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變暖速度全球最快 凍土融化差點把「末日種子庫」毀了

2020-12-01 紅星新聞

2014年,馬克·薩巴蒂尼注意到自己公寓的牆壁開始裂縫。然後,一個神秘的隆起出現了他的臥室裡,公寓樓的公共樓梯也變得彎曲了。「門窗也沒法關上了,」他說。

馬克·薩巴蒂尼的公寓樓因凍土融化而出現裂縫 圖據CNN

薩巴蒂尼生活在世界上最北端的城鎮朗伊爾城,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的首都,距北極僅800英裡(約1287.5公裡)。據CNN新聞3月26日報導,多年來,永久凍土為朗伊爾城提供了像混凝土一樣堅硬的地基。然而,堅實的永凍土層如今正在迅速融化,開始危及朗伊爾城居民的生命安全,以及坐落在此的「諾亞方舟種子庫」。

朗伊爾城是世界上最北端的城鎮 圖據CNN

末日種子庫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北極永久凍土深處,有這樣一座冰封地窖存放著100多萬份生物種子「備份」樣本,以防人類賴以生存的農作物因災難而絕種。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於2008年2月26日正式投入使用。該種子庫由挪威政府出資建造,其運營合作夥伴還包括總部設在德國波恩的全球農作物多樣化基金會和總部設在瑞典阿爾納普的北歐基因資源中心。根據世界環保聯盟的統計,有13%的植物物種可能滅絕,美國科學家則說,真實比率可能高達47%。有人開始擔心,一旦農作物大量滅絕,人類該怎麼辦?這就是全球種子庫成立的初衷,它必須能抵抗天災人禍,即使核戰爭爆發、小行星撞地球這樣的「世界末日」來臨,也能屹立不倒。全球種子庫最終選址斯瓦爾巴群島(斯瓦爾巴意為「寒冷的海岸」),這裡距離北極約1000公裡,屬於永久凍土帶,遠離人類紛爭,被認為是「末日糧倉」的理想場所。這個種子庫通常被稱為「諾亞方舟種子庫「,也叫「末日種子庫」

「末日種子庫」坐落在朗伊爾城的不遠處 圖據CNN

這裡的變暖速度全球最快

到本世紀末,朗伊爾城的平均氣溫預計將上升7至10攝氏度,降雨量將增加40%至65%

2018年北極冰層覆蓋面積明顯少於1980年 圖據CNN

挪威氣象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關於斯瓦爾巴特群島新報告的編輯恩格爾·漢森-鮑爾表示,朗伊爾城的氣候變暖速度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城鎮都快。這是因為北極正加速變暖——隨著氣溫上升,冰雪覆蓋面積減少,反射的陽光減少,更多的太陽能被已暴露的較暗表面吸收。

1900年,朗伊爾城的年平均氣溫為-7.8℃,自那以後,氣溫上升了3.7℃。而在此期間,全球平均氣溫上升約1℃。如今,這個城鎮正越來越多地經歷氣溫超過零度的日子,漢森-鮑爾表示:「所有預測都表明,這一趨勢將持續下去。」

這份斯瓦爾巴特群島的新報告指出,根據全球碳排放水平,到本世紀末,朗伊爾城的平均氣溫預計將上升7至10攝氏度,降雨量將增加40%至65%

天氣不僅越來越熱,而且越來越潮溼。

漢森-鮑爾說,在20世紀末,朗伊爾城的年降雨量約為200毫米。但在過去的十年裡,該鎮每天都有50毫米的暴雨。

最令人擔憂的是,永久凍土的融化可能會加劇全球變暖。一名北極氣候科學家弗蘭斯-簡·帕門提爾說:「永久凍土含有大量的碳,足以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一倍。」

如今,不斷變化的氣候正危及著整個朗伊爾城和斯瓦爾巴特群島。

氣候災害頻發讓當地人流離失所

鬆軟的地面使公寓開始下沉,雪崩還導致人員傷亡發生

薩巴蒂尼說,自己的公寓受損是因為鬆軟的地面使它開始下沉。由於當地人的住宅都建在永久凍土之上,在更溫暖、更潮溼的氣候條件下,它們正迅速開裂。

2017年春天,克裡斯蒂安·哈伯納把她的海邊小屋用一個巨大的雪橇,搬到了距離海岸80米的內陸點。因為氣候變暖,讓她的家變得潮溼了,正迅速被海水侵蝕。她說,2016年冬天,巨浪在一天之內就侵蝕了13米的海岸。這使得她的小屋距離水邊僅有4米。

