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精細圖譜繪製完成

2021-02-13 海洋知圈

 日前,在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等項目支持下,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漁業科學與食物產出過程功能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漁業功能實驗室」)陳松林研究員團隊、林浩然院士團隊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李偉明教授團隊等,聯合完成了鞍帶石斑魚(龍膽石斑)的全基因組測序和基因組圖譜繪製,並解析了其先天性免疫和快速生長的基因組學機制。研究成果於6月22日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分子生態資源》(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上在線發表。


 石斑魚是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熱帶和亞熱帶海域的巖礁魚類,也是我國重要的海水養殖經濟魚類。鞍帶石斑魚,俗名龍膽石斑、龍躉,是石斑魚類中體型最大、生長最快的一種石斑魚,具有抗病力強、生長快速、味道鮮美等特點,因而廣泛應用於石斑魚雜交育種和良種選育。作為體型最大的肉食性巖礁魚類,鞍帶石斑魚對於巖礁生態系統亦具有重要影響。

 研究人員採用二代測序和HiC三維基因組技術,構建了染色體水平的鞍帶石斑魚基因組圖譜,結果顯示,鞍帶石斑魚基因組大小為1.086Gb,含有24718個蛋白編碼基因。進化分析和共線性分析顯示,鞍帶石斑魚與三棘刺魚關係最近,分化時間距今約1億年,兩者的部分染色體發生了融合或分裂;與其他魚類基因組的比較基因組學分析發現,鞍帶石斑魚具有較完善的先天免疫系統,其中一些參與先天性免疫的基因家族(如NOD-like家族)發生了顯著擴張,並發生了顯著的DNA序列變化(正選擇);同時,一些激素信號傳導通路的關鍵基因亦受到正選擇,可能與其生長快速的生物學特徵有關。

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組裝

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精細圖譜的完成,為解析石斑魚科魚類生長、抗病等重要經濟性狀的分子機制奠定了重要基礎;同時,鞍帶石斑魚全基因組數據也為石斑魚雜交育種及良種選育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有價值的基因資源,對於推動石斑魚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海洋漁業功能實驗室周茜博士為該論文第一作者,海洋漁業功能實驗室陳松林研究員、林浩然院士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李偉明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該研究獲得了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漁業功能實驗室「漁業科技青年人才」培養計劃、鰲山人才培養計劃和泰山學者攀登計劃等項目的資助。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原文連結。

