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技術能成為尾氣監測殺手鐧嗎?

2021-01-08 中國汽車報社有限公司

  8月1日,《永城市機動車尾氣監測系統採購項目招標公告》在中國政府採購網發布。

  據初步統計,這已是今年來中國政府採購網發布的第56條關於「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系統」招標公告(不含變更、中標、廢標、流標等),相比前兩年數量明顯增加。

  「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系統」的招標項目包括道路端尾氣遙測系統軟體、設備,控制中心端軟體、設備,以及相關道路抓拍設施、聯網布局設備需求等。跟據不同城市的招標需求,採購額少則數十萬、百餘萬元,多則上千萬元。

  統計顯示,2016年底,全國約有70餘座城市應用尾氣遙感監測設備開展道路車輛尾氣檢測,全國已建設機動車遙感監測設備400餘臺(套)。2017年以來,我國機動車尾氣監測系統建設範圍明顯擴大,像河南永城這樣的縣級市也都加入了採購行列。事實上,全國多個省市正在積極搭建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平臺,並與國家平臺實現聯網。這正是原環保部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機動車遙感監測平臺建設和聯網工作的通知》(環辦大氣函﹝2017﹞1331號)中的明確要求。

  一方面,在國家環保相關政策的大力推動下,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時代已然臨近;另一方面,市場上也出現一些質疑的聲音。

  ♦遙感監測只需0.7秒 彌補日常巡檢不足

  什麼是遙感監測?

  據了解,這項技術手段最早用於氣象、土地、海洋、農業、地質和軍事等領域。隨著我國汽車業的發展與大氣汙染治理的加嚴,遙感監測逐步被應用在機動車尾氣排放監測上。

  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技術於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在美國出現,目前已在北美、歐洲、東亞等國家和地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採取的方式有車載式遙感監測、固定式遙感監測等。在國內,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起步於2000年左右,當時,為了配合環保部門的路測,北京市配備了第一輛遙感監測車,隨後我國其他城市也逐步推開。

  「遙感監測技術利用光學原理實現遠距離感應,在汽車行駛過程中檢測車輛尾氣中CO、CO2、HC和NOx等物質的濃度。」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姚春德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說。他認為,遙感監測是一種不影響道路正常通行的尾氣排放監測方式,適用於在用車尾氣排放監測篩查,更易於推廣和實施。

  北京市豐臺區環保局機動車管理站副站長李巖鵬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系統操作起來十分方便,可以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完成對汽車尾氣排放的監測,已成為城市道路篩查高排放、高汙染車輛的重要手段,是環境監測工作的得力助手。」

  在採訪中,一家尾氣遙感監測設備公司的銷售人員向記者介紹,理論上遙感監測技術可以在0.7秒左右完成尾氣監測,同時不同成分的測量通道獨立工作,互不影響,檢測效率高,檢測數據還可通過網絡實現傳輸和遠程監控。

  目前在國內市場,機動車尾氣監測的主要舉措是機動車年檢以及環保、交管部門日常路檢和巡檢,但在實際操作環節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道路車流量大時攔車監測會造成道路擁堵;車輛怠速或者低速慢行會產生更大汙染;傳統監測方法為接觸式檢測,對機動車排氣管尾氣採樣,然後進行儀器分析,費時、費力、成本高……因此,傳統監測方式遠遠達不到篩選高汙染車輛的目的。

  遙測技術則可彌補這些不足,填補監測中的窟窿,對道路行駛中車輛進行尾氣監測,高效、經濟、方便,對清潔車輛自動豁免,自動化程度高,每個監測點一天可監測機動車超過5000輛,效率是傳統方法的10倍以上,工作人員也避免了長時間處在高汙染的尾氣中。

  姚春德表示,傳統檢測方法執行力薄弱,機動車排放超標隱患長存,需要更為高效的汽車尾氣檢測方法實現實時檢測。遙感監測則可應用於篩選高排放量車輛、篩選清潔車輛、車輛入境檢查和驗證汽車環保裝置等應用,有利於建設較為完善的城市機動車遙感監測網絡,篩選高排放車輛並督促維修復檢。

