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種子庫:主題投資來一波?

2021-01-21 價值洞察

近日,中央工作會議指出: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規範耕地佔補平衡。


今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國家糧食安全根基進一步夯實,為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壓艙石」的作用。作為農業的「晶片」,種子安全與否,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糧食的產能和品質。

「我國耕地數量有限,糧食生產關鍵之舉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而種子起著關鍵性作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表示,今後要加強較弱領域的種業發展,特別是加快智能育種、生物育種的科研攻關,搶佔糧食生產技術制高點

解決種子問題為何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罕見地重點強調?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對記者表示,種子可以說是農業的晶片,嚴重依賴進口對我國自身的糧食安全是不利的,必須未雨綢繆,這樣才能牢牢把飯碗端在中國人自己手裡。


「種子技術對農業特別重要,對增產的貢獻比較大。」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向記者表示,現在國際上種子壟斷性比較強,這意味著價格上是供應方說了算。中國本身是一個農業大國,良種培育是基礎性的技術,自己掌握也是應該的。


農業農村部披露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已審定、登記農作物品種3.9萬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超過四成。尤其是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實現完全自給,雜交水稻畝產潛力突破1000公斤並保持國際領先。


「目前中國良種覆蓋率其實挺高,特別是糧食方面,主要是我們國家自己培育的,但確實也存在一些種源需要進口,這部分需要進行技術攻關。」黨國英說。


據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介紹,雖然我國種業科技進步明顯,但距離國際先進仍有差距。包括蔬菜、生豬、奶牛品種選育,滿足自身沒有問題,但品種水平上有差距。從種業科技創新水平看,我國畜禽遺傳資源佔全球1/6,但鑑定選育工作這一塊,還是明顯的跟不上,甚至可以說還處在起步階段,技術創新應用差距較大。


「中國有很多種源還被『卡脖子』,要加大種業技術的研發和重大產品的研發,培育高產、優質、抗病蟲、耐鹽鹼、適應性強的重大動植物新品種,提升糧食生產能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萬建民對記者表示,「畢竟糧食安全是我國重大戰略需求,也是國家安全穩定的基石。」


「未來必須持續推進農作物、畜禽良種攻關」,農業農村部明確,力爭到2025年,培育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大品種,重點作物和畜禽育種創新能力接近或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網上搜到的消息(非最新消息):


1、隆平高科: 153個。

目前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達153個,擁有各項專利97項(次),獲獎成果30餘項,其中水稻不育系培矮64S的選育及應用研究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


2、農發種業:約133個品種。

小麥42個,水稻27個,棉花4個,玉米45個,油菜8個,芝麻4個,甘蔗2個,馬鈴薯1個。


3、登海種業:100多個。

現已選育出100多個緊湊型玉米雜交種,其中43個通過審定,獲得7項發明專利和38項植物新品種權。


4、北大荒種業:約87個品種。



5、豐樂種業:約54個品種。

水稻46個品種,油菜7個品種、棉花1個品種。


(提醒:以上公司與實際品種數量或有在偏差。)

