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守住糧食安全生命線 嚴防耕地「非糧化」

2020-12-04 騰訊網

人民網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孟哲)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強調,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重要性緊迫性,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共同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

近年我國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區域布局趨於合理,糧食生產連年豐收,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堅實支撐。但是部分地區也出現耕地「非糧化」傾向,一些地方把農業結構調整簡單理解為壓減糧食生產,一些經營主體違規在永久基本農田上種樹挖塘,一些工商資本大規模流轉耕地改種非糧作物等,這些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糧食等大宗農產品貿易鏈、供應鏈受到衝擊,國際農產品市場供給不確定性增加。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必須堅持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以穩定國內糧食生產來應對國際形勢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於糧食生產,採取有力措施防止耕地「非糧化」,著力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

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 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根基。我國耕地總量少,質量總體不高,後備資源不足。該負責人表示,面對農產品生產需求多樣化,必須處理好發展糧食生產和發揮比較效益的關係,不能單純以經濟效益決定耕地用途,必須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於糧食生產,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意見》提出,要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永久基本農田要重點用於發展糧食生產,特別是保障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穀物的種植面積;一般耕地應主要用於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在優先滿足糧食和食用農產品生產基礎上,適度用於非食用農產品生產。對市場明顯過剩的非食用農產品,要加以引導,防止無序發展。

發揮糧食生產功能區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中的作用

糧食生產功能區是在永久基本農田中,劃定的水土資源條件較好、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相對集中連片的地塊,是確保糧食產能的核心區域,是穩定口糧種植面積的重要基礎。目前各地已劃定9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並基本完成上圖入庫,精準落實到地塊。據測算,糧食生產功能區建成後,可以保障我國95%的口糧和90%以上的穀物需求。

該負責人解釋說,按照《意見》要求,將從兩方面入手,發揮糧食生產功能區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中的作用。一方面,加強監管,防止糧食生產功能區弱化糧食生產。把糧食生產功能區落實到地塊,引導種植目標作物,保障糧食種植面積。組織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情況「回頭看」。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把糧食生產功能區作為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加快建成「一季千斤、兩季一噸」的高標準糧田,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四方面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讓種糧農民有甜頭有盼頭

近年,我國糧食生產成本剛性上漲,種糧效益持續下滑,農民種糧積極性受到影響。《意見》部署,將堅持多措並舉、多管齊下,提升種糧比較效益,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入,讓種糧農民有甜頭有盼頭。

該負責人表示,強政策,加強對種糧主體的政策激勵,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完善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繼續實施稻穀補貼和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提效益,培育糧食產業化聯合體,支持建設糧食產後烘乾、加工設施,打通糧食生產流通上下遊產業鏈,提高糧食經營效益。降成本,大力推進代耕代種、統防統治、土地託管等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積極開展糧食生產薄弱環節機械化技術試驗示範,著力解決水稻機插、玉米籽粒機收等瓶頸問題,加快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減輕勞動強度,降低糧食生產成本。防風險,推進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為糧食生產保駕護航。

穩定各地區糧食生產 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必須舉全國之力解決14億人的吃飯大事,各地區都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和義務。「但近年來一些糧食產銷平衡區自給率明顯下降,主銷區自給率持續低位下行,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糧食淨調入量明顯增加。」該負責人說道,《意見》要求,糧食主產區要努力發揮優勢,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繼續為全國做貢獻;產銷平衡區和主銷區要保持應有的自給率,確保糧食種植面積不減少、產能有提升、產量不下降,共同維護好國家糧食安全。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採取激勵和約束相結合措施,調動各地區重農抓糧積極性。

一是細化要求,糧食產銷平衡區和主銷區要按照重要農產品區域布局及分品種生產供給方案要求,制定具體實施方案並抓好落實,扭轉糧食種植面積下滑勢頭。產銷平衡區要著力建成一批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口糧田,保證糧食基本自給。主銷區要明確糧食種植面積底線,穩定和提高糧食自給率。

