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草地貪夜蛾的兩則最新消息

2020-12-02 網易新聞

2020-12-01 16:21:01 來源: 雨夏娛樂

舉報

  農信傳媒

  第4個草地貪夜蛾防治藥劑……

  第4個草地貪夜蛾防治藥劑獲批登記

  繼山西綠海農藥科技有限公司的300億芽孢/克球孢白僵菌可溼性粉劑(登記證號為PD20190002)、重慶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80億孢子/毫升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懸浮劑(登記證號為PD20171744)、武漢科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32000 IU/毫克蘇雲金杆可溼性粉劑(登記證號為PD20084969)之後,近期,武漢科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32000 IU/毫克蘇雲金桿菌G033A可溼性粉劑(登記證號為PD20171726)獲批擴作登記,新增登記作物和防治對象為玉米草地貪夜蛾、番茄棉鈴蟲、蘿蔔黃條跳甲,其中防治玉米草地貪夜蛾,建議於害蟲卵孵盛期至低齡幼蟲期噴霧施藥1次,推薦使用劑量為150-300克/畝。

  該產品此前已有的登記作物和防治對象為甘藍小菜蛾和馬鈴薯甲蟲。這也是我國批准登記的第4 個草地貪夜蛾防治藥劑。

  

  草地貪夜蛾對馬唐具較高取食適應性

  為明確草地貪夜蛾對主要雜草的取食適應性,安徽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研究人員,以牛筋草(禾本科)、馬唐(禾本科)、狗尾草(禾本科)、香附子(莎草科)及飯包草(鴨蹠草科)為寄主,採用室內飼養觀察法和分光光度法,測定了草地貪夜蛾取食這5種雜草寄主後的生長發育情況及消化酶的活性。

  結果顯示,草地貪夜蛾在5種雜草寄主上均能夠完成生活史。以馬唐、牛筋草為食的草地貪夜蛾1-3齡幼蟲的存活率最高,分別為95.83%和93.33%;以香附子為食時其蛹的存活率最低,為79.80%,且以香附子為食時草地貪夜蛾各階段的發育歷期顯著長於以馬唐、牛筋草及狗尾草為食時;以馬唐為食時草地貪夜蛾的幼蟲體重、蛹重、產卵量以及中腸蛋白質濃度均顯著高於以其它雜草為食時,而以香附子為食時草地貪夜蛾幼蟲的中腸脂肪酶和澱粉酶活性最高,分別為39.93 μg/mL和0.117 μg/mL。