  日前,北京市順義區環境保護局通過新投用的6套固定式尾氣遙感監測設備,對部分街道行駛車輛進行有針對性地監測工作,對柴油車進行「點穴式」執法,以提高監管效率。

  北京市順義區環保局工作人員馬海娟介紹稱,由於機動車使用強度高、流動性大,日常監管、汙染防治難度較大,傳統的排放控制措施已無法滿足需要,新投入使用的固定式尾氣遙感監測設備較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環保加嚴政策推動 遙感監測市場放量

  6月27日,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具體任務,對空氣品質提出了嚴格目標,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在「打贏藍天保衛戰」的號召下,機動車尾氣排放汙染治理愈發受到重視,遙感監測技術在其中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環保部門多次倡議要大量增加遙感監測設備,加大對機動車尾氣檢測的力度,但是實際上遙感監測設備的運用率還遠遠不夠。」姚春德表示,在這個背景下,尾氣遙感監測系統即將進入放量期,以當前各地遙感監測設備招標速度為例,可以明顯看出政府構建城市機動車遙感監測網絡的決心。

  近幾年,我國多項環保法規都對汽車尾氣遙感監測技術的使用進行了相關要求。其中,新版《大氣汙染防治法》提出,在不影響正常通行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遙感監測等技術手段對在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的大氣汙染物排放狀況進行監督抽測,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予以配合。

  2016年7月,原環保部、公安部、國家認監委印發的《關於進一步規範排放檢驗加強機動車環境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強化在用機動車環保監督抽測工作,公安交管部門在不影響正常通行的情況下,要支持配合環保部門採用遙感監測等技術手段對在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進行監督抽測。對監督抽測不合格的車輛,環保部門要通知車主予以改正並復檢,及時公開逾期不復檢車輛的車牌、車型等信息。

  2016年11月24日,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出,顯著削減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顆粒物濃度,加快區域內機動車排汙監控平臺建設,重點治理重型柴油車和高排放車輛。

  此外,為落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方案》,2017年5月,國家出臺了《「2+26」城市機動車遙感監測網絡建設方案》,明確提出「2+26」城市遙感監測網絡建設任務目標,要求安裝配置遙感監測設備和車輛,實現國家、省級、市級三級聯網,重點篩查柴油車和高排放汽油車,從而為機動車排放監管提供重要支撐。

  2017年7月31日,原環保部發布了《在用柴油車排氣汙染物測量方法及技術要求(遙感監測法)》標準,遙感監測正式進入合法程序。市場分析人士指出,2018~2020年將是遙感監測系統建設密集期,機動車尾氣治理已成為大氣治汙的重要領域,潛在市場空間達千億元以上。

  隨著相關標準的發布以及遙感監測技術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在汽車尾氣遙感監測設備領域具有良好的技術和產品儲備的企業,將充分受益於遙感監測政策推進和遙感監測行業快速發展帶來的紅利。

  ♦非可控因素致數值偏差 尚不能作為處罰依據

  從市場反饋的信息看,遙感監測技術成為了環保監管的重要工具,但並非高汙染、高排放車輛的一次處罰依據,原因在於環境中大量不可控因素致使測量數值存在一定偏差。

  2017年,《汽車汙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遙感監測法)》的二次徵求意見稿中相比一次徵求意見稿,增加了林格曼黑度檢測等項目,同時對測試環境要求也作出相應調整,比如風速要求從≤5.4m/s縮小至≤5.0m/s,環境最低溫度從-10℃降為-20℃,大氣壓力範圍縮小了4.6kPa。

  政府部門通過力求法規改進來促進遙感監測的準確性。不過,車輛在道路上行駛時車況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加油或踩剎車時,其發動機的運行狀況就會發生明顯變化,排放狀況也將發生明顯變化。道路條件、太陽光等在一定程度上對遙感監測結果也有影響。

  「影響遙感監測結論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比如汽車尾氣排出後,立即在空氣中擴散和稀釋,稀釋濃度的變化受風向、風速的影響。」國家機動車汙染防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顏梓清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大氣汙染防治要做到防、控、治,遙感監測技術既不能分析出機動車汙染量,也無法控制汙染量,更不可能是治理技術,僅能作為監測手段。

