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技術在耕地「非糧化」監測中的應用

2021-01-08 數據禾

- 「非糧化」概念的提出 -

近年來,我國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區域布局趨於合理,糧食生產連年豐收,有力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堅實支撐。與此同時,部分地區在國家劃定的基本農田上違規種樹挖塘、改種非糧作物等耕地「非糧化」傾向,這些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提出了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意見》強調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於發展糧食生產,保障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穀物的種植面積,切實把握國家糧食安全主動權。

- 「非糧化」嚴防的舉措 -

《意見》明確指出,永久性基本農田是依法劃定的優質耕地,耕地應該在優先滿足糧食和食用農產品的基礎上再適度的用於非食用農產品生產;強化基本農田的監管,嚴防部分地區的工商資本觸碰到基本農田紅線的行為,明確糧食種植面積底線,穩定和提高糧食自給率;各地區也要抓緊健全工商資本流轉土地資格審查和項目審核制度。嚴禁在基本農田上種樹、挖塘等破壞耕地的行為。

- 「非糧化」策略的實施 -

日前,各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防止防止「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把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於糧食生產,著力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

目前,吉林省、甘肅省、浙江省等多個省份紛紛響應國家政策,要站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嚴禁閒置、荒蕪、破壞基本農田,提高種糧獎勵力度,調動生產積極性,促進位種業和制種基地更好發展,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 「非糧化」監測的方法 -

《意見》指出,運用衛星遙感等現代信息技術,每半年開展一次全國耕地種糧情況監測評價,建立耕地「非糧化」情況通報機制。定期對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目標作物種植情況進行監測評價,實行信息化、精細化管理,確保糧食生產功能區糧食種植面積。

隨著航空航天行業的迅速崛起,遙感技術科學領域也得到了飛速發展,目前遙感在地表監測方面的用途越來越廣泛,遙感成果也日趨準確。

遙感科學利用其覆蓋範圍大、獲取成本低,及時準確的特點,在「非糧化」監測中可發揮重要作用。利用多源衛星影像,在計算機智能算法的支持下即可快速得到連續多年份地表地類分布情況,可分析多年土地利用變化趨勢,為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

- 「非糧化」遙感監測的實例 -

北京茗禾科技有限公司多年從事於農業遙感監測工作,利用衛星遙感技術以河南省原陽縣為試驗區進行「非糧化」遙感監測。對原陽縣2020年耕地「非糧化」情況進行摸排,堅決遏制住耕地「非糧化」增量,同時摸清存量問題底數。

01遙感監測結果

經遙感監測提取得到,2019年原陽縣小麥種植面積約為107萬畝。利用2019、2020兩年高解析度影像,即可得到2019-2020年冬小麥種植變化區域。再經變化檢測確認變化地類,進而得到「非糧化」結果。

河南省原陽縣2020年冬小麥非糧化分布圖

(上:全域圖;下:細節圖)

02 遙感監測分析

基於2019年冬小麥種植區域空間分布結果,通過對2019、2020兩年高解析度影像的變化檢測,確認2020年耕地「非糧化」的具體變化範圍和變化後的地物類型。

經統計,相較2019年冬小麥種植區域,2020年減少區域共計約4萬畝,其中變化為暫未播種的耕作用地佔比最大(43.22%),其次是其他農作物,佔比(33.02%);變化為非農類型佔比為13.59%

