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回答500年前達文西的疑問,揭示人類心臟未知的秘密

2020-08-26 學術頭條

在 8 月 19 日《自然》雜誌發表的一項重磅研究中,由美國冷泉港實驗室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使用人工智慧分析了 25000 個心臟磁共振成像(MRI)掃描,以及相關的心臟形態和遺傳數據,闡明了李奧納多·達·文西 500 年前提出的問題,即排列在人類心臟內表面肌肉纖維的複雜網狀結構的功能,並揭示了這些肌肉的形狀對成人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影響。


對人類來說,心臟是第一個發育的功能性器官,在受孕後僅四周就開始自發跳動。在心臟發育的早期,心臟會生長出複雜的肌肉纖維網絡——稱為小梁——在心臟的內表面形成幾何圖形。這些結構被認為有助於心臟發育,但它們在成人中的功能自 16 世紀以來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



「我們的工作大大提高了我們對心肌小梁重要性的認識。」冷泉港實驗室的 Hannah Meyer 解釋道,「更重要的是,我們展示了一個真正的多學科研究團隊的價值。只有結合遺傳學、臨床研究和生物工程,我們才發現心肌小梁在成人心臟功能中的意外作用。」


500多年的古老問題


提起達·文西,人們首先想起的是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但其實,達·文西是人類歷史上少有的全才,除了繪畫,他還擅長雕刻、數學、物理、天文、音樂,更厲害的是,他還是一個解剖學家。


據統計,達·文西總共解剖和觀察了 30 多具人類屍體,並畫下大量的人體解剖圖。在西方現代醫學尚未萌芽之際,這位天才「醫學家」在解剖學上取得的成就,直至今天仍然在幫助著我們了解自己的身體。


達文西繪製的人類心臟結構


就比如,達·文西是第一個畫出心臟內部複雜的肌肉及其雪花狀圖案的人。並且他推測,這些複雜的結構可以溫暖流經心臟的血液。雖然達·文西當時的推測有些淺顯,但數百年過去了,人類對於理解心臟內部結構及運作,仍然充滿了未知。


現在科學研究已經知道,在胚胎心臟發育過程中,心肌細胞增殖形成向心腔內突起的網狀心肌小梁。這些在人類心臟內表面覆蓋著的複雜肌束網絡,與平滑的大血管內皮細胞不同,比如雙心室的心內膜表面排列有肌小梁的有孔網絡,並延伸到腔內。


雖然心肌小梁在脊椎動物的進化中保存得非常完好,但除了在胎兒心臟發育過程中促進氧合的作用外,它們在成人中的生理功能、其遺傳結構和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潛在作用尚未確定。


雖然觀察到高小梁是一些遺傳性心肌病的特徵,但成人心臟中小梁的生理功能、它們的遺傳結構和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潛在作用尚未確定。



而且,可能令 500 多年前的解剖學先驅們沒有想到的是,當今人類社會,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全球因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僅在中國,心血管病患者就約有 2.9 億,即每 5 個成年人中有 1 人患心血管病,每年更是有約 350 萬人死於心血管病,佔總死亡原因的 41%,居各種疾病之首。


揭示人類心臟未知的秘密

為了了解心肌小梁的作用,包括冷泉港實驗室、歐洲生物信息學研究所、倫敦醫學科學研究所、海德堡大學和米蘭理工大學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對英國生物樣本庫的 18,096 名參與者進行了一項全基因組關聯研究,並使用人工智慧分析了 25000 個心臟磁共振成像(MRI)掃描數據。


研究人員鑑定了 16 個重要的基因座,包含與血流動力學表型和細胞骨架分枝調控相關的基因,然後利用生物力學模擬和人類參與者的觀察數據,證明小梁形態是心臟表現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


研究人員發現,小梁的形狀會影響心臟的功能,這可能與心臟病有關。為了證實這一點,他們分析了 5 萬名患者的基因數據,發現這些肌肉纖維中不同的分形模式影響了心臟衰竭的風險。



通過與心臟病表型和孟德爾隨機化的遺傳關聯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小梁形態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因果關係。這些發現提示了心肌小梁在成人心臟功能中的未知作用,確定了調節結構複雜性的保守途徑,並揭示了心肌小梁對心血管疾病易感性的影響。


「李奧納多·達·文西在 500 年前畫出了這些心臟內部複雜的肌肉,直到現在我們才開始理解它們對人類健康的重要性。這項工作為心力衰竭的研究提供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新方向。」倫敦醫學科學研究所臨床科學家和放射顧問 Declan O'Regan 說。


此外,研究人員認為,心室粗糙的表面使血液在每次心跳時更有效地流動,就像高爾夫球上的酒窩減少空氣阻力,幫助球走得更遠。


該研究還強調了人類 DNA 中影響這些肌肉纖維分形圖案形成的六個區域。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其中兩個區域也調節神經細胞的分支,這表明在大腦發育過程中可能也有類似的機制在起作用。