相關焦點

  • 德國如何建立自己的種子庫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農業經濟學者塞爾法爾特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德國不僅掌握著全球數十萬種生物種子,還向全球出售玉米、甜菜、飼草、穀物、馬鈴薯、草坪、花卉等種子。為了發展種子產業,德國2009年就在聯邦農業部、聯邦經濟部的資助下,成立一個「糧食和農業野生植物基因庫」,該網絡主要有三類成員:一是在柏林等地的植物園內設立種子庫,每個植物園關注德國某一個區域的種子,其中許多屬於稀有和瀕危物種;二是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等擁有農業院系的大學,以及位於黑森州的德國種子研究所等獨立研究機構,重點任務是收集和儲存全球各地的種子進行優化研究,他們也擔負起發出「種子預警
  • 大名鼎鼎的末日種子庫到底長啥樣? 跟我來!
    這座鮮有人能參觀、大名鼎鼎的末日種子庫到底什麼樣,新浪科技帶你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很多關心此事的人正在世界各地收集作物的多樣性樣本放到末日種子庫中。那些我們已經失去的,沒辦法再追回,末日種子庫的目的就是儘可能地保存更多的種子,利用已有的多樣性種子來保護人類的現在和未來。」
  • "世界末日種子庫「 獲得新的種子樣本!
    該種子庫將擁有來自36個不同團隊的60000多個種子樣本,其中多數團隊一次性將其種子發送到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中。其中包括切諾基族,這是美國第一個定居的部落。來自泰國、美國和愛爾蘭的農業部門以及來自哥斯大黎加、衣索比亞、黎巴嫩和其他地方的大學和研究中心也將做出貢獻。
  • 媒體揭秘全球農作物種子庫:尚無中國種子(圖)
    Haga向揚子晚報記者一一介紹庫存的種子。  9月14日,以「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中美國際科普連線活動在南京農業大學舉行。這些對人類居住的不利因素,卻可讓「種子庫」遠離各種外在威脅。但此地又不像南極那樣非常不易到達,朗伊爾城有很好的碼頭和機場,這又給各國運輸種子來此提供了便利。斯瓦爾巴群島位於北冰洋上,北極圈內,氣候寒冷,擁有永久凍土地帶。「種子庫」所在地距北極點只有1000多公裡,它也是一座天然冰箱,能使種子處於低溫環境中,這非常適合種子的長期儲藏,而不受氣溫變化的影響。
  • 北極建立全球種子庫
    據英國BBC報導,一支科學家聯盟給出了答案:深度凍結的上千個種子樣本是應對最糟糕情景的後備計劃。確保全世界最寶貴植物的存活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深埋在斯瓦爾巴北極群島山裡,科學編輯大衛·舒克曼(David Shukman)有幸能夠前往那裡一探究竟。新浪科技的編譯報導中稱,位於寒冷凜冽的北極高山上,一道混凝土門道通往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
  • 高考地理小專題——種子庫
    材料二:「末日種子庫」是挪威政府建造的一個保存全世界農作物種子的貯藏庫,.被稱為是全球農業的「諾亞方舟",種子庫建在群島永久凍土帶區的一座砂巖山內部,高於海平面130米左右。該群島對外交通主要是海運和航空運輸。
  • 末日種子庫——生物的「諾亞方舟」
    但所幸,被毀的種子在斯瓦爾巴種子庫還有備份,因此,敘利亞種子庫的相關工作人員才對斯瓦爾巴種子庫提出了取種申請。歷史上就有多個因戰爭、內亂或災害而導致基因庫被摧毀的例子,如菲律賓國家種子庫被洪水損壞,後又被一場大火燒毀;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種子庫已經完全喪失;而蘇聯的瓦維洛夫全俄植物栽培研究所亦曾遭遇過戰爭之困,其間,數名植物學家寧願餓死,也沒有捨得吃庫裡收集保存的作物種子。而斯瓦爾巴種子庫則因為其獨特偏遠的地理環境而遠離這些天災人難,被稱為當今世上最安全的基因庫。
  • 揭秘末日種子庫內部:驚嘆
    北冰洋上的斯瓦爾巴群島靜靜的躺在挪威大陸與北極的中間地帶,這裡的冬季,白雪皚皚,仿佛時間冰凍靜止,荒野上山峰壯麗冰川高聳,隨處可見警示北極熊出沒的標牌,這裡也是保證全球食物「終極未來」的「世界末日種子庫」-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坐落的地方。這座鮮有人能參觀、大名鼎鼎的末日種子庫到底什麼樣,新浪科技帶你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 記者走進北極 為您揭秘全球「農作物種子庫」
    「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位於世界最北端城市――挪威朗伊爾,可儲存22.5億粒種子,這也是中國記者首次進入「人類糧食安全最後防線」9月14日,以「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中美國際科普連線活動在南京農業大學舉行。
