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跨越三大生物域百餘物種的蛋白質組圖譜

2020-07-06 BioArt

撰文 | 伊凱


蛋白質是生命體功能的主要執行者,其數目與類型之龐雜、可變體結構特徵之繁複、翻譯後修飾種類之豐富,以及蛋白間相互作用之高度動態和環境依賴,使得對於全蛋白組的結構較其它組學測量而言更加繁瑣和具有挑戰性。儘管近年來伴隨著蛋白晶片和定量質譜等技術發展,領域內湧現出了跨越多類生理病理狀態的大規模蛋白組及互作組圖譜,如專注於癌症樣本的CPTAC【1】、RPPA【2,3】,專注於正常組織樣本的HPA【4】和HPM【5】,及專注於PPI的BioPlex【6-8】和 humancellmap【9】等;蛋白組數據的規模仍然遠遜於轉錄組及基因組數據。這一差異在跨物種比較分析中則尤其突出。


為了填補跨物種蛋白組測量的空缺,近日,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The proteome landscape of the kingdoms of life的文章,首次報導了利用定量質譜技術構建的跨越三大生物域(真核域、細菌域、古菌域)的一百種生物的大規模蛋白組分析,為基於蛋白層面的進化比較分析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Nature | 跨越三大生物域百餘物種的蛋白質組圖譜


在該研究中,作者綜合考慮物種樣本可獲取性、基因組注釋完整性及模式生物的普遍利用度等因素,選取了古菌域的19種生物、細菌域的49種生物和真核域的32種生物作為蛋白組分析的對象。在利用質譜分析得到了超過兩百萬個肽段的基礎上,作者從中識別出三十五萬個不同的蛋白質,包含真核域的二十六萬個、細菌域的六萬五千個及古菌域的一萬七千個。有趣的是,這三十五萬個蛋白質所對應的一百一十三萬個基因元件,高達93%的符合UniProt中TrEMBL項目的根據基因組序列的預測結果,但僅有五十六萬個在Swiss-Prot項目中具有對應的實驗證據。也即是說,該研究所產出的數據一次性將物種已知存在蛋白的數量擴大了一倍以上。


在蛋白表達量的物種差異方面,作者發現,對於真核域而言,平均1546個蛋白即可佔據超過90%的蛋白總質量,而這一數字對於細菌域和古菌域來說分別為306和262。對上述高表達蛋白的功能注釋分析則發現,那些與生命運作的基本需求所相關的功能呈現出了極高的富集性,如蛋白質翻譯、蛋白質摺疊及氧化還原反應等。


最後,作者還觀察到,被識別出的接近40%的蛋白不具有任何功能性注釋條目。即使是只考慮表達量處於前一百位的蛋白質,這一數字仍高達22.9%。大量未經實驗驗證或缺乏功能注釋的蛋白質「暗物質」的存在不僅意味著學界對生物體蛋白質組全貌的探索仍然遠未完成,同時也指向了在對新蛋白質的發掘、對現有蛋白質功能注釋的豐富及對蛋白質進化和保守性分析等方面的前所未有的寶貴機遇。


Nature | 跨越三大生物域百餘物種的蛋白質組圖譜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402-x.pdf


製版人:十一


參考文獻

1. Zhang, B. et al. Proteo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colon and rectal cancer. Nature 513, 382–387 (2014).

2. Li, J.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Cancer Cell Lines by Reverse-phase Protein Arrays. Cancer Cell 31, 225–239 (2017).

3. Li, J. et al. Explore, visualize, and analyze functional cancer proteomic data using the cancer proteome atlas. Cancer Res. (2017) doi:10.1158/0008-5472.CAN-17-0369.

4. Uhlén, M. et al. Tissue-based map of the human proteome. Science (80-. ). (2015) doi:10.1126/science.1260419.

5. Kim, M. S. et al. A draft map of the human proteome. Nature 509, 575–581 (2014).

6. Huttlin, E. L. et al. The BioPlex Network: A Systematic Exploration of the Human Interactome. Cell 162, 425–440 (2015).

7. Huttlin, E. L. et al. Architecture of the human interactome defines protein communities and disease networks. Nature 545, 505–509 (2017).

8. Huttlin, E. L. et al. Dual Proteome-scale Networks Reveal Cell-specific Remodeling of the Human Interactome. bioRxiv 2020.01.19.905109 (2020) doi:10.1101/2020.01.19.905109.

