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萬張磁共振圖「出手」 達·文西500年前留下的心臟謎題解開了

2020-11-22 環球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500多年前,達·文西曾畫下了心臟內部的模樣,但之後人們一直都沒有弄懂心臟裡的一些細微結構。如今,《自然》雜誌刊發的新研究終於給出了一些答案,看似無用的結構,比如心肌小梁也對心臟很關鍵。過了數個世紀,科學家真的弄懂我們的心了嗎?

在人類胚胎漫長的發育過程中,心臟是第一個開始發育的器官,大約在受精完成4周後,心臟就能夠開始自主地跳動,而心臟的第一次搏動也意味著生命開始頑強地朝世界發出「我來了」的信號。

人類對心臟曾有諸多猜想

歷史上,人類從未停止嘗試了解這個重要器官的秘密,古希臘醫學家蓋倫最早在公元2世紀將心臟描述成「不易受傷且很硬的肉塊,並且有著其他器官沒有的纖維含量」。在缺乏解剖學支持的情況下,蓋倫認為人體神經就是起源於心臟。而公元11世紀,醫學家阿維森納在結合了亞里斯多德的一些思想後認為,心臟能幫助呼吸,並且給全身供熱。

這些認識隨著中世紀解剖學的復興而被顛覆,大家在分析了心臟結構後,基本能分清楚心臟有左右心房和心室結構。而達·文西大約也在15世紀末將人類心臟的結構描繪了出來。根據記載,人類終於能夠看到心臟的大體結構,並且在一些精細畫作上,達·文西還展示了心臟內部的結構,描繪了其中錯綜複雜的肌肉纖維——心肌小梁。

當時的醫學家認為心肌小梁只是心臟的附屬品,就是給流經的血液升溫的地方。但是,中世紀的醫學家其實仍然不夠懂我們的心,這些猜想現在看來也並不準確。

在現代生物學技術的幫助下,已經有研究發現,這些位於心室內表面的心肌小梁在心臟發育早期就出現了,科學家曾推測,心臟發育早期需氧量很大,心肌小梁能夠負責給發育中的心臟供氧。而待心臟發育完成後心肌小梁就成了殘留物,它在成人心臟中有什麼用其實並不清楚。

根據一些細胞譜系追蹤結果,可以確認心肌小梁的分子和發育特點與大心肌是有差別的,心肌小梁能夠幫助運送氧氣和營養物質。不過,這大部分都是猜想。

科學家想藉助科技看透心臟

現在,我們終於有機會看透我們心臟最神秘的結構了。藉助於包含50萬人類樣本的英國生物樣本庫,科學家已經能夠更具體地了解心臟的結構和不同區域的基因差異。這個樣本庫囊括了數量眾多的心臟樣本數據,而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則使用了其中2.5萬張心臟磁共振圖像,並搭配上人工智慧對這些圖片進行了分析。

根據近日發表在《自然》的論文,研究人員發現,在成人的心臟中,心肌小梁同樣具有作用,它使得心室內表面變得不再平滑,這能夠保證我們每一次心臟搏動時輸出的血液受到的阻力減少,更有效地通過心室。這一點會類似於高爾夫球上刻意點綴的凹洞,看起來會阻礙球的運行,但實際上這些凹洞能夠減少空氣的阻力讓球飛得更遠。

既然難得窺視到心肌小梁,研究人員決定將操控它生長的基因也找出來。研究人員根據不同樣本心肌小梁的分形進行了一次全基因組相關性分析,並最終找到了16個與心肌小梁發育顯著性相關的基因位點。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在MTSS1基因出現的變異位點,因為這個位點與心臟結構和功能表型都具備相關性。

在小鼠胚胎中,研究人員用基因剪刀將MTSS1基因敲除後,小鼠胚胎會出現大量死亡,而能夠生長的小鼠,其心臟發育也會受損,與對照組相比,這些缺陷小鼠的心臟容積要更小,結構發育也更慢。在顯微鏡下可以明顯看到,MTSS1表達受損的小鼠心肌小梁的生成受到了阻礙。

在另外篩選出的位點中,與GOSR2基因相關位點也與心臟發育明顯相關,而GOSR2突變後,會造成細胞骨架碎片化,最終導致樹突棘的延伸受損。這兩種基因或許就在形成心臟彎曲結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而這次研究的發現,或許也找到了大腦和心臟的聯繫。因為MTSS1也會在小腦普金吉氏細胞高度表達,並讓肌動蛋白往分支發育、生長,而不是一直走直線延伸。而這種分支發育方式也增大了組織的表面積,無論是神經需要的信息處理功能,還是心臟需要的血液動力功能,都離不開這種結構。因此這兩種和心肌小梁發育高度相關的基因,或許也決定著大腦的神經發育功能。