哈伯納的小屋被裝載在雪橇上運到內陸一個安全的地方 圖據CNN

和哈珀納家一樣,朗伊爾城的許多建築都建在沉入永久凍土的木柱子上,在新的氣候條件下,柱子變得潮溼並開始腐爛,破壞了房屋的穩定性,讓它們脆弱無比。

然而,最危險的是,被暴雨衝刷後,發生在這片退化的永久凍土上的雪崩

2015年12月,一場猛烈的風暴引發了雪崩,從山上呼嘯而下的來冰雪和巖石砸向房屋,造成一名42歲的男子和一名兩歲的女孩死亡。

2015年12月雪崩發生後,搜救人員正在工作 圖據CNN

克裡斯蒂安·哈伯納說,自己的狗在2016年的一場泥石流中死裡逃生。2017年,朗伊爾城發生了第二次大雪崩,摧毀了更多房屋。

「我們不能再相信永久凍土了,」挪威公共建築機構(Statsbygg)的公關經理海格·阿希姆說道。這家挪威政府的房地產機構,擁有朗伊爾城75%的建築。

Statsbygg正在距離山坡安全距離的地方建造60套公寓,並評估當地有多少房產需要拆除和更換。新住宅使用的不再是木柱,而是貫穿永久凍土打入基巖的長鋼柱。此外,這些建築還配備了傳感器,可以監測溫度、降雨和房屋移動,並向有關部門通報任何令人擔憂的變化。「我們不會冒任何風險,」阿希姆說道。

對一些人來說,建造新房屋的速度還不夠快。2016年2月,在市政府下令立即疏散之後,薩巴蒂尼不得不離開他的公寓。在朋友的幫助和經濟支持下,他一直住在朗伊爾城,但其他人就沒那麼幸運了。

薩巴蒂尼說,由於氣候災難造成的破壞和人員疏散,人們很難買到負擔得起的空置公寓。他的一些朋友被迫離開朗伊爾城,還有一些人只能住在露營地或船屋之類的非住宅建築裡。

諾亞方舟種子庫也面臨生存挑戰

用1170萬美元重建隧道,是原建築成本的兩倍多

在朗伊爾城外,有一座必須不惜一切代價保護的建築——斯瓦爾巴特全球種子庫。斯瓦爾巴特全球種子庫,也就是「諾亞方舟種子庫,這裡儲存著全球上百萬份農作物種子。這些種子的來源地囊括了世界上的每個國家,品種包括小麥和大米等日常主食,以及極度瀕危的百慕達豆等稀有物種。它的創建是為了地球因受隕石撞擊、核戰氣候變化等全球災難發生時,充當後備力量,避免導致物種滅絕。

斯瓦爾巴特全球種子庫又被稱為「末日種子庫」 圖據挪威通訊社

「這個種子庫是農作物生物多樣性的終極故障保險,」全球農作物多樣性信託基金執行董事瑪麗哈加表示。該基金於2008年與挪威政府合作建造了這座「植物諾亞方舟」。

「末日種子庫」 已收集了超100萬類的種子 圖據視覺中國

哈加介紹道,在計劃建造時,朗伊爾城就是建造種子庫的最佳地點,因為該地區不容易發生火山或地震,或其他氣候災害。種子庫坐落在深山之中,有一條120米長的隧道可以進入。由於氣候原因,更容易讓地下室的空氣保持在所需的零下18攝氏度。

然而,這座諾亞方舟開始運營時,問題就開始顯現出來了。如今,由於當地氣候快速變暖,末日種子庫也面臨著極大的生存挑戰。

通常,受建築工程影響的永久凍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重新凍結。哈加說,但出乎意料的是,種子庫入口隧道周圍的地面再也沒能重新結冰。