研究人員表示,對小梁的進一步研究可能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了解常見心臟病的發展和探索新的治療方法。


「我們的發現回答了人類基礎生物學中非常古老的問題。隨著大規模基因分析和人工智慧的發展,我們對生理學的理解正在重新啟動,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副主任 Ewan Birney 表示。


排版:趙辰霞
編審:王新凱


資料來源:
https://www.cshl.edu/understanding-the-inner-workings-of-the-human-heart/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635-8

相關焦點

  • 回答500年前達文西的疑問,揭示人類心臟未知的秘密
    (MRI)掃描,以及相關的心臟形態和遺傳數據,闡明了李奧納多·達·文西 500 年前提出的問題,即排列在人類心臟內表面肌肉纖維的複雜網狀結構的功能,並揭示了這些肌肉的形狀對成人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影響。
  • 腦科學日報:開發多通道神經修復導管;AI揭示人類心臟未知秘密
    2,《自然》:回答500年前達文西的疑問,25000次磁共振掃描+遺傳學+深度學習,揭示人類心臟未知的秘密 來源:學術頭條 在 8 月 19 日《自然》雜誌發表的一項重磅研究中,由美國冷泉港實驗室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使用人工智慧分析了
  • 500年前,達文西留下心臟謎題,研究員通過2.5萬張圖才解開
    據報導,在最近發表於英國《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 ,終於通過2.5萬張心臟磁共振圖像,搭配人工智慧分析,揭開了達文西於500年前為我們留下來的心臟謎題。提到達文西,很多人都會想到他是一名藝術家,畢竟「達文西畫雞蛋」的故事,多年來被一代代人從課本中熟悉。不過事實上,達文西不僅是一名藝術家,他還精通醫學,是一名傑出的解剖學家。根據介紹,大約在500多年前,人類第一次通過達文西了解到了心臟內部的模樣。
  • 人們花了500多年才找到的心臟結構圖,達文西曾畫出細微結構
    提到達文西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對於美術人來說,簡直就是崇拜的偶像啊,但同時達文西還是音樂家、數學家和醫學家。他留下的全部手稿證明他確實是一個奇才,並且早在500年前這要歸結於近期《自然》期刊上發表的論文,論文裡提到,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對心肌小梁的研究表明,它的作用一直被低估了。
  • 人們花了500多年才找到的心臟結構圖,達文西曾畫出細微結構
    提到達文西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對於美術人來說,簡直就是崇拜的偶像啊,但同時達文西還是音樂家、數學家和醫學家。他留下的全部手稿證明他確實是一個奇才,並且早在500年前,他就畫出過心臟的細微結構圖——心肌小梁。
  • 達文西曾畫出人的心臟並畫出細微結構,人們花了500多年才找到
    達文西是人類歷史上一位傳奇人物,世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一個技術高超的畫家,然後才是音樂家、數學家和醫學家。達文西生前創作了許多手稿,通過這些手稿後人了解到達文西是一個奇才,在500多年前他就已經對人類的心臟進行精細的繪畫。從他的手稿中甚至還能夠看到一些細微的結構,比如心肌小梁。
  • 達文西曾畫出人的心臟,還畫出細微結構,人們花了500多年才找到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達文西是人類歷史上一位傳奇人物,世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一個技術高超的畫家,然後才是音樂家、數學家和醫學家。達文西生前創作了許多手稿,通過這些手稿後人了解到達文西是一個奇才,在500多年前他就已經對人類的心臟進行精細的繪畫。從他的手稿中甚至還能夠看到一些細微的結構,比如心肌小梁。一直以來,心肌小梁被認為是沒有實質作用的結構,然而近期《自然》期刊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通過對2.5萬張心臟磁共振圖像的研究,發現心肌小梁的作用一直都被人類低估了。
  • 《自然》揭秘達文西生物密碼
    500年前臨摹人體器官時,他就首次描繪出心臟內壁有一層形狀複雜的「雪花」。達·文西拋出了橫跨5個世紀的懸疑——為何心臟裡面竟有立體紋路,有什麼用?達文西猜測,這些結構能讓血液流過心臟時變得更溫暖(難道是熱得快?)。
  • 達·文西500年前留下的心臟謎題解開了
    500多年前,達·文西曾畫下了心臟內部的模樣,但之後人們一直都沒有弄懂心臟裡的一些細微結構。如今,《自然》雜誌刊發的新研究終於給出了一些答案,看似無用的結構,比如心肌小梁也對心臟很關鍵。過了數個世紀,科學家真的弄懂我們的心了嗎?
  • 500年前的「達文西密碼」被破解,科學家真的懂我們的心嗎?
