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生命登月」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日前率先在中國取得突破:儘管參與時間最晚,但是我國科學家在不到兩年時間裡完成了所承擔的染色體區域測序任務,在參與六國中率先繪製出完成圖。專家認為,「中國卷」的繪製完成,標誌著作為參與計劃唯一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為破譯人類基因組「天書」 作出了獨特貢獻。
存在於染色體上的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分子片段。每個染色體含有一個DNA分子,每個DNA分子都含有四種核苷酸,而核苷酸排列順序的不同決定了基因的差異,因此,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核心任務之一,就是測定30億個鹼基對的序列圖。人類基因組計劃最初由美國發起,英、法、德、日等陸續加入,我國直到1999年9月才加入,承擔了3號染色體約3000萬個鹼基對的測序任務。
2000年4月,我國科學家就率先完成了絕大部分測序任務,序列覆蓋率達90%以上。同年6月26日,人類基因組的「工作框架圖」宣布繪製成功。
從那時到現在,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各國科學家加倍努力,力爭將序列圖上的一些「空洞」給補上,儘快繪製出「完成圖」。
從物理圖譜的製作到克隆篩選,從文庫的建立到隨機克隆DNA的製備,從測序到順序組裝,再到數據分析與運送……儘管技術、經濟上的困難比預想的要複雜得多,但是我國科學家爭分奪秒,迎難而上,終於在六國中率先完成了「中國卷」,與草圖相比,完成圖的覆蓋率從90%提高到100%,準確率從99%提高到99.99%。
「我們的實際工作量相當於把這一部分反覆測了8遍。 」1%項目執行組組長、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聯繫人楊煥明研究員說。
據悉,由於「工作草圖」完成得較為出色,人類基因組計劃國際組織主動給我國增加了測序任務,從而使中國對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貢獻率超過了1%。
據悉,本月底有關部門將組織對這一項目的驗收。驗收會後,作為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最高戰略協調會議,人類基因組測序第十次國際戰略會議將在杭州召開,來自全球的頂尖生物學家將濟濟一堂,總結過去,決定人類基因組的走向。
據悉,由於「補洞」難度比預料的要大,預計整個人類基因組的完成圖將於2003年4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