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迄今最詳細的人類心臟細胞圖譜誕生,了解心臟細節的信息...

2020-11-27 騰訊網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每年9月29日,是世界心臟聯盟(World Heart Federation)設定的「世界心臟日」,希望引起大家對心臟健康的重視。很多人或許還沒有意識到,在全球範圍內,心血管疾病是比癌症更致命的健康第一殺手。據估計,每年有1790萬人被心血管疾病奪去生命,其中大部分是心梗和卒中。

2020年的世界心臟日主題(圖片來源:參考資料[4])

了解心臟這一重要器官的功能,闡明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並為心臟疾病患者提供精準的治療,是無數科學家和醫生不懈努力的目標。近日,一支跨國科學團隊公布的研究成果,為這一目標邁出了重要一步。

根據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的報導,科學家們分析了將近50萬個心臟細胞,創建出一份詳細的人類心臟細胞圖譜,為心臟細胞的組成及其複雜的分子過程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該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現任職於英國威康·桑格研究所(Wellcome Sanger Institute)的Carlos Talavera-López博士表示,這是迄今為止最詳細的成人心臟圖譜:「這是第一次,我們可以確切地看到每個細胞在人類心臟中的活動。」

另一位文章合著者、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的Michela Noseda博士說,「這份數據集是一座信息寶庫,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心臟病的細節,以及心臟是如何正常工作的。」

圖片來源:123RF

這項成果首先得益於14名器官捐贈者。不像癌細胞或其他組織,心臟細胞在實驗室環境中很難長時間離體培養;而小鼠等實驗動物的心臟與人類心臟又有不可忽視的區別。幸運的是,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獲得了7名男性和7名女性捐獻出的健康心臟。因為各種原因不適合器官移植,這些寶貴的心臟被獲準用於研究分析。

研究人員將心臟劃分為6個區域,即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心尖和心室間隔。對於不同區域收集的細胞,研究人員採用大規模單細胞測序和核轉錄組測序,並結合機器學習、螢光成像等技術方法,分析每一個細胞中有哪些基因在製造蛋白質、哪些基因被關閉

研究流程示意圖(圖片來源:參考資料[5])

用研究合著者之一、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Christine Seidman教授的話說,這相當於為每一個心臟細胞提供了一個郵編號碼,來了解該細胞所屬的群體

這份圖譜顯示,心臟的細胞多樣性超出了過去的認識,6個區域包含11種不同的細胞類型。其中,心肌細胞、周細胞和成纖維細胞三個主要類型有顯著的異質性。而且,不同區域的細胞存在明顯差異,突出了不同的發育起源和對治療的不同反應。

▲心臟的6個區域由不同類型的細胞組成(圖片來源:參考資料[5])

研究人員還發現,男性和女性的健康心臟具有差異。女性的心肌細胞在心臟細胞中所佔的比例要高於男性。研究人員提出,後續研究或許可以提供線索,解釋兩性的心臟病差異。

在跳動的人類心臟細胞中,科學家們關注了肌肉收縮必需的一種蛋白質(綠色)。細胞圖譜揭示了這種蛋白質在不同心臟細胞中的位置(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Credit:Seidman Laboratory)

研究人員對貫穿心臟的血管進行了詳細研究。圖譜展示了組成靜脈和動脈的細胞如何適應不同的壓力和位置。這些信息將幫助研究人員了解冠心病期間血管出了什麼問題。

心臟修復也是研究人員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為此,他們分析了健康心臟中免疫細胞與其他細胞的相互作用,並且與骨骼肌中的細胞相互作用模式進行比較。研究人員指出,將來的研究還將調查有哪些心臟細胞可以被誘導進行自我修復。

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心血管疾病患者面臨了雙重考驗。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使用來自心臟細胞圖譜的數據繪製了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心臟細胞,發現小血管的周細胞也是新冠病毒的攻擊目標

作為「人類細胞圖譜」項目的一部分,這項心臟細胞圖譜的數據可以在https://www.heartcellatlas.org獲得(圖片來源:www.heartcellatlas.org)

研究人員總結說,這份細胞圖譜讓我們得以理解健康心臟的細胞類型和細胞狀態,而使用圖譜比較患病心臟和健康心臟,能讓研究人員查明差異,並針對性地採取精準的治療方法。Seidman教授表示,「以這些洞見為基礎,我們可以設定專門的目標,在將來產生個體化治療,創造出針對心臟病的個體化藥物,讓每一名患者都能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資料

[2] Mapping the Human Heart, Cell by Cell. Retrieved Sep. 28, 2020, from https://www.hhmi.org/news/mapping-the-human-heart-cell-by-cell

