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糧價指數創近六年新高,糧食安全獲重視,種植鏈望受益

2021-01-11 財聯社

北京時間1月8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宣布去年十二月全球糧價指數連續第七個月上漲至107.5,再度刷新2014年11月以來的新高。

(來源:聯合國)

FAO表示,自從去年五月以來聯合國糧價指數累積上漲達18%。受到惡劣天氣和旺盛需求帶動,從蔬菜到棕櫚油等所有農業商品價格仍有可能繼續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糧價上漲凌厲,據多家投行重磅預測,2021年糧價還將上漲。高盛(Goldman Sachs)發布研究報告,認為2021年農產品市場將迎來持續多年的結構性再定價牛市行情。

對於糧食安全方面,我國高層早已未雨綢繆,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調糧食安全,糧食政策相關內容增加。2020年12月28至29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關於糧食及糧食安全的內容增加,重視程度升級。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政策再次強調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抓緊糧食生產,將糧食生產問題由省長負責升級為黨政同責。新增提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保護黑土地。補貼方面,明確穩定加強種糧農戶的補貼,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

開源證券認為,2021年國內以玉米為首的主糧飼用需求大幅增長,玉米的供需缺口會帶動小麥等主糧價格上漲,糧食價格上漲將帶來種植鏈利潤抬升,受益標的蘇墾農發。

此外,會議內容中首次加入農業科技相關內容,種子作為農業的「晶片」,政策層面不斷強調生物技術的攻關及自主性。開源證券指出,結合2019年開始農業農村部批准多個國內自主研發的玉米、大豆轉基因轉化體安全證書來看,國內轉基因種子應用已經具備基礎的研發能力和自主能力,種業技術革新或從轉基因商業化開始。

開源證券還表示,2021年新的轉基因品種審定法案或將出臺,前期通過安全證書審定的品種具備完整的試驗流程數據,上市進程或加快,國內有望進入主糧轉基因種植元年,建議關注生物技術研發超前,品種性狀優異的大北農,同時關注業績有望改善的隆平高科。

