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貪夜蛾飛得遠、吃得兇、繁殖快、藥不死!雲南農大發現「么蛾子...

2021-01-09 大眾網

  原標題:草地貪夜蛾飛得遠、吃得兇、繁殖快、藥不死!雲南農大發現 「么蛾子」命門

  草地貪夜蛾在雲南省   潛在適生區分布情況

  10月27日,一篇關於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的研究成果論文在線發表於細胞生物學權威期刊《蛋白質與細胞》上。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對草地貪夜蛾最為全面也是質量最高的基因組研究。

  值得關注的是,這個世界領先的研究成果,出自雲南農業大學盛軍教授團隊。「說得直白一點,找到了它的耐藥基因組,我們也可以逆向找到它的致命基因、短板,對我們尋求治蟲『武器』會有很大幫助。」盛軍說。不僅如此,這份研究成果還能為其他重大生物災害防控提供借鑑和參考,對提升我國外來物種入侵的防範和應對能力,降低外來入侵物種對中國農業生物多樣性的威脅,確保國家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雲南120餘個縣受危害

  「這就是個『么蛾子』,一點不錯。」桂富榮從一個長得與冰櫃類似的恆溫恆溼實驗箱中拿出一個培養皿。培養皿中放著的新鮮玉米嫩葉上,是草地貪夜蛾的卵塊。

  作為盛軍教授團隊中的一員,經過一年多的研究,從事外來入侵物種研究的桂富榮對這種來自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外來客」已經非常熟悉。

  「這種『么蛾子』特別能飛,每晚可飛行100公裡,它們還擅長群體作戰,很快能啃光一整片玉米地,啃完後列隊遷移到下一片地,外號『行軍蟲』。它們的繁殖速度還特別快,雌蛾一生可多次交配產卵,一般產卵700-900粒,在溫暖的條件下,可產6-10塊卵,每塊100-200粒卵,最多可產卵1500-2000粒。」桂富榮說。

  在恆溫恆溼實驗箱中,除了草地貪夜蛾的卵塊,還有它的幼蟲、蛹和成蟲(蛾子)。

  儘管外觀與一般的飛蛾區別不大,但這種「么蛾子」將給雲南乃至全中國的農業帶來嚴重影響。

  2019年1月,雲南省植保植檢站報告,在普洱市江城縣發現疑似草地貪夜蛾幼蟲危害。不到2個月時間,包括普洱在內的雲南3市(州)11縣(市)發現草地貪夜蛾在冬玉米田發生危害。不完全統計顯示,自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以來,這種「么蛾子」已經對雲南120多個縣造成了危害。「早在去年1月,盛軍教授就注意到了草地貪夜蛾可能會對雲南造成的危害。5月份,我們確定了研究課題,開始對草地貪夜蛾進行研究,我們到玉溪元江採回樣蟲進行室內培育研究。」桂富榮介紹。

  「么蛾子」食譜非常廣泛

  「草地貪夜蛾分兩類,一類是玉米型,一類是水稻型,入侵雲南的這種是玉米型。」盛軍介紹。

  通過一段時間的生物學特性研究,盛軍團隊發現,草地貪夜蛾從玉米的苗期一直到穗期都有危害,以在新葉中和果穗上鑽蛀為害,嚴重威脅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在美國佛羅裡達州,草地貪夜蛾造成玉米減產20%;在拉丁美洲的宏都拉斯,其造成玉米減產達到40%。

  但除了玉米,「么蛾子」愛吃的還有很多。桂富榮介紹,草地貪夜蛾寄主範圍廣,除玉米外,寄主還有甘蔗、小麥、馬鈴薯、高粱、生薑等,在室內條件下,3齡以後尤其是6齡幼蟲也能吃菸草葉片。

  關鍵的是,它們的食譜非常廣泛,有苜蓿、大麥、蕎麥、棉花、燕麥、粟、花生、黑麥草、甜菜、蘇丹草、大豆、番茄、洋蔥、小麥等70多科350餘種植物。可以說,潛在威脅巨大。

