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進展 | 我院林浩然院士團隊完成鞍帶石斑魚全基因解析

2021-02-13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我院林浩然院士團隊聯合黃海水產研究所、華大基因研究院合作完成了鞍帶石斑魚(龍膽石斑)的全基因組測序和基因組圖譜繪製,並解析了其生長和免疫的遺傳機制。研究成果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分子生態資源》(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海洋藥物》(Marine Drugs)上發表。該項研究獲得了國家高科技863計劃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

石斑魚是我國南方重要的海水養殖經濟魚類。鞍帶石斑魚,俗名龍膽石斑、龍躉,是石斑魚類中體型最大、生長最快的一種石斑魚,目前常被用於作為雜交父本,應用於石斑魚品種改良和良種培育。林浩然院士團隊以鞍帶石斑魚為父本,棕點石斑魚為母本雜交獲得「虎龍雜交斑」;以鞍帶石斑魚為父本,雲紋石斑魚為母本雜交獲得「雲龍石斑魚」,都通過了全國水產原種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獲得了水產新品種認定並進行了推廣養殖,促進石斑魚養殖產業發展。

研究團隊採用二代測序、三代測序和HiC三維基因組技術,構建了染色體水平的鞍帶石斑魚基因組圖譜,基因組大小為1.128Gb,包含24794個蛋白編碼基因。比較基因組學分析發現,鞍帶石斑魚具有較完善的先天免疫系統,其中一些參與先天性免疫的基因家族(如NOD-like家族)發生了顯著擴張,並發生了顯著的DNA序列變化(正選擇);同時,部分激素信號傳導通路的關鍵基因亦受到正選擇,顯示與其生長快速的生物學特徵有關。基於基因組圖譜,識別並定位出254個抗菌肽基因以及24個與生長優勢相關的基因(糖酵解和鈣離子調節通路相關基因)。轉錄組分析發現,2個參與糖酵解的基因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1和2(gapdh1和gapdh2)在肌肉組織中高表達,而且它們編碼抗菌肽YFGAP和SJGAP前體,來源於gapdh1的序列與抗菌肽YFGAP和SJGAP的同源性更高,暗示著其有可能在龍躉的抗菌免疫調節發揮重要的作用。

鞍帶石斑魚全基因組解析的完成,為石斑魚類的生物學研究和遺傳育種提供了重要基因資源,為解析生長、抗病等重要經濟性狀的分子機制奠定了重要基礎,對於推動石斑魚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全文連結:

「A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of thegiant grouper (Epinephelus lanceolatus)provides insights into its innate immunity and rapid growth」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1755-0998.13048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of thegiant grouper (Epinephelus lanceolatus) and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ofputative antimicrobial peptide genes」

https://doi.org/10.3390/md17090503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原通知和附件

--

回復以下 關鍵詞 查看相應內容

專業 | 實驗室 / 團隊 | 校歷 

校友 | 生科視角 | 資訊

學院 | 校車| 時節

導航 | 如需其他信息,歡迎隨時諮詢主頁君

留言 / 投稿 mediasky@yeah.net

信息 生命科學學院

圖片 論文配圖

排版 dafu.

