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納| 「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0-12-08 浙江在線

2020-12-05 01:48 |人民日報

資料圖

「三丘田算術平均數畝產是911.7公斤!」不久前,聽到湖南衡南傳來的喜訊,袁隆平院士高興極了。這意味著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雙季稻平均畝產突破1500公斤,再創歷史新高。近年來,從海水稻接連突破畝產6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大關,到「巨人稻」等新品種問世,中國水稻不斷帶來驚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十三五」時期,我國糧食生產交出亮麗成績單。看總量,糧食年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看人均,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72公斤,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看自給率,水稻、小麥自給率保持在100%以上,玉米自給率超過95%……糧食安全根基不斷築牢,為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壓艙石」作用。

據預測,今年糧食平均畝產提高近兩公斤。近兩公斤看似不多,卻能預計帶來約35億公斤的糧食總產增量,足夠2300多萬人一年的糧食消費。其背後,歸功於這樣若干個「新」。灘涂、沙地成「良田」,新種子是「密碼」;從鎬鋤鐮犁到全程農機,從憑經驗幹活到靠數據種田,這是新機械、新設備的普及;稻蟹共生、稻鴨共生取得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源自新模式的推廣。「十三五」時期,我國從政策扶持、資金投入等方面提高農業技術裝備和信息化水平,為糧食生產持續注入新動能。事實證明,耕地面積有限,技術進步無限;資源要素有限,創新潛力無限。

「十三五」時期,我國糧食生產突出了「穩」。其中,穩政策是穩面積、穩產量的前提。5年來,我們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落實15.46億畝以上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守住了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我們穩定完善扶持糧食生產政策舉措,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等,穩住了全國人民的「糧袋子」。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措施增強了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充分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糧食安全的根基穩如泰山。

土地從不辜負辛勤的汗水。忙碌在田間的農民,服務一線的農技員,「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科學家……一份份努力,守護著春種秋收夏耘冬藏。今年,面對春耕備耕的「疫情關」,農戶及時下田備種育秧,確保抗疫生產兩不誤;面對水稻雙搶時的「洪澇關」,人們不分晝夜搶種補種改種,「水退到哪裡,就種到哪裡」;面對秋收前的「颱風關」,科技人員及時改裝機械,確保顆粒歸倉……當全球糧食市場波動,我們闖關奪隘、不懼風雨,靠辛勤努力澆灌出來之不易的農業果實,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面向未來,我國中長期糧食產需仍將維持緊平衡態勢,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壓力較大。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開展糧食節約行動,我們就能為端牢中國飯碗不斷增添信心和力量。

稻飄香、黍金黃、豆莢鼓、谷滿倉……最是豐收悅人心。奮進新徵程,我們堅信,中國人民有能力把糧食安全緊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豐收的碩果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原標題:《「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者:石羚 編輯:李攀)