  盛軍團隊發現,草地貪夜蛾一旦在雲南「興風作浪」,將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根據云南省統計年鑑中2017年主要農作物面積和產量數據,盛軍團隊運用市場價格法初步建立草地貪夜蛾危害損失模型,對草地貪夜蛾入侵雲南後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進行了預測。研究成果顯示,草地貪夜蛾在雲南的適生區範圍廣泛,其高適生區面積達17.85萬平方公裡,約佔雲南省國土面積的50%,在玉米、烤菸、薯類和甘蔗4類主要農作物10%發生面積水平上可能對雲南農業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上億元人民幣。

  藉助基因手段治理「么蛾子」

  光是了解「么蛾子」的生物習性,並不足以找到治理「么蛾子」的對策。

  事實上,在過去的一百多年間,人類也嘗試過用農藥來治理草地貪夜蛾蟲患,但草地貪夜蛾的抗藥性,以及農藥帶來的環境汙染成了治理草地貪夜蛾蟲患的難點。

  2019年,盛軍團隊與華大基因聯手,對「么蛾子」展開了基因測序研究。研究人員對雲南的兩隻草地貪夜蛾成蟲個體進行大片段基因組DNA提取、建庫、測序和組裝,這是全球首次完成草地貪夜蛾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組裝,為草地貪夜蛾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徑。通過多組學技術的整合,該團隊完成了草地貪夜蛾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的測序分析,成功破譯草地貪夜蛾的耐藥基因,為深入研究草地貪夜蛾——這一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重大農業害蟲的入侵擴散機理和制定有效防控策略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研究人員也在雲南發現了草地貪夜蛾的兩種天敵,它們對草地貪夜蛾等鱗翅目害蟲有自然控制作用。在獲得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的基礎上,研究人員進一步測定了23種農藥處理後的草地貪夜蛾轉錄組水平差異,發現不同農藥處理後的草地貪夜蛾轉錄組譜產生了不同的變化,幾個與解毒相關的基因,對農藥處理產生了特異性反應。該研究結果有助於更有效地理解草地貪夜蛾對農藥的抗性水平,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據。(李雙雙)

