上千萬人一年的口糧。

2019年,我國22個省份都曾發現草地貪夜蛾幼蟲,實際造成危害面積200多萬畝。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王振營表示,「草地貪夜蛾作為一個入侵害蟲,它已經完成了從入侵-定殖到暴發前兩個重要的過程,所以今後幾年草地貪夜蛾將呈重發態勢」。

19種作物,草地貪夜蛾不只危害玉米

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是玉米型主導的雜交類型,雖然喜食玉米,但在沒有玉米的地方或季節,也會危害小麥、高粱等其他作物。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王振營介紹,中國農科院專家與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及各省份植保站等單位密切合作,經過1年的研究,明確了草地貪夜蛾在我們國家主要危害玉米、高粱、甘蔗、穀子、小麥等19種作物以及5種雜草。

被草地貪夜蛾啃食後的花生葉片。

同時,研究還初步明確草地貪夜蛾在玉米、甘蔗、小麥上的危害規律,王振營介紹,「雲南江城試驗研究明確了草地貪夜蛾的產量損失,在百株173頭幼蟲時可造成玉米產量損失53%,幼蟲密度高的時候可以造成絕收,這為防治指標制定奠定了基礎。在高粱上的危害和在玉米上的危害非常相近」。

此外,研究發現,草地貪夜蛾在綠肥作物紫雲英上取食不能完成世代(從卵、幼蟲、蛹到成蟲一個周期,稱為一個世代),取食苕子和箭筈豌豆發育顯著延長,產卵量顯著降低。「因此在周年繁殖區擴大紫雲英、苕子或箭筈豌豆種植,減少其適宜寄主作物面積,可壓低北遷種群數量。」

研究還明確了草地貪夜蛾成蟲趨光行為,為草地貪夜蛾的測報和燈光誘殺提供了科學依據。

草地貪夜蛾食誘劑誘捕器。中國農科院供圖

草地貪夜蛾具有捕食性,不僅取食植物,還會捕食所到之處的其他昆蟲,吳孔明介紹,「高齡的草地貪夜蛾會捕食其他害蟲,我們在雲南的調查表明,在雲南的玉米田現在差不多90%以上的蟲子都是草地貪夜蛾,因為其他蟲子都被它吃掉了,這是它在生態系統裡面佔有主導地位的一個重要的習性。」

北緯31度,越冬北界向北推移了一度

草地貪夜蛾是專性遷飛昆蟲,吳孔明介紹,「研究表明,通過飛行活動才能夠促進它的卵巢和精巢的繁育,所以它的遷飛是常態」。

草地貪夜蛾成蟲的遷飛速度極快,每晚可以遷飛100公裡左右。2018年末入侵我國後,一年之間,迅速蔓延至全國多地。

吳孔明介紹,草地貪夜蛾遷移的種群主要是來自四個方向,一個是印度方向,向西藏南部的一些亞熱帶地區遷移,一個是緬甸從雲南遷入,再一個是從中南半島越南等國家遷入到廣西,還有可能在7月份季風氣候背景下從菲律賓遷飛到福建等地。「秋天,草地貪夜蛾的成蟲都會回到南部周年繁殖區,會有一部分以幼蟲和蛹的形式越冬。每年3月份、4月份,就開始逐步遷入到長江流域,從5月份陸續從長江流域開始向黃河流域遷移,到6月份、7月份遷移到東北和西北地區,10月份以後會陸續飛回南方及國外周年繁殖區」。

一年中,科學家們初步明確了草地貪夜蛾在我國越冬蟲態和越冬場所。王振營表示,草地貪夜蛾「在秋玉米未翻耕的田、秸稈裡可以越冬,以老熟幼蟲或者是蛹越冬」。

研究還明確了越冬北界,王振營表示,「2019年是一個暖冬,在北緯31度以南發現了草地貪夜蛾的越冬蟲態,越冬北界向北推了1緯度,這對草地貪夜蛾的發生期預測和種群動態監測意義比較大」。

5點取樣,田間檢測草地貪夜蛾發生狀況

早在2018年草地貪夜蛾入侵之前,我國就在雲南、廣西等地設立了監測點,此後隨著草地貪夜蛾的遷飛,逐漸建立了全方位的監測系統。

針對自然界的草地貪夜蛾,科學家則通過性誘劑進行監測和識別,吳孔明介紹,「我們可以對性誘劑誘到的成蟲的精巢進行解剖,根據精巢的長度判斷雄蛾的年齡,根據雄蛾的年齡可以預測雌蛾的年齡,進一步預測雌蛾的長卵、繁殖和幼蟲的動態,可以預測田間的卵和幼蟲的種群動態的問題」。