2016年10月,永久凍土融化使得雪水湧入種子庫,融水淹沒了隧道一半的地面,隨後被凍結成冰塊。哈加說,雖然水沒有侵入種子,但「我們知道必須採取行動」。挪威公共建築機構(Statsbygg)立刻開啟了約1170萬美元的重建工作,是原建築成本的兩倍多。

「我們用防水混凝土隧道代替了鋼入口隧道,」挪威公共建築機構(Statsbygg)的公關經理海格·阿希姆說道。Statsbygg還將隧道內的產熱電氣設備轉移到一個單獨的設備上,並挖了溝渠來分流融水。然後將含有冷卻劑的管道穿過土壤,並在隧道頂部鋪上防凍墊,幫助永久凍土保持凍結狀態。

這裡的野生動物也跟著氣候變暖遭殃

極地鱈魚隨著冰層一同消失,馴鹿、北極熊都在忍飢挨餓

在過去30多年裡,挪威極地研究所國際主任、朗伊爾城居民金·霍爾曼一直在觀察這座曾經的煤礦小鎮的景觀變化。

今年2月,他說:「每年的這個時候,峽灣上都會有一米厚的冰。而現在,這裡一年四季都是開放水域。」曾經在峽灣中遊泳的極地鱈魚,隨著它們賴以生存的冰層也一同消失了。現在,大西洋鱈魚出現在了這裡。

陸地上的動物無法遷移,飢餓難耐的馴鹿也很常見,霍爾曼說:「在冬天,馴鹿用前腿跺地,把雪弄走,以便吃草。但如今下雪天被越來越多地雨天所取代。當雨水接觸地面時,就會結冰,而馴鹿無法破冰吃到草。」

這裡的馴鹿有被餓死的危險 圖據CNN

北極熊也在挨餓。「浮冰在夏天與陸地分離,」霍爾曼解釋說。「如果熊錯過了這趟旅程,它們就會被困在岸邊度夏。」無法在浮冰上尋找環斑海豹,北極熊只能在懸崖上捕食蛋來度過溫暖的月份。「但現在,由於冰斷裂得更早,持續的時間更長,北極熊遇到了食物短缺。」

金·霍爾曼認為,朗伊爾城的故事是對世界其他地區的「預警」,這類極端事件的強度和頻率不斷增加「需要關注」。

在朗伊爾城,雪崩徹底改變了這個偏遠小城鎮的氣氛。「我們認為自己是能夠『經受住風暴』的人,但這種信心已被焦慮所取代。」霍爾曼說道。「大自然的殘酷曾經為這裡帶來歡樂,但現在卻讓人們感到恐懼,」