  李巖鵬對《中國汽車報》記者說:「遙感監測系統設備都有國家計量認證資格,在實驗室中是不需要考慮誤差影響的,但在實際使用中,環境限值條件很多,因此難以成為執法依據,人為因素的影響也不能排除。」

  李巖鵬介紹稱,遙感監測系統發現排放不合格車輛後,他們會通知車主復檢,復檢結果汙染物超標量並不高,這是因為車主接到通知後再去復檢,有一定時間間隔,有機會改善車輛排放。

  姚春德對此也持相同觀點。他解釋說,柴油機典型冒煙工況(不合格排放)有兩個,分別為啟動工況和急加速工況,它們都是燃油瞬間加濃導致。儘管高壓共軌柴油機可以控制供油速率,限制短時間加速時的加油量,以避免燃燒不充分,但結果是車輛加速就慢了,如果想要好動力,就要多噴油。如果車主慢慢踩油門,即使車輛超載,也可能讓車輛排放合格,因此很多司機可以通過駕駛技巧通過復檢。

  ♦遙感監測真正落實 仍需法規進一步推動

  遙感監測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提高了機動車尾氣治理水平,這無疑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事,但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公信力?

  「聽過(遙感監測)但還沒見過,檢測站尾氣檢測準確度都不咋樣,那個東西也不準吧?」記者在終端市場採訪時,聽到的類似聲音並不少。

  如今,遙感監測已成為有關部門檢測機動車尾氣的利器,儘管其在技術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測量數值精確度上受到一些質疑,但依然阻擋不住各地紛紛上馬該設備的腳步。

  「遙感監測技術是以後檢測的主要手段,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所向。目前,技術、設備仍在提高和改善,遙感監測必將成為機動車尾氣檢測工作中的重要一環。」李巖鵬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遙感監測是用科技手段填補人工手段的空白,實現24小時不間斷篩查,但在運用實施中應繼續完善,未來能否成為一次處罰依據,不僅需要技術突破,而且要從立法方面強制推進。

  據李巖鵬介紹,從2016年起北京市豐臺區就已開始使用遙感監測儀器來當做移動車尾氣汙染篩查的工具,目前已有兩套遙感監測設備,一處在家園路,一處在豐科路,從使用效果來看是超過預期的。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名表示,遙感監測技術應該成為核心的機動車尾氣檢測方式,以遙感監測為核心的機動車尾氣監管體系應加速並廣泛推廣,建立和完善機動車排放監管大數據平臺,利用大數據監管高汙染車輛和超標車輛。

  在柴油車和高排放汽油車尾氣監管方面,遙感監測技術的應用已獲得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隨著技術升級和環保要求進一步加嚴,其在汽油