那麼,農業生產者如何了解草地貪夜蛾的發生情況呢?對此,科學家們也提供了智能識別的方式和途徑。吳孔明介紹,「針對農業生產,尤其是基層農民技術員和我們基層植保工作者的需要,我們編制了一個草地貪夜蛾智能化識別軟體,基層工作人員用手機拍攝田間昆蟲的圖片,然後通過這個小程序,就可以進行智能性的識別、鑑別,告訴大家是不是草地貪夜蛾」。

吳孔明表示,基層植保人員,或者農民,可以在田間採取病蟲害調查常用的5點取樣法,即在每塊地中按一定規則取5個點的樣本,調查田間的卵、幼蟲和蛹的數量。工作人員或種植戶可以將這些數據輸入草地貪夜蛾種群填報系統的網絡版,「網絡版的模型就可以自動分析、預測種群動態,並根據種群的密度和年齡的結構,根據防治指標提供防控的決策措施。」

10種天敵,綠色防控草地貪夜蛾

針對草地貪夜蛾入侵,科學家們採取了多種防控措施,其中包括生物防治的辦法,即篩選和繁殖草地貪夜蛾的天敵,用昆蟲對付昆蟲。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張禮生介紹,「天敵昆蟲包括寄生性和捕食性兩類,具有安全、有效、無殘留、可持續等優點。利用天敵昆蟲,通過「以蟲治蟲」的方式來防控草地貪夜蛾,是綠色防控的核心技術之一。」

過去1年多,科學家們梳理了1910年以來全球上萬篇關於草地貪夜蛾的文獻資料,結合在我國20個省區調查的數據,梳理和匯總出了全球250種天敵昆蟲的類群,還整理出了將近50種生防微生物的資源。

這些害蟲天敵中,哪些能有效防控草地貪夜蛾?張禮生表示,「我們最終篩選出了多種可以捕食或寄生草地貪夜蛾的害蟲天敵。比如蠋蝽和益蝽。蠋蝽它的口器是刺吸式口器,在草地貪夜蛾蠕動逃逸的時候,能平行地進行相對位移,始終保持叮咬狀態,它的喙管吮吸草地貪夜蛾幼蟲的體液和組織液,整個乾癟死亡後,再去攻擊另外一頭新的害蟲。益蝽和蠋蝽類似,區別在於,蠋蝽把草地貪夜蛾幼蟲吸乾,就像人喝袋裝牛奶一樣,吸乾一頭才去攻擊另外一頭新的;益蝽則是吸到七八成甚至五成的時候就去尋找新一頭害蟲,所以儘管它的個體相對小一些,可是捕食量卻略高於蠋蝽。」

在田埂間種植牛筋草庇護辣椒。中國農科院供圖

除了蠋蝽和益蝽,科學家們還發現七星瓢蟲、異色瓢蟲、多異瓢蟲都能大量取食草地貪夜蛾的卵和低齡幼蟲,可以用於草地貪夜蛾低齡階段的防控實踐。

草蛉類昆蟲也是害蟲的天地,大草蛉、麗草蛉的成蟲壽命都較長,可大量取食草地貪夜蛾的卵,草蛉幼蟲也能捕食草地貪夜蛾1到3齡幼蟲。目前,相關實驗正在開展。

在寄生性天敵昆蟲中,科學家篩選出了卵寄生蜂,如夜蛾黑卵蜂、短管赤眼蜂、螟黃赤眼蜂等能把卵產到草地貪夜蛾的卵裡面,寄生蜂的幼蟲孵化後取食草地貪夜蛾的卵,導致草地貪夜蛾害蟲的卵不能孵化。張禮生表示,擴繁和利用寄生蜂的研究也正在進行之中。

在實驗室中,這些天敵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效果明顯,張禮生表示,在雲南昆明的室內實驗蠋蝽防效達到100%。「當前,發掘新的天敵資源、大量擴繁天敵產品、保護和利用當地已有天敵、開展「以蟲治蟲」的技術示範等都在深入展開,為草地貪夜蛾防控提供綠色防控產品和技術支撐。」

80%,生物農藥綜合效果凸顯

在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時,農業農村部推出應急防控用藥。其中,微生物農藥引起很多關注。

