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要評:牢牢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 護航新發展

2020-12-05 人民網

「十四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新特徵,正對我國確保糧食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發布的《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到2025年,中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5.5%,新增農村轉移人口8000萬人以上;農業就業人員比重將下降到20%左右;鄉村60歲以上人口比例將超過1/4,達到1.24億人。

這組數據背後,隱含的是新時期糧食供需主要矛盾的變化。一方面,城鎮化率的提高,代表著更多人的生活水平將獲得提升,進而導致包括糧食消費習慣在內的消費行為升級。另一方面,農業就業人員佔比下降,疊加鄉村老齡化程度增加,這意味著對我國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對新變化,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滿足居民糧食消費升級為導向,保持糧食供需相對寬鬆,提高抗禦國際國內市場波動能力,即成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應有之義,也更需要未雨綢繆。

糧食安全是世界性的重大課題。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預計,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全球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的人口數量可能由1.35億增至2.65億。這表明,雖然近年來全球主要糧食品種市場供應總體寬鬆,但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用全球不到10%的耕地養活了近20%的人口,實現了由「吃不飽」到「吃得飽」進而「吃得好」的歷史性轉變。

我國的基本情況是:人均耕地少、優質耕地少、後備資源少,糧食生產的先天條件相對比較薄弱。要保證14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安全水平,形成結構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打造中國糧食供給的「安全網」「護城河」就十分必要。

這意味著,在資源方面要繼續堅持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稻穀、小麥等口糧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同時,推進農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在科技方面,應鼓勵科技成果向實際生產加快轉化,以技術進步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在人力方面,針對《報告》提出的農業就業人員比重下降和鄉村人口老齡化趨勢,一方面可以鼓勵有意願的企業和個人投資投身農業,增加新生力量;另一方面,在保證人民生活不受影響的前提下,適當利用價格槓桿和市場規則,逐步提升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從業人員的收入,增強參與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越是高水平的發展,越要重視基礎的牢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事關國家長治久安。倘若糧食受制於人,必然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靠別人解決吃飯問題,是絕對靠不住的。

近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強調,要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健全糧食安全制度體系,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在探索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上創造更多經驗。要完善農村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提高農村土地、資金、人才、技術等各類要素的配置效率,激發農村內在活力。

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恆課題,什麼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要從國家戰略高度層面上,看得更深一點、更遠一點,切實增強保障能力,牢牢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