[3] Highly detailed map of human heart could guide personalised heart treatments. Retrieved Sep. 29, 2020, from https://www.sanger.ac.uk/news_item/highly-detailed-map-of-human-heart-could-guide-personalised-heart-treatments/

[4] World Heart Day 2020. Retrieved Sep. 29, 2020, from https://www.world-heart-federation.org/world-heart-day

[5] HEART CELL ATLAS. Retrieved Sep. 29, 2020, from https://www.heartcellatlas.org/

新冠病毒專題

癌症突破

智慧之光

熱門前沿

相關焦點

  • 科研團隊大規模繪製人類心臟的詳細「地圖」
    他們還利用螢光標記分析了心臟細胞的RNA水平,以收集其功能的分子細節。例如,通過使用圖譜比較病變心臟和健康心臟的細胞,研究人員可能查明差異,並針對心臟病的新療法。儘管研究小組只研究了相對較少的心臟,但新的圖譜揭示了一些生物學上的驚喜。
  • Circulation:構建出人類心臟細胞圖譜
    2020年9月30日訊/生物谷BIOON/---雖然對許多科學家而言,了解人類心臟疾病的致病機制是一個活躍的研究領域,但關於它的組成和功能的重要知識仍然未知。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布羅德研究所精準心臟病學實驗室、拜耳公司、麻薩諸塞州總醫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揭示了一些有關心臟生物學的緊迫問題。
  • 今日《自然》:浙大郭國驥團隊發布迄今最全面的完整人體細胞圖譜
    郭教授與合作者基於自主開發的Microwell-seq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平臺,完成了一份綜合的人體細胞圖譜,為我們描述了中國漢族人的60種主要器官由哪些細胞類型構成。據《自然》發布的新聞介紹,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對人體細胞類型的最全面描述,為人類生物學提供了一份寶貴資源。
  • 首個功能正常的微型人類心臟模型誕生,可用於研究心血管疾病
    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實驗室中創建了微型人體心臟模型,該模型具有所有主要心肌細胞、腔室和血管組織的心臟正常運轉所需結構。據悉,人類心臟類器官簡稱 hHOs,是通過模仿胚胎和胎兒發育環境的新型幹細胞框架創建的。該研究的第一作者,阿奎爾實驗室的研究生尤納坦·以色列(Yonatan Israel)表示,類器官意思是「類似於器官」,它是自組裝的 3D 細胞構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概括器官的特性和結構。
  • 來源於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心外膜細胞增強心肌細胞驅動的心臟再生
    來源於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心外膜細胞增強心肌細胞驅動的心臟再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5 21:02:28 英國劍橋大學Sanjay Sinha和美國華盛頓大學Charles
  • 《自然》:回答500年前達文西的疑問,揭示人類心臟未知的秘密
    在 8 月 19 日《自然》雜誌發表的一項重磅研究中,由美國冷泉港實驗室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使用人工智慧分析了 25000 個心臟磁共振成像(MRI)掃描,以及相關的心臟形態和遺傳數據,闡明了李奧納多·達·文西 500 年前提出的問題,即排列在人類心臟內表面肌肉纖維的複雜網狀結構的功能,並揭示了這些肌肉的形狀對成人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影響。
  • 從複製動物心臟到複製人類的心臟,幹細胞讓科幻故事成為現實!
    從複製動物心臟到複製人類的心臟,人類科技與醫學的進步正在將科幻故事一步步變為現實。我們曾經以為遙不可及的、只可能存在於幻想中的長壽、再生,正一步步來到我們身邊。近日,央視CCTV紀錄片《手術兩百年》為我們講述了科學家們通過幹細胞技術結合組織工程學進行心臟等器官複製及應用。
  • 在人工智慧幫助下,人類畫出了迄今最全面最精準的大腦圖譜
    在人工智慧幫助下,人類畫出了迄今最全面最精準的大腦圖譜 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 2016-07-21 22:26 來源
  • 首個人類細胞圖譜在浙大誕生!又一篇《自然》
    跨越胚胎和成年兩個時期、涵蓋八大系統、建立70多萬個單細胞的轉錄組資料庫、鑑定人體100餘種細胞大類和800餘種細胞亞類……近日,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在浙大繪製成功了。北京時間3月26日,國際頂級期刊《自然》在線刊登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郭國驥教授團隊的這項最新研究成果。
