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遙感技術在戰疫中的應用?

2020-12-03 水經注地圖下載器

概述

遙感技術是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一種探測技術,是根據電磁波的理論,應用各種傳感儀器對遠距離目標所輻射和反射的電磁波信息,進行收集、處理,並最後成像,從而對地面各種景物進行探測和識別的一種綜合技術。

3S技術是什麼

早期3S是指遙感(Remote Sensing)、全球定位系統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 和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的簡稱,廣義的說法則是遙感(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和全球導航衛星系統( 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其中GNSS泛指所有衛星定位系統,包括GPS。"3S"是空間技術、傳感器技術、衛星定位與導航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相結合,多學科高度集成的對空間信息進行採集、處理、管理、分析、表達、傳播和應用的現代信息技術的總稱。

工作流程

隨著3S技術的不斷發展,將遙感、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緊密結合起來的"3S"一體化技術已顯示出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以RS、GIS、GPS為基礎,將RS、GIS、GPS三種獨立技術中的有關部分有機集成起來,構成一個強大的技術體系,可實現對各種空間信息和環境信息的快速、機動、準確、可靠的收集、處理與更新。

3S技術有哪些應用場景

3S技術在我國發展很快,而且由於地理信息的普適性,使得其應用早已突破了地學研究的領域,目前, 3S已廣泛應用於城市規劃、城市管網規劃、交通、電訊管網及配線、電力配網、測繪、環境保護與監測、國土詳查、土地利用、地籍管理、 公安、國防、作戰指揮、教育、地質勘察、礦產資源、旅遊業及衛生事業等。

GPS與GIS的集成與應用。利用GIS中的電子地圖和GPS接收機的實時差分定位技術,可以組成GPS+GIS的各種自動電子導航系統,用於交通指揮調度、公安偵破、車船自動駕駛、農田作業管理、漁船捕魚等多方面。也可以利用GPS的方法對GIS進行實時更新。

RS與GIS的集成與應用。RS是GIS重要的數據源和數據更新的手段,而反過來,GIS則是遙感中數據處理的輔助信息。兩者集成可用於全球變化監測、農業收成面積監測和產量預估、空間數據自動更新等方面。

GPS與RS的集成與應用。在遙感平臺上安裝GPS可以記錄傳感器在獲取信息瞬間的空間位置數據,直接用於空三平差加密,可以大大減少野外控制測量的工作量。可在自動定時數據採集、環境監測、災害預測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3S技術集成與應用。3S的整體集成應用更為廣泛,例如在由GPS+GIS組成自動導航系統中加入CCD攝像機組成移動式測繪系統可用於高速公路、鐵路和各種線路的自動監測和管理,也可建立戰時現場自動指揮系統。美國的巡航飛彈和愛國者飛彈上安裝了3S集成系統,可以實現自動導航、自動跟蹤、自動識別目標,以進行準確的攔截和打擊。

3S技術

3S技術在公共健康與疾病防控方面的應用案例

01國家SARS疫情控制與預警地理信息系統

在2003年非典時期,中科院地理所、國家疾控中心等單位聯合研製了"國家SARS疫情控制與預警地理信息系統",將空間定位、空間信息管理、空間信息分析技術和通信技術進行有機整合,形成了一體化的SARS疫情實時傳輸、處理、分析信息系統,在SARS疫情的信息採集、管理、分析及其防治與監控措施的發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02基於遙感技術的流行病學研究工具

1971年, 美國學者Cline首次提出將航空遙感影像作為流行病學研究工具的設想。隨後, 眾多學者利用諾阿(NOAA)、梅託沙(ME-TEOSAT)等氣象衛星影像數據對氣溫、溼度、飽和差、降雨量、植被覆蓋等與疫情發生與流行有關的氣候環境因素進行研究和分析, 以及利用斯鮑特(SPOT)、地球資源探測(LANDSAT)、蒂姆(TM)等系列衛星對地形、地貌、植被結構、植被豐度、地表溼度等可以用於疫情識別、預警的地理因素進行研究和分析。

03基於GIS的公共衛生綜合管理

近年來(特別是2003年非典疫情之後),GIS技術較廣泛地應用於醫療和公共衛生領域。通過GIS技術建立疾病防治預警系統、監控系統、疫情信息報告系統和社區防控系統,採用決策輔助系統對突發信息進行有效的採集、處理,並提供應急預案,及時掌握重點傳染病的流行規律,有助於提高醫療系統應急處理及反應能力。