相關焦點

  • 繪製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精細圖譜
    中國水科院黃海水產所等
  • 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精細圖譜成功繪製
    日前,在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等項目支持下,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研究員團隊、中山大學林浩然院士團隊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李偉明教授團隊等,聯合完成了鞍帶石斑魚(龍膽石斑)的全基因組測序和基因組圖譜繪製,並解析了其先天性免疫和快速生長的基因組學機制。
  • 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精細圖譜成功繪製—新聞—科學網
    > 日前,在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等項目支持下,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研究員團隊、中山大學林浩然院士團隊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李偉明教授團隊等,聯合完成了鞍帶石斑魚(龍膽石斑)的全基因組測序和基因組圖譜繪製,並解析了其先天性免疫和快速生長的基因組學機制。
  • 黃海水產所等單位完成鞍帶石斑魚基因圖譜繪製
    日前在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等項目支持下,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研究員團隊、中山大學林浩然院士團隊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李偉明教授團隊等,聯合完成了鞍帶石斑魚(龍膽石斑)的全基因組測序和基因組圖譜繪製,並解析了其先天性免疫和快速生長的基因組學機制。
  • 剛解鎖石斑魚基因精細圖譜,島城科學家又破譯大毛蛤「基因天書」
    半島記者 韓小偉7月20日半島記者獲悉,黃海水產研究所完成國際首個蚶科基因組參考圖譜。在不久之前,黃海水產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完成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精細圖譜繪製。據悉,近年來青島在水產養殖領域的基因研究走在了全國前列,除了鞍帶石斑魚,先後完成了牡蠣、半滑舌鰨、褐牙鮃、扇貝、花鱸五大養殖海鮮的基因圖譜繪製。
  • 學術進展 | 我院林浩然院士團隊完成鞍帶石斑魚全基因解析
    我院林浩然院士團隊聯合黃海水產研究所、華大基因研究院合作完成了鞍帶石斑魚(龍膽石斑)的全基因組測序和基因組圖譜繪製,並解析了其生長和免疫的遺傳機制
  • 中國啟動十萬人基因組計劃:繪製國人精細基因組圖譜
    中國啟動十萬人基因組計劃:繪製國人精細基因組圖譜 今天(12月28日),我國啟動「中國十萬人基因組計劃」,這是我國在人類基因組研究領域實施的首個重大國家計劃,也是目前世界最大規模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 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繪製完成
    原標題: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繪製完成   本報記者 馬愛平   日前,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已繪製完成,該基因組覆蓋約為16.9億鹼基,包含52610個功能基因,功能基因數目是大多數硬骨魚類基因數目的兩倍。
  • 我國率先繪出石斑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本報訊 中山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日前聯合宣布,石斑魚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林浩然表示,這是我國完成的第三個魚類基因組測序項目和全基因組序列圖譜,也是世界上首個鱸形目鮨科石斑魚類基因組序列圖譜。 石斑魚類隸屬鱸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石斑魚亞科(Epinephelinae),石斑魚屬(Epinephelus),為暖水性礁棲魚類,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亞熱帶海域。
  • 海參全基因組精細參考圖譜由中科院海洋所完成繪製
    (仿刺參 海參Apostichous japonicus)齊魯網10月13日訊(記者 田進 通訊員 劉洋 王敏)10月13日,國際學術期刊PLoS Biology在線刊發了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楊紅生研究員課題組和相建海、李富花研究員課題組主導,天津生物晶片技術公司、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等單位合作,由張曉軍、孫麗娜、袁劍波等青年科研人員為共同第一作者,協力完成的研究論文
  • 水生所完成模式硅藻的蛋白質組精細圖譜
    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葛峰學科組對三角褐指藻的基因組進行了深度解析並構建了蛋白質組精細圖譜。通過以上工作的完成,實現了三角褐指藻基因組的深度注釋,並構建了蛋白質組精細圖譜。  在以上工作的基礎上,該研究還建立了完整的構建真核模式生物的蛋白質組精細圖譜的實驗技術和分析流程,可適用於各種已經測序的真核生物,成為解讀真核生物基因組及其功能分析的重要工具。
  • 【科技日報】小麥A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完成
    【科技日報】小麥A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完成 2018-05-11 科技日報 趙漢斌 【字體:,最新完成了小麥A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成功繪製香蕉B基因組精細圖譜
    新華社海口7月16日電(記者劉詩豪 陳凱姿)記者16日獲悉,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聯合11家單位,繪製了雙單倍體香蕉野生種Pisang Klutuk Wulung(BB基因組)的精細基因組圖譜,揭示了香蕉A、B基因組的分化,二倍化進程中A、B基因組的特點、多倍體香蕉A、B亞基因組之間同源交換與重組規律等重要科學問題
  • 模式硅藻的蛋白質組精細圖譜完成
    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是海洋硅藻的模式生物,其基因組序列於2008年公布,但目前基因組的注釋仍很不完善。蛋白基因組學(Proteogenomics)是利用蛋白質組學數據,尤其是高精度的串聯質譜數據,結合基因組和轉錄組數據對基因組進行深度注釋。
  • 科學家完成模式硅藻的蛋白質組精細圖譜
    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是海洋硅藻的模式生物,其基因組序列於2008年公布,但目前基因組的注釋仍很不完善。蛋白基因組學(Proteogenomics)是利用蛋白質組學數據,尤其是高精度的串聯質譜數據,結合基因組和轉錄組數據對基因組進行深度注釋。
  • 我國科學家繪製出世界首個石斑魚類基因組序列圖譜
    3月18日,中山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石斑魚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這是中國完成的第三個魚類基因組測序項目和全基因組序列圖譜,也是世界上首個鱸形目鮨科石斑魚類基因組序列圖譜。圖譜的建立,對建立魚類性別控制的生物技術途徑和揭示整個脊椎動物性別決定機制的形成及進化途徑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 陳松林研究員主導繪製褐牙鮃全基因組精細圖譜,揭示比目魚變態發育...
    陳松林研究員主導繪製褐牙鮃全基因組精細圖譜,揭示比目魚變態發育的分子機制2016-12-09 11:04:2016年12月6日,著名雜誌《Nature&nbspGenetics》(影響因子31.616)在線發表了由《水產學報》副主編、《漁業學報》(英文)(即《Aquaculture&nbspand&nbspFisheries》)副主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與上海海洋大學、德國維爾茨堡大學、葡萄牙阿爾加夫大學、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單位的科研人員的合作研究成果
  • Epinephelus lanceolatus鞍帶石斑魚
    經濟指數:☆☆☆☆☆Epinephelus lanceolatus鞍帶石斑魚棲息深度:0 - 30公尺
  • 我國科學家繪製出毛白楊基因組序列框架圖
    北京林業大學的科學家們選用百年古樹作為測序的樣本,利用最新的全基因組鳥槍法測序和拼接策略,繪製完成了毛白楊的基因組序列圖譜,標誌著毛白楊分子育種進入基因組時代。 在「985」平臺建設資金支持下,北林大林木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的專家們用短短的6個月完成了這一開創性的研究。
  • ...高原升溫、遠望3號船、全基因組精細圖譜、量子糾纏純化、RNA-DNA
    ——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  2  青藏高原升溫2°C徑流變化及影響獲揭示  1月13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發布消息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員汪濤及合作者利用觀測數據約束了地球系統模式對降水和徑流的未來預估, 繪製了包括印度河、恆河、雅魯藏布江、怒江、湄公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