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硅藻的蛋白質組精細圖譜完成

2020-11-29 生物谷

 

 

 

硅藻是一類重要的單細胞光合真核生物,分布廣泛,提供了地球上約20%的初級生產力,對整個地球生物圈意義重大。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是海洋硅藻的模式生物,其基因組序列於2008年公布,但目前基因組的注釋仍很不完善。蛋白基因組學(Proteogenomics)是利用蛋白質組學數據,尤其是高精度的串聯質譜數據,結合基因組和轉錄組數據對基因組進行深度注釋。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葛峰學科組前期採用蛋白基因組學的研究策略和方法,完成了模式藍細菌的基因組深度解析 (PNAS,2014,111(52):E5633-E5642)並開發了針對原核生物的蛋白基因組學專業分析軟體Gapp(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2016;15(11):3529-3539)。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葛峰學科組對三角褐指藻的基因組進行了深度解析並構建了蛋白質組精細圖譜。

該學科組通過整合基因組、轉錄組、ESTs序列等多組學數據,並對資料庫進行了縮減,得到去冗餘的三角褐指藻蛋白基因組學資料庫;通過整合基於蛋白和肽段的樣品預分離、雙酶切和高分辨質譜分析技術,獲得高質量的質譜數據;質譜數據的鑑定整合了多種搜尋引擎的結果,提高了蛋白鑑定的深度與覆蓋度;並採用更為嚴格的肽段假陽性控制策略,從而提高鑑定結果的可信度;通過開發新的算法,實現了真核生物中新的可變剪切體的發現與點突變基因的鑑定。該研究精準鑑定到6628個已注釋的編碼基因;對未鑑定到的已注釋基因的深入分析發現,有1895個基因可能並不編碼蛋白;發現了606個新的蛋白編碼基因並校正了506個已注釋的編碼基因,其中有56個新發現的蛋白編碼基因,在之前的研究中被錯誤預測為長鏈非編碼RNA(LncRNA);鑑定到268個可能具有重要功能的微小短肽(micropeptides),21個新的可變剪切體,並修正了73個已注釋基因的可變剪切位點以及58個發生胺基酸突變的基因;通過將開放式與限定式檢索相結合的策略,對三角褐指藻中的翻譯後修飾進行系統鑑定,發現了20多種不同種類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這些修飾可能參與調控細胞內眾多的生物學過程並在細胞的逆境適應中起著重要作用。通過以上工作的完成,實現了三角褐指藻基因組的深度注釋,並構建了蛋白質組精細圖譜。