3S技術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所發揮的作用

1、對人群流動進行高精度定點定位,揭示疫情時空格局與空間傳播規律。通過GNSS定位技術精準獲取逐日人群遷移數據,再藉助GIS技術從不同尺度上展示疫情空間傳播的過程和規律,通過對空間數據的分析,分析武漢周邊及湖北毗鄰省份的人口感染上升趨勢,並進一步分析空間擴散的風險和主要路徑,對於政府部門和公眾正確研判疫情發展態勢具有直觀、實時的優勢。同時還能為公眾提供直觀的可視化數據。

1月22日武漢遷出主要目的地示意圖

2、實現"非接觸式"操作,避免交叉感染。利用遙感熱成像測溫系統大大降低社區及人員密集場所出現的"接觸式"、"遺檢漏檢"、"高誤差"的防疫風險。

遙感防疫車(圖片源於網絡)

3、衛星遙感技術(RS)在疫情監測及緊急施工上的應用。通過實時遙感圖像進行社會活動分析、旅遊活動分析等,為政府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便於對群眾的定點疏散和管控,抑制疫情的蔓延。除此之外,通過遙感圖像還可為疫情期間的緊急建設場地提供生態環境監測,保障施工生態安全。

4、全球導航定位系統(GNSS)為抗疫一線提供時空體系精準服務。在疫情期間緊急施工建設中,基於衛星導航系統的高精度定位設備確保工地迅速完成,為施工爭取了寶貴時間。

▲ 央視《新聞聯播》報導:中國北鬥全面助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在定位導航支持下的載重無人機以及物流車等運輸工具對醫療物資的進行精準投放。車載定位終端向入網車輛推送疫情信息,推薦道路行駛及運輸服務信息。另外,定位導航系統還可應用於物流行業,緩解疫情期間迅速增長的物流配送壓力。

載重無人機對醫療物資的進行精準投放

5、基於GIS的疫情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比如,構建不同部門和不同區域的聯防聯控信息系統,疫情實時空間信息上報及共享系統、應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統、醫療物資定點救助(物資捐助)信息系統等,為地方政府實現更高效的應急公共管理提供決策服務。其中,GIS是必不可少的技術手段。

3S技術在此次疫情中應用實例

衛星遙感監測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

武漢作為這場抗擊疫情戰役的最前線,有兩座為對抗此次疫情所興建的醫院格外引人關注: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

2020年1月25日農曆正月初一,在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的指導下,成立了包含多個單位遙感骨幹力量的聯合工作組,決定用航天遙感手段見證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設進程,提供醫院建設對周圍環境影響的初步評估。

工作組調度高解析度光學衛星(吉林一號高分03星、高分二號衛星、法國pleiades高解析度光學衛星等)進行多時相對比,調度高光譜衛星(珠海一號高光譜衛星)進行水環境監測,調度幹涉合成孔徑雷達(哨兵1號A星)進行監測。同時利用高解析度夜光衛星(吉林一號視頻03星)見證了醫院的一步步建成。

高分二號影像(2019年10月29日)火神山醫院建設前情況

火山神醫院周邊白天和夜間對比

珠海一號高光譜影像拍攝的火神山醫院建設前與建設中鄰近水域水環境高光譜對比分析

北鬥智慧防疫定位系統助力數字防疫

當前處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期,北鬥企業為保障自身企業安全有序復工,積極利用自主研發的北鬥高精度位置服務技術開發出了北鬥智慧防疫定位服務系統,通過北鬥系統高精度位置服務及軌跡精準定位技術,成功在自身企業和員工中開展有效運行,為復工員工和企業安全運營保駕護航。

該系統在北鬥導航、網際網路、大數據時代下,圍繞病情疫區現場"人、車"等因素,利用防疫定位手環、WiFi、北鬥定位等應用,實現網格化區域的易感人群防疫監控監管管理。該系統通過對居家隔離人員佩戴手環,可主動更新政府部門發布的疫情分布細節,提醒員工避開高風險防疫場所,提高自主防控意識。同時,系統也能根據公布的確診患者行蹤軌跡,自動呈現比對員工與確診患者的活動軌跡,給員工提出防範建議。

北鬥智慧防疫定位服務系統

ESI疫情防控地理信息系統

ESI地理信息系統(GIS)是為地理研究、綜合評價、管理、定量分析、決策而建立的計算機應用系統。GIS已被廣泛應用於醫療和公共衛生領域,為疾病監測、環境健康和危險因素分析、公共衛生資源計劃和配置以及社區醫療保健控制等方面服務。

