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人類細胞圖譜在浙大誕生!又一篇《自然》

2020-12-05 北京日報客戶端

跨越胚胎和成年兩個時期、涵蓋八大系統、建立70多萬個單細胞的轉錄組資料庫、鑑定人體100餘種細胞大類和800餘種細胞亞類……近日,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在浙大繪製成功了。北京時間3月26日,國際頂級期刊《自然》在線刊登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郭國驥教授團隊的這項最新研究成果。

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在過去的數百年時間裡,科學家主要利用顯微鏡和流式分析等技術,依靠若干表型特徵對自然界裡不同物種的細胞進行分類和鑑定。這些表型特徵的選取往往引入了較多的人為主觀性。而單細胞測序技術的出現對這一傳統的細胞認知體系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此前,郭國驥團隊自主研發了Microwell-seq高通量單細胞分析平臺,並於2018年在國際頂級期刊《細胞》上發表了世界首個小鼠細胞圖譜。此後,郭國驥團隊一直在這個領域精耕細作,並與浙江大學醫學院幾家附屬醫院的張丹團隊、王偉林團隊、陳江華團隊、梁廷波團隊和黃河團隊等保持緊密合作,時隔兩年,再出重量級成果。

一張單細胞水平的人類細胞圖譜

團隊對60種人體組織樣品和7種細胞培養樣品進行了Microwell-seq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分析,系統性地繪製了跨越胚胎和成年兩個時期、涵蓋八大系統的人類細胞圖譜。

郭國驥介紹說,Microwell-seq具有成本低廉、雙細胞汙染率低和細胞普適性廣等優勢,由此團隊建立了70多萬個單細胞的轉錄組資料庫,鑑定了人體100餘種細胞大類和800餘種細胞亞類。同時,團隊開發了scHCL單細胞比對系統用於人體細胞類型的識別,並搭建了人類細胞藍圖網站。

郭國驥(前排)與團隊成員

這項工作概括地說就是人體細胞數位化。我們能用數字矩陣描述每一個細胞的特徵,並對它們進行系統性的分類。我們定義了許多之前未知的細胞種類,還發現了一些特殊的表達模式。」

通過這張圖譜,團隊發現,多種成人的上皮、內皮和基質細胞在組織中似乎扮演著免疫細胞的角色。「趨化因子陽性上皮細胞、抗原呈遞陽性內皮細胞和白介素陽性成纖維細胞廣泛地分布在成體的各種組織器官之中,並在分類上獨立於傳統的上皮、內皮、基質和免疫細胞。這些非專職的免疫細胞也在兼職幹著免疫的活。我們認為成年人非免疫細胞的廣泛免疫激活是人體區域免疫的一種重要調節機制。」

此外,通過跨時期、跨組織和跨物種的細胞圖譜分析,團隊揭示了一個普適性的哺乳動物細胞命運決定機制:幹細胞和祖細胞的轉錄狀態混雜且隨機,而分化和成熟細胞的轉錄狀態就變得分明且穩定,也就是說,細胞分化經歷了一個從混亂到有序的發展過程。

該研究首次從單細胞水平上全面分析了胚胎和成年時期的人體細胞種類,研究數據將成為探索細胞命運決定機制的資源寶庫,研究方法將對人體正常與疾病細胞狀態的鑑定帶來深遠影響。在未來,臨床醫生就可能通過參照正常的細胞狀態來鑑別異常的細胞狀態和起源。

團隊成員

郭國驥說:「我們的工作在測序深度上存在一定局限性,但是在跨組織和跨物種的數據可比性上有較大優勢。完美版的人類細胞圖譜還應該整合空間信息、多組學數據和人群分析,這需要全世界科學家的共同努力。」

論文的第一作者包括浙江大學醫學院韓曉平副教授(並列通訊)、17級碩士生周子茗、19級博士生費麗江、17級直博生孫慧宇、18級博士生汪仁英、16級直博生陳瑤、博士後陳海德和王晶晶。論文最後通訊作者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郭國驥教授。項目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部幹細胞與轉化醫學重點專項的支持。