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杰介紹了三種微生物農藥。第一是Bt,「Bt是一個殺蟲的細菌,它主要的成分是一類殺蟲的蛋白。在國外實踐中,是防治夜蛾科害蟲有效的產品。我們在室內開展了Bt產品的篩選,在2019年完成了一年八地的田間藥試驗,對草地貪夜蛾防治效果總體達到80%以上。在廣西、廣東、湖南等地的田間試驗結果顯示,七天效果防效可以達到80%以上,對低齡效果很好。但如果是高齡的,並且世代混雜嚴重,則需要加大Bt用量或者與其他化學農藥或生物農藥組合,目前這方面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於生產。

第二種是綠僵菌。張杰表示,「目前,綠僵菌已經運用於主糧作物,茶葉、蔬菜和果蔬上面多種害蟲的防治中。此次我們也啟動了一年八地農藥登記試驗,分別在南方一帶進行了試驗,全部完成。對草地貪夜蛾總體防治效果達到7成以上。」

第三種是甘藍液夜蛾病毒。張杰介紹,「該病毒相對廣譜,對夜蛾科害蟲效果都不錯。去年也是同樣開展了一年八地農藥的試驗,這些試驗結果出來之後,總體效果在40-60克每畝使用量,使用一次情況下可以達到70%-90%的效果」。

生物農藥不僅能單獨使用,也可與其他農藥進行組合使用,張杰表示,「目前,Bt、僵菌、甘藍液夜蛾病毒相關產品正在申請擴作農藥登記證。同時針對生物農藥+化學農藥的協同控害作用,我們進行了一些探索,先後篩選了37種化學農藥和生物農藥的配比,發現了一些重要的協同增效的配比,能夠達到90%以上的防效。我們還在Bt、僵菌等不同的生物農藥之間的協同增效組合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接下來將開展Bt、僵菌、病毒等微生物農藥與天敵昆蟲、化學農藥的協同使用,配合栽培、輕簡化水肥藥一體化措施,進行技術集成,建立草地貪夜蛾害蟲綜合防治技術規程,實現草地貪夜蛾的綠色高效可持續防控。」

4類農藥,適應不同防區和防治需求

化學防治是傳統的防治方法,當前也仍是主要的防治方法之一。過去一年中,科學家們完善篩選方案、創新農藥產品和技術,研究提升農藥使用效率的方法,提出了多種綜合利用農藥且與生態友好的化學防治方法。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袁會珠表示,「研究化學防治草地貪夜蛾的方法,要系統考慮藥劑有效性、劑量準確性、技術科學性、經濟可行性、生態友好性等五方面的因素。舉例來說,去年8月,我們調研時發現,兩塊甜玉米,品種一樣,採用同一種殺蟲劑噴霧防治,一塊玉米田噴霧質量好,防治效果達到95%以上;但另一塊地噴霧質量差,霧滴沉積分布不均勻,防效只有40%。」

地面機械正在噴施農藥進行草地貪夜蛾防治。中國農科院供圖

在藥物選擇方面,科學家們篩選出多種針對不同時期的草地貪夜蛾的藥物,袁會珠說,「比如我們篩選出了十幾種針對蟲卵更有效的藥劑。此外我們還創新內吸活性的篩選方法,以此指導藥劑的研發。」

草地貪夜蛾可以鑽到玉米葉子的喇叭口裡,進而危害心葉,但傳統的噴霧方法,很難做到「對靶施藥」,袁會珠表示,「我們專門研發了一個防治草地貪夜蛾的緩釋種衣劑,種子包衣對玉米苗有非常好的保護效果。此外,針對玉米中後期草地貪夜蛾防控,我們也研發了多種施藥方式,篩選出了合適的藥劑方案、施藥機具和噴霧助劑,通過人工背負噴霧作業、無人機低空施藥作業、地面自走式噴杆噴霧機等多種方式協同使用,滿足不同地區防治需求。針對草地貪夜蛾鑽蛀玉米喇叭口內危害特點,我們研發了一種顆粒劑,可以準確地丟到玉米的喇叭口裡,實現精用藥,並達到90%以上的防效。」

顆粒劑撒施玉米喇叭口,具有防效好、持續時間長、對靶性好、不用水等特性。中國農科院供圖

這些方案成本如何?袁會珠介紹,「我們做了不同方案的成本比較,緩釋種衣劑每畝15元藥劑成本。噴霧製劑大概是每畝10元,但有7元人工費用,合每畝17元。無人機緩釋顆粒劑,藥劑成本稍貴一些,但是效率很高。」