  責任編輯:小雲

相關焦點

  • 雲南農大發現「么蛾子」命門
    「這種『么蛾子』特別能飛,每晚可飛行100公裡,它們還擅長群體作戰,很快能啃光一整片玉米地,啃完後列隊遷移到下一片地,外號『行軍蟲』。它們的繁殖速度還特別快,雌蛾一生可多次交配產卵,一般產卵700-900粒,在溫暖的條件下,可產6-10塊卵,每塊100-200粒卵,最多可產卵1500-2000粒。」桂富榮說。
  • 「么蛾子」要來整事了!早發現,早治療!
    有一種么蛾子食量大、特能飛並且還特能生。我國發現這種么蛾子時間是2018年12月26日,發現時間早。防禦及時,所以去年沒在中國造成太大危害。據央視報導,2020年,受境外蟲源、省內定殖蟲源和國內回遷蟲源「三股勢力」的疊加影響,截至4月19日,已在15個州市101個縣發生,累計發生面積62萬畝次。
  • 非洲"么蛾子"來中國了!一天啃光一片玉米地
    夜間行動,有組織有紀律,攻佔全球,我們戲稱它為非洲「么蛾子」,它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重大農業害蟲,短短數日就能糟蹋上萬畝農作物,被侵害者甚至變成「光杆司令」…… 這種「危力」巨大的「么蛾子」就是外來物種,草地貪夜蛾。
  • 「美人計」誘殺「么蛾子」|草地貪夜蛾|李繼虎|科技特派員|誘捕器|...
    嚴防「么蛾子」捲土重來便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在田地裡如路燈一般的裝置叫「性誘劑誘捕器」。如同施行美人計一般,性誘劑不斷釋放雌蛾的通訊信號,吸引雄蛾前來交配,隨後將雄蛾困進誘捕器。這種誘捕器可用于田間蟲情監測,也可以誘殺雄蛾減少田間雌蛾的交配。依靠該所技術團隊的研發成果,性誘劑釋放的信息高度專一,只吸引草地貪夜蛾的雄蛾「入甕」,而非其他昆蟲,準確率高達95%。
  • 讓農技人員談虎色變的「么蛾子」——草地貪夜蛾
    這種蟲子,就是今年讓農技人員談虎色變的草地貪夜蛾。這是9月6日,河南省滑縣農技推廣中心植保植檢站農技人員在田間篩查時,發現草地貪夜蛾實體。草地貪夜蛾為什麼讓專業人員談虎色變?這是因為,這種害蟲危害太大。
  • 驚現「么蛾子」啃食嫩玉米!成都青白江上演鬥蟲記
    青白江區部分地方發現草地貪夜蛾!就是那個一夜能飛100公裡,擅長群體作戰,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重大農業蟲害,外號「行軍蟲」的「么蛾子」。 「上周五(7月24日)發現的,經過防治,現在幼蟲基本都消滅了。」
  • 「么蛾子」明年危害或更嚴重!瑞麗已實行實時監測
    今年草地貪夜蛾遷飛入侵雲南其適生區面積幾近全境在雲南16州市125個縣都發生危害草地貪夜蛾是世界性重大農業害蟲,它具有寄主植物廣、繁殖能力強、危害損害重和通過遷飛導致大範圍成災的特點。農科專家的這個預測不能掉以輕心名副其實的「么蛾子」如果用2019十大網絡用語來形容草地貪夜蛾,那它是個「狼人」。這種蛾子一晚可飛行100公裡,母蛾產卵期可遷飛500公裡。
  • 別總想著蝗蟲 防治這種原產美國的"么蛾子"才是當務之急
    但一種來自美國的「么蛾子」卻從2018年底2019年初開始入侵我國,這種叫做草地貪夜蛾的飛蟲與沙漠蝗有一點比較相似,就是特別「能飛、能吃、能生」,一夜能飛150公裡。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在要求穩定糧食生產、抓好重大病蟲害防控時,唯一提到具體名稱的害蟲就是這個草地貪夜蛾。
  • 入滇「么蛾子」一晚飛100公裡 雲南組建「終結者」團隊滅它
    諶愛東說,以2019年雲南省首次發現的草地貪夜蛾為例,自發生以來,害蟲便迅速遷飛擴散,危害玉米、甘蔗、生薑等作物。發現災害情況後,他們全方面開展草地貪夜蛾種群監測、蟲害發生規律、蟲源區域遷飛特徵及關鍵綠色防控技術等研究,在「GMS—植保工作組」和「中國—南亞植保工作組」平臺與境外蟲源區國家積極合作,力爭最短時間研發出適宜云南省草地貪夜蛾的防控技術體系,最大程度降低危害。
  • 中國科學家破解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2020-11-03 05:15:20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趙漢斌)草地貪夜蛾對我國糧食安全生產構成極大威脅,了解其遺傳背景及其抗藥性對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義。記者10月28日從雲南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盛軍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研究機構,首次破解了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當地時間10月27日,國際權威期刊《蛋白質與細胞》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 我科學家破解 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草地貪夜蛾對我國糧食安全生產構成極大威脅,了解其遺傳背景及其抗藥性對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義。記者10月28日從雲南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盛軍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研究機構,首次破解了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當地時間10月27日,國際權威期刊《蛋白質與細胞》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 與蟲爭糧的250天:草地貪夜蛾的剋星被找到,但很難廣泛應用