相關焦點

  • 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在浙大誕生
    跨越胚胎和成年兩個時期、涵蓋八大系統、建立70多萬個單細胞的轉錄組資料庫、鑑定人體100餘種細胞大類和800餘種細胞亞類……近日,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在浙大繪製成功了。北京時間3月26日,國際頂級期刊《自然》在線刊登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郭國驥教授團隊的這項最新研究成果。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
  • 世界首個哺乳動物細胞圖譜在浙大誕生
    2018-02-23 16:0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周煒 記者 曾福泉浙大學者利用Microwell-seq平臺構建小鼠細胞圖譜簡圖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相同的細胞。科學的進步讓我們「讀懂」生命體的每一個細胞成為了可能。
  • 世界首個哺乳動物細胞圖譜在浙大誕生
    人類邁出了新的一大步——昨天上線的著名學術期刊《CELL》(《細胞》)上,刊登了浙江大學醫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中心郭國驥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團隊自主研發了低成本、高效率、完全國產化的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平臺Microwell-seq,並在短時間內利用這一平臺構建了全球首個哺乳動物細胞圖譜。
  • 浙大教授團隊繪製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我一直以為我配錯圖了
    近日,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在浙大繪製成功!小編也懷著激動的心情,找到了這張「世界第一」圖譜。但是,在看到圖譜的瞬間,我猶豫了,我懷疑自己是不是配錯了圖片?一張單細胞水平的人類細胞圖譜我總覺得這像某個後現代主義抽象派畫家畫出的一幅作品。
  • 學術頭條:國家科技獎提名公布,首個人類細胞圖譜,銀河系邊界找到
    浙大郭國驥團隊繪製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近日,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在浙大繪製成功。北京時間2020年3月26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郭國驥教授團隊的這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該論文建立了人類細胞圖譜的基本框架;發現成人非免疫細胞的廣泛免疫激活;提出體內幹細胞和祖細胞的分化過程是一個細胞基因表達從混亂到有序的過程;並認為基因組中的調節子預先決定了分化終端的穩定狀態。
  • 我科研團隊成功繪製首個人類細胞圖譜
    ◎ 洪恆飛 吳雅蘭 科技日報記者 江耘26日,記者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醫學院郭國驥教授團隊通過對60種人體組織樣品和7種細胞培養樣品進行Microwell-seq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分析,系統性地繪製了全球首個跨越胚胎和成年兩個時期、涵蓋人體八大系統的人類細胞圖譜。
  • 中國構建首個人類細胞圖譜基本框架,「80後」浙大學者領銜
    人類細胞圖譜(Human Cell Atlas)是生命科學領域近年來興起的國際大科學計劃。「長遠來說,人類細胞圖譜計劃旨在描述人體中每個細胞(約37萬億個)的詳細特徵,呈現不同類型細胞在人體組織的3D結構,勾勒所有人體系統的相互聯繫,揭示圖譜變化與健康和疾病的關係。人類細胞圖譜計劃將徹底改善人們對疾病的理解、診斷和治療。」郭國驥表示。
  • 科學家繪製出全球首張人類細胞圖譜
    一張單細胞水平的人類細胞圖譜浙江大學供圖來源:中國科學報作者 |崔雪芹近日,全球首張人類細胞圖譜在浙江大學繪製成功。3月26日,該校醫學院教授郭國驥團隊的這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這項工作概括來說就是人體細胞數位化。」
  • 全球首張人類細胞圖譜將給我們帶來什麼驚喜?
    近日,浙江大學郭國驥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雜誌《自然》上發布題為《Construction of a Human Cell Landscape at Single-cell Level》的重大研究成果,宣布繪製出首個人類細胞圖譜。
  • 網易歌手發Nature,構建首個人類細胞圖譜基本框架