紅星新聞記者 徐緩 編譯自CNN

編輯 包程立

相關焦點

  • 位於挪威的「世界末日種子庫」隧道入口被淹 因全球氣候變暖
    據看看新聞5月21報導,挪威政府於2008年投入使用的斯瓦巴爾全球種子庫(也稱「末日種子庫」),保存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植物種子。種子庫的目地是當地球因受隕石撞擊或核戰等全球災難的時候,避免導致物種滅絕。不過,受全球變暖影響,北極地區溫度急增,致使永久凍土融化,雪水湧入種子庫入口並結冰。
  • 全球變暖 挪威斥巨資升級「世界末日」北極種子庫
    挪威政府23日表示,計劃斥資1300萬美元(約合8200萬人民幣)升級改造十年前在北極附近建造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以防止人類賴以生存的作物因災難絕種。挪威農業和食品部長喬恩·格奧爾格·戴爾表示,施工將很快開始。戴爾解釋說:「保護所有對全球糧食安全至關重要的遺傳物質是一項重大而艱巨的任務。」
  • 世界末日種子庫
    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是所有其他種子庫決定性的後備援助,為全球植物「備份」。當出現地區性或全球性大災難時,利用這裡精心儲藏的種子即可重新啟動農作物生產。它作為保護種子們的「終極保險」,保留著最後的希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是應對「 末日」 的, 所以人們叫它「末日種子庫」。種子庫建在斯瓦爾巴的永凍層裡,它就像一座天然冰箱, 能使種子處於低溫環境中。
  • 最後的糧倉:末日種子庫
    末日種子庫由挪威政府出資建造,目前儲存著大約1億顆、上百萬種來自世界各地的農作物種子。無論是常見的品種,比如市面上的大米,還是特有的種類,比如白鷹玉米,這裡都應有盡有。因為有專門的製冷系統,這裡的種子可以常年保存在-18℃的環境中,小麥、大麥等重要農作物的種子可以保存1000年之久,生存能力最強的高粱種子甚至能存放1.95萬年。
  • 「末日種子庫」所在地的氣溫剛剛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根據科學研究,北極地區全球變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區的兩倍。氣象學家Kristen Gislefoss告訴法新社,該群島連續第二天下午氣溫達到21.2攝氏度(70.2華氏度),略低於1979年記錄的21.3攝氏度。但在下午晚些時候,當地時間下午6點左右,氣溫達到了21.7攝氏度,創下了新的紀錄。
  • ...這就是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人們稱其「為世界末日而準備」的...
    」的「種子方舟」  在北極的斯瓦爾巴群島,有數萬粒種子沉睡在極地凍土之下,即便爆發核戰爭或遭受恐怖分子襲擊,即便南極冰蓋融化,桑田化為滄海,也無法驚擾它們的夢。這裡就是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人們稱其「為世界末日而準備」的「種子方舟」。  「種子銀行」的備份  根據估算,目前世界上有200多萬種可食用的植物,包括10萬種稻米、1000多種香蕉……這些農作物的種子,小如罌粟花種子,大如椰子,都蘊含著無價的植物DNA。然而,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估計,地球上農作物物種已經消失了75%。
  • 「末日種子庫」——保存人類生存命脈「備胎」的神秘處所
    在北極圈內距離極點1000多公裡的山體中,有一座「末日種子庫」,裡面存放著約1億粒來自世界各地的農作物種子這看起來很像是科幻劇才會中出現的建築物,卻是現實版的「植物諾亞方舟」,被稱之為「人類最後的希望」這個「末日種子庫」的建立,是挪威政府為了世界應對發生大規模災害提前做的準備如果有一天,「世界末日」真的來臨不論是氣候變化
  • 氣候變化致糧食危機逼近,北極「世界末日種子庫」再添六萬顆種子
    據法新社2月25日報導,本周二(25日),位於北極的「世界末日種子庫」將開始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6萬顆種子樣本,至此,該庫中的種子數量將達到105萬顆,以保存人類世界的最後火種。這一批種子的數量達到了該庫歷年來接收的每批種子數量之最,它們來自巴西、美國、德國,摩洛哥、馬裡、以色列和蒙古等國,會被保存在防水的地下倉庫中。
  • 人類活動禍及末日種子庫!研究警告:當地或成全球變暖重災區
    一些科學家們確實擔憂人類的未來會出現這種情況,因此科學家們於2008年建起了「末日種子庫」,這是一個集中了世界各國農作物的種子庫,為的是確保全球人類在面臨末日危機時保護糧食作物的安全,從而在人類危機關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約1 億粒世界各地的農作物種子被保存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斯匹次卑爾根島的一處人工建造的零下18 攝氏度的地窖內。
