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打造世界第二大「末日種子庫」

2020-12-01 人民網四川站

原標題:中國打造世界第二大「末日種子庫」

  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深處,矗立著一個神秘的高科技建築——「末日種子庫」,那麼中國有沒有這樣一座「末日種子庫」呢?如今我們可以欣慰地回答:有!近日,中國的大科學工程——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簡稱種質資源庫)首次揭開神秘面紗。

  規模

  世界第二大野生植物種質庫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位於昆明北郊黑龍潭的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裡,這裡保存著來自國內外的大量野生植物種子,三萬多種植物以及豐富的動物種質資源在這裡得以「多世同堂」。這裡是中國第一座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也是目前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種質庫。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兩個按國際保存標準建設的保藏設施之一,曾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項目。

  據報導倡議創立這座「種子保險庫」的,是已故著名植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徵鎰先生。中國野生植物資源豐富。「一個物種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一個基因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興盛。」

  雜交水稻的成功培育,除了袁隆平等科研人員的艱苦努力,離不開「天幫忙」——天然存在的雄性不育水稻,讓水稻雜交實驗成為可能。隨著人類活動的影響等因素,不少野生物種正在走向瀕危。「有很多物種,人類還沒來得及搞清楚它的作用,就因為人類的影響而消失了。」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主任李德銖介紹。

  工作

  搶救了近百種瀕危珍稀植物

  保存種質資源,並非僅僅保護一個物種那麼簡單。充分挖掘,往往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紐西蘭「奇異果」,源自原產中國的獼猴桃;佔據中國市場90%份額的香水月季,源自原產中國的野生月季;原產中國的野生大豆,經美國改造為轉基因大豆後,又迅速佔據了中國大豆市場。

  「種質資源庫不僅保存植物種子,也是搶救性收集和保存野生植物離體材料、DNA、動物細胞和微生物菌株等遺傳材料的重要裝置。目前,種質資源庫已搶救性收集和保存了各類種質資源20305種、210444份」,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所長孫航表示。包括4000種13178份中國特有植物種子,數千種重要農作物野生近緣種種子,近百種442份珍稀、瀕危植物種子。

  「尤其要說的是,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將立足中國西南作為辦所方針,目前已收集保藏了來自青藏高原的15337份種子,青藏高原植物種質資源『家底』基本摸清」,孫航介紹,此外,通過與英國和國際混農林業中心的國際合作,他們還收集保藏了來自世界上45個國家的1197份重要植物種子。

  收集

  為了保證種子質量全程手工

  一粒種子從野外採集回來,需要經歷鑑定、籤收登記、初乾燥、清理、X光檢測、二次乾燥、分裝入庫、萌發實驗等步驟。「有次採集火麻樹種子,樹枝上的毒刺讓我們所有人手臂紅腫,刺痛好幾天才消失。」種子採集員蔡傑說,野外採集危險不少,遇到過野獸、毒蛇,被紅火蟻、山螞蟥、馬蜂咬就是家常便飯了。像他一樣的專職採集員,一年大概要在野外採集100多天。

  採集種子有很多講究,一般要求每種植物採集最少2500粒,最佳為2萬粒左右。但是要保證採集量不超過原產地種子的20%,避免破壞植物的種群結構。有時,為了採集到足夠量的種子,他們不得不從山腳採到山頂。

  「為了保證種子質量,晚上回到駐地時,經常需要將採集到的種子拿出來攤晾,如果第二天需要轉移到另一個地方採集,早上出發前需要將攤晾開的每一份種子打包收好,每次光將種子攤開或分類打包就需要個把小時。」蔡傑說。

  採集回的種子並不能馬上入庫,首先需要乾燥並清理,工作人員會用篩網一遍遍地脫離並過濾掉果皮、去掉空癟種子和殘渣。常與蔡傑一同採集種子的張挺介紹,實驗室配備了設備,但大多數時候為了儘量減少對種子的損壞,手工清理幾乎是唯一的選擇。「另外,有些種子很小,像蘭科植物的種子就幾微米大小,機械清理容易造成種子浪費。」

  種子

  每隔5到10年出庫重新檢驗

  為了保證入庫種子數達標,還需要對種子進行計數。「種子計數可不能靠一顆顆數,我們抽取部分種子稱重,得出種子的平均重量,通過稱重來確定種子粒數。」種子管理員何華傑說。稱重過後的種子就會進入主幹燥間,在溫度15攝氏度、溼度15%的環境中待滿一個月後,種子的含水量可以降到5%左右,在低溫、乾燥狀態下,種子會進入「休眠期」,達到進入種子庫的條件。