  車尾氣監測領域的大範圍應用或許也將提上立法議事日程。

  編輯:龐國霞

相關焦點

  • 一文明白雷射尾氣遙感技術
    為了監測大氣汙染情況,全國多個省市積極搭建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平臺,並與國家平臺實現聯網,雷射尾氣遙感監測也應運而生。在國內市場,機動車尾氣監測的主要舉措是機動車年檢以及環保、交管部門日常路檢和巡檢,但在實際操作環節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道路車流量大時攔車監測會造成道路擁堵;車輛怠速或者低速慢行會產生更大汙染……因此,傳統監測方式遠遠達不到篩選高汙染車輛的目的。
  • 瀋陽機動車尾氣固定遙感監測系統投入運行
    常在四環路上行駛的貨車司機可能會注意到,從11月23日開始,在四環路與清州街交匯處等點位出現了龍門架和「小箱子」,上面還裝有監控設備,這是由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建設的機動車尾氣固定遙感監測系統。機動車尾氣汙染是大氣汙染源之一。
  • 機動車尾氣遙測系統的組成及安裝事項有哪些
    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國人們的生活水平,近幾年,隨著我國汽車行業發展的突飛猛進,更多的新技術被應用在了實際汽車的製造過程中,人們對於汽車的需求也隨之發生了相應的轉變。但是汽車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還排放著大量的尾氣來汙染我們的空氣環境,導致我們現在的空氣汙染十分嚴重。 由此,汽車尾氣遙感監測技術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範圍之中,而汽車尾氣遙感監測技術做為能監測控制汽車尾氣排放量的新型技術,成為了近幾年人們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合理的尾氣遙感監測技術不僅僅能夠提升汽車運行的效率,同時也能夠減少汽車尾氣所帶來的空氣汙染。
  • 衛星遙感監測:捕捉霧霾的「天眼」
    如何監測霧霾,以尋找應對之策,不僅是老百姓關切的話題,也是科研工作者們致力攻克的技術難題。衛星遙感監測技術,正成為我國治理大氣汙染的新興手段。   「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期間,區域大氣環境遙感監測結果顯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PM2.5濃度同步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各地空氣品質都得到了明顯改善,減排措施十分給力。」
  • 無人機遙感技術在城市綠地監測中的應用
    無人機遙感技術的運用為快速準確獲取城市綠地信息提供了技術條件,成為微中觀尺度上綠地監測的重要工具。文章深入研究無人機系統在城市綠地監測中的應用現狀,從綠地信息提取、變化檢測、生態系統服務3方面綜述了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結果表明,無人機遙感在城市綠地信息提取方面的技術已經較為成熟,且在城市綠地變化監測和評估城市綠地生態系統服務方面已經進行初步嘗試。
  • 遙感技術在耕地「非糧化」監測中的應用
    - 「非糧化」監測的方法 -《意見》指出,運用衛星遙感等現代信息技術,每半年開展一次全國耕地種糧情況監測評價,建立耕地「非糧化」情況通報機制。定期對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目標作物種植情況進行監測評價,實行信息化、精細化管理,確保糧食生產功能區糧食種植面積。
  • 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葉綠素螢光
    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葉綠素螢光為全球植被光合作用畫張「全家福」 來源:中國氣象報   發布時間:2020-06-23 > 中國氣象報記者 盧健  閉上眼睛,你能想像出由南至北、自西向東全球各種植物一個個張著嘴巴不斷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氣那番熱火朝天的景象嗎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監測分析與遙感應用系統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氣象服務系統平臺-衛星監測分析與遙感應用系統(SMART)  推薦理由:  綜合運用了多源異構數據管理、GPU並行計算和流驅動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集合了國內外8類近20顆氣象及高解析度衛星海量資料,集成了自主研發的近20類衛星定量應用產品算法,對「一帶一路」重點區域實現全覆蓋,對氣象防災減災、生態文明建設形成專題算法產品,對軍事部門實現共享應用,在亞非多個國家廣播落地,是氣象專題應用、綜合氣象服務的一支「殺手鐧」。
  • 他山之石|水環境遙感監測探討
    例如,在大面積水域的監測過程中,僅僅依賴於監測臺站和傳統監測方式,很難滿足對水體汙染監測所需的實時、快速、宏觀、準確的監測要求,從而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出水體狀況。而與傳統監測方式相比,遙感技術具有宏觀、綜合、動態和快速的特點,並且可以獲取其他監測手段無法獲取的信息。水環境狀況的惡化和傳統監測方式的不足,將促使遙感技術在水環境監測中的廣泛應用。
