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繪製出毛白楊基因組序列框架圖

2020-11-30 科學網

 

我國林木基因組學研究取得突破。北京林業大學的科學家們選用百年古樹作為測序的樣本,利用最新的全基因組鳥槍法測序和拼接策略,繪製完成了毛白楊的基因組序列圖譜,標誌著毛白楊分子育種進入基因組時代。

 

在「985」平臺建設資金支持下,北林大林木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的專家們用短短的6個月完成了這一開創性的研究。

 

專家解釋,基因組學研究成果在育種中應用後,將拓展野生種質資源中優異等位基因挖掘的廣度和深度,顯著提高複雜性狀改良的可操作性和新品種選育的效率,對於保障我國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北林大繪製完成的毛白楊基因組序列圖譜開創了我國林業基因組學研究的先河。據介紹,科學家們完成的毛白楊基因組大小約為6億個鹼基對,重疊群的平均長度為39.7Kb,達到了框架圖標準。基因組常染色質區覆蓋度達到90%以上,基因區覆蓋度達到95%以上,單鹼基的錯誤率達到1萬分之一以內。

 

國際同行專家高度評價這樣一項重大研究。他們認為,毛白楊基因組的注釋和分析大大便利了科學家發現經濟性狀相關基因,使經濟性狀的遺傳圖譜定位,跨越到基因組圖譜和功能基因的精確定位,標誌著毛白楊分子育種等相關研究正式進入基因組時代,將推動毛白楊育種技術的全面進步。毛白楊基因組序列測序完成,對木本植物發育的分子機制的了解、木本植物在進化歷程中地位的研究、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據悉,科學家們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基因組序列圖譜,構建物理圖譜和高密度連鎖圖譜,實現基因組序列圖譜與物理圖譜、連鎖圖譜的整合,繪製出毛白楊基因組精細圖譜,以保證基因組序列組裝和基因注釋的準確性。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人類基因組「中國卷」率先繪製完成!!
    號稱「生命登月」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日前率先在中國取得突破:儘管參與時間最晚,但是我國科學家在不到兩年時間裡完成了所承擔的染色體區域測序任務,在參與六國中率先繪製出完成圖。專家認為,「中國卷」的繪製完成,標誌著作為參與計劃唯一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為破譯人類基因組「天書」 作出了獨特貢獻。  存在於染色體上的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分子片段。
  • 多國科學家共同完成番茄全基因組精細序列分析
    新華網北京5月31日電(記者 吳晶晶)由來自中國、美國、荷蘭、以色列等14個國家的300多位科學家組成的「番茄基因組研究國際協作組」經過8年多努力,完成了對栽培番茄全基因組的精細序列分析。這項成果31日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上。番茄是研究果實發育的經典模式植物,其基因組有12條染色體。
  • 中國完成家蠶基因組"框架圖"[組圖]
    東方網11月15日消息:我國科學家15日宣布:經過400多名科研人員5個多月的艱苦努力,我國已率先完成家蠶基因組「框架圖」繪製工作。根據計算機組裝和數據分析結果表明,基因組測序完成了6倍的覆蓋深度,所獲序列覆蓋了家蠶基因組的95.54%,精確度達到了99.95%,完全達到了高質量工作「框架圖」的要求。
  • 韓國人繪製出最連續人類基因圖譜,解讀基因的奧秘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和韓國基因測序公司Macrogen近日合作發表研究,完成了目前最連續的韓國人基因圖譜繪製。Jeong-Sun Seo教授的團隊綜合運用PacBio單分子測序技術、Bionano單分子光學圖譜等方法,填補了大量傳統測序中存在的基因序列缺口,成功繪製迄今最連續的人類基因組圖譜。
  • 人類基因組計劃為何廣受矚目
    該計劃已繪製出覆蓋率達97%的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並將在2001年6月前繪製出更高覆蓋率的「完成序列圖」。什麼是人類基因組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國際組織中國合作者、中科院遺傳所人類基因組中心主任楊煥明教授介紹說,基因,是決定一個生物物種的所有生命現象的最基本的因子。決定一個物種之所以是這個物種,是由它的遺傳信息決定的,而遺傳信息的載體,就是DNA(脫氧核糖核酸)。
  • 科學家繪製出海膽基因組序列草圖
    新華網華盛頓11月9日電(記者張忠霞)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9日報告說,他們繪製出了海膽的基因組序列草圖。基因分析顯示,這一無脊椎動物的基因組與人類基因組的相似程度高得出乎意料。  由美國貝勒大學醫學院領導的「海膽基因組測序項目」小組的科學家們報告說,他們的基因測序對象是一種雄性加利福尼亞紫海膽。
  • 人類基因組計劃:解讀基因的奧秘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和韓國基因測序公司Macrogen近日合作發表研究,完成了目前最連續的韓國人基因圖譜繪製。Jeong-Sun Seo教授的團隊綜合運用PacBio單分子測序技術、Bionano單分子光學圖譜等方法,填補了大量傳統測序中存在的基因序列缺口,成功繪製迄今最連續的人類基因組圖譜。
  • 中國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
    2003年4月14日,中、美、日、德、法、英等6國科學家宣布:「人類基因組序列圖繪製成功,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所有目標全部實現。
  • 我國科學家繪製出世界首個石斑魚類基因組序列圖譜
    3月18日,中山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石斑魚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這是中國完成的第三個魚類基因組測序項目和全基因組序列圖譜,也是世界上首個鱸形目鮨科石斑魚類基因組序列圖譜。圖譜的建立,對建立魚類性別控制的生物技術途徑和揭示整個脊椎動物性別決定機制的形成及進化途徑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 科學家繪製有史以來最全面的小麥基因組序列圖集