2019-nCoV疫情傳播有一定空間規律如區內傳播、區際傳播、距離衰減等特徵,同時具有一定的時間過程,且與空間分布規律相耦合,因此,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在時空格局、區域差異、空間治理的特長,從時空過程、信息綜合管理、預測預警等方面為疫情防控提供服務。

感染人數示意圖

ESI地理信息系統在此次疫情中發揮了不少作用,例如:

疫情上報機制:

發現疫情後,可將疫情通過系統第一時間上報至相關部門,減少中間過程,提升防控效率,最大程度降低範圍傳播風險。

疫情上報

在線規劃,實時調配:

疫情管理部門接到上報的疫情後,可通過系統查詢患者時空動態,劃定管控範圍、管控時限及管控力度,提出調配人員物資方案及後期處置至區域內疫情結束。

醫院查找

疫情發展態勢分析:

根據感染人的居住小區,行駛路線對傳播和感染進行態勢分析。

態勢分析

文章來源:中山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

相關焦點

  • 遙感技術(RS)於地震緊急救援中的應用
    分析發布的數據中有一組清晰的震區遙感影像圖,如下。藉此,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遙感技術於地震緊急救援中的應用。一般指運用傳感器/遙感器對物體的電磁波的輻射、反射特性探測,是獲取目標地物反射、輻射或散射的電磁波信息(如電場、磁場、電磁波、地震波等信息),並進行提取、判定、加工處理、分析與應用的一門科學和技術。在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緊急救援)業務能力建設和科技支撐水平發展過程中,遙感技術以其高動態、大觀測、全天時、全天候等特點,展現出顯著的技術優勢。
  • 遙感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
    遙感技術具有覆蓋面積大、重訪周期短、獲取成本相對低等優勢,對大面積露天農業生產的調查、評價、監測和管理具有獨特的作用。  二、農業遙感的發展  從20世紀70年代出現民用資源衛星後,農業成為遙感技術最先投入應用和收益顯著的領域。
  • 無人機遙感技術在城市綠地監測中的應用
    無人機遙感技術的運用為快速準確獲取城市綠地信息提供了技術條件,成為微中觀尺度上綠地監測的重要工具。文章深入研究無人機系統在城市綠地監測中的應用現狀,從綠地信息提取、變化檢測、生態系統服務3方面綜述了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結果表明,無人機遙感在城市綠地信息提取方面的技術已經較為成熟,且在城市綠地變化監測和評估城市綠地生態系統服務方面已經進行初步嘗試。
  • 德清向世界介紹中國地信技術如何「戰疫」!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全球流行的當前,全球「戰疫」正在全面開展。近日,由地理地信小鎮入駐企業德清數聯空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Prosper Washaya和黎旻懿共同撰寫的題為「China’s Geospatial information industry fights against COVID-19」(中國地理信息行業戰「疫」)的報告,正式發表在了FIG(國際測量師聯合會)網站,向世界介紹了地理信息技術如何
  • 第二屆遙感應用技術論壇召開 聚焦遙感前沿技術在氣象等領域的應用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楠 通訊員白維報導8月22日至23日,第二屆遙感應用技術論壇在北京舉辦。聚焦跨界融合、賦能百業和遙感強國戰略,專家學者以及行業應用者交流了遙感在氣象、海洋、農業、國防、應急、導航等領域應用的前沿技術。
  • 「遙感應用技術論壇」助推遙感生態產業發展
    11月19日,遙感應用領域年度盛會——「遙感應用技術論壇」在京隆重開幕。論壇以「助推遙感生態產業發展,共建智能美好未來」為主題,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400餘名行業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遙感應用新理論、新技術,分享新進展與新成果。
  • 衛星遙感技術的創新化應用
    衛星遙感技術是一項對地觀測綜合性技術,長期以來,應用於水利水文、地質、土壤、環境、農林業等領域。近年來,隨著遙感運載工具與攝影測量技術的演進,空間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發展,人類通過遙感技術獲取地理空間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遙感技術在水環境和大氣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分析
    遙感技術在水環境和大氣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分析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本文主要分為兩個研究模塊,第一個研究模塊是從城市汙水監測、水體的渾濁度監測兩個方面入手,總結分析了水環境監測工作當中遙感技術實際應用情況;第二個研究模塊,主要是從有害性氣體監測、城市的熱島效應監測兩個方面入手
  • 【SMART Camp】遙感「視角」看世界,大咖熱議遙感技術及應用