  不管春夏秋冬,種子庫都保持零下20攝氏度的恆溫,在這裡,種子可以存活幾十年甚至上千年。

  為了確保種子有活力,每隔5年或10年,會進行一次種子萌發實驗。辛苦採集的種子萌發成的小苗並不會被浪費,「我們會將萌發的小苗發到研究所的網站上,植物園和研究組都可以申請使用,昆明植物園中的不少植物就是來自種子庫。」楊娟說。國家一、二級珍稀瀕危植物如喜馬拉雅紅豆杉,中國特有的珙桐、滇桐等被優先保存。綜合新華社、《科技日報》報導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相關焦點

  • 中國打造世界第二大「末日種子庫」: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2015年9月,位於挪威北極地區「植物諾亞方舟」——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在建成7年多後首次提取種子備份,這一申請來自戰火中的敘利亞。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儲存著來自全球各地數十萬份植物種子的「備份」,以防人類賴以生存的農作物因災難而絕種。科學家對這座「植物諾亞方舟」將要應對的「災難」的設定,包括自然災害、疫病、戰爭,甚至「世界末日」。
  • 中國種子庫世界第二大
    挪威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儲存著來自全球各地數十萬份植物種子的中國也有這樣一座「末日種子庫」——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位於昆明北郊黑龍潭的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這裡是中國第一座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也是目前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種質庫。
  • 中國也有「末日種子庫」,世界第二大哦!
    種子並不是拿來就直接入庫保藏。一般種子從野外採集回來後,要先用篩網一遍遍過濾果皮,去掉空癟種子和殘渣。儘管有實驗設備,但為了儘量減少對種子的損壞,這一過程大多數時候得手工完成。入庫的種子數量也有嚴格要求,但不是一顆顆數,而是抽取部分種子稱重,得出種子平均重量,通過稱重來確定種子數量。
  • 世界末日種子庫
    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是所有其他種子庫決定性的後備援助,為全球植物「備份」。當出現地區性或全球性大災難時,利用這裡精心儲藏的種子即可重新啟動農作物生產。它作為保護種子們的「終極保險」,保留著最後的希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是應對「 末日」 的, 所以人們叫它「末日種子庫」。種子庫建在斯瓦爾巴的永凍層裡,它就像一座天然冰箱, 能使種子處於低溫環境中。
  • 地球最後的備份,人類末日的希望——探秘世界最大種子庫
    在郎伊爾城旁邊一座砂巖山內部,有一座「世界末日種子庫」,它的正式名稱為挪威斯瓦爾巴末日種子庫建造這個「世界末日種子庫」是為了在「世界末日」真的來臨之際,使用它所儲備的作物種子保證食物供應。這些災難包括各類自然災害及人為破壞,比如全球氣候變暖或者核戰爭、恐怖主義。所以它也被稱為是農作物的諾亞方舟。
  • 《流浪地球》的末日種子庫真的存在嗎?
    央廣網北京2月18日消息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導,春節期間,電影《流浪地球》非常火,裡面有很多未來科技都讓觀眾感到十分新奇。其中還有一個和農業有關:國際空間站將帶著一座種子庫前往宇宙深處。很多人覺得,種子庫只是科幻電影中的虛擬事物,但實際上,地球上確實存在「末日種子庫」,而且還有好幾個!地球上的種子庫什麼樣?
  • 末日種子庫——生物的「諾亞方舟」
    「末日種子庫」貯存的各種種子而原本在北極默默無聞的「末日種子庫」之所以走進公眾的視野,是因為它最近面臨著建庫7年以來的首次開庫取種的申請。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10年的報告,目前全世界有1,750座種質庫,保存著各類農作物種質資源共計740多萬份(含復份),其中種子約佔90%。而中國最大的作物種子庫——國家作物種質庫則坐落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現長期保存150 餘種作物,725種、36 萬份種質資源。
  • 世界最後希望的「末日種子庫」進水了……
    在距離北極點約1000公裡的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一處山洞中存在著一個名為「末日種子庫」的巨大建築,其中存放著約1億粒世界各地的農作物種子。同時,該種子庫堪稱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儲存庫,其安全性堪比美國國家黃金儲藏庫,甚至可以抵禦地震和核武器。不過,「末日種子庫」近日卻沒能抵禦水的進犯。
  • 科幻電影裡的「末日種子庫」真的存在嗎?