    編者按 草地貪夜蛾,世界十大植物害蟲之一,幼蟲能取食350多種植物。今年1月11日,草地貪夜蛾首次在我國被發現,隨後迅速從雲南擴散,已經入侵全國25個省份,實際危害面積246萬畝,對玉米、甘蔗、高粱、香蕉、水稻等多種作物造成影響。
  • 科研|我國科學家破解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記者10月28日從雲南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盛軍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研究機構,首次破解了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當地時間10月27日,國際權威期刊《蛋白質與細胞》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2019年1月草地貪夜蛾由緬甸傳入我國,並迅速擴散至26個省區市,累計發生面積超過1600萬畝。隨著發生區域持續擴大,我國年受害作物面積可達上億畝。草地貪夜蛾寄主植物多、適生範圍廣、繁殖能力強、遷飛擴散速度快、突發危害重、防控難度大,讓人談之色變。
  • 我國歷史上危害最大的四類害蟲,草地貪夜蛾上榜,危害不斷升級!
    和棉鈴蟲屬於近親的草地貪夜蛾,也成為了去年的頭號害蟲。3. 草地貪夜蛾。這位棉鈴蟲的近親,來源於南美洲,具有五大強悍技能:①繁殖能力強,每次可產卵100-200粒;②適應能力強;③破壞性強;④飛行能力強;⑤吃的東西多,也就是雜食性和暴食性。草地貪夜蛾的危害以幼蟲危害為主,幼蟲吃的又多又雜,成蟲則會繼續遷飛。
  • 我國率先完成草地貪夜蛾染色體基因組測序和組裝
    遷飛速度快、繁殖力強、食量特別大是入侵物種草地貪夜蛾的「標籤」。這種「么蛾子」取食玉米、水稻、高粱等186種植物,危害甚深。從今年1月在西南邊陲普洱江城發現,半年過去,其子子孫孫已飛抵東北三省,橫掃中國版圖對角線。  5月中旬,一場與飛行速度爭搶時間的科學研究也在接力進行。僅用25天,從害蟲採樣到論文發表,我國首次在全球完成對這種外來入侵者染色體級別的基因測序與組裝。
  • 美洲「么蛾子」有多厲害?可產卵數千農民:看得見的「生化武器」
    近些年隨著全球性自然災害的增加,病蟲草害的頻發,越來越多的人對於農業問題開始關心起來,我們很多關心農業的國人希望能夠對於農業問題了解得更加深入,我們這篇文章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美洲的「么蛾子」到底有多厲害,為什麼農民會說他們是看得見的生化武器?
  • 「么蛾子」要作怪?3000套誘捕器搞它!
    原標題:「么蛾子」要作怪?3000套誘捕器搞它!草地貪夜蛾,您知道是什麼嗎?作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之一,它的繁殖能力強,對植株危害性大。為了防控這種害蟲,近日,濟源質保質監站在全區範圍內投放了3000套誘捕器,確保秋糧豐產豐收。
  • 草地貪夜蛾即將入侵!小心玉米絕產!
    據監測,今年草地貪夜蛾基數大,北遷時間要提早,預計是一個重發生的態勢。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草地貪夜蛾確實已經入侵我國。農業農村部:草地貪夜蛾已入侵我國 今年預計呈現重發生態勢$$$$我們視頻的視頻原聲草地貪夜蛾長什麼樣?
  • 羅田縣開展草地貪夜蛾防治工作
    5月29日,羅田縣農業農村局在白廟河鎮付家廟村舉行草地貪夜蛾防治現場會,邀請專業技術人員現場指導草地貪夜蛾病蟲害防治。 據全省草地貪夜蛾監測平臺預報,草地貪夜娥幼蟲已於5月18日在湖北省石首市玉米田中首次發現。
  • 中國成功破解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雲南農業大學盛軍教授團隊通過多組學技術的整合,完成了草地貪夜蛾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的測序分析,這是迄今為止發布的該蟲最高質量基因組。該蟲寄主植物多、適生範圍廣、繁殖能力強、遷飛擴散速度快、突發危害重、防控難度大,了解其遺傳背景及其耐藥性對於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義。雲南農業大學聯合華大基因、中科院動物所及美國、南非、衣索比亞、肯亞的相關單位對草地貪夜蛾及其耐藥水平開展了基因測序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