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天!我國率先完成草地貪夜蛾染色體基因組測序和組裝

2020-11-25 光明網

  從蟲卵到成蟲,20天左右就完成一個世代。遷飛速度快、繁殖力強、食量特別大是入侵物種草地貪夜蛾的「標籤」。這種「么蛾子」取食玉米、水稻、高粱等186種植物,危害甚深。從今年1月在西南邊陲普洱江城發現,半年過去,其子子孫孫已飛抵東北三省,橫掃中國版圖對角線。

  5月中旬,一場與飛行速度爭搶時間的科學研究也在接力進行。僅用25天,從害蟲採樣到論文發表,我國首次在全球完成對這種外來入侵者染色體級別的基因測序與組裝。

  「草地貪夜蛾基因組的解讀和深層次回答,對進一步研究其亞型、耐藥性和長期防控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大基因學院院長楊煥明18日在昆明表示,入侵生物的耐毒性與遺傳機制、確定入侵中國的樣本類型、遷飛路線、基因防禦技術、雜食性遺傳機制等研究與應用,都離不開高質量參考基因組。

  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數位化地球研究所副所長劉歡介紹,從5月21日13:00接到任務指令到聯繫好採樣,他們僅用時30分鐘;兩個小時後,確定了項目實施方案和樣本來源。次日,他們在廣州採到了樣本,同時來自雲南的樣本送達深圳,當天就著手DNA提取等工作;第5天,就實現stLFR測序數據下機、5K大片段和WGS上機測序以及轉錄組上機;第10天,完成了物種鑑定和第一版雌雄兩個基因組組裝;第15天,轉錄組數據下機,完成組裝補洞和開始基因組注釋;第25天——6月15日,發布兩個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確定侵入我國草地貪夜蛾亞型和可能來源,文章正式在BioRxiv發表。

  「人類基因組測序六個國家參與、花了十年時間;其他物種的組裝研究分析通常達到1年,算是快的。草地貪夜蛾的入侵,吹響了科研服務國家的號角,也讓我們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劉歡說。

  在楊煥明院士領導下,雲南農業大學、華大基因、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等通力協作,動用了所有資源,與國內各省區以及美國樣本互動,產出了1.5Tb的基因組測序原始數據,目前完成了1雌1雄2個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組裝,兩個基因組組裝大小分別達到了542.42M和530.77M。

  「無論是基因組完整性還是基因集的完整性都超過了目前已有版本。」劉歡說,研究中通過基因注釋共發現了12516個基因家族。通過與8個近緣鱗翅目物種進行比較基因組學分析,發現了多個擴張基因家族,其中有兩個嚴重擴張,這意味著其在某些方面功能非常強,這或將為草地貪夜蛾的高度雜食性、抗藥性研究打下基礎。研究人員通過對草地貪夜蛾亞型分析表明中國種群有玉米型(C型)和雜合水稻型(R型)兩種類型,確定有非洲入侵,不排除其他地區入侵。值得一提的是,項目組所使用的stLFR和Hi-C技術均為自主研發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這是一個涉及生態、民生、糧食安全乃至倫理等的科學課題,體現了參與科研機構和人員的擔當,以及科學與合作的精神。後續工作要儘快做、儘量做!」楊煥明院士說。

  與此同時,雲南農業大學桂富榮教授等開展了草地貪夜蛾的災變機理及控制研究,陳斌教授等則圍繞生物多樣性控制生物災害展開研究,均取得初步進展。目前,基因組數據已上傳國家基因庫的中國核酸序列歸檔系統(CNSA)數據平臺,供全世界研究者公開下載使用。未來,項目組還將進一步開展耐毒性、轉錄組等方面的研究。(趙漢斌)

