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傳出,袁隆平激動得飆英文,外媒:中國人飯碗越來越堅固

2021-01-08 騰訊網

11月2日,中國雙季稻產量創歷史新高,雙季稻畝產超過1500公斤,這是袁隆平團隊在對此刷新超級稻單產700、800、1000、1149公斤的紀錄之後,又一次刷新世界紀錄。外媒對此進行了報導,標題為《每畝水稻的雙季產量達到3000斤!中國人民的飯碗越來越堅固》。

袁隆平與其他專家一起考察示範場

袁老高興得像個孩子

11月2日,第三代雜交水稻三友一號晚稻試驗結果在衡南試驗示範基地發布。報告顯示,水稻產量每畝平均單產達到911.7公斤,大大超出了先前的預測881公斤,打破紀錄!

視頻截圖

袁老在公布產量前表情十分認真,聽到911.7公斤這個數字時,袁老轉身向身旁的主持人進行了確認,點點頭之後,立即喜笑顏開。袁老將雙手舉起來鼓掌,眼含笑意,十分激動。袁老說,"我excited(興奮),哈哈哈......More than excited(更加興奮)"此刻袁老的眼睛笑成了一條線。

視頻截圖

袁老說,"我非常激動,More than就是更加激動,能夠達到880公斤,我就很滿意了,現場超過了900公斤,那我就非常滿意了"。袁老向左右兩側的主持人激動地講到。

袁老的笑聲格外地動人,他說,"這是大家共同的努力結果,1500公斤首先在湖南實現,這裡是雜交水稻之鄉,現在更加錦上添花,我非常滿意"。袁老表示,"我們現在要進一步把這個品種、經驗,向全省全國推廣開來,為國家的糧食增產做出新的貢獻"。

視頻截圖

面對每畝雙季水稻新紀錄,有網友稱,袁隆平爺爺高興得像個孩子。網友們還說,"向偉大的元老隊敬禮!", "這是值得我們尊重的人!"。甚至有網友表示,今晚又有理由多吃兩碗飯了。

雙季稻畝產超過3000斤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7月,橫南基地早稻高產研究區曾測算早稻平均畝產619.06公斤。公布了晚稻高產試驗的結果,這意味著第三代雜交稻早稻和晚稻雙季稻的平均畝產超過1500公斤,達到1530.76公斤,再次刷新了原始記錄。

用袁老的話說,生產試驗的成功意味著我們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有了新的突破。每畝平均產量比現有的高產雜交水稻高出10%-20%,這意味著增加了100多公斤。全國雜交水稻有2.5億畝,每畝增加100公斤可以使湖南省的糧食增產一半。

資料圖

中國人民的飯碗越來越壯!

這次,畝產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這也意味著14億中國人的飯碗變得更強大了。

今年,受新的新冠疫情流行,南部洪水,東北颱風和草蛾的影響,許多人擔心糧食庫存和安全問題。

但農業和農村事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的夏季穀物和早稻已經收穫,與去年相比分別增加了24.2億斤和20.6億斤。秋季穀物的收割工作即將結束,豐收已成定局。預計糧食產量將連續六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視頻截圖

在世界糧食安全中,"土地"是基礎,"技術"是支柱。糧食生產能力的提高得益於加快實施"把糧食埋在地下,以技術儲糧"的戰略。

近年來,國家指導大多數農業科技工作者開展聯合研究和實驗示範,並將農業技術推廣到農村和家庭。建立了超級稻,矮矮型小麥和雜交玉米等高效育種技術系統,以基本實現對主要糧食作物改良品種的全面覆蓋。

視頻截圖

這次雙季水稻產量達到1500公斤以上,這也將為中國的糧食生產帶來新的可能性。袁隆平說,"下一個目標是在全國大米地區推廣橫南的經驗,為中國的糧食安全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焦點