化學防治技術並不排斥其他防治技術,反而在不斷和其他方式融合。袁會珠介紹,「比如種子處理技術,對害蟲天敵也很安全,還可以延長天敵的綜合壽命。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把推薦的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治藥劑分成了A、B、C、D四個類別,針對不同防治區和防治需求,供大家輪換用藥,抓住施藥窗口期,做到噴霧質量保證,優化施藥方法,在此基礎上可以達到一個很好的防治效果。」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薛京寧

相關焦點

  • 草地貪夜蛾呈重發態勢,中國農科院發布防控手冊「蟲口奪糧」
    4月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組織召開《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發布與防控技術視頻報告會,面向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植物保護總站發布草地貪夜蛾最新防控技術。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唐華俊,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張合成,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主任魏啟文,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朱恩林,中國農科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等出席。
  • 中國農業科學「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報告會紀實
    近來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而草地貪夜蛾防控正處於關鍵時期,為了推進新冠肺炎疫情下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今天中國農科院組織召開《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發布與防控技術視頻報告會,這次會議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賀信三周年系列主題活動之一。首先我代表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對出席會議的領導、專家和媒體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
  • 中國農科院發布草地貪夜蛾防治新技術
    中國農業科學院9日發布草地貪夜蛾防治新技術,為各地農技和植保等相關機構提供技術支持。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編寫的《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以農業生產需求及指導基層防治實踐為目標,推廣一整套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
  • 農村農業部:2020草地貪夜蛾將重發 京博茚蟲威狙擊「妖蛾」責無旁貸!
    2020年2月21日,農村農業部印發《2020年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的通知,預案中重點指出:預警2020年草地貪夜蛾發生態勢更加嚴峻,防控任務更加艱巨。 據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網調查監測和專家會商分析,預測2020年草地貪夜蛾呈重發態勢,各地區均有集中危害的可能。
  • 花都發現新外來入侵生物「草地貪夜蛾」,被列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
    今年1月份,它從緬甸傳入中國,以「行軍蟲」的稱號在江湖廣為流傳,能吃、能飛、能生,草地貪夜蛾所到之處,農作物皆是危害對象,其中玉米備受殘害。草地貪夜蛾危害最嚴重的是幼蟲期,尤其4-6齡幼蟲取食為害最重。草地貪夜蛾最典型的識別特徵有2個,一是頭部有「Y」形紋;二是第8腹節背面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個大黑斑。
  • 草地貪夜蛾即將入侵!小心玉米絕產!
    據監測,今年草地貪夜蛾基數大,北遷時間要提早,預計是一個重發生的態勢。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草地貪夜蛾確實已經入侵我國。農業農村部:草地貪夜蛾已入侵我國 今年預計呈現重發生態勢$$$$我們視頻的視頻原聲草地貪夜蛾長什麼樣?
  • 以蟲治蟲:天敵防控草地貪夜蛾有戲
    科技日報訊 (記者瞿劍)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針對草地貪夜蛾正在我國自南向北蔓延的危急情況,該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緊急啟動利用蠋蝽、益蝽等天敵昆蟲進行防控的田間和室內試驗,調查採集我國草地貪夜蛾天敵昆蟲種類並評估防治潛能,為「以蟲治蟲」開展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技術支撐。
  • 2020年草地貪夜蛾呈重發態勢,我們該如何識別與防治,請看這裡
    草地貪夜蛾的卵粒徑為0.3~0.4毫米,初產時為淺綠色或白色,到孵化前變為棕色,多產在作物葉片正面,通常堆積成塊,由白色鱗毛覆蓋;草地貪夜蛾的蛹呈紅棕色,橢圓形,長14~18
  • 以蟲治蟲 利用天敵昆蟲可防控草地貪夜蛾
    新京報訊(記者 李傲)針對草地貪夜蛾蔓延危害的緊急情況,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開展田間和室內試驗,利用蠋蝽、益蝽等天敵昆蟲防控草地貪夜蛾,並取得成效。植保所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草地貪夜蛾目前可防可控,主要將以「以蟲治蟲」和「以藥治蟲」為主。
  • 2020中國農業難:沙漠蝗陰雲未消,草地貪夜蛾已率先入侵我國西南
    草地貪夜蛾對傳統有機磷類農藥、有機氯類農藥以及擬除蟲菊酯類農藥均具有較高的抗性基因變異率,傳統農藥較難實現對蟲害的撲滅防治。能吃,能飛,能生,抗藥,草地貪夜蛾進入中國以來遷飛擴散速度之快,危害區域之廣,後期防控難度之大,堪稱歷年之最。