[ 責編:武玥彤 ]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完成草地貪夜蛾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測序和組裝
    新華社昆明6月19日電(記者白靖利)我國科學家完成草地貪夜蛾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測序和組裝,目前基因組數據已經面向全世界公開下載使用。科學家們還研究發現了多種防控草地貪夜蛾的有效「武器」。這是記者從18日召開的草地貪夜蛾研究進展研討會了解到的消息。雲南農業大學、深圳華大基因、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等研究機構通力合作,與國內各省區及美國樣本互動,共產出1.5太(TB)的基因組測序原始數據,目前已經完成了一雌一雄兩個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組裝,大小分布達到542.42兆和530.77兆。
  • 我國科學家完成草地貪夜蛾染色體水平基因組測序
    新華社昆明10月30日電(記者趙珮然、嚴勇)我國科學家近日完成了草地貪夜蛾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的測序分析。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細胞生物學權威期刊《蛋白質與細胞》上。論文第一作者、雲南農業大學教授桂富榮介紹,該校研究團隊對草地貪夜蛾進行了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組裝,通過比較全球多個草地貪夜蛾種群基因重測序結果,發現中國和非洲的草地貪夜蛾種群與美國的種群之間有著顯著的遺傳分化,入侵中國的草地貪夜蛾種群極有可能來自非洲。同時,研究團隊還找到了草地貪夜蛾的耐藥基因。
  • 中國科學家完成草地貪夜蛾染色體水平基因組測序
    新華社昆明10月30日電(記者趙珮然、嚴勇)我國科學家近日完成了草地貪夜蛾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的測序分析。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細胞生物學權威期刊《蛋白質與細胞》上。論文第一作者、雲南農業大學教授桂富榮介紹,該校研究團隊對草地貪夜蛾進行了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組裝,通過比較全球多個草地貪夜蛾種群基因重測序結果,發現中國和非洲的草地貪夜蛾種群與美國的種群之間有著顯著的遺傳分化,入侵中國的草地貪夜蛾種群極有可能來自非洲。同時,研究團隊還找到了草地貪夜蛾的耐藥基因。
  • 中國成功破解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雲南農業大學盛軍教授團隊通過多組學技術的整合,完成了草地貪夜蛾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的測序分析,這是迄今為止發布的該蟲最高質量基因組。雲南農業大學聯合華大基因、中科院動物所及美國、南非、衣索比亞、肯亞的相關單位對草地貪夜蛾及其耐藥水平開展了基因測序分析研究。
  • 科研|我國科學家破解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2019年1月草地貪夜蛾由緬甸傳入我國,並迅速擴散至26個省區市,累計發生面積超過1600萬畝。隨著發生區域持續擴大,我國年受害作物面積可達上億畝。草地貪夜蛾寄主植物多、適生範圍廣、繁殖能力強、遷飛擴散速度快、突發危害重、防控難度大,讓人談之色變。
  • 中國科學家破解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2020-11-03 05:15:20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趙漢斌)草地貪夜蛾對我國糧食安全生產構成極大威脅,了解其遺傳背景及其抗藥性對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義。記者10月28日從雲南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盛軍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研究機構,首次破解了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當地時間10月27日,國際權威期刊《蛋白質與細胞》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 我科學家破解 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草地貪夜蛾對我國糧食安全生產構成極大威脅,了解其遺傳背景及其抗藥性對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義。記者10月28日從雲南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盛軍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研究機構,首次破解了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當地時間10月27日,國際權威期刊《蛋白質與細胞》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 草地貪夜蛾飛得遠、吃得兇、繁殖快、藥不死!雲南農大發現「么蛾子...
    「說得直白一點,找到了它的耐藥基因組,我們也可以逆向找到它的致命基因、短板,對我們尋求治蟲『武器』會有很大幫助。」盛軍說。不僅如此,這份研究成果還能為其他重大生物災害防控提供借鑑和參考,對提升我國外來物種入侵的防範和應對能力,降低外來入侵物種對中國農業生物多樣性的威脅,確保國家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 今日科技話題:「獅子座流星雨」、地球磁尾磁場重聯、草地貪夜蛾、青藏高原、跨座式單軌轉體梁、血液寄生蟲