相關焦點

  • 牢牢把握意識形態話語權和主動權 確保全市意識形態安全
    就如何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論述,進一步做好意識形態工作,黎春秋強調,要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當前意識形態領域仍不平靜,鬥爭和較量十分尖銳,因此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高度警惕、密切關注相關風險動向,積極穩妥、及時有力處置各類風險隱患,牢牢把握意識形態話語權和主動權,確保全市意識形態安全。
  •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原標題: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黨的十九大著眼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調「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 中國種子戰略,糧食安全又一局
    一粒種子改變一個世界,種子是農業之母,是農業科技的晶片,是糧食生產的源頭。種子行業的發展水平直接關乎我國糧食安全的命脈,如若優質種子大量依賴進口,我國農業將面臨「卡脖子」風險。袁隆平院士題詞種子,農業「晶片」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策高度的加持,在糧食安全戰略的大背景下,「種子」問題」得到了空前重視。
  • ...舉辦專題講座:提高領導幹部與媒體溝通能力 掌握話語權和主動權
    高博指出,在資訊時代,領導幹部要學會與媒體打交道,善待媒體、善用媒體,與其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增強引導輿論的意識和能力,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動權。巿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在主持講座時要求,各部門各單位要高度重視上級媒體來訪,及時與宣傳部門通氣,使我市對外形象得以更好地展現。
  • 農業農村部:守住糧食安全生命線 嚴防耕地「非糧化」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強調,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重要性緊迫性,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共同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
  • 政法機關一定要掌握主動權話語權
    同時,「11·21」交通事故的成功處置給了全市政法系統有益的啟示,對於涉及政法部門的重特大事件(包括正反兩個方面),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同新聞媒體,特別是政法宣傳戰線的記者同志溝通,通過掌握輿論話語權,進而掌握工作的主動權。
  • 2020年世界糧食日及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
    ,以喚起全球特別是第三世界注意糧食及農業生產問題敦促各國政府和人民採取行動,增加糧食生產,更合理地進行糧食分配,與飢餓和營養不良作鬥爭。但是,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世界糧食供需形勢更趨嚴峻。1979年11月,第20屆聯合國糧農組織大會決議確定1981年10月16日(10月16日為聯合國糧農組織創建紀念日)為首屆世界糧食日,此後每年的這一天都定為「世界糧食日」,其宗旨在於喚起全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二、今年世界糧食日主題2020年10月16日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
  • 爭鳴| 「地板」、「天花板」與中國糧食安全困境
    「珠三角」以此模式,實現了20多年經濟的快速增長。東莞、深圳這樣原來的小漁村,迅速建設成為著名的世界工廠。但是,在「珠三角」地區,300多萬畝最優質的耕地從此消失。被轉變為幾乎不可復墾的開發區、住宅區、道路。糧食安全完全要依賴外部環境。這一經濟發展模式迅速被「長三角」、「環渤海」地區複製,由此也導致了這些地區加工工業、服務業的迅速發展。
  • 中國變鹽鹼地為高產田力保糧食安全
    往年每到此時,深受鹽鹼地低產困擾的當地農民都要為來年的糧食犯愁。「鹽鹼地不長莊稼」是幾百年來當地農民的「常識」,改造鹽鹼荒地更被看做異想天開。但今年,無棣縣柳堡鎮村民徐寶懷卻對開春充滿期待。作為「渤海糧倉」項目科技核心示範區,無棣縣流轉7000多畝鹽鹼土地,種植了中國科學家用小麥和偃麥草雜交培育的「小偃81」「小偃60」等抗鹼耐旱優質小麥品種。
  • 中青報:走出當前國家糧食安全困境
    原標題:走出當前國家糧食安全困境   ■2014年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繼續強調要堅持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2014年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繼續強調要堅持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這是否意味著當前我國糧食供求緊張?
  • 聲納| 「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十三五」時期,我國糧食生產交出亮麗成績單。看總量,糧食年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看人均,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72公斤,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看自給率,水稻、小麥自給率保持在100%以上,玉米自給率超過95%……糧食安全根基不斷築牢,為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壓艙石」作用。
  • 北京市篩選優勢天敵 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
    利用天敵昆蟲,通過「以蟲治蟲」的方式來防控害蟲,是綠色防控的核心技術之一,具有安全、有效、無殘留、可持續等優點。2019年,「妖蛾子」——草地貪夜蛾憑藉其外來身份迅速成為我國糧食害蟲的新一屆「網紅」,我市植保部門第一時間開展了應用天敵昆蟲防控草地貪夜蛾的相關研究,篩選出能夠大量供應的本地天敵,為草地貪夜蛾的生物防治做好技術儲備,以應不時之需。
  • 學講話·悟方法 | 辯證思維:把握經濟社會發展主動權的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徐夢龍  「要以辯證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時,再次強調了我們黨把握經濟社會發展主動權的科學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
  • 袁隆平:以科技創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新聞—科學網
    圍繞國家糧食安全,我們必須長期堅持開展雜交水稻技術研發。」 農業報國,不讓老百姓挨餓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中,袁隆平的名字排在第一位。「民以食為天。我是學農的,依靠農業技術提高糧食產量是我的職責所在。作為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代學農大學生,袁隆平立誓要解決糧食短缺問題,不讓老百姓挨餓。 1956年,袁隆平帶著學生開始了農學實驗。袁隆平發現,水稻中一些雜交組合有優勢,認定這是提高水稻產量的重要途徑。培育雜交水稻的念頭,第一次浮現在他的腦海。 1966年,袁隆平發表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開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 貫徹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工作新聞發布會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家糧食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因此,要狠抓糧食安全工作,充分發揮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的「指揮棒」作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不出現任何閃失,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
  • 我國的糧食基本情況以及主要產區分布
    喜歡下面的內容的話,~別忘了關注我哦~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中國之聲 《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1月2日出版的人民日報發表 評論員文章 ,題目是《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論學習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下面通過數字說說我國的糧食基本面情況。
  • 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
    答:近年我國農業結構不斷優化,糧食連年豐收,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堅實支撐。與此同時,部分地區也出現耕地「非糧化」傾向,一些地方把農業結構調整簡單理解為壓減糧食生產,一些經營主體違規在永久基本農田上種樹挖塘,一些工商資本大規模流轉耕地改種非糧作物等,這些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 糧食生產面臨的問題及建議
    糧食安全問題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問題,更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問題,尤其對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而言,糧食安全尤為重要。近年來,全球範圍內的飢餓與糧食安全問題始終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我國的糧食安全也面臨許多隱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裡」「中國人的飯碗要裝我們自己的糧食」。
  • 全球糧價指數創近六年新高,糧食安全獲重視,種植鏈望受益
    北京時間1月8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宣布去年十二月全球糧價指數連續第七個月上漲至107.5,再度刷新2014年11月以來的新高。(來源:聯合國)FAO表示,自從去年五月以來聯合國糧價指數累積上漲達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