  • 功能性迷你人類心臟模型培育成功
    科技日報北京8月26日電(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3日報導,美國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培育出一種迷你人類心臟模型,該模型擁有所有主要的心臟細胞類型以及功能正常的腔室和血管組織,讓科學家能以前所未有的精確度研究各種心臟疾病。
  • 《萬物》8月刊導讀|搭乘時光機,走進人類心臟探索的前世今生
    本期封面故事送給熱愛生物學的小讀者,領略未來用科技製造的心臟。準備好了嗎?跟著萬小物一起,速覽新刊的超酷文章吧!封面文章 · 修復心臟人類對心臟的探索已經走過了千年旅程,這背後寫滿光陰的故事。從生理學家解析出心臟的結構,成功繪製首幅人類循環系統圖;到第一例心臟修復術、心臟移植術的完成;再到機械心臟的成功問世。醫學的成就總是在挑戰著不可能。
  • 功能性迷你人類心臟模型培育成功
    科技日報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3日報導,美國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培育出一種迷你人類心臟模型,該模型擁有所有主要的心臟細胞類型以及功能正常的腔室和血管組織,讓科學家能以前所未有的精確度研究各種心臟疾病。
  • 科學家培育出第一個能正常工作的迷你人類心臟模型
    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實驗室中創建了一個微型人類心臟模型,該模型包括所有初級心臟細胞類型以及心室和血管組織的功能結構。在美國,心臟病是頭號死因。
  • Nature:迄今最精確人類大腦圖譜出爐
    不過最近美國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稱,他們繪製出迄今最全面、最精確的人類大腦圖譜,其中97個人類大腦皮層區域此前從未描述過,屬於首次公布。我們都知道,大腦可以劃分為若干個不同的區域,包括大腦、小腦、邊緣系統以及腦幹,這些區域可以因功能的不同再劃分為許多小型的區間。
  • 對具有心臟再生功能魚類的研究或為心臟病患者心臟修復帶來新方法
    某些魚類治癒心臟損傷的能力可能會給心臟病發作的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方法,也可能有助於解開我們父母和祖父母的生活方式如何影響我們自己的心臟健康。人類的心臟不能自愈。心臟病發作後--跳動的心肌血流中斷,使其缺氧--在接下來的幾周內,會在任何死亡細胞的地方形成疤痕組織。
  • 迄今最詳細的人類基因組分析數據出爐
    國際科學界9月5日宣布,「DNA元素百科全書」計劃(簡稱ENCODE)獲得了迄今最詳細的人類基因組分析數據,其成果由於非常複雜,以30篇論文的形式同時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等多份學術刊物上。這是「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國際科學界在基因研究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人類基因組計劃讓我們得到了人類基因組圖譜,但其中許多基因過去都不知道有什麼功能。研究者最常關注的是與編碼蛋白質相關的基因,但它們只佔整個基因組的約2%。本次公布的數據顯示,人類基因組中約80%的基因都有某種確定的功能。
  • 迄今最精確人類大腦圖譜出爐 近百個大腦皮層區域亮相
    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稱,他們繪製出迄今最全面、最精確的人類大腦圖譜,其中97個人類大腦皮層區域此前從未描述過,屬於首次公布。 一直以來,科學家試圖描繪出一幅包含人腦連接性、功能和微觀結構的高清圖譜,但由於技術難度過大,這一設想一直未能成真。
  • 美科學家繪製迄今最全人腦圖譜
    美國艾倫腦科學研究院的艾德.萊茵和同事們繪出了迄今最完整的數字版人腦結構圖譜。該院官網16日發布公告稱,美國《比較神經學期刊》近日推出的350頁專刊,集中介紹了這一迄今最清晰腦部微觀解剖學結構圖譜,該腦部圖譜可在艾倫研究院官網公開獲取,將成為大腦研究人員的最新指南和「導航圖」。
  • 3D列印的人類心臟:質感足以亂真|3D列印|心臟
    範伯格表示,這是很重要的一步,我們越來越接近開發出血管相互連接的人工心臟。利用這種心臟,外科醫生就可以在有血液流動的情況下練習縫合動脈。  此外,研究團隊還希望最終能將列印出來的心臟「細胞化」,或是將人類心臟肌肉細胞添加到這個結構中,讓它像真實的心臟一樣跳動。科學家已經在實驗室中培育幹細胞,並使其分化為心臟細胞。
  • 腦科學日報:人類的心臟可能是被病毒搞大的;智商與綠化有關?
    1,人類的心臟可能是被病毒搞大的?人類和大猩猩等大型靈長動物在演化過程中,心臟尺寸的相比最初的小型哺乳動物,增加了好幾倍。利用病毒介導,在成年小鼠PFC神經元中表達LINC00473,研究人員僅在雌性小鼠中誘導應激恢復來重現人類性別特異性表型。這種性別特異性表型伴隨著雌性小鼠的突觸功能和基因表達的選擇性改變,結合對培養的人類神經元樣細胞的研究,表明LINC00473是CREB效應因子。總之,研究結果確定LINC00473是女性特有的應激恢復的驅動因素,在女性抑鬱症中是異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