  • 中國成功破解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該成果為深入研究草地貪夜蛾的入侵擴散機理和制定有效防控策略奠定了堅實基礎,並可為其它重大生物災害防控提供借鑑和參考,對提升我國外來物種入侵的防範和應對能力,降低外來入侵物種對中國農業生物多樣性的威脅,確保國家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 玉米草地貪夜蛾防控意見
    玉米草地貪夜蛾防控意見 來源: 南通市耕地質量保護(植物保護)站 發布時間:2020-08-24 字體:[ 大 中 小 ] 草地貪夜蛾,俗稱秋黏蟲,屬於鱗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屬,是一種原產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雜食性害蟲,廣泛分布於美洲大陸,被國際農業和生物科學中心評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
  • 堪比蝗蟲的草地貪夜蛾來了,農藥減量還扛得住嗎?
    經歷過2019年的首次入侵,具有更大基數的草地貪夜蛾已經在中國安家繁育,大量出現於西南、華南地區的農田中。從2月底,農業農村部就草地貪夜蛾防治連續發布文件、預警,其中也包括一份列有8種化學單劑、6種生物製劑和14種複合製劑的應急防治用藥推薦名單。此後,農藥板塊的「草地貪夜蛾防治」概念股就保持著上漲趨勢,數次漲停。
  • 農業農村部嚴防草地貪夜蛾蔓延
    今年1月,我國雲南省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入侵危害。農業農村部對此高度重視,要求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加密監測預警,落實好屬地防控責任,全力做好防控應對工作,努力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據悉,草地貪夜蛾俗稱秋粘蟲,食性雜,繁殖能力強,遷飛擴散快,原產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是玉米上的重大遷飛性害蟲,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減產10%-25%,嚴重危害田塊可造成毀種絕收。2016年初,草地貪夜蛾首次被發現入侵非洲西部並暴發成災,2018年在非洲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0-30億美元,玉米毀種面積佔總播種面積的5%-6%。2018年7月,草地貪夜蛾首次傳入亞洲地區。
  • 草地貪夜蛾呈偏重發生趨勢,這些概念股或將受益丨牛熊眼
    農業農村部此前在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推進落實視頻會上指出,預計今年我國小麥條銹病、赤黴病、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呈偏重發生趨勢,程度重於上年,要立足抗災奪豐收,重點落實包括推進分類施策,分病蟲分區治理等措施。目前,全國1559家農藥企業復工復產率已超80%,25萬家農藥門店的復工率超90%,接近往年的水平。
  • 草地貪夜蛾入侵廣州花都 被列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
    草地貪夜蛾入侵廣州花都 被列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工作人員檢視玉米田玉米飽受摧殘金羊網訊 記者宋昀瀟、通訊員花宣攝影報導:自今年1月,起源於美洲的害蟲草地貪夜蛾首次入侵我國
  • 大北農:轉基因玉米品種審批有望加快,可針對草地貪夜蛾
    2月7日,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北農」,002385)發布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稱,公司DBN9936抗蟲耐除草劑玉米已獲批農業農村部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但是接下來還需要農業農村部頒發品種權的相關證書之後才可以正式推廣。
  • 中國科學家破解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2020-11-03 05:15:20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趙漢斌)草地貪夜蛾對我國糧食安全生產構成極大威脅,了解其遺傳背景及其抗藥性對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義。記者10月28日從雲南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盛軍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研究機構,首次破解了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當地時間10月27日,國際權威期刊《蛋白質與細胞》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 農業農村部:打好草地貪夜蛾防控攻堅戰 實現蟲口奪糧
    中新網6月26日電 針對草地貪夜蛾等病蟲危害對秋糧生產的影響,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26日表示,從前期防控情況和專家分析看,防治草地貪夜蛾有藥劑可用,有技術可支撐,有力量可調配,有經驗可借鑑,只要監測到位、防控及時,草地貪夜蛾還是可防可控的。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堅決打好草地貪夜蛾防控攻堅戰,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
  • 草地貪夜蛾遷飛時間會比今年提前一代,防控形勢非常嚴峻!
    草地貪夜蛾自今年1月份入侵以來,便受到了農業農村部的高度重視。農村部聯動全國各省級單位迅速響應,開展各類防控手段的研究、試驗和推廣,打響了全國草地貪夜蛾「狙擊戰」,並獲得階段性成果。今年我國玉米綜合防治效果平均在90%以上,發生區域平均產量損失控制在5%以內,達到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