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惡劣、寒冷、人跡罕至的挪威斯瓦爾巴群島,位於北緯78度,離北極點只有1300公裡,是地球上有人居住的最北地方。群島東部的山坡很荒涼,只有地面褐色的苔蘚頑強地生長著,顯現出一抹生機。唯一的一棟建築像小筍尖一樣從地下冒出, 看起來很不起眼,走近它,你才發現它龐大的身軀像條巨龍藏在山體裡。
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是所有其他種子庫決定性的後備援助,為全球植物「備份」。當出現地區性或全球性大災難時,利用這裡精心儲藏的種子即可重新啟動農作物生產。它作為保護種子們的「終極保險」,保留著最後的希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是應對「 末日」 的, 所以人們叫它「末日種子庫」。
種子庫建在斯瓦爾巴的永凍層裡,它就像一座天然冰箱, 能使種子處於低溫環境中。理論上,即便沒有外界維持低溫,這裡也能在200年內保持在0℃以下。種子庫比海平面高出130 米,即使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層融化,也難以將其淹沒。
在這裡,人們不用擔心種子庫被盜,因為世界末日種子庫位於島的東部,島上的北極熊多達5000多頭,比人還多。它們都是恪盡職守的「巡邏員」。
當然,你也不必擔心飢餓的北極熊「監守自盜「。工人在山上建設種子庫時,先是向內開鑿出一條長達120米的隧道,到達洞內的永久凍土帶。接著,按照美國國家黃金儲備庫諾克斯堡的安全設計模式,在隧道的盡頭修建種子庫,並在隧道和種子庫的外圍修築一層1米厚的混凝土石板,隧道面則是一個可抵抗數噸炸藥爆炸威力的密封門。
而斯瓦爾巴群島雖然主權屬於挪威,但籤署過《斯瓦爾巴條約》的國家都有權利開發。因此,它的政治地位有些特殊, 很難被地區衝突所影響。更妙的是,雖然位於北緯78度,但這裡仍然有人居住,基建設施水電齊全,還有一個機場。因此,斯瓦爾巴群島作為種子庫的所在地是再合適不過了。
走進種子庫的大門,經過一條長長的通道後,就會看見一扇鐵門,門上凝結著白色冰層。這道鐵門背後的溫度是攝氏零下8度,是種子庫的「大廳」。與「大廳」相連的有三間「 客房」 , 其中一間住了「客人」——來自墨西哥、加拿大、菲律賓、肯亞等100多家的小麥玉米等25萬種農作物種子的樣本,共約一億顆種子,靜靜地躺在-18℃的「客房」裡。
種子能保存多久? 沒人知道。世界末日種子庫的環境的確能避免絕大多數的自然災害,但它仍然難以對抗氣候變化。當永凍土不再凍,溫度升到0℃以上,種子就會很快爛掉。那另外再建一個避難所?但斯瓦爾巴群島在環境、人力、運輸效率,甚至政治上已經是最優的地點了。
人類如果還不節制自己的行為,那麼地球的末日可能真的會到來,到時,又豈是一座末日種子庫所能拯救的。其實,建立末日種子庫更大的意義在於告訴我們,「和平」「環保」不再是抽象的字眼,而是飽含深情,充滿期盼,像是一顆種子, 深深扎入我們的心中。當人人心中的環保之花、和平之花競相綻放,結出碩果纍纍,我們也就永遠不用開啟這兒的末日種子庫,不用裡面的種子拯救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