二是壓實責任,各地要切實承擔起保障本地區糧食安全的主體責任,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將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分解到市縣。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提高糧食種植面積、產量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等考核指標權重,細化對糧食主產區、產銷平衡區和主銷區的考核要求。嚴格考核並強化結果運用,對成績突出的省份進行表揚,對落實不力的省份進行通報約談,並與相關支持政策和資金銜接,切實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

三是利益補償,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落實產糧大縣獎勵政策,將省域內高標準農田建設產生的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優先用於農田建設再投入和債券償還、貼息等,讓糧食生產大省大縣種糧不吃虧、有動力。

有序引導工商資本下鄉 防止大規模流轉耕地不種糧

近年來,各地積極引導和規範工商資本下鄉,在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也出現了工商資本違反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大規模流轉耕地不種糧的現象。

該負責人解釋說,《意見》將採取四方面措施解決。一是強化引導。強化政策激勵和宣傳引導,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發揮比較優勢,到農村從事良種繁育、糧食加工流通和糧食生產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等適合企業化經營、效益高、不與農民爭利的領域,支持其與農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利益共同體,參與糧食全產業鏈發展。

二是修訂相關法規。修訂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規範工商企業等社會資本租賃農地行為,加強對土地經營權流轉的規範管理,防止浪費農地資源、損害農民土地權益,讓農民成為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積極參與者和真正受益者。

三是健全監管制度。督促各地抓緊依法建立健全工商資本流轉土地資格審查和項目審核制度,為引導農村土地規範有序流轉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撐。

四是堅決制止違規行為。強化租賃農地監測監管,對工商資本違反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大規模流轉耕地不種糧的「非糧化」行為,一經發現要堅決予以糾正,並立即停止其享受相關扶持政策。