達·文西畫下心肌小梁500年後,科學家終於弄懂了心臟這塊不為人熟知的區域。這些結構和基因的數據,終於讓科學家看懂了心肌小梁,心肌小梁的複雜程度決定了心臟搏動時的血液輸出量、搏動功能和心臟輸出指數,往往心肌小梁越多和越複雜,上述功能越強。

相關焦點

  • 500年前,達文西留下心臟謎題,研究員通過2.5萬張圖才解開
    據報導,在最近發表於英國《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 ,終於通過2.5萬張心臟磁共振圖像,搭配人工智慧分析,揭開了達文西於500年前為我們留下來的心臟謎題。根據介紹,大約在500多年前,人類第一次通過達文西了解到了心臟內部的模樣。達文西將完整的心臟結構給畫了下來,不過,在過去的500多年時間裡,自從達文西的心臟結構手稿問世,一代代的科學家們卻一直都沒有徹底搞清楚達文西有關心臟內部的結構描述,特別是一些細微結構,一直都讓研究者們摸不清頭腦。
  • 2.5萬張磁共振圖「出手」達·文西500年前留下的心臟謎題解開了
    來源:科技日報500多年前,達·文西曾畫下了心臟內部的模樣,但之後人們一直都沒有弄懂心臟裡的一些細微結構。如今,《自然》雜誌刊發的新研究終於給出了一些答案,看似無用的結構,比如心肌小梁也對心臟很關鍵。過了數個世紀,科學家真的弄懂我們的心了嗎?
  • 達·文西500年前留下的心臟謎題解開了
    500多年前,達·文西曾畫下了心臟內部的模樣,但之後人們一直都沒有弄懂心臟裡的一些細微結構。如今,《自然》雜誌刊發的新研究終於給出了一些答案,看似無用的結構,比如心肌小梁也對心臟很關鍵。過了數個世紀,科學家真的弄懂我們的心了嗎?
  • 李奧納多·達·文西是外星人嗎?
    李奧納多·達·文西(1452年4月23日~1519年5月2日),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全能型天才。使用鏡像技術處理,發現達文西的畫作中有外星人。1500年 ,明朝弘治十三年。坦克與飛碟達文西,在其67年的生命中,留下6000頁的手稿,上萬發明設計與研究發現,大部分設計在他死後300年才被製成實物。遺留下來的達文西機械設計圖超過1.5萬項,目前還有很多手稿手稿晦澀難懂,多處謎題與疑點仍未被破解。
  • 回答500年前達文西的疑問,揭示人類心臟未知的秘密
    (MRI)掃描,以及相關的心臟形態和遺傳數據,闡明了李奧納多·達·文西 500 年前提出的問題,即排列在人類心臟內表面肌肉纖維的複雜網狀結構的功能,並揭示了這些肌肉的形狀對成人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影響。
  • 12張圖「起底」達·文西
    提到達·文西,你的腦海中可能馬上浮現出《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精細的人體解剖圖、完美的雞蛋……印象中的達·文西是個無與倫比的藝術大師,但你知道嗎,他沒上過學,喜歡吃素,還是個「拖延症患者」!下面,就讓我們在12張圖中,重新認識達·文西!
  • 《自然》:回答500年前達文西的疑問,揭示人類心臟未知的秘密
    在 8 月 19 日《自然》雜誌發表的一項重磅研究中,由美國冷泉港實驗室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使用人工智慧分析了 25000 個心臟磁共振成像(MRI)掃描,以及相關的心臟形態和遺傳數據,闡明了李奧納多·達·文西 500 年前提出的問題,即排列在人類心臟內表面肌肉纖維的複雜網狀結構的功能,並揭示了這些肌肉的形狀對成人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影響。
  • 500年前的「達文西密碼」被破解,科學家真的懂我們的心嗎?
    500多年前,達·文西曾畫下了心臟內部的模樣,但之後人們一直都沒有弄懂心臟裡的一些細微結構。如今,《自然》雜誌刊發的新研究終於給出了一些答案,看似無用的結構,比如心肌小梁也對心臟很關鍵。過了數個世紀,科學家真的弄懂我們的心了嗎?
  • 達-芬奇名畫隱含預言 4006年11月1日是世界末日
    研究人員稱達·文西名畫《最後的晚餐》中隱含預言  新快報訊 義大利著名畫家達·文西的名畫《最後的晚餐》一直以來被人們揣摸研究,想解開其中隱藏的「達·文西密碼」。其中最有名的是暢銷小說《達·文西密碼》,認為畫作中隱藏著「聖杯」的涵義。
  • 達·文西: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疑似穿越者的曠世奇才