9. Go, C. D. et al. A proximity biotinylation map of a human cell. bioRxiv 3, 58–66 (2019).

相關焦點

  • Nature|跨越三大生物域百餘物種的蛋白質組圖譜
    儘管近年來伴隨著蛋白晶片和定量質譜等技術發展,領域內湧現出了跨越多類生理病理狀態的大規模蛋白組及互作組圖譜,如專注於癌症樣本的CPTAC【1】、RPPA【2,3】,專注於正常組織樣本的HPA【4】和HPM【5】,及專注於PPI的BioPlex【6-8】和 humancellmap
  • 科學家繪製蛋白質組熱穩定性圖譜
    科學家繪製蛋白質組熱穩定性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9 23:00:44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Bernhard Kuster、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Mikhail M.
  • 生物進化樹中蛋白質組熱穩定性圖譜
    本篇文章使用基於質譜的蛋白質組學方法系統地描繪了從古細菌到人類共13個物種中48000個蛋白的熱穩定性圖譜,其中涵蓋的變性溫度從30℃到90℃。文章研究發現,蛋白質的序列,組成及大小會影響原核生物的熱穩定性而真核蛋白的無序結構程度與其熱穩定性之間呈非線性關係。
  • 科學家繪製出生物界的蛋白質圖譜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tthias Mann團隊繪製出生物界的蛋白質圖譜。2020年6月17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研究人員使用先進的蛋白質組學工作流程(其中肽分離步驟是通過微結構且可高度重現的色譜系統執行的)來深入研究100種分類學多樣的生物。通過以標準化方式獲得的200萬個肽段和340,000個嚴格的蛋白質鑑定,研究人員利用科學界已知的可靠實驗證據將蛋白質的數量增加了一倍。
  • Nature|嶽峰組揭示斑馬魚表觀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
    由於它70%的蛋白質編碼基因與人類同源而且有著透明快速的體外胚胎發育, 所以科學家們經常用它來研究早期發育和各種疾病, 比如白血病、多種實體瘤以及阿爾茨海默氏病。可是現有的斑馬魚的基因組功能性研究多局限於對整個胚胎的研究,斑馬魚組織特異性的基因組功能元件系統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仍然亟待揭示。
  • 100個物種的蛋白質全景圖,高通量蛋白組技術最新力作!
    ,但由於技術的局限性,人們對蛋白質圖譜的理解還遠遠不足。隨著質譜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完成了多個物種(包括人類)的蛋白質組圖譜分析。然而,在跨物種的蛋白質組比較分析方面仍然缺少系統性的研究。為了驗證該模型的可靠性,研究人員應用質譜儀對均變桿菌、巨大芽孢桿菌或產氣腸桿菌三個未知蛋白組的物種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其能夠符合絕大多數(約88%)的蛋白質組數據,表明這個算法是成功和準確的。
  • 「Nature子刊」裡程碑!人類蛋白質組高嚴格性藍圖公布
    (HGP)草圖公布十年之後,人類蛋白質組組織(HUPO)於2010年啟動了人類蛋白質組計劃(HPP),為全球合作、數據共享、質量保證和增強基因組編碼蛋白質組的準確注釋創建了一個國際框架。人類基因組計劃提供了一個完整的人類基因『藍圖』,而人類蛋白質組決定了由這一藍圖編碼的生命的各個組成部分:『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形成從威脅生命的疾病到我們身體中的細胞結構的一切。」
  • 水生所完成模式硅藻的蛋白質組精細圖譜
    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葛峰學科組對三角褐指藻的基因組進行了深度解析並構建了蛋白質組精細圖譜。通過以上工作的完成,實現了三角褐指藻基因組的深度注釋,並構建了蛋白質組精細圖譜。  在以上工作的基礎上,該研究還建立了完整的構建真核模式生物的蛋白質組精細圖譜的實驗技術和分析流程,可適用於各種已經測序的真核生物,成為解讀真核生物基因組及其功能分析的重要工具。
  • 模式硅藻的蛋白質組精細圖譜完成
    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是海洋硅藻的模式生物,其基因組序列於2008年公布,但目前基因組的注釋仍很不完善。蛋白基因組學(Proteogenomics)是利用蛋白質組學數據,尤其是高精度的串聯質譜數據,結合基因組和轉錄組數據對基因組進行深度注釋。
  • 科學家完成模式硅藻的蛋白質組精細圖譜
    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是海洋硅藻的模式生物,其基因組序列於2008年公布,但目前基因組的注釋仍很不完善。蛋白基因組學(Proteogenomics)是利用蛋白質組學數據,尤其是高精度的串聯質譜數據,結合基因組和轉錄組數據對基因組進行深度注釋。
  • 人、豬、鼠大腦蛋白質圖譜問世,進攻人類科學最後的前沿