  以上研究表明,取食不同雜草寄主,對草地貪夜蛾的生長發育及生理指標有顯著影響,其中草地貪夜蛾對馬唐具有較高的取食適應性。

  免責聲明

  農信傳媒法律顧問:李德均(德衡律師集團律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科學防治草地貪夜蛾
    草地貪夜蛾是一種新入侵我省的害蟲,預計2020年6月-7月草地貪夜蛾成蟲將會飛入我省,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我省的草地貪夜蛾是由南方省份(甚至國外)遷飛而來,而且有可能是分批多次遷入,防控形勢不容忽略。
  • 以蟲治蟲:天敵防控草地貪夜蛾有戲
    科技日報訊 (記者瞿劍)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針對草地貪夜蛾正在我國自南向北蔓延的危急情況,該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緊急啟動利用蠋蝽、益蝽等天敵昆蟲進行防控的田間和室內試驗,調查採集我國草地貪夜蛾天敵昆蟲種類並評估防治潛能,為「以蟲治蟲」開展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技術支撐。
  • 中國科學家破解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2020-11-03 05:15:20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趙漢斌)草地貪夜蛾對我國糧食安全生產構成極大威脅,了解其遺傳背景及其抗藥性對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義。記者10月28日從雲南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盛軍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研究機構,首次破解了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當地時間10月27日,國際權威期刊《蛋白質與細胞》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 我科學家破解 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草地貪夜蛾對我國糧食安全生產構成極大威脅,了解其遺傳背景及其抗藥性對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義。記者10月28日從雲南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盛軍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研究機構,首次破解了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當地時間10月27日,國際權威期刊《蛋白質與細胞》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 羅田縣開展草地貪夜蛾防治工作
    5月29日,羅田縣農業農村局在白廟河鎮付家廟村舉行草地貪夜蛾防治現場會,邀請專業技術人員現場指導草地貪夜蛾病蟲害防治。 據全省草地貪夜蛾監測平臺預報,草地貪夜娥幼蟲已於5月18日在湖北省石首市玉米田中首次發現。
  • 中國成功破解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團隊通過23種農藥處理草地貪夜蛾研究其耐藥的分子機理,找到了草地貪夜蛾的耐藥基因。雲南農業大學聯合華大基因、中科院動物所及美國、南非、衣索比亞、肯亞的相關單位對草地貪夜蛾及其耐藥水平開展了基因測序分析研究。
  • 玉米草地貪夜蛾防控意見
    玉米草地貪夜蛾防控意見 來源: 南通市耕地質量保護(植物保護)站 發布時間:2020-08-24 字體:[ 大 中 小 ] 草地貪夜蛾,俗稱秋黏蟲,屬於鱗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屬,是一種原產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雜食性害蟲,廣泛分布於美洲大陸,被國際農業和生物科學中心評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
  • 讓農技人員談虎色變的「么蛾子」——草地貪夜蛾
    這種蟲子,就是今年讓農技人員談虎色變的草地貪夜蛾。這是9月6日,河南省滑縣農技推廣中心植保植檢站農技人員在田間篩查時,發現草地貪夜蛾實體。草地貪夜蛾為什麼讓專業人員談虎色變?這是因為,這種害蟲危害太大。
  • 草地貪夜蛾入侵廣州花都 被列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
    草地貪夜蛾入侵廣州花都 被列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工作人員檢視玉米田玉米飽受摧殘金羊網訊 記者宋昀瀟、通訊員花宣攝影報導:自今年1月,起源於美洲的害蟲草地貪夜蛾首次入侵我國
  • 中國農業科學「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報告會紀實
    吳珍娣:尊敬的領導、各位同行,非常榮幸今天受邀參加這麼一個珍貴的會議,能夠學到非常多的關於草地貪夜蛾防控的技術。我們公司是納米農藥研發以及產業化生產的,與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的合作也是非常的有歷史淵源了,主要是有三方面的介紹。
  • 農業農村部嚴防草地貪夜蛾蔓延
    今年1月,我國雲南省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入侵危害。農業農村部對此高度重視,要求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加密監測預警,落實好屬地防控責任,全力做好防控應對工作,努力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據悉,草地貪夜蛾俗稱秋粘蟲,食性雜,繁殖能力強,遷飛擴散快,原產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是玉米上的重大遷飛性害蟲,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減產10%-25%,嚴重危害田塊可造成毀種絕收。2016年初,草地貪夜蛾首次被發現入侵非洲西部並暴發成災,2018年在非洲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0-30億美元,玉米毀種面積佔總播種面積的5%-6%。2018年7月,草地貪夜蛾首次傳入亞洲地區。
  • 科研|我國科學家破解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記者10月28日從雲南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盛軍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研究機構,首次破解了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當地時間10月27日,國際權威期刊《蛋白質與細胞》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2019年1月草地貪夜蛾由緬甸傳入我國,並迅速擴散至26個省區市,累計發生面積超過1600萬畝。隨著發生區域持續擴大,我國年受害作物面積可達上億畝。草地貪夜蛾寄主植物多、適生範圍廣、繁殖能力強、遷飛擴散速度快、突發危害重、防控難度大,讓人談之色變。
  • 中國科學家完成草地貪夜蛾染色體水平基因組測序
    新華社昆明10月30日電(記者趙珮然、嚴勇)我國科學家近日完成了草地貪夜蛾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的測序分析。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細胞生物學權威期刊《蛋白質與細胞》上。論文第一作者、雲南農業大學教授桂富榮介紹,該校研究團隊對草地貪夜蛾進行了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組裝,通過比較全球多個草地貪夜蛾種群基因重測序結果,發現中國和非洲的草地貪夜蛾種群與美國的種群之間有著顯著的遺傳分化,入侵中國的草地貪夜蛾種群極有可能來自非洲。同時,研究團隊還找到了草地貪夜蛾的耐藥基因。
  • 草地貪夜蛾實拍高清圖鑑(整理轉載)
    草地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別稱:草地貪夜蛾,偽黏蟲、秋行軍蟲、秋粘蟲、草地夜蛾  蛹中的寄蠅(寄蠅成蟲、寄蠅蛹殼、被寄生的草地貪夜蛾蛹)  寄蠅成蟲 被寄生死亡的草地貪夜蛾幼蟲
  • 中國農科院發布草地貪夜蛾防治新技術
    中國農業科學院9日發布草地貪夜蛾防治新技術,為各地農技和植保等相關機構提供技術支持。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編寫的《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以農業生產需求及指導基層防治實踐為目標,推廣一整套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
  • 還將有大量成蟲遷入 山東成立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專家組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據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官網消息,為做好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今日(30日)發布了《關於開展草地貪夜蛾等秋季重大病蟲防控指導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草地貪夜蛾已在山東部分市縣為害,隨著雨季到來,還將有大量成蟲遷入,對秋糧生產構成重大威脅,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已經成立專家組
  • 農村農業部:2020草地貪夜蛾將重發 京博茚蟲威狙擊「妖蛾」責無旁貸!
    2020年2月21日,農村農業部印發《2020年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的通知,預案中重點指出:預警2020年草地貪夜蛾發生態勢更加嚴峻,防控任務更加艱巨。 據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網調查監測和專家會商分析,預測2020年草地貪夜蛾呈重發態勢,各地區均有集中危害的可能。
  • 我國科學家完成草地貪夜蛾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測序和組裝
    新華社昆明6月19日電(記者白靖利)我國科學家完成草地貪夜蛾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測序和組裝,目前基因組數據已經面向全世界公開下載使用。科學家們還研究發現了多種防控草地貪夜蛾的有效「武器」。這是記者從18日召開的草地貪夜蛾研究進展研討會了解到的消息。雲南農業大學、深圳華大基因、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等研究機構通力合作,與國內各省區及美國樣本互動,共產出1.5太(TB)的基因組測序原始數據,目前已經完成了一雌一雄兩個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組裝,大小分布達到542.42兆和530.77兆。
  • 沙漠蝗蟲VS草地貪夜蛾,誰的危害更大
    相似的時間和遷徙路徑,這不禁讓人想起了2019年年初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從印度擴散至緬甸再入侵到我國雲南,經過大半年時間遷飛至大半個中國。但草地貪夜蛾與蝗蟲在分類學上屬於不同目,習性和為害都存在很大差別。 寄主範圍 入侵我國的玉米型草地貪夜蛾(以下簡稱「草地貪夜蛾」)寄主廣泛,可取食300多種植物。
  • 草地貪夜蛾呈重發態勢 中國農科院發布防控手冊除蟲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2018年12月,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2019年,我國22省份發現了草地貪夜蛾幼蟲,實際造成危害面積200多萬畝。當前,隨著氣溫回升,草地貪夜蛾開始從周年繁殖區向遷飛過渡區遷飛,中國農科院相關專家表示,「今後幾年草地貪夜蛾將呈重發態勢」。4月6日,中國農科院發布了《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手冊全面解析了草地貪夜蛾的的生物特性、傳播途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