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看看新聞5月21報導,挪威政府於2008年投入使用的斯瓦巴爾全球種子庫(也稱「末日種子庫」),保存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植物種子。種子庫的目地是當地球因受隕石撞擊或核戰等全球災難的時候,避免導致物種滅絕。不過,受全球變暖影響,北極地區溫度急增,致使永久凍土融化,雪水湧入種子庫入口並結冰。
入口景象對比:冰雪融化前後(來源:資料圖)
挪威官員阿希姆表示,北極地區去年平均溫度較正常水平高出逾7攝氏度,在導致部分永久凍土融化的同時,還引發融冰和暴雨。雪水湧入種子庫入口並結冰,但尚未波及存儲種子的地點。他們正全天候監察種子庫的情況,同時為100米長的種子庫隧道入口加裝防水設備。
通往種子庫存儲室的隧道
神秘的末日種子庫
看過電影《2012》的都知道,為了防止因一場大洪水帶來的世界末日,致使人類和地球上其它物種的滅絕,人類建造了體型龐大的方形船隻「諾亞方舟」。以幫助人類和地球其它生物在末日來臨那天,得以繼續生存下去。故事原型來自《希伯來聖經·創世紀》,在原故事中人類花費了120年才建成「諾亞方舟」,藉助「諾亞方舟」保護,人類逃過一劫。
末日災難科幻電影《2012》中建造的「諾亞方舟」
據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網站報導,種子庫最初的設想誕生於2004年的國際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公約。2005年6月,挪威政府正式提議「諾亞方舟世界種子計劃」,這個工程得到聯合國糧農署的支持。挪威政府負責籌資,由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全球農作物多樣性信託基金會及義大利國際生物多樣性學術團體出資,全球農物多樣性信託基金幫助管理種子和負責日常運營。前期建造費用約為300萬美元,每年運營費用10萬—20萬美元,2006年6月正式破土動工。
2008年2月26日,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舉行了正式啟用剪裁儀式,第一批存入種子庫的種子包含26.8萬種作物種子,其中就有來自美國、加拿大、韓國等123個國家的大米種子。
2008年2月26日,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剪裁儀式
安全有保障
科學家在工程選址和設計上,坐落於北極圈極點1000多公裡的斯瓦巴爾山,因其地理位置偏遠可遠離各種外在威脅;氣候寒冷,擁有永久凍土地帶,有利於種子保存。成為種子庫首選址。將種子庫建造在永久凍土帶的地下,常年維持著零下18度。位置高於海平面130米左右,即使格林蘭的冰蓋融化或南極洲的冰層完全消融,海平面上升,也不會被淹沒。
被凍冰覆蓋的通往種子庫的大門(來源:Veritasium真理元素頻道)
根據Veritasium(真理元素)頻道製作的《走進斯瓦巴爾全球種子庫》這期實節目的實地考察顯示,在安全性上,從入口到三個庫存間,有著一條100餘米的隧道,隔著5道門。可承受芮氏6.2級地震和原子彈攻擊。因為處於永久凍土層,即使電源被切斷,冷卻系統停止工作,種子庫也能保持常年低溫。
而且據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網報導,除了上述提及的建築本身在設計建造上具有極高的安全性外,種子庫入口隧道中還配有武裝巡邏警衛,以保護種子庫的日常安全。
站在種子庫隧道中的武裝巡邏警衛
是誰在儲存種子?信息可公開檢索
雖然斯瓦巴爾全球種子庫建造費用以及日常維護費用昂貴,但是其中的庫存位置卻是免費提供給各個「儲蓄者」。儲蓄者通常以國家為單位,保存著來自全世界各個國家各種各樣的作物種子。運行模式上,基本上和銀行金庫差不多。「儲蓄者」將種子密封包裝好,運到種子庫。工作人員會檢查包裝裡是否有別的危險物,但是不會打開儲存種子的容器進行檢查。但是每個「儲蓄者」存儲在這裡的種子,信息都是公開的。每個包裝上都有各個國家的標識,通過上面的數字,以及建立的資料庫進行檢索,可以得到種子的詳細信息。
綜合性種子庫(來源: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網站)
來自朝鮮的種子,通過上面的數字可檢索種子詳細信息(來源:Veritasium真理元素頻道)
來自加拿大的種子(來源:Veritasium真理元素頻道)
根據Veritasium(真理元素)視頻中採訪工作人員得知,依照最初設計,這個種子庫能存儲300萬種不同植物的種子,而且每種植物的種子都會超過500粒。所以,將會有超過10億粒種子存儲於此。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這個種子庫,不接受轉基因作物。
據合肥地鐵報報導5月22日,截至目前為止,該種子庫已儲有82.5萬個品種。
此外,根據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網報導,種子庫中儲存的種子只有在原始來源地的作物被毀的情況下才能出庫再使用。並且來源地之外的地區想要使用的話,須獲得來源地的允許。全球農作物多樣性信託基金執行總裁卡裡-福勒說,「我認為,事實上對於農作物的多樣性來說每一天都是世界末日。 大多數人都認為這個種子庫是我們建好了用來等待世界末日的來臨的。但是,它真正意義卻是作為一個種子備份計劃而存在。我們每天都會失去數不清的物種,這需要我們在還來得及的時候為一些瀕危的物種建立起保護措施。」
觀察者網綜合看看新聞、合肥地鐵報等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