    ——《科技日報》3我國科學家完成草地貪夜蛾染色體水平基因組測序>我國科學家近日完成了草地貪夜蛾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的測序分析>論文第一作者、雲南農業大學教授桂富榮介紹,該校研究團隊對草地貪夜蛾進行了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組裝
  • 2020中國農業難:沙漠蝗陰雲未消,草地貪夜蛾已率先入侵我國西南
    一、起源於北美:沙漠蝗陰雲未散,草地貪夜蛾已率先入侵我國西南!2月中旬,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表示,近年來,我國蝗蟲監測預警和防治能力不斷提升,防治技術方面具有世界領先水平,防蝗藥械儲備充足,國內大面積暴發蝗災風險很低。
  • 與蟲爭糧的250天:草地貪夜蛾的剋星被找到,但很難廣泛應用
    圖片經過放大,實際的夜蛾卵塊大約1釐米左右 | 陳華燕 通過形態學和基因信息,他的猜想最終得到了驗證:他找到的卵塊是草地貪夜蛾的卵塊,而上面正在寄生的小黑點,正是國外曾經報導的、能夠對付草地貪夜蛾的一種寄生蜂——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 雲南農大研究團隊破譯草貪耐藥基因組 發現入侵我國草貪極有可能來自非洲
    世界農化網中文網報導: 近期,雲南農業大學盛軍教授團隊通過多組學技術的整合,完成了草地貪夜蛾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的測序分析,這是迄今為止發布的該蟲最高質量基因組。團隊通過23種農藥處理草地貪夜蛾研究其耐藥的分子機理,找到了草地貪夜蛾的耐藥基因。
  • 草地貪夜蛾呈重發態勢 中國農科院發布防控手冊除蟲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2018年12月,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2019年,我國22省份發現了草地貪夜蛾幼蟲,實際造成危害面積200多萬畝。當前,隨著氣溫回升,草地貪夜蛾開始從周年繁殖區向遷飛過渡區遷飛,中國農科院相關專家表示,「今後幾年草地貪夜蛾將呈重發態勢」。4月6日,中國農科院發布了《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手冊全面解析了草地貪夜蛾的的生物特性、傳播途徑等。
  • 以蟲治蟲:天敵防控草地貪夜蛾有戲
    科技日報訊 (記者瞿劍)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針對草地貪夜蛾正在我國自南向北蔓延的危急情況,該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緊急啟動利用蠋蝽、益蝽等天敵昆蟲進行防控的田間和室內試驗,調查採集我國草地貪夜蛾天敵昆蟲種類並評估防治潛能,為「以蟲治蟲」開展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技術支撐。
  • 人類基因組「中國卷」率先繪製完成!!
    號稱「生命登月」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日前率先在中國取得突破:儘管參與時間最晚,但是我國科學家在不到兩年時間裡完成了所承擔的染色體區域測序任務,在參與六國中率先繪製出完成圖。專家認為,「中國卷」的繪製完成,標誌著作為參與計劃唯一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為破譯人類基因組「天書」 作出了獨特貢獻。  存在於染色體上的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分子片段。
  • 關於草地貪夜蛾的兩則最新消息
    該產品此前已有的登記作物和防治對象為甘藍小菜蛾和馬鈴薯甲蟲。這也是我國批准登記的第4 個草地貪夜蛾防治藥劑。,以牛筋草(禾本科)、馬唐(禾本科)、狗尾草(禾本科)、香附子(莎草科)及飯包草(鴨蹠草科)為寄主,採用室內飼養觀察法和分光光度法,測定了草地貪夜蛾取食這5種雜草寄主後的生長發育情況及消化酶的活性。
  • 以蟲治蟲 利用天敵昆蟲可防控草地貪夜蛾
    新京報訊(記者 李傲)針對草地貪夜蛾蔓延危害的緊急情況,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開展田間和室內試驗,利用蠋蝽、益蝽等天敵昆蟲防控草地貪夜蛾,並取得成效。植保所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草地貪夜蛾目前可防可控,主要將以「以蟲治蟲」和「以藥治蟲」為主。
  • 中國農業科學「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報告會紀實
    三、入侵我國草地貪夜蛾生物型明確了入侵我們國家草地貪夜蛾的生物型是一種水稻型和玉米型雜交群體的後代,是一個特殊的玉米型。這是全基因組從測序結果進一步證明它是兩種生物型發酵演化來的群體,玉米型佔主導地位。同時明確了入侵我們國家草地貪夜蛾它和在美洲的一樣,它攜帶對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品種具有比較高的抗性頻率,這些研究已經用到農藥的抗藥治理過程中。
  • 世界首個棗全基因組測序完成
    原標題:世界首個棗全基因組測序完成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廉君)10月29日,國際權威科學雜誌《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以河北農業大學劉孟軍教授為第一和通訊作者的棗基因組測序重大研究成果《棗複雜基因組測序及其果樹生物學性狀解析》。
  • 沙漠蝗蟲VS草地貪夜蛾,誰的危害更大
    這場蝗災從2019年年中開始發生,是東非25年最嚴重的一次,目前擴散至印度和巴基斯坦地區,可以說是距離中國一步之遙。 蝗軍壓境,會不會給我國農業和糧食安全造成影響?相似的時間和遷徙路徑,這不禁讓人想起了2019年年初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從印度擴散至緬甸再入侵到我國雲南,經過大半年時間遷飛至大半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