原陽縣非糧化遙感監測的結果,明確了耕地變化去向,對《意見》中嚴防耕地「非糧化」的要求實現具體落實和展現,也為各地的土管部門提供了有利的技術手段。

相關焦點

  •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
    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
    原標題: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
  •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題: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  新華社記者於文靜  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針對如何落實文件要求等問題,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1日進行了解答。
  • 農業農村部:守住糧食安全生命線 嚴防耕地「非糧化」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強調,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重要性緊迫性,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共同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
  • 國產高分辨遙感影像在峽江樞紐庫區監測中的應用
    原標題:國產高分影像在峽江樞紐庫區土地利用變化監測中的應用摘要:資源一號02C(ZY-1 02C)、高分(GF)系列等國產高分辨遙感衛星的陸續發射極大地豐富了高分遙感應用的數據源,已廣泛地應用於國土資源調查與土地利用變化監測研究中。
  • 無人機遙感技術在城市綠地監測中的應用
    無人機遙感技術的運用為快速準確獲取城市綠地信息提供了技術條件,成為微中觀尺度上綠地監測的重要工具。文章深入研究無人機系統在城市綠地監測中的應用現狀,從綠地信息提取、變化檢測、生態系統服務3方面綜述了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結果表明,無人機遙感在城市綠地信息提取方面的技術已經較為成熟,且在城市綠地變化監測和評估城市綠地生態系統服務方面已經進行初步嘗試。
  • 遙感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
    遙感技術具有覆蓋面積大、重訪周期短、獲取成本相對低等優勢,對大面積露天農業生產的調查、評價、監測和管理具有獨特的作用。  二、農業遙感的發展  從20世紀70年代出現民用資源衛星後,農業成為遙感技術最先投入應用和收益顯著的領域。
  • 遙感技術在水環境和大氣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分析
    遙感技術在水環境和大氣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分析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本文主要分為兩個研究模塊,第一個研究模塊是從城市汙水監測、水體的渾濁度監測兩個方面入手,總結分析了水環境監測工作當中遙感技術實際應用情況;第二個研究模塊,主要是從有害性氣體監測、城市的熱島效應監測兩個方面入手
  • 衛星遙感技術在水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實時動態的監測湖泊富營養化水平,不但可以及時了解湖泊等水體汙染狀況,更能為預防和控制湖泊營養化的發生和發展提供必要的依據。傳統上對於水體富營養化狀態的監測一般是利用定點水質監測站以及實地測量配合採集水樣帶回實驗室分析等方法來進行,這種監測 方式能夠較為準確地測定當時所測位置的水質情況,但是無法同步獲取整個水域的宏觀狀況,並且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 科學網—農業遙感:修煉災情監測的「火眼金睛」
    農業生產受氣象條件影響很大,農業遙感監測技術因其宏觀性、經濟性、動態性、時效性等特徵,正逐漸成為我國農業災害監測的重要手段。通過這一有力工具及時、準確、客觀獲取的農業災害發展動態信息,成為決策部門制定防災減災方案的重要依據。 遙感技術應用猶如為農業災情監控裝上了「天」眼,不過還有待繼續修煉,方能成就辨「妖」識「魔」的「火眼金睛」。
  • 3S遙感技術在戰疫中的應用?
    3S"是空間技術、傳感器技術、衛星定位與導航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相結合,多學科高度集成的對空間信息進行採集、處理、管理、分析、表達、傳播和應用的現代信息技術的總稱。工作流程隨著3S技術的不斷發展,將遙感、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緊密結合起來的"3S"一體化技術已顯示出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 農業遙感:修煉災情監測的「火眼金睛」—新聞—科學網
    農業生產受氣象條件影響很大,農業遙感監測技術因其宏觀性、經濟性、動態性、時效性等特徵,正逐漸成為我國農業災害監測的重要手段。通過這一有力工具及時、準確、客觀獲取的農業災害發展動態信息,成為決策部門制定防災減災方案的重要依據。 遙感技術應用猶如為農業災情監控裝上了「天」眼,不過還有待繼續修煉,方能成就辨「妖」識「魔」的「火眼金睛」。
  • 遙感技術(RS)於地震緊急救援中的應用
    分析發布的數據中有一組清晰的震區遙感影像圖,如下。藉此,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遙感技術於地震緊急救援中的應用。一般指運用傳感器/遙感器對物體的電磁波的輻射、反射特性探測,是獲取目標地物反射、輻射或散射的電磁波信息(如電場、磁場、電磁波、地震波等信息),並進行提取、判定、加工處理、分析與應用的一門科學和技術。在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緊急救援)業務能力建設和科技支撐水平發展過程中,遙感技術以其高動態、大觀測、全天時、全天候等特點,展現出顯著的技術優勢。
  • 衛星遙感監測:捕捉霧霾的「天眼」
    項目實施以來,共上報秸稈焚燒、沙塵、大氣面源以及空氣重汙染等監測簡報與遙感報告幾百份,已在京津冀環保部門廣泛應用。他們所承擔的「北京地區空氣品質遙感監測技術與工程化應用」項目榮獲201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從「面」上觀測空氣品質   衛星環境遙感監測技術在北京的應用始於2002年。
  • 「十二五」863計劃「典型地質災害遙感監測與應急關鍵技術及應用...
    近日,「十二五」863計劃「典型地質災害遙感監測與應急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在北京順利通過驗收。項目面向國家救災減災實際需要,突破了異構空天地觀測網系統規劃與多源遙感影像快速處理、動態滑坡災害地質圖表達、高分多源多維度災害目標提取與損毀評估等關鍵技術,實現了面向典型地質災害的快速任務規劃、高效數據處理、遙感監測預警、精細災情評估和救災方案快速制定等目標,提升了我國地質災害應對能力。
  • 遙感技術能成為尾氣監測殺手鐧嗎?
    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技術於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在美國出現,目前已在北美、歐洲、東亞等國家和地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採取的方式有車載式遙感監測、固定式遙感監測等。在國內,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起步於2000年左右,當時,為了配合環保部門的路測,北京市配備了第一輛遙感監測車,隨後我國其他城市也逐步推開。
  • 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
    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 題: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新華社記者於文靜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針對如何落實文件要求等問題,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1日進行了解答。
  • 遙感技術的發展史,中國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現狀
    圖像解譯是遙感信息應用的基礎,包括目視判讀和計算機解譯。 4、遙感信息提取與分析應用系統 以某種應用為目的,對遙感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判讀、製圖的一系列設備、技術和方法。 遙感信息提取是從遙感圖像等遙感信息中有針對性地提取感興趣的專題信息,以便在具體領域應用或輔助用戶決策。
  • 第二屆遙感應用技術論壇召開 聚焦遙感前沿技術在氣象等領域的應用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楠 通訊員白維報導8月22日至23日,第二屆遙感應用技術論壇在北京舉辦。聚焦跨界融合、賦能百業和遙感強國戰略,專家學者以及行業應用者交流了遙感在氣象、海洋、農業、國防、應急、導航等領域應用的前沿技術。
  • 衛星遙感技術的創新化應用
    衛星遙感技術是一項對地觀測綜合性技術,長期以來,應用於水利水文、地質、土壤、環境、農林業等領域。近年來,隨著遙感運載工具與攝影測量技術的演進,空間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發展,人類通過遙感技術獲取地理空間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