    要打開密碼筒,必須解開一個5位數的密碼,密碼筒上有5個轉盤,每個轉盤上都有26個字母,可能作為密碼的排列組合多達11881376種。西元2005年,達·文西的畫作激發一位英國心臟外科醫師領先發展一個修補受損心臟的新方法。
  • 達文西曾畫出心臟細微結構圖,如今專家分析2.5萬張圖像才找到
    在達文西流傳後世的眾多手稿中,有學者注意到了一幅繪製心臟結構的解剖圖,圖中還明顯地將心肌小梁給畫了出來。前段時間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在《自然》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心臟結構最新認知的論文,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和分析2.5萬張磁共振的心臟圖像,發現心肌小梁或許還有更多功能。
  • 達文西曾畫出人的心臟並畫出細微結構,人們花了500多年才找到
    達文西生前創作了許多手稿,通過這些手稿後人了解到達文西是一個奇才,在500多年前他就已經對人類的心臟進行精細的繪畫。從他的手稿中甚至還能夠看到一些細微的結構,比如心肌小梁。一直以來,心肌小梁被認為是沒有實質作用的結構,然而近期《自然》期刊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通過對2.5
  • 達文西曾畫出人的心臟,還畫出細微結構,人們花了500多年才找到
    達文西生前創作了許多手稿,通過這些手稿後人了解到達文西是一個奇才,在500多年前他就已經對人類的心臟進行精細的繪畫。從他的手稿中甚至還能夠看到一些細微的結構,比如心肌小梁。一直以來,心肌小梁被認為是沒有實質作用的結構,然而近期《自然》期刊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通過對2.5萬張心臟磁共振圖像的研究,發現心肌小梁的作用一直都被人類低估了。
  • 人們花了500多年才找到的心臟結構圖,達文西曾畫出細微結構
    他留下的全部手稿證明他確實是一個奇才,並且早在500年前,他在自己的書籍裡對心臟研究做了記錄,他認為心臟是一塊堅硬的肉,內部纖維含量豐富。那麼毋庸置疑心臟跳動必定需要氧氣的供給,醫學家認為心肌小梁在早期出現,就是為了給心臟提供氧氣,當心臟發育完成,它就不再發揮作用了,因此醫學家認為,心肌小梁在成年人的心臟中並不發揮作用了。
  • 人們花了500多年才找到的心臟結構圖,達文西曾畫出細微結構
    他留下的全部手稿證明他確實是一個奇才,並且早在500年前,他就畫出過心臟的細微結構圖——心肌小梁。一直以來,心肌小梁的作用都被忽視,那麼人們對心肌小梁的認知是怎麼演變的呢?這要歸結於近期《自然》期刊上發表的論文,論文裡提到,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對心肌小梁的研究表明,它的作用一直被低估了。
  • 達•芬奇還是解剖學家?
    5月4日到10月7日,英國白金漢宮的女王美術館將舉辦題為「達•芬奇:解剖學家」的展覽,將展出著名畫家達•芬奇的87幅解剖畫作。這些畫稿均為英國王室的收藏,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畫稿詳細而準確地描繪了人體肌肉和骨骼的結構,以及手、腳、頸、脊椎因肌肉活動所產生的各種姿態。
  • 美一暢銷書稱:耶穌有妻子 達-芬奇是他的後代
    本版撰文:張揚  解讀《達·文西密碼》  新快報訊 美國暢銷書作家丹·布朗今年3月出版的《達·文西密碼》連續數月排在暢銷書排行榜小說類前幾位。除了小說本身博學而充滿懸念的風格深深地吸引讀者外,小說的內容更讓讀者入迷:耶穌原來是有妻子的,而達·文西竟然是他們的後代。達·文西在自己的傳世畫作中更留下了許多線索,敘說自己家族的秘密。
  • 醫學院裡的達·文西 用畫筆為你揭開人體奧秘
    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藝術家達·文西精確地研究了人體的比例認為人體是大自然中最完美的東西而人體的比例又必須符合數學的某些法則才是美的蒙娜麗莎的微笑很神秘更神秘的是人體我們還有太多的秘密沒有揭開讓散隱藏在醫學院的達·文西們用畫筆帶領你探索人體的奧秘
  • 達·文西為何能成「天才」?還好家裡不管他,幸好時代縱容他
    新年第一期,我們想和大家安利一個500年前的人物,Leonardo Da Vinci 李奧納多·達·文西。為什麼是他?因為當我們想起「求知慾、想像力、創造力」這些希望賦予孩子最寶貴的品質時,沒有一個歷史人物比他更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