封面 論文配圖

編輯 媒體中心

初審 蔡慕穎

審核 黎曉天

審核發布 趙勇


相關焦點

  • 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精細圖譜繪製完成
    日前,在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等項目支持下,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漁業科學與食物產出過程功能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漁業功能實驗室」)陳松林研究員團隊、林浩然院士團隊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李偉明教授團隊等,聯合完成了鞍帶石斑魚(龍膽石斑)的全基因組測序和基因組圖譜繪製,並解析了其先天性免疫和快速生長的基因組學機制。
  • 黃海水產所等單位完成鞍帶石斑魚基因圖譜繪製
    日前在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等項目支持下,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研究員團隊、中山大學林浩然院士團隊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李偉明教授團隊等,聯合完成了鞍帶石斑魚(龍膽石斑)的全基因組測序和基因組圖譜繪製,並解析了其先天性免疫和快速生長的基因組學機制。
  • 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精細圖譜成功繪製
    日前,在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等項目支持下,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研究員團隊、中山大學林浩然院士團隊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李偉明教授團隊等,聯合完成了鞍帶石斑魚(龍膽石斑)的全基因組測序和基因組圖譜繪製,並解析了其先天性免疫和快速生長的基因組學機制。
  • 繪製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精細圖譜
    中國水科院黃海水產所等
  • 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精細圖譜成功繪製—新聞—科學網
    > 日前,在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等項目支持下,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研究員團隊、中山大學林浩然院士團隊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李偉明教授團隊等,聯合完成了鞍帶石斑魚(龍膽石斑)的全基因組測序和基因組圖譜繪製,並解析了其先天性免疫和快速生長的基因組學機制。
  • 剛解鎖石斑魚基因精細圖譜,島城科學家又破譯大毛蛤「基因天書」
    據悉,近年來青島在水產養殖領域的基因研究走在了全國前列,除了鞍帶石斑魚,先後完成了牡蠣、半滑舌鰨、褐牙鮃、扇貝、花鱸五大養殖海鮮的基因圖譜繪製。該項研究成果為蚶科貝類抗病抗逆、生長發育等重要性狀的遺傳解析以及種質改良等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解鎖」體型最大石斑魚基因精細圖譜本月初消息,黃海水產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完成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精細圖譜繪製。
  • 我國率先繪出石斑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林浩然表示,這是我國完成的第三個魚類基因組測序項目和全基因組序列圖譜,也是世界上首個鱸形目鮨科石斑魚類基因組序列圖譜。 石斑魚類隸屬鱸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石斑魚亞科(Epinephelinae),石斑魚屬(Epinephelus),為暖水性礁棲魚類,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亞熱帶海域。
  • 【中國夢·踐行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讓名貴魚「遊」進尋常...
    【中國夢·踐行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讓名貴魚「遊」進尋常百姓家金羊網  作者:吳曉嫻  2018-11-17 幾十年來,他不斷前行,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石斑魚等名貴魚兒紛紛「遊」進了尋常百姓家。1950年9月,未滿16歲的林浩然入讀廣州嶺南大學(後來被併入中山大學)生物學系。在著名魚類學家廖翔華教授的引導下,他迷上了種類繁多、經濟價值巨大的魚類,之後留校任教,與魚類結下不解之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林浩然在農村參加「家魚的人工催產」的研究。
  • 「中國石斑魚之父」,讓名貴魚成家常菜
    url: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5-03/23/content_2887907.htm,id:0 走近「大師名師」他創立的「林彼方法」被譽為「魚類人工催產第三裡程碑」;他的團隊完成世界上首個「石斑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令石斑魚規模化育苗成為可能,並使得曾經名貴的桂花魚、石斑魚變成百姓餐桌尋常的一道菜
  • Epinephelus lanceolatus鞍帶石斑魚
    經濟指數:☆☆☆☆☆Epinephelus lanceolatus鞍帶石斑魚棲息深度:0 - 30公尺
  • 石瓊:立足基因組學科技,助力海洋藍色經濟
    1991年獲得湖北大學學士學位,1994年獲得中山大學碩士學位,1997年獲得中山大學博士學位,隨後北上加入孫儒泳院士團隊,1999年10月在北京師範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從華中到華南,又從華南到華北,青年時代的石瓊如饑似渴地求學,不斷提升著自己的科研能力。
  • 年產10萬噸的石斑魚,身價上百億!兩位院士攜400人為它出謀劃策!
    年產10萬噸的石斑魚,身價上百億!兩位院士攜400人為它出謀劃策!中國工程院院士&nbsp林浩然石斑魚養殖是我國海水魚類養殖的重要產業之一,年養殖產量超過10萬噸,在保障優質水產品有效供給、增加就業及拉動沿海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養魚院士」林浩然:為中大學子捐150萬,83歲還翻譯百萬字
    今年正好是林浩然院士從中山大學生物系畢業並留校65周年。6月24日,這位85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在中山大學2019屆研究生畢業典禮上致辭。他慶幸自己堅持學習,自強不息,到國外學習當時最先進的科學理論和技術後回國努力工作,在為國家和社會作奉獻的同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 我是一條石斑魚
    魚類養殖專家林浩然院士和 中山大學的科研團隊,(青斑)和 棕點石斑魚(老虎斑)。,俗稱龍躉(dǔn), 聽這名字就感覺霸氣十足, 它可是石斑魚之王。
  • 第一條被認定為水產新品種的石斑魚!適宜在全國各地人工可控的海水...
    雜交育種是利用不同類型的親本進行雜交,獲得基因的重新組合且類型豐富的雜交後代,有些類型可能是雙親優良性狀的組合,也可能出現超雙親的優良性狀。利用育苗成活率高的棕點石斑魚為母本,生長速度快的鞍帶石斑魚為父本進行雜交,培育出的虎龍雜交斑則能夠同時體現雙親的優良性狀。
  • ...為水產新品種的石斑魚!適宜在全國各地人工可控的海水和鹹淡水...
    雜交育種是利用不同類型的親本進行雜交,獲得基因的重新組合且類型豐富的雜交後代,有些類型可能是雙親優良性狀的組合,也可能出現超雙親的優良性狀。利用育苗成活率高的棕點石斑魚為母本,生長速度快的鞍帶石斑魚為父本進行雜交,培育出的虎龍雜交斑則能夠同時體現雙親的優良性狀。
  • 【學術前沿】重大進展!王紅陽院士團隊揭示膽管癌精準治療新策略
    【學術前沿】重大進展!王紅陽院士團隊揭示膽管癌精準治療新策略 2020-09-25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舉行,專家建言——水下「養好魚」 線上「賣好魚」本報海口11月28日訊 (記者 傅人意 實習生 王偉君)11月28日至29日,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石斑魚分會2020年會在海口舉行。
  • 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石斑魚...
    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石斑魚分會2020年會2020-11-30 13:35  11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石斑魚分會2020年會在海口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在會上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nbsp海南是全國名副其實的海水魚早繁基地,直接影響著國內海水魚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