    該研究通過單細胞測序技術構建首個人類細胞圖譜基本框架。,系統性地繪製了全球首個跨越胚胎和成年兩個時期、涵蓋人體八大系統的人類細胞圖譜。 據悉Microwell-seq高通量單細胞分析平臺是該團隊自主研發,具有成本低廉、雙細胞汙染率低和細胞普適性廣等優勢。同時,研究團隊開發了scHCL單細胞比對系統用於人體細胞類型的識別,並搭建了人類細胞藍圖網站。 通過這張圖譜,團隊發現,多種成人的上皮、內皮和基質細胞在組織中似乎扮演著免疫細胞的角色。
  • 《自然》:迄今最詳細的人類心臟細胞圖譜誕生,了解心臟細節的信息...
    根據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的報導,科學家們分析了將近50萬個心臟細胞,創建出一份詳細的人類心臟細胞圖譜,為心臟細胞的組成及其複雜的分子過程等提供了重要信息。:「這是第一次,我們可以確切地看到每個細胞在人類心臟中的活動。」
  • 中國科學家繪製出人類細胞圖譜
    中國科學家繪製出人類細胞圖譜 2020-03-27 15:36:14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陸健、嚴紅楓 | 字號:A+ | A- 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日前在浙江大學繪製成功。
  • 中國科學家繪製出全球首個哺乳動物細胞圖譜
    我國科學家繪製出全球首個哺乳動物細胞圖譜(創新前沿)  本報杭州2月23日電(記者江南)浙江大學醫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中心郭國驥教授團隊研發出低成本、高效率、完全國產化的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平臺「Microwell—seq」,對來自小白鼠近50種器官組織的40餘萬個細胞進行了系統性的單細胞轉錄組分析
  • 我國科學家繪製出首個哺乳動物細胞圖譜
    新華社杭州2月23日電(記者朱涵)浙江大學醫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中心郭國驥教授團隊研發出低成本、高效率、完全國產化的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平臺「Microwell-seq」,並在短時間內利用這一平臺構建全球首個哺乳動物的細胞圖譜。該成果於23日刊登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雜誌上。
  • 今日《自然》:浙大郭國驥團隊發布迄今最全面的完整人體細胞圖譜
    郭教授與合作者基於自主開發的Microwell-seq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平臺,完成了一份綜合的人體細胞圖譜,為我們描述了中國漢族人的60種主要器官由哪些細胞類型構成。據《自然》發布的新聞介紹,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對人體細胞類型的最全面描述,為人類生物學提供了一份寶貴資源。
  • 醫創周報 | 世界首個哺乳動物細胞圖譜在中國誕生 日本重磅抗流感...
    計劃設計了「1+10+3」的架構體系,即1個總方案、10個專項方案、3個任務分工方案,強調到2020年,10個專項領域主營業務收入超1.7萬億元,帶動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到5000億元,佔GDP比重達到12%以上。其中,生物醫藥健康為10個專項之一。
  • 世界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上海誕生,《細胞》發表成果
    世界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上海誕生,《細胞》發表成果 微信公眾號「上海發布」 2018-01-25 06:12
  • 我國科學家繪製出人類細胞圖譜
    新華社杭州3月26日電(記者朱涵)浙江大學醫學院郭國驥教授團隊用自主研發的分析平臺,繪製出跨越胚胎和成年兩個時期、涵蓋八大系統的人類細胞圖譜。這項成果26日在《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
  • 世界首個克隆猴在位於上海的這個研究所誕生!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誕生;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以封面文章今天(1月25日)在線發表此項成果。
  • 「細胞圖譜」揭開人體奧秘
    科學家正在建立一個描繪人體各種細胞類型的全目錄——「細胞圖譜」,即描述身體功能,通過細胞內部的內容來定義活細胞。圖譜工程浩大,難度不小,研究經費超出想像,需要全世界主要國家通力合作,而且可能至少花上5年時間才能完成。這是一個使用現代基因組學和細胞生物學中最強大的工具,來單獨捕獲和端詳數百萬個細胞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