    500多年前,達·文西曾畫下了心臟內部的模樣,但之後人們一直都沒有弄懂心臟裡的一些細微結構。如今,《自然》雜誌刊發的新研究終於給出了一些答案,看似無用的結構,比如心肌小梁也對心臟很關鍵。過了數個世紀,科學家真的弄懂我們的心了嗎?
  • 達文西曾畫出心臟細微結構圖,如今專家分析2.5萬張圖像才找到
    達文西是世界公認的繪畫奇才,他生前所繪製的畫作有許多流傳至今,例如《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等。但實際上達文西除了是一位畫畫領域的曠世奇才之外,他精通許多領域的技能和知識,比如數學、天文、生物、機械等等。達文西生前繪製了許多手稿,這些手稿有一部分同樣流傳至今,成為證明他一生之卓越的證據。
  • 2.5萬張磁共振圖「出手」達·文西500年前留下的心臟謎題解開了
    來源:科技日報500多年前,達·文西曾畫下了心臟內部的模樣,但之後人們一直都沒有弄懂心臟裡的一些細微結構。如今,《自然》雜誌刊發的新研究終於給出了一些答案,看似無用的結構,比如心肌小梁也對心臟很關鍵。過了數個世紀,科學家真的弄懂我們的心了嗎?
  • 牛頓墓碑上神奇「達文西密碼」,揭示牛頓晚年篤信神學的真相!
    在風靡全球的《達文西密碼》中,位於英國威斯敏斯特教堂中的牛頓墓是尋找聖杯的重要線索之一。雖然現實中你無法在牛頓墓碑上找到聖杯去向的秘密,卻可以透過墓碑看到關於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牛頓人生的「達文西密碼」。石棺上方的牛頓雕塑以斜臥的姿態,在右手肘下枕著四本書,分別是牛頓在科學和神學領域上所著的四本巨作:《論神性》、《論運動》、《光學》和《自然哲學中的數學原理》,而右手指向旁邊站著兩個長者翅膀的天使,卷面展解著一項數學設計。從這裡,隱隱約約可以看到牛頓矛盾而複雜的人生:枕著偉大了科學貢獻,手卻指向天使卷面展解的數學設計,似乎天使手中握有他找所追尋的科學最終奧義。
  • 2.5萬張磁共振圖「出手」 達·文西500年前留下的心臟謎題解開了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500多年前,達·文西曾畫下了心臟內部的模樣,但之後人們一直都沒有弄懂心臟裡的一些細微結構。如今,《自然》雜誌刊發的新研究終於給出了一些答案,看似無用的結構,比如心肌小梁也對心臟很關鍵。
  • Nature:揭示心肌纖維形狀影響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發生的分子機制
    2020年9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冷泉港實驗室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分析了位於心臟內表面肌纖維複雜網狀結構的功能,相關研究結果揭示了心肌形狀影響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發生的分子機制。
  • Circulation:構建出人類心臟細胞圖譜
    2020年9月30日訊/生物谷BIOON/---雖然對許多科學家而言,了解人類心臟疾病的致病機制是一個活躍的研究領域,但關於它的組成和功能的重要知識仍然未知。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布羅德研究所精準心臟病學實驗室、拜耳公司、麻薩諸塞州總醫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揭示了一些有關心臟生物學的緊迫問題。
  • 第一個意識到重力的居然不是牛頓,而是達文西?
    這還要從他留下的 5000 多頁類似於日記的手記說起,在手記裡達·文西記錄了自己對事物的觀察和各種學術猜想,而在這些 500 年前的猜想中,又有很大一部分被後人證實是完全正確的!先來說一個出名點兒的 —— 日心說。
  • 蒙娜麗莎:難解的「達文西密碼」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近日,美國畫家羅恩·皮西尼羅宣稱「破解了一個隱藏500年的秘密」,在達文西的名畫根據達文西筆記中「要讓她的心臟仿佛被一隻大蛇所噬咬」等表述,以及蒙娜麗莎手的姿勢等細節,羅恩賦予這幅畫作主題一個新的闡釋:嫉妒。這一觀點再次引起了藝術界對於這幅傳世經典畫作的關注與討論。  一直以來,達文西的這幅作品不僅僅因為其藝術成就而在國內外享有盛譽,還因為畫作中很多細節對人們來說都是「謎一樣的存在」而引人關注。
  • 為什麼有人說達文西是外星人?看他畫的設計稿有多先進,就明白了
    達文西全名為萊昂納多·達·文西,生於1452年4月15日,逝於1519年5月2日。對於他,人們的第一印象都是畫家,他既是一名享譽世界的畫家,還是一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發明家,還有科學家、音樂學家、醫學家等頭銜。
  • 《自然》:迄今最詳細的人類心臟細胞圖譜誕生,了解心臟細節的信息...
    根據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的報導,科學家們分析了將近50萬個心臟細胞,創建出一份詳細的人類心臟細胞圖譜,為心臟細胞的組成及其複雜的分子過程等提供了重要信息。:「這是第一次,我們可以確切地看到每個細胞在人類心臟中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