1607104085000

相關焦點

  • 著名科學家袁隆平:「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聆聽大家」系列訪談——著名科學家袁隆平:「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說中國人養活不了自己,並且還會使世界挨餓。考慮到人口增長、土地、水資源、糧食產量等因素,他發出的警告並不是沒有道理。但是他沒有考慮到創新的要素,對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生產力的巨大潛力估計不足,而恰恰農業科技進步是支持糧食增產的第一生產力。如今,依靠科技創新,中國不僅沒有像布朗預言的那樣成為世界糧食安全的巨大威脅,而且還為拯救全人類的飢餓做出越來越大的貢獻。
  • 民以食為天,習近平心繫中國飯碗
    「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提出了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的新戰略,帶領全國人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之路。步履鏗鏘,他的足跡遍及全國主要農區2018年9月,在黑龍江七星農場,習近平走進稻田,拿起一把稻穗,看穀粒、觀成色。
  • 我國農民收入提前實現翻番目標 14億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
    原標題:我國農民收入提前實現翻番目標 14億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   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
  • 面對城鎮化與人口老齡化,中國人怎樣才能「端穩飯碗」?
    在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和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的背景下,築牢糧食安全防線,保證「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今年中國夏糧總產量14281萬噸(2856億斤),比2019年增加120.8萬噸(24.2億斤),增長0.9%。預計2020年全國糧食產量可達6.7億噸。
  • 端牢「中國飯碗」的農機擔當
    解決好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牢牢端穩「中國飯碗」,是我們最基本的國情、最根本的民生,也是國內農業裝備龍頭骨幹企業的責任和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 錢學森: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
    」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黃老的那一句:「關鍵核心技術買是買不來的,要是要不來的,求也求不來的,都得靠自己。」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老的那一句:「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把飯碗牢牢的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上。
  • 錢學森: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
    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錢學森錢老的那一句:「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黃老的那一句:「關鍵核心技術買是買不來的,要是要不來的,求也求不來的,都得靠自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老的那一句:「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把飯碗牢牢的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上。
  • 農村俗語:「人在床上別磕頭,人端飯碗莫停留」,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這麼一句農村俗語:「人在床上別磕頭,人端飯碗莫停留」。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認真思忖了好半天,但還是沒有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同時,在農村辦喪事的時候,孝子賢孫們也會對已故親人的遺體或前來弔唁的親友磕頭,用以寄託自己的哀思和表示對親友的感謝。另外,在孝子賢孫們請鄉鄰幫忙辦理喪事的時候也會磕頭,這種磕頭方式的用意有兩個,一是告訴鄉親們自己家裡需要辦理喪事;而是告訴鄉親們想請鄉親們幫忙。
  • 農村俗語「小指短,丟飯碗,中指長,小霸王」何意?老話在理嗎?
    雖然人們常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但是人們依然會從一個人的外貌來判斷這個人的脾氣秉性,在農村中關於外貌的俗語有很多,比如在農村中經常能聽到的俗語「小指短,丟飯碗,中指長,小霸王」,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小指短,丟飯碗;中指長,小霸王」,究竟啥意思?
    歡迎圍觀,農村俗語:「小指短,丟飯碗;中指長,小霸王」,究竟是啥意思呢?答案是,在農村的老人,認為孩子生出來,會先去觀察一下孩子的手指頭,要是小指頭非常的短,就會丟飯碗;而中指要是比較長,就是一個小霸王。具體的意思分析,如下;第一,小指短,丟飯碗;人一個手有五個手指頭,而小指頭和中指長得如何,在農村眼裡,是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如何的哦!
  • 以後看到這要格外珍惜,它是端牢飯碗的保障
    上方圖形由「高標」的首字母「GB」創意形成,組成圖形下半部分象徵著飯碗,上半部分象徵著碗中的米飯,圖形上下組合形似糧倉,代表著糧食豐產、五穀豐登,寓意著高標準農田建設以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為首要目標,將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高標準農田標識如何運用?  標識規範要求,新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均應統一使用本標識。
  • 重磅消息傳出,袁隆平激動得飆英文,外媒:中國人飯碗越來越堅固
    中國人民的飯碗越來越堅固》。 資料圖 中國人民的飯碗越來越壯! 這次,畝產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這也意味著14億中國人的飯碗變得更強大了。 今年,受新的新冠疫情流行,南部洪水,東北颱風和草蛾的影響,許多人擔心糧食庫存和安全問題。
  • 農村俗語「小指短,丟飯碗;中指長,小霸王」,到底準不準?
    看到這句「小指短,丟飯碗;中指長,小霸王」,我趕緊伸出自己的手來看看,沒想到竟然全中。倒不是丟飯碗和小霸王全中,而是小指短和中指長都符合,我的小指比邊上的無名指要短好多,這個問題我早就發現了,但之前不知道這是不好的手型,不過就我自身而言,我想告訴大家這句俗語沒有那麼準。
  • 端穩中國飯碗:把糧藏於民、藏於地、藏於技
    端穩中國飯碗:把糧藏於民、藏於地、藏於技 2021-01-08 00:00:00來源: 作者: 徐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