相關焦點

  • 全球糧價指數再創近六年新高 聯合國預計年內仍將面臨上漲壓力
    來源:財聯社財聯社(上海,編輯 史正丞)訊,北京時間1月7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宣布去年十二月全球糧價指數連續第七個月上漲至107.5,再度刷新2014年11月以來的新高。從各個分項指標來看,2020年十二月肉價指數(94.3)創去年六月以來新高;乳製品價格指數(108.8)創2018年7月以來新高;穀物價格指數(115.7)創2014年6月以來新高;菜籽油價格指數(127.6)創2012年9月以來新高;糖價指數(87)較去年十一月小幅回落。
  • 【世界糧食日】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糧食安全
    同時,區域熱量條件的改變影響著全球水循環過程,改變了區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的格局,增加了洪澇、乾旱等降水極端事件的發生。同時,全球氣候的極端變化引發的低溫冷害、熱害等氣候災害也時有發生。  3. 影響農作物種植規律  全球的氣候變化加快了部分受影響區域內原有作物的生育進程,縮短了生育期,減弱了抵禦氣候波動的能力。
  • 朱健康:為什麼要重視藜麥?對糧食安全有重大意義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專訪朱健康:為什麼要重視藜麥?對糧食安全有重大意義在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創紀錄的「十六年連豐」基礎上,近來,中央重提重視糧食安全。8月23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表示,中國能夠實現口糧自給,但糧食安全不光是口糧,還要考慮飼料用糧。他認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既要重視各種糧食作物的作用,又要重視科學技術的作用。
  • 鄭國光:科學應對全球變暖 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減輕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增強農業抗禦氣候風險的能力,應當成為我國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和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    一、全球氣候變暖已對我國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造成顯著的影響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認為,全球氣候呈變暖趨勢。
  • 科學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減輕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增強農業抗禦氣候風險的能力,應當成為我國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和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    一、全球氣候變暖已對我國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造成顯著的影響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認為,全球氣候呈變暖趨勢。
  • 今天,人民幣匯率創近兩年半新高
    人民幣兌美元即期擴大漲幅至199點報6.5391元,創2018年6月26日以來新高。此外業內機構基於美元的持續頹勢,和對中國經濟前景信心的進一步看好,已經將在岸及離岸人民幣匯率前景進一步看多,預計美元兌人民幣匯價將在2021年底跌觸6.30水平。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周五收創近兩年半新高,中間價則創逾半個月新高。
  • 中青報:走出當前國家糧食安全困境
    原標題:走出當前國家糧食安全困境   ■2014年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繼續強調要堅持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2014年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繼續強調要堅持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這是否意味著當前我國糧食供求緊張?
  • 黃金T+D創逾八年新高!黑天鵝灰犀牛齊聚宏觀面,全球央行掀寬鬆潮...
    周四(2月20日)黃金T+D收盤上漲0.59%至362.3元/克,創2011年11月以來的逾八年新高至364.25元/千克;白銀T+D收盤上漲0.96%至4396元/千克,創五周新高至4435元/千克。現貨黃金徘徊於1610附近,黃金市場本周繼續走高,現貨黃金價格刷新近7年新高。
  • 早知道:電子鋁箔掀缺貨潮 複合肥價格創反彈新高
    摘要:今日可申購新股百華悅邦,申購代碼300736;電子鋁箔掀缺貨潮,相關概念股迎風口;新能源車免徵車輛購置稅延至2020年底;谷歌領投手遊直播平臺觸手,有望帶來風向標效應;北鬥民用產業化加速到來,利好產業鏈公司;成本上升和冬儲推動,複合肥價格創反彈新高
  • 頭號研報:北鬥組網再提速 導航產業鏈望受益
    根據北鬥導航「三步走」發展戰略,北鬥三號系統是我國全球導航系統建設的最後一步,按計劃:2018年,我國將向「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提供服務;2020年前後,將完成35顆衛星發射組網並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隨著北鬥全球組網建設的啟動,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發展有望再提速。
  • 極端天氣頻發危及全球糧食安全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王慶凱)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一場事關人類糧食安全的危機正在逼近。今年以來,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產區,均受到極端天氣影響。傳統的小麥出口國澳大利亞因遭遇嚴重乾旱,時隔12年後首次計劃進口小麥;玉米出口大國美國因受陰雨天氣影響,播種創歷史同期最低水平;同受乾旱影響,水稻出口國菲律賓也出現大規模歉收。海洋漁業情況也不妙,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今年日本周圍海域海水溫度升高,海苔產量達到46年來最低點。乾旱與洪澇在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主產區共發,嚴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
  • 全球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如何避免大饑荒?
    2020年聯合國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中指出,2019年全球飢餓人口約為6.9億,而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2020年飢餓人數至少新增約8300萬,甚至可能新增1.32億。未來10年內全球飢餓人口還會增加,到2030年這個數字可能達到8.4億。也就是說,到2030年,全球可能會有超過10%的人口面臨糧食短缺的危機。
  • 國際巨頭嘉能可減產 鋅價創近五年來新高
    (原標題:國際巨頭嘉能可減產 鋅價創近五年來新高)
  • 日韓糧食大部分依賴進口,為何糧食安全指數排名全球前列?
    糧食安全可以說是關係到國家安全的大事,這也是國民生存和發展的最根本保證。在這方面的研究和投入其實都很多,在2019年12月,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公布「全球糧食安全指數報告」顯示韓國和日本分別以73.6分和76.5分位列第29和21名。這三個國家排名甚至要高於俄羅斯、阿根廷、巴西等農業大國。
  • 全球糧食危機要來了麼?
    全球糧食危機來了麼?2019年全球有近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受今年新冠疫情影響, 還有多達1.3億人可能陷入長期飢餓。這個來自聯合國的數據令人觸目驚心。那麼,全球糧食危機真的來了麼?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託雷羅·卡倫在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各國農作物種植基本實現豐收,全球市場穀物供需形勢並不緊張。
  • 世界糧食計劃署因「為消滅飢餓而戰」獲諾獎,中國貢獻不可磨滅
    那為什麼全球還有近 7 億人吃不飽飯?根本原因在於糧食分配不均。WFP 首席經濟學家阿里夫 · 歐賽因說,過去的糧食危機要麼是供給側的,要麼是需求側的。而現在,供給側和需求側都出現了問題。WFP 表示,任何一個組織都無法單獨終結營養不良問題,過去若干年中,WFP 致力於在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擴大營養運動」 和聯合國 「營養行動十年」 等組織及行動中呼籲,倡議各個國家、組織和機構聯合起來,共同應對隱性飢餓問題。
  • 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紀錄新高
    我的煤炭網>新聞>國際資訊>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紀錄新高 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紀錄新高   中國煤炭資源網 發布日期:2018-11-25 10:15:13 新聞歸檔
  • 經濟要評:牢牢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 護航新發展
    面對新變化,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滿足居民糧食消費升級為導向,保持糧食供需相對寬鬆,提高抗禦國際國內市場波動能力,即成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應有之義,也更需要未雨綢繆。糧食安全是世界性的重大課題。
  • 中國種子戰略,糧食安全又一局
    一粒種子改變一個世界,種子是農業之母,是農業科技的晶片,是糧食生產的源頭。種子行業的發展水平直接關乎我國糧食安全的命脈,如若優質種子大量依賴進口,我國農業將面臨「卡脖子」風險。袁隆平院士題詞種子,農業「晶片」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策高度的加持,在糧食安全戰略的大背景下,「種子」問題」得到了空前重視。
  • 中國最大注塑機廠利潤創歷史新高
    其中淨利潤率達19.6%,創公司歷史新高。 2016年,得益於鋼鐵等原材料價格持續穩定,以及產品銷售結構的改變,海天國際銷售毛利率由2015年的33.0%增加至34.4%。經營利潤達18億人民幣,漲幅為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