    圖源網絡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有三個兩百多平方的恆溫庫房,庫房使用空調保持-18°C的恆溫,庫房的牆壁是一米多厚的混凝土,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溫的效果,另一方面,堅固的山體和厚重的牆壁可以保護這些庫房裡的種子抵禦核武器的攻擊。之所以得名為「末日種子庫」,是希望它可以扛過人類的核戰爭或者一些大的自然災害,幫助人們快速地恢復受損的農業。
  • 科學史上365天——末日種子庫
    這頭「怪獸」身負全人類的重任,是確保人類糧食安全的最後一個堡壘,是能在地球危難時刻拯救全人類的地方,是人類長久生存的保障,它就是被稱作「植物諾亞方舟」的「末日種子庫」。2006年世界種子基金會和挪威政府聯合斥資911萬美元修建末日種子庫,於當年6月19日奠基,歷時一年半,於2008年2月27日建成。
  • 最後的糧倉:末日種子庫
    就在人類快要放棄希望之時,一位神秘人士公開表示,他有上百萬種作物種子,正藏在一座冰山中,那足以拯救全人類。這些種子就存在今天的末日種子庫中。冰山上的種子銀行在北極圈內,有一座島嶼名叫斯匹次卑爾根島,歸屬於挪威,島上有一座普拉塔貝格山,坐落著一個世界級的「銀行」——末日種子庫。
  • 揭秘末日種子庫內部:驚嘆
    北冰洋上的斯瓦爾巴群島靜靜的躺在挪威大陸與北極的中間地帶,這裡的冬季,白雪皚皚,仿佛時間冰凍靜止,荒野上山峰壯麗冰川高聳,隨處可見警示北極熊出沒的標牌,這裡也是保證全球食物「終極未來」的「世界末日種子庫」-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坐落的地方。這座鮮有人能參觀、大名鼎鼎的末日種子庫到底什麼樣,新浪科技帶你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 藏滿全世界種子的末日種子庫,可能是人類最重要的冰箱
    它藏身於斯瓦爾巴群島,位於北極與挪威之間,是人類商務航班所能到達最北的地方,除了一座像是從地底深處刺出的傾斜建築,四周只有茫茫冰雪:這個奇怪建築自然就是末日種子庫,正臉就像一臺大冰箱:許多人認為,這座「末日種子庫」只有在末日才會派上用場,就像是流浪地球設計的那樣,被帶到新家園,然後開墾種植收割吃飯。但事實並非如此,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針對的,更多是世界各地其他的種子庫,怕它們翻車把自己的藏品都給弄沒了。其實全球有超過1700個基因庫,但不少都有著安全隱患。
  • 末日倖存者怎麼重啟地球?別怕,科學家為你備好了「末日種子庫」
    電影《流浪地球》中,人類除了第一計劃流浪地球外,還有第二計劃:載著地球生物基因以及種子的飛行艙獨立飛行,直到尋找到下一顆宜居星球。然而你知道嗎?在地球上真的有一個地方儲存著全世界所有的種子,以供地球遭遇不測時,倖存的人能依靠這裡的種子繼續繁衍生息。
  • 敘利亞戰爭促使北極世界末日種子庫首次開庫取種
    據外媒報導,官方宣布,敘利亞戰爭促使他們不得不首次從「世界末日種子庫」中取出種子。
  • ...這就是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人們稱其「為世界末日而準備」的...
    這裡就是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人們稱其「為世界末日而準備」的「種子方舟」。  「種子銀行」的備份  根據估算,目前世界上有200多萬種可食用的植物,包括10萬種稻米、1000多種香蕉……這些農作物的種子,小如罌粟花種子,大如椰子,都蘊含著無價的植物DNA。然而,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估計,地球上農作物物種已經消失了75%。
  • "世界末日種子庫「 獲得新的種子樣本!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如今,挪威所謂的「世界末日」種子庫正在接收自2019年重大升級以來的最大種子樣本。
  • 挪威世界末日種子庫 種子入庫全程探秘
    挪威世界末日種子庫種子入庫全程探秘 2012-08-07 12:41
  • 世界末日來了也別怕,人類還給自己建了一個種子庫.
    曾經有人預言 2011 年 5 月 21 日是世界末日, 2012 年 12 月 21 日是世界末日,2017 年 8 月 21
  • 大名鼎鼎的末日種子庫到底長啥樣? 跟我來!
    ,這裡的冬季,白雪皚皚,仿佛時間冰凍靜止,荒野上山峰壯麗冰川高聳,隨處可見警示北極熊出沒的標牌,這裡也是保證全球食物「終極未來」的「世界末日種子庫」——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坐落的地方。末日種子庫一年只開啟2-3次,新浪科技跟隨華大基因的考察團隊,是世界末日種子庫首次迎來的中國媒體團,種子庫的負責人特意從德國總部飛過來,單獨為我們開啟了一次大門。平時這裡基本無人值守,依靠內部的攝像頭和傳感設備與挪威政府的網絡相連接檢查安全,另外由於斯瓦爾巴群島遠離大陸,如果有人過來偷取種子,進出並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