    科學家繪製有史以來最全面的小麥基因組序列圖集 2020-12-03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什麼是人類基因組計劃?
    &nbsp&nbsp&nbsp&nbsp1986年3月7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生物學家雷納託·杜爾貝科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題為《癌症研究的轉折點——人類基因組全序列分析》的文章。
  • Nat Genet:完成對毛竹基因組序列的框架圖
    2月24日,國際著名雜誌Nature Genetics雜誌在線發表了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態所國家基因研究中心和國際竹藤中心等合作完成的「毛竹全基因序列框架圖」的論文。
  • 俄羅斯科學家繪製出小分子RNA完整基因圖
    俄羅斯科學院普通基因研究所與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聯合課題組共同繪製了人和鼠的小分子RNA完整基因圖,相關成果刊登在《Nature Biotechnology》科學期刊上。
  • 科技名詞|人類基因組計劃
    > 定義:於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由國際合作組織包括有美、英、日、中、德、法等國參加進行了人體基因作圖,測定人體23對染色體由3乘以10的9次方核苷酸組成的全部DNA序列,於2000年完成了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
  • 人類基因組最後完成圖目前已繪製過半
    中新網北京9月1日消息: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核心人物、國際權威專家蘭德博士9月1日在向新華社記者透露,整個人類基因組的最後完成圖目前已繪製過半。  蘭德博士表示,從今年2月至今的短短半年時間裡,整個人類基因組達到「完成圖」標準的序列已從原來的25%上升到了一半,另外還有40%的序列已接近完成圖。
  • 人類基因組計劃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和阿波羅計劃並稱為三大科學計劃,是人類科學史上的又一個偉大工程,被譽為生命科學的「登月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由美國科學家於1985年率先提出,於1990年正式啟動的。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我國科學家共同參與了這一預算達30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 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開啟基因組研究時代
    在基因組測序研究方面,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當屬我國參與了1990年正式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楊煥明、汪建、於軍、劉斯奇等於1997年等組建了我國人類基因組中心,並於1999年6月26日正式提出加入"人類基因組計劃",承擔了整個"人類基因組計劃"的1%,對人類3號染色體上約3000萬個鹼基對測序。2000年6月26日,美、英、德、日、法、中六國聯合宣布,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已經繪製完成。2001年8月26日,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部分"完成圖"提前兩年高質量地繪製完成。
  • 基因組學新紀元:科學家首次完成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組裝序列
    目前的人類參考基因組是迄今為止最準確和最完整的脊椎動物基因組,但即使經過了20年的改進,DNA序列上仍然存在空白。不過,現在科學家們已經首次從一端到另一端(「端粒到端粒」)地確定了一條人類染色體的完整序列,填補了所有空白,而且精確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對基因組學研究者來說,7月14日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人類X染色體端粒到端粒完整序列是一個裡程碑。
  • 我國率先繪出石斑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本報訊 中山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日前聯合宣布,石斑魚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林浩然表示,這是我國完成的第三個魚類基因組測序項目和全基因組序列圖譜,也是世界上首個鱸形目鮨科石斑魚類基因組序列圖譜。 石斑魚類隸屬鱸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石斑魚亞科(Epinephelinae),石斑魚屬(Epinephelus),為暖水性礁棲魚類,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亞熱帶海域。
  • 後基因組時代十年志
    1990年,美國能源部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投資三十億美元,啟動"人類基因組計劃",預計歷時十五年,完成對人類基因組圖譜的繪製。隨後,隨著英、日、法、德,中等國的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擴展為"國際人類基因組組織"。1998年,美國科學家文特爾創辦了一家名為"塞萊拉"的小私立公司,獨立開展人類基因組測序工作。私人公司的加入,加速了人類基因組草圖的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