在以上工作的基礎上,該研究還建立了完整的構建真核模式生物的蛋白質組精細圖譜的實驗技術和分析流程,可適用於各種已經測序的真核生物,成為解讀真核生物基因組及其功能分析的重要工具。研究成果「Genome annotation of a model diatom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using an integrated proteogenomic pipeline」在線發表於Molecular Plant。第一作者是高級實驗師楊明坤,通訊作者是葛峰,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6YFA0501304)的資助。(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水生所完成模式硅藻的蛋白質組精細圖譜
    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葛峰學科組對三角褐指藻的基因組進行了深度解析並構建了蛋白質組精細圖譜。通過以上工作的完成,實現了三角褐指藻基因組的深度注釋,並構建了蛋白質組精細圖譜。  在以上工作的基礎上,該研究還建立了完整的構建真核模式生物的蛋白質組精細圖譜的實驗技術和分析流程,可適用於各種已經測序的真核生物,成為解讀真核生物基因組及其功能分析的重要工具。
  • 科學家完成模式硅藻的蛋白質組精細圖譜
    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是海洋硅藻的模式生物,其基因組序列於2008年公布,但目前基因組的注釋仍很不完善。蛋白基因組學(Proteogenomics)是利用蛋白質組學數據,尤其是高精度的串聯質譜數據,結合基因組和轉錄組數據對基因組進行深度注釋。
  • 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精細圖譜繪製完成
    日前,在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等項目支持下,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漁業科學與食物產出過程功能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漁業功能實驗室」)陳松林研究員團隊、林浩然院士團隊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李偉明教授團隊等,聯合完成了鞍帶石斑魚(龍膽石斑)的全基因組測序和基因組圖譜繪製,並解析了其先天性免疫和快速生長的基因組學機制。
  • 繪製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精細圖譜
    中國水科院黃海水產所等
  • 【科技日報】小麥A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完成
    【科技日報】小麥A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完成 2018-05-11 科技日報 趙漢斌 【字體:,最新完成了小麥A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
  • 海參全基因組精細參考圖譜由中科院海洋所完成繪製
    (仿刺參 海參Apostichous japonicus)齊魯網10月13日訊(記者 田進 通訊員 劉洋 王敏)10月13日,國際學術期刊PLoS Biology在線刊發了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楊紅生研究員課題組和相建海、李富花研究員課題組主導,天津生物晶片技術公司、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等單位合作,由張曉軍、孫麗娜、袁劍波等青年科研人員為共同第一作者,協力完成的研究論文
  • 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繪製完成
    原標題: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繪製完成   本報記者 馬愛平   日前,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已繪製完成,該基因組覆蓋約為16.9億鹼基,包含52610個功能基因,功能基因數目是大多數硬骨魚類基因數目的兩倍。
  • 科學家繪製蛋白質組熱穩定性圖譜
    科學家繪製蛋白質組熱穩定性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9 23:00:44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Bernhard Kuster、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Mikhail M.
  • 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精細圖譜成功繪製
    日前,在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等項目支持下,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研究員團隊、中山大學林浩然院士團隊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李偉明教授團隊等,聯合完成了鞍帶石斑魚(龍膽石斑)的全基因組測序和基因組圖譜繪製,並解析了其先天性免疫和快速生長的基因組學機制。
  • 中國啟動十萬人基因組計劃:繪製國人精細基因組圖譜
    中國啟動十萬人基因組計劃:繪製國人精細基因組圖譜 今天(12月28日),我國啟動「中國十萬人基因組計劃」,這是我國在人類基因組研究領域實施的首個重大國家計劃,也是目前世界最大規模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 中國科學家首次構建高效節水穀物糜子全基因組精細圖譜—新聞...
    讀懂糜子的「初心」
  • 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精細圖譜成功繪製—新聞—科學網
    鞍帶石斑魚(龍膽石斑魚)       日前,在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等項目支持下,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研究員團隊、中山大學林浩然院士團隊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李偉明教授團隊等,聯合完成了鞍帶石斑魚
  • 人、豬、鼠大腦蛋白質圖譜問世,進攻人類科學最後的前沿
    人類蛋白質圖譜大腦輪廓研究小組負責人,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神經科學系研究員 Jan Mulder 博士說:「神經遞質系統的一些分子成分,特別是對釋放的神經遞質和神經肽有反應的受體,在人和小鼠中表現出不同的模式。這意味著在選擇動物作為人類精神和神經疾病的模型時應謹慎行事。
  • 生物進化樹中蛋白質組熱穩定性圖譜
    本篇文章使用基於質譜的蛋白質組學方法系統地描繪了從古細菌到人類共13個物種中48000個蛋白的熱穩定性圖譜,其中涵蓋的變性溫度從30℃到90℃。文章研究發現,蛋白質的序列,組成及大小會影響原核生物的熱穩定性而真核蛋白的無序結構程度與其熱穩定性之間呈非線性關係。
  • Nature|跨越三大生物域百餘物種的蛋白質組圖譜
    撰文 | 伊凱蛋白質是生命體功能的主要執行者,其數目與類型之龐雜、可變體結構特徵之繁複、翻譯後修飾種類之豐富,以及蛋白間相互作用之高度動態和環境依賴,使得對於全蛋白組的結構較其它組學測量而言更加繁瑣和具有挑戰性
  • ...高原升溫、遠望3號船、全基因組精細圖譜、量子糾纏純化、RNA-DNA
    ——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  2  青藏高原升溫2°C徑流變化及影響獲揭示  1月13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發布消息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員汪濤及合作者利用觀測數據約束了地球系統模式對降水和徑流的未來預估, 繪製了包括印度河、恆河、雅魯藏布江、怒江、湄公河、
  • Nature | 跨越三大生物域百餘物種的蛋白質組圖譜
    撰文 | 伊凱蛋白質是生命體功能的主要執行者,其數目與類型之龐雜、可變體結構特徵之繁複、翻譯後修飾種類之豐富,以及蛋白間相互作用之高度動態和環境依賴,使得對於全蛋白組的結構較其它組學測量而言更加繁瑣和具有挑戰性。
  • 剛解鎖石斑魚基因精細圖譜,島城科學家又破譯大毛蛤「基因天書」
    半島記者 韓小偉7月20日半島記者獲悉,黃海水產研究所完成國際首個蚶科基因組參考圖譜。在不久之前,黃海水產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完成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精細圖譜繪製。「解鎖」體型最大石斑魚基因精細圖譜本月初消息,黃海水產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完成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精細圖譜繪製。石斑魚是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熱帶和亞熱帶海域的巖礁魚類,也是我國重要的海水養殖經濟魚類。
  • 蛋白質組研究:生命天書的新解碼?
    深科·淺說蛋白質組研究:生命天書的新解碼?前不久,《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在早期肝細胞癌蛋白質組研究領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這一研究測定了早期肝細胞癌的蛋白質組表達譜和磷酸化蛋白質組圖譜,發現了肝細胞癌精準治療的潛在新靶點——膽固醇酯化酶SOAT1。
  • Nature|嶽峰組揭示斑馬魚表觀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
    斑馬魚是生物醫學研究中重要的模式脊椎動物。由於它70%的蛋白質編碼基因與人類同源而且有著透明快速的體外胚胎發育, 所以科學家們經常用它來研究早期發育和各種疾病, 比如白血病、多種實體瘤以及阿爾茨海默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