    全基因組轉錄組分析揭示哺乳動物大腦區域和物種特異性的表達(來源:Science)在比較負責神經元之間通信的神經遞質系統時,可以確定物種之間的一些明顯差異。人類蛋白質圖譜計劃是 2003 年在瑞典啟動的一個項目,旨在利用多種組學技術(包括基於抗體的成像,基於質譜的蛋白質組學,轉錄組學和系統生物學)的整合來繪製細胞、組織和器官中所有人類蛋白質的圖譜生物學。
  • Cell重磅|詳細解讀最全的植物泛蛋白質圖譜
    繼基因組學時代和轉錄組學時代的到來之後,蛋白組學也逐漸變得炙手可熱,人類與動物的基因組學發展的很快,植物的蛋白組學緊隨其後,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一篇於2020.4.16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Cell的關於植物泛蛋白組的文獻——《A Pan-plant Protein Complex Map Reveals Deep Conservation and Novel Assemblies》
  • 細胞表面熱敏蛋白質組圖譜揭示質膜上的擾動和藥物靶點
    細胞表面熱敏蛋白質組圖譜揭示質膜上的擾動和藥物靶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5 16:17:49 德國葛蘭素史克公司Marcus Bantscheff和H.
  • 我國科學家繪製出人類細胞圖譜
    新華社杭州3月26日電(記者朱涵)浙江大學醫學院郭國驥教授團隊用自主研發的分析平臺,繪製出跨越胚胎和成年兩個時期、涵蓋八大系統的人類細胞圖譜。這項成果26日在《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
  • Science:人類蛋白質圖譜分析大進展
    2015年1月23日一期的Science公布了基於人類蛋白質圖譜的大分析結果,包括與癌症相關的詳細蛋白質圖片,血液中蛋白質種類和數量,以及市場上被批准的所有藥物所作用的目標蛋白質。     人類蛋白質圖譜(The Human Protein Atlas),是由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會於2014年11月支持的一個大型跨國研究項目。近期他們又開放了一個以人器官組織為基礎的蛋白質圖譜資料庫。基於1300萬個注釋的圖像,整個資料庫涵蓋了人體中的所有主要組織和器官的蛋白質分布,也標註了僅表達在特定組織,如腦,心臟或肝臟的蛋白。
  • 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在浙大誕生
    跨越胚胎和成年兩個時期、涵蓋八大系統、建立70多萬個單細胞的轉錄組資料庫、鑑定人體100餘種細胞大類和800餘種細胞亞類……近日,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在浙大繪製成功了。北京時間3月26日,國際頂級期刊《自然》在線刊登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郭國驥教授團隊的這項最新研究成果。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
  • 首個人類細胞圖譜在浙大誕生!又一篇《自然》
    跨越胚胎和成年兩個時期、涵蓋八大系統、建立70多萬個單細胞的轉錄組資料庫、鑑定人體100餘種細胞大類和800餘種細胞亞類……近日,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在浙大繪製成功了。北京時間3月26日,國際頂級期刊《自然》在線刊登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郭國驥教授團隊的這項最新研究成果。
  • Nature | 繪製大腸桿菌的功能性蛋白質組景觀
    質譜法可以觀察整個蛋白質組,當與傳統工具如親和純化或排阻色譜結合時,可以直接檢測蛋白質-蛋白質的相互作用,雖然功能強大,但這些方法是在細胞裂解後進行的,會改變蛋白質原始環境以及結合能力【1,2】。近年來高通量反向遺傳學(high-throughput reverse genetics)的發展徹底改變了我們繪製基因圖譜的能力,尤其是熱蛋白質組分析(thermal proteome profling, TPP),它將細胞熱移測定(cellular thermal shift assay, CETSA
  • Nature:科學家成功繪製出大腸桿菌的功能性蛋白質組藍圖 有望揭示...
    2020年12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理解基因的工作機理以及其如何與另一個基因之間發生相互作用是從事生物學研究的科學家們想要實現的一個主要目標,當然了,這在方法和所需要的的實驗數量上都能帶來巨大的挑戰,而最近的研究進展已經改變了科學家們繪製基因功能和相互作用圖譜的能力,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創新性的技術能同時測定成千上萬個基因的活性
  • 首個高質量人類蛋白質組草圖發布,覆蓋90%預測蛋白質
    組織(HUPO)啟動了人類蛋白質組計劃(Human Proteome Project,HPP)。該研究旨在為全球合作、數據共享、質量保證和增強基因組編碼蛋白質組的準確注釋創建一個框架。在隨後的十年中,HPP建立了合作關係,制定了指南和度量標準,並對以前保存的蛋白數據進行了重新分析,從而不斷增加人類蛋白質組的覆蓋範圍。近日,在HPP十周年之際,該計劃報告了超過90%的高質量人類蛋白質組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