  • 挪威斥資升級全球種子庫
    這個全球種子庫位於挪威北部斯瓦爾巴群島,目前儲存著來自世界各地近90萬份植物種子,作為「備份」以防人類賴以生存的農作物因災難而絕種。科學家對這座「植物諾亞方舟」將要應對的「災難」的設定包括自然災害、疫病、戰爭,甚至「世界末日」。
  • 藏滿全世界種子的末日種子庫,可能是人類最重要的冰箱
    目前獲得了100多個國家的認可,是世界上最多樣化的種子庫,也有人戲稱它為「人類農業的諾亞方舟」。它藏身於斯瓦爾巴群島,位於北極與挪威之間,是人類商務航班所能到達最北的地方,除了一座像是從地底深處刺出的傾斜建築,四周只有茫茫冰雪:這個奇怪建築自然就是末日種子庫,正臉就像一臺大冰箱:
  • 「仿種子」層出不窮擾亂種子市場 亟待建立和完善圖譜庫
    然而,在素有「健康糧倉」之稱的水果蔬菜、雜糧雜豆等非主要農作物種質資源領域,各種仿冒具有智慧財產權新品種的「仿種子」層出不窮,嚴重幹擾種業市場秩序、挫傷企業研發創新積極性。我國亟待建立和完善種質資源DNA指紋圖譜庫,嚴厲打擊「仿種子」,切實保護好農業「晶片」,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人民健康安全。
  • 土耳其開始建世界第三大種子基因庫
    新華網安卡拉7月30日電(記者王秀瓊鄭金髮)土耳其將在首都安卡拉建造世界第三大種子基因庫,可保存25萬種植物的基因。該種子基因庫奠基儀式30日在安卡拉舉行,工程預計今年12月完成。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援引土耳其農業和農村事務部部長穆罕默德·邁赫迪·埃克爾在儀式上的講話說,土耳其的種子基因庫將成為世界第三大種子基因庫,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種子基因庫。它將從國內外收集並保存種子,用於科學實驗,幫助土耳其開發農業潛力。埃克爾說,土耳其擁有3905種當地植物,土應當加強對這一豐富資源的保護,減少工業化和城市化對生物多樣性的損害。
  • 科幻電影裡的「末日種子庫」真的存在嗎?
    ,直到人類找到另一個適宜生存的星球重新繁育新生命。種子庫、基因庫是科幻電影裡的「常客」了,然而這並不是科幻電影裡的虛擬事物,種子庫在地球上確實存在。種子的「諾亞方舟」為了預防人類因為戰爭或者其他突發性災害導致農業癱瘓,以及保護作物基因多樣性,全球多地均有設置種子庫,用於保存作物種子等種質資源。
  • 《流浪地球》的末日種子庫真的存在嗎?
    其中還有一個和農業有關:國際空間站將帶著一座種子庫前往宇宙深處。很多人覺得,種子庫只是科幻電影中的虛擬事物,但實際上,地球上確實存在「末日種子庫」,而且還有好幾個!地球上的種子庫什麼樣?又為什麼要建設種子庫呢?  早在2007年,挪威政府就在距離北極1000公裡的島嶼上建立了一座「種子庫」。這座「種子庫」被稱為「植物界的諾亞方舟」。
  • 世界末日來了也別怕,人類還給自己建了一個種子庫.
    再通過自動溫控系統將種子庫的溫度保持在零下 18 攝氏度,通過低溫來保存種子。。像一般的大麥,小麥,豌豆這些農作物種子可以保存 1000 年以上。這地方還是北極熊的故鄉,隨便走走就出來幾十隻北極熊,你還敢來偷盜?!注意!北極熊出沒!!!
  • 世界末日種子庫
    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是所有其他種子庫決定性的後備援助,為全球植物「備份」。當出現地區性或全球性大災難時,利用這裡精心儲藏的種子即可重新啟動農作物生產。它作為保護種子們的「終極保險」,保留著最後的希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是應對「 末日」 的, 所以人們叫它「末日種子庫」。種子庫建在斯瓦爾巴的永凍層裡,它就像一座天然冰箱, 能使種子處於低溫環境中。
  • 最後的糧倉:末日種子庫
    就在人類快要放棄希望之時,一位神秘人士公開表示,他有上百萬種作物種子,正藏在一座冰山中,那足以拯救全人類。這些種子就存在今天的末日種子庫中。冰山上的種子銀行在北極圈內,有一座島嶼名叫斯匹次卑爾根島,歸屬於挪威,島上有一座普拉塔貝格山,坐落著一個世界級的「銀行」——末日種子庫。
  • 奧利奧開始建造「末日保險庫」,位置就在種子庫旁邊
    這樣的機率幾乎不會對地面造成任何影響,而且該小行星的規模也並不大,但是奧利奧公司依然採取了防禦措施——在挪威建立了一個末日保險庫來保存餅乾。而氣候環境學家認為,人們應該憑藉這次機會認識全球種子庫,關注地球正在面臨的氣候環境難題。那麼你了解全球種子庫嗎?為什麼人類要花重金建設這個保護性場所呢? 全球種子庫裡有什麼東西?
  • 種子種苗詮釋「農有道」 錫山形成精品農業示範基地和農業產業化...
    昨天(11月27日)上午,無錫農博園正式掛上了「錫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這塊國家級牌子,這是今年江蘇唯一獲得掛牌的農業國家級產業園,憑藉的正是無錫在種子種苗領域的重大突破,以及由此推動的農業主導品種的更新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