相關焦點

  • 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
    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新華網  作者:於文靜  2020-12-02
  •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題: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  新華社記者於文靜  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針對如何落實文件要求等問題,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1日進行了解答。
  •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
    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
    原標題: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
  • 遙感技術在耕地「非糧化」監測中的應用
    - 「非糧化」概念的提出 -近年來,我國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區域布局趨於合理,糧食生產連年豐收,有力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堅實支撐。與此同時,部分地區在國家劃定的基本農田上違規種樹挖塘、改種非糧作物等耕地「非糧化」傾向,這些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提出了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意見》強調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於發展糧食生產,保障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穀物的種植面積,切實把握國家糧食安全主動權。
  • 農業農村部:糧食生產功能區將保我國95%的口糧需求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12月1日,農業農村部就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答記者問。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各地已劃定9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據測算,糧食生產功能區建成後,可以保障我國95%的口糧和90%以上的穀物需求。
  • 農業農村部:嚴防嚴查非法轉基因育種、銷售
    來源:觀察者網農業農村部:嚴防非法轉基因育種,嚴查轉基因種子非法銷售農業農村部網站1月13日發布《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印發2020年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管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方案》)。《方案》稱,為切實做好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保障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究與應用的健康發展,根據《種子法》《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農業農村部制定了《2020年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管工作方案》。
  • 農業種子庫:主題投資來一波?
    要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規範耕地佔補平衡。今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國家糧食安全根基進一步夯實,為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壓艙石」的作用。
  • ...湖南公司被認定為「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標準化驗室」
    2020】151號),中檢集團湖南公司成功入圍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標準化驗室名單。>2020年3月15日,湖南公司向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提出耕地質量標準化驗室申請。5月11日至12日,受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委託,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土肥站組織專家組對湖南公司進行耕地質量標準化驗室現場考核,專家組仔細審查了湖南公司人員隊伍、儀器設備、設施環境、檢測能力和質量控制等檔案材料和實驗室現場,並安排了盲樣測試,湖南公司按時完成盲樣檢測,9項盲樣考核指標全部合格,順利通過了耕地質量標準化驗室現場考核。
  • 農業農村部發布《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導則》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農業農村部發布了《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導則(NY/T3499-2019)》,規定了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的基本原則、目標、範圍、流程、總體技術性要求及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實施方案的編制提綱與要點,詳情如下:
  •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要做好三件大事
    辦好這三件大事,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需要破解農村金融、人才、土地三大瓶頸。」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11月11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0年會上如此表示。農業農村部部長 韓長賦   韓長賦給出一組數據:「十三五」時期,中國糧食連年豐收,產量一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人均糧食佔有量穩定在470公斤左右,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標準線,糧食安全形勢處在歷史上最好時期。中國的糧食和農業豐收,根本在於中國政府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
  • 全球糧價指數創近六年新高,糧食安全獲重視,種植鏈望受益
    北京時間1月8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宣布去年十二月全球糧價指數連續第七個月上漲至107.5,再度刷新2014年11月以來的新高。(來源:聯合國)FAO表示,自從去年五月以來聯合國糧價指數累積上漲達18%。
  •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釋放了哪些重磅信號?
    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處助理代表張忠軍指出,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中國「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這體現了中國對農業農村發展的一貫重視。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農業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全面現代化必然包括鄉村的現代化。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多,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也就是「守住了底氣」。
  • 耕地保衛戰:當利用強度接近極限時,怎麼保障糧食安全
    然而,土地不會永遠肥沃,面對人們反覆地、高強度地索取,如何保衛耕地質量,正成為當下最棘手的農業發展問題之一。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李保國。過去幾十年中,我國人口不斷增長,糧食的需求也在增長,每年的糧食總需求在6億噸左右。最近有專家測算,2020年全年,我國本土生產的糧食,每年有6.5億噸左右,再加上進口的部分,每年的糧食安全保障是沒有問題的。」難關:耕地退化質量在下降糧食安全沒有問題,並不意味著耕地沒有問題。
  • ...耕地質量監測檢測中心被農業農村部評為「耕地質量標準化實驗室」
    天門日報訊(全媒體記者付磊磊)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近日公布了2020年耕地質量標準化驗室(第三批)名單,我市市耕地質量監測檢測中心被評為「耕地質量標準化實驗室」。
  • ...通報75起違法佔用耕地亂建房屋「小微」案件 決不允許「蠶食...
    蠶食有限耕地資源威脅國家糧食安全  從以往自然資源部(原國土資源部)通報的違法佔地案件看,從來沒有出現過違法佔地以平方米來計算的案件。7月29日,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印發《關於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八不準」的通知》和《關於保障農村村民住宅建設合理用地的通知》,從疏、堵兩個方面,進一步明確了遏制新增、保障合理用地需求的有關要求,強調要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決遏制新增違法違規佔用耕地建房問題。
  • 貫徹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工作新聞發布會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家糧食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因此,要狠抓糧食安全工作,充分發揮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的「指揮棒」作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不出現任何閃失,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
  • 國家將劃定糧食「特區」,區內禁建種、養設施,主抓種樹、挖塘!
    而現如今,糧食的穩定供應,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尤其是疫情大流行的出現,使得保障糧食安全,成為了現階段的一大任務。為此,近期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並在此意見中重點提出,要劃定中國的糧食「特區」,即糧食生產功能區。糧食生產,直接關係著我國近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畢竟民以食為天,餓著肚子談發展,很顯然不切實際。
  • 日本農業現狀:耕地面積萎縮,北海道耕地廣闊,飲食結構改變
    日本農村耕地在《韓國農業:耕地棄耕嚴重,僅大米可以自給》一文中提到,進入現代以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進行,韓國的農業經歷衰退,耕地面積減少,棄耕嚴重,日本農業的遭遇和韓國類似,如今日本的糧食自給率僅為23%,那麼日本的農業生產現狀怎麼樣呢?
  • 胡春華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糧食產能邁上1.3萬億斤新臺階。農業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2%。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提前一年實現較2010年翻番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