  • 世界末日種子庫真固若金湯?新報告稱:本世紀末將變得岌岌可危
    事實上科學家對環境的擔憂並非多餘,因為地球真的變得越來越溫暖,世界各地多處冰川已經出現了不可逆融化,全球氣候也因此而發生了較大變化。氣候環境的變化必然會造成大量植物和動物的滅絕。今年剛剛過去的厄爾尼諾現象大家也已經見識到了。為了以防人類賴以生存農作物物種的突然滅絕,早在2008年,挪威在距離北極只有1000公裡的斯瓦爾巴群島的冰土層中建造了一個「世界末日種子庫」的世界級種子庫。
  • 挪威人類「末日種子庫」遭遇進水—新聞—科學網
    因永凍土層意外融化,位於挪威北部的「末日種子庫」遭遇進水。
  • 高考地理小專題——種子庫
    材料二:「末日種子庫」是挪威政府建造的一個保存全世界農作物種子的貯藏庫,.被稱為是全球農業的「諾亞方舟",種子庫建在群島永久凍土帶區的一座砂巖山內部,高於海平面130米左右。該群島對外交通主要是海運和航空運輸。
  • 千年細菌重現人間、世界末日種子庫岌岌可危...大自然開始了對人類的無聲反擊
    但隨著全球變暖氣候下夏日熱浪的出現,永久凍土開始融化。這就使得馴鹿屍體暴露,炭疽桿菌重見天日,並復活釋放到附近的水和土壤中。病菌傳染式地侵入附近放牧馴鹿,造成2000多隻馴鹿死亡。一位居住在凍原北極圈內亞馬爾半島的12歲男孩因感染炭疽而死亡,同時至少有20位當地人也因此住院治療。
  • 科學史上365天——末日種子庫
    經過數道防爆門之後,你就會發現,這裡隱藏著一個規模巨大的地下世界。它可以抵禦地震、核輻射和核武器爆炸,其安全性堪比美國肯塔基州國家黃金儲備庫納克斯堡。它高出海平面130米,即使全球變暖、南北極冰層全部融化,也不能將這裡淹沒。
  • 全球種子庫,一座神秘的建築,被稱為末日穹頂
    有這樣一個神秘的地方,叫做「全球種子庫」,位於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科學家們意識到了種子基因庫的重要性。另外,建築位置高出海平面130米,用以應對氣候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謂想得非常周到。200萬種,約1億粒種子,包含全球已知的所有重要農作物種子。
  • 地球最後的備份,人類末日的希望——探秘世界最大種子庫
    在郎伊爾城旁邊一座砂巖山內部,有一座「世界末日種子庫」,它的正式名稱為挪威斯瓦爾巴末日種子庫建造這個「世界末日種子庫」是為了在「世界末日」真的來臨之際,使用它所儲備的作物種子保證食物供應。這些災難包括各類自然災害及人為破壞,比如全球氣候變暖或者核戰爭、恐怖主義。所以它也被稱為是農作物的諾亞方舟。
  • 氣候變暖或喚醒極地凍土裡的致命病毒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不斷加劇,南北極在加速變暖,北極變暖速度更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長此以往持續下去,永凍層常年凍結的狀態就有可能被打破。2016年,北極融水滲入了距離北極點約1000公裡的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一處山洞中。這裡是世界末日種子庫,數以百萬計收集到的種子被無限期地凍結在此,這是人類在全球農作物因大災難而規模性損失的情況下重啟農業的一種保障。
  • 末日倖存者怎麼重啟地球?別怕,科學家為你備好了「末日種子庫」
    由於包含的植物種子種類較多,數據較全,因此被人們稱為「末日種子庫」「諾亞方舟種子庫」。看到這裡,你有沒有想要保存種子的衝動呢? 末日種子庫的建造之所以選擇在挪威,是因為這裡的海拔高約130米,即使全球變暖,海水也不會淹沒這裡。而且當地地震發生的概率非常低,而且這個承載種子的種子庫可以抵抗10級地震。再加上挪威氣溫較低,微生物不活躍,儲存在這裡的種子不會輕易被腐爛。
  • 藏滿全世界種子的末日種子庫,可能是人類最重要的冰箱
    進入儲藏室,映入雙眼的是一排排高大的貨架,上面擺滿了種子,共計大約有98萬多件樣品,如亞非的玉米、水稻、小麥、高粱,歐美的茄子、生菜、大麥和土豆,它們來自世界各地。用官方工作人員的話說:「你在這裡看到的,是人類13000年的農業歷史。」來自全球各地的種子們被裝箱密封在容器中,靜靜的躺在深山之中、凍土層下,就像躺在銀行的人民幣,只有儲戶才能把它們取出來。
  • 挪威斥資升級全球種子庫
    新華社奧斯陸2月24日電  挪威政府日前宣布,將撥款1億挪威克朗(約合1270萬美元)對挪威北部的全球種子庫進行修繕升級。  這個全球種子庫位於挪威北部斯瓦爾巴群島,目前儲存著來自世界各地近90萬份植物種子,作為「備份」以防人類賴以生存的農作物因災難而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