  • 衛星遙感技術賦能保險業數據「說話」成為重要應用場景
    藉助衛星遙感技術,保險業可以有效提升服務效率,減少因權責劃分不清晰而產生的保險糾紛。目前,衛星遙感技術賦能保險業已初步顯現成效。記者了解到,平安產險是國內率先將衛星遙感技術應用於土建工程保險項目的保險機構,其已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對不同區域不同承保標的進行測量。
  • 黃委利用遙感技術加強疫情防控期凌情監測
    為確保黃河開河關鍵期防凌安全,黃委充分利用遙感技術,克服疫情防控期間人員現場巡查不便的困難,加強凌情遙感監測工作, 為黃河防凌提供精確有效的數據服務。  黃委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應用遙感技術開展水土保持監測,90年代開始用於防洪防凌監測,之後又擴展到黃河水資源管理、河湖保護、水行政執法、水利工程管理和水生態遙感監測等。
  • 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葉綠素螢光
    中國氣象報記者 盧健閉上眼睛,你能想像出由南至北、自西向東全球各種植物一個個張著嘴巴不斷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氣那番熱火朝天的景象嗎?依託衛星遙感技術的進步,科學家將這幅圖景「畫」了出來。葉綠素螢光本身並不是新發現,早在幾十年前,植物學家已經認可葉綠素螢光是有效監測植物生理狀態變化的直接無損方法。隨後,散布於全球的實驗室都在小範圍觀測植物螢光現象。而真正的考驗,則是從數百公裡外的太空為全球植被的葉綠素螢光畫張「全家福」。
  • 「區域協同遙感監測與應急服務技術體系」啟動
    「區域協同遙感監測與應急服務技術體系」啟動 2016-10-25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 語音播報   10月21日,「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區域協同遙感監測與應急服務技術體系
  • 衛星遙感技術在水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實時動態的監測湖泊富營養化水平,不但可以及時了解湖泊等水體汙染狀況,更能為預防和控制湖泊營養化的發生和發展提供必要的依據。傳統上對於水體富營養化狀態的監測一般是利用定點水質監測站以及實地測量配合採集水樣帶回實驗室分析等方法來進行,這種監測 方式能夠較為準確地測定當時所測位置的水質情況,但是無法同步獲取整個水域的宏觀狀況,並且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 科學網—農業遙感:修煉災情監測的「火眼金睛」
    農業生產受氣象條件影響很大,農業遙感監測技術因其宏觀性、經濟性、動態性、時效性等特徵,正逐漸成為我國農業災害監測的重要手段。通過這一有力工具及時、準確、客觀獲取的農業災害發展動態信息,成為決策部門制定防災減災方案的重要依據。 遙感技術應用猶如為農業災情監控裝上了「天」眼,不過還有待繼續修煉,方能成就辨「妖」識「魔」的「火眼金睛」。
  • 遙感技術的發展史,中國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現狀
    遙感技術 遙感是從遠離地面的不同工作平臺上,如高塔、氣球、飛機、火箭、人造地球衛星、宇宙飛船和太空梭等,通過傳感器對地球表面的電磁波輻射信息進行探測,然後經信息的傳輸、處理和判讀分析,對地球的資源與環境進行探測與監測的綜合性技術。
  • 遙感技術在水環境和大氣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分析
    遙感技術在水環境和大氣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分析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本文主要分為兩個研究模塊,第一個研究模塊是從城市汙水監測、水體的渾濁度監測兩個方面入手,總結分析了水環境監測工作當中遙感技術實際應用情況;第二個研究模塊,主要是從有害性氣體監測、城市的熱島效應監測兩個方面入手
  • 黃河水利委員會利用遙感技術加強疫情防控期凌情監測
    本站訊 為確保黃河開河關鍵期防凌安全,黃河水利委員會充分利用遙感技術,克服疫情防控期間人員現場巡查不便的困難,加強凌情遙感監測工作,為黃河防凌決策提供精確有效的數據服務。   黃委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應用遙感技術開展水土保持監測,90年代開始防洪防凌監測,之後又擴展到黃河水資源管理、河湖保護、水行政執法、水利工程管理和水生態監測等領域。
  • 高光譜技術對水體藻類、懸浮物濃度和黃色物質的遙感定量監測
    高光譜遙感監測方法可以反映水質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分布情況和變化,發現一些常規方法難以揭示的汙染源和汙染物遷移特徵,而且具有監測範圍廣、速度快、成本低和便於進行長期動態監測的優勢。遙感在內陸水體研究中的應用從最初的單純的水域識別逐漸發展到對水質參數進行遙感監測、製圖和預測。
  • 農業遙感:修煉災情監測的「火眼金睛」—新聞—科學網
    農業生產受氣象條件影響很大,農業遙感監測技術因其宏觀性、經濟性、動態性、時效性等特徵,正逐漸成為我國農業災害監測的重要手段。通過這一有力工具及時、準確、客觀獲取的農業災害發展動態信息,成為決策部門制定防災減災方案的重要依據。 遙感技術應用猶如為農業災情監控裝上了「天」眼,不過還有待繼續修煉,方能成就辨「妖」識「魔」的「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