    近日,在SMART Camp 2020年度第二場技術分享會上,行業專家、平安科技專家、平安業務大咖們齊聚一堂,探討了遙感技術在業務中的應用場景與模式。疊加平安的科技能力,遙感技術從更多視角展現出更大的應用空間與價值。
  • 遙感技術在耕地「非糧化」監測中的應用
    - 「非糧化」監測的方法 -《意見》指出,運用衛星遙感等現代信息技術,每半年開展一次全國耕地種糧情況監測評價,建立耕地「非糧化」情況通報機制。定期對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目標作物種植情況進行監測評價,實行信息化、精細化管理,確保糧食生產功能區糧食種植面積。
  • 中國國際農業遙感應用技術高峰論壇
    為進一步深入開展農業遙感應用技術研究領域的交流,促進我國農業遙感應用技術在實踐中開展,更好服務於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和農業水土資源高效利用等重大需求,第四屆中國國際農業遙感應用技術高峰論壇將於2018年9月27日-28日在河北廊坊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河北省農業廳、廊坊市人民政府、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共同主辦,中國遙感應用協會支持,河北省遙感應用協會、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河北數據與應用中心
  • 第三屆遙感應用技術論壇在京召開:遙感應用產業將迎來巨大發展空間
    「未來,遙感應用作為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航空航天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迎來巨大發展空間和更加美好的未來。」在11月19日舉行的遙感應用技術論壇開幕式上,來自遙感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暢談遙感應用產業未來發展,充滿無限期待。
  • 衛星遙感技術在水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衛星遙感技術在水環境中的應用 衛星遙感技術作為一種大範圍、高效的對地觀測手段,能夠對研究區域的水環境狀況進行大範圍的常態化監測,在水環境質量監測中體現了強大的優勢。通過衛星遙感技術,大地量子分析特定波段內水體的輻射值並獲得其光譜特性,進而建立相應的水質參數反演算法來監測各項水質參數。
  • 遙感應用中的本徵光譜感知簡介
    遙感應用中的光譜感知,就像是給無人機、衛星等遙感平臺裝上了一雙具有光譜探測功能的眼睛。高光譜遙感的核心思想是每種物質均有自己獨特的「光譜指紋」。早在19世紀初,人們在研究太陽光譜時,發現太陽內部發出的強光經過溫度比較低的太陽大氣層時,部分特定波長的電磁波會被大氣吸收。通過對太陽光的光譜進行分析,科研人員估算出太陽大氣層中含有氫、氦、氮等幾十種元素。
  • 遙感高光譜數據處理與應用技術研修班舉行
    11月7日,由中國科學院人事局支持,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人力資源管理處和光譜成像技術院重點實驗室聯合舉辦的遙感高光譜數據處理與應用技術研修班在西安光機所祖同樓四樓會議室舉行。西安光機所組織30餘名科研人員與國內20餘家從事空間領域研究機構的專業技術人員共50餘人參加了學習。
  • 關於舉辦第三屆遙感應用技術論壇的通知
    關於舉辦第三屆遙感應用技術論壇的通知 2020-11-05 14: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遙感技術的發展史,中國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現狀
    圖像解譯是遙感信息應用的基礎,包括目視判讀和計算機解譯。 4、遙感信息提取與分析應用系統 以某種應用為目的,對遙感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判讀、製圖的一系列設備、技術和方法。 遙感信息提取是從遙感圖像等遙感信息中有針對性地提取感興趣的專題信息,以便在具體領域應用或輔助用戶決策。
  • 無人機遙感技術在測繪工程測量中的運用
    【摘要】在各項新型技術的支持下,我國測繪工程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不僅提高了測繪效率,還確保了測繪結果的精確性。尤其是無人機遙感技術的應用,其實現了定位技術與通訊技術的有效融合,可以完成制定空間各類信息的精準、全面測量,在測繪工程中的應用優勢顯著。
  • 中科院所長:遙感技術納入國家運行和應用體系
    當日,第19屆中國遙感大會在西安開幕。中國網 吳聞達攝中國網西安9月21日訊 (記者 王夢澤)今日,第19屆中國遙感大會在西安召開,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副所長張兵在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時表示,更多的遙感技術納入國家運行和應用體系,張兵同時表示,中國遙感技術與部分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
  • 【乾貨】定量/高光譜遙感之—光譜分析技術
    在定量遙感或者高光譜遙感中,信息提取主要用到光譜/波譜分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