  • 著名科學家袁隆平:「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聆聽大家」系列訪談——著名科學家袁隆平:「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說中國人養活不了自己,並且還會使世界挨餓。考慮到人口增長、土地、水資源、糧食產量等因素,他發出的警告並不是沒有道理。但是他沒有考慮到創新的要素,對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生產力的巨大潛力估計不足,而恰恰農業科技進步是支持糧食增產的第一生產力。如今,依靠科技創新,中國不僅沒有像布朗預言的那樣成為世界糧食安全的巨大威脅,而且還為拯救全人類的飢餓做出越來越大的貢獻。
  • 鍾南山飆英文,高福飆英文,袁隆平飆英文,青少年如何學好英文?
    由於整個採訪過程中84歲的鐘南山院士一直飈英語,這段視頻被大家廣為傳看,人們紛紛感慨,只知道鍾老是專家,是院士,沒想到英文說得這麼溜。當時在採訪中鍾南山院士還談到了李文亮醫生,在談到李文亮醫生時,鍾南山感動落淚,他哽咽著說:「他是中國的英雄。」(He is the hero of China)而他自己也被人們稱為「英雄」,稱為中國的脊梁。
  • 聲納| 「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不久前,聽到湖南衡南傳來的喜訊,袁隆平院士高興極了。這意味著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雙季稻平均畝產突破1500公斤,再創歷史新高。近年來,從海水稻接連突破畝產6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大關,到「巨人稻」等新品種問世,中國水稻不斷帶來驚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十三五」時期,我國糧食生產交出亮麗成績單。
  • 民以食為天,習近平心繫中國飯碗
    民以食為天,習近平心繫中國飯碗 發布時間:2019-08-15 13:45:33 |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 責任編輯:曹川川  洪範八政,食為政首。自古以來,糧食安全都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
  • 秦嶺曾傳出一聲巨響,我國再次傳來捷報,外媒:中國又成功了?
    中國這些年來取得的成績是矚目的,畢竟在短短的時間裡能發展到今天這個局面也是不容易得,這也離不開我們的共同努力。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中國實力的展現,秦嶺曾傳出一聲巨響,我國再次傳來捷報,外媒:中國又成功了?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的3個兒子,如今過得如何?
    "------鄭板橋"一輩子只幹一件事,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改革先鋒稱號獲得者、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鏗鏘誓言。
  • 袁隆平:迷戀一粒種子 痴愛一片稻田
    工作人員正指著照片介紹,精神矍鑠的「當代神農」袁隆平院士微笑著走來。說明來意後,袁隆平的話匣子立馬打開了……  1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到了我們心坎上!」袁隆平說,十九大開幕時,作為連續三屆黨代會的特邀人士,他有幸坐在主席臺,聆聽報告。
  • 當代神農袁隆平,一個讓中國人吃飽的男人,為何卻進不了中科院?
    提起袁隆平老先生,那咱們中國人都得豎大拇指,作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他解決了咱們中國人餓肚子的難題。正如袁隆平先生所言: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他的雜交水稻,或許很多人連肚子都還吃不飽,更遑論去其他的事情了。所以,袁隆平對於咱們國家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堪稱當代神農氏。這樣一位人物,理應享有最高的榮譽。
  • 高福院士接受記者專訪飆英文讓人嘆服,青少年如何提高英文水平?
    也許大家都還記得,或者很多人都看了那段刷屏的視頻——2月11日鍾南山院士接受了路透社的獨家專訪,採訪時間長達90分鐘,鍾南山院士全程用英文回答,向記者介紹了最新的疫情發展和預測趨勢。由於整個採訪過程中84歲的鐘南山院士一直飈英語,這段視頻被大家廣為傳看,人們紛紛感慨,只知道鍾老是專家,是院士,沒想到英文說得這麼溜。
  • 袁隆平: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11月29日,袁隆平院士在論壇現場視頻致辭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本次會議上,袁隆平院士以視頻形式致辭並高度評價海水稻推廣豐收成果,他指出:「耐鹽鹼水稻有望大面積畝產達到500公斤以上,為中國人的飯碗能夠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中,做出更大貢獻。」
  • 中國雜交稻之父袁隆平,90多歲還在為14億人吃飯操勞,總有好消息傳來!
    為更好地解決我國14億人吃飯大問題,將飯碗牢牢端在我們自己的手裡,中國雜交稻之父袁隆平90多歲了,仍然還在日夜操勞。他帶隊攻關,總有新突破,好消息頻頻傳來—— 好消息:三代雜交稻突破畝產1000公斤 袁隆平,作為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首席科學家和總設計師,中國雜交稻從三系法、兩系法到超級稻,從超級稻第一期到第四期,總有新的好消息傳來。 2016年7月20日,廣東興寧攻關取得新突破,實現雙季稻畝產1537.78公斤,創雙季稻產量世界紀錄。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情牽武義40年 ——「半斤種子樣本」引出的跨...
    袁隆平這樣回憶:我們只有最後的半斤種子樣本了。武義縣政府農業顧問,武義縣榮譽市民,與武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共建協議……從1980到2020年,袁隆平曾三次蒞臨武義指導。同時,他還經常派助手到武義縣講學交流技術;武義縣農技人員也常常去湖南學習,或寄去詳盡的技術資料向袁隆平討教,武義縣的雜交水稻種植水平一直在全國全省處於領先地位。袁隆平曾這樣說:武義的早稻長得這個樣子……像繡花一樣。
  • 昨晚,又一位手機老闆去海外飆英文了
    昨晚,又一位手機老闆去海外飆英文了,這次是來自萬普拉斯(OnePlus)的虎哥。趕在蘋果紐約發布會前一天,完成了一加6T的全球首秀,霸氣收割外媒一波贊。一加6T亮相紐約,「虎哥」頭一遭現場飆英文    一加的不走尋常路我們都看在眼裡,可以說是難得的在海外與國內都吃得開的手機廠商。這不,在經歷了一加6仨禮拜狂售百萬臺之後,一加6T昨晚現身紐約。
  • 我國農民收入提前實現翻番目標 14億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
    原標題:我國農民收入提前實現翻番目標 14億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   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
  • 主播:我和袁隆平院士有個「約會」
    以往採訪拍片,深夜收凌晨出通宵趕各種沒日沒夜都是常事,但這一次任務重又急,還特別難忘,因為要「約會」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袁隆平院士為廣東豐收節錄製視頻世界我說:「誰要是想『約會』袁隆平院士,前提必須是得愛國愛家愛人民,愛專業愛生活愛小動物。」小夥伴們聽了,捂嘴笑了,「這不就是袁院士嘛」。袁院士一直喜歡貓,那隻他笑眯眯在寵物店挑的小奶貓小花已經長大了。我問:「這就是那隻小奶貓嗎?「「嗯,小懶貓。「辛主任回答。
  • 「水稻之子」袁定陽:袁隆平衣缽唯一傳人,媳婦遭爹「刁難」5年
    曾有人深情地說,中國幸有三大「守護神」, 錢學森不讓挨打,鍾南山不讓得病,而袁隆平不讓餓著,他們不愧是國人心目中的「戰神」 「藥神」 「食神」。去年9月,「三神」之一的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國勳章,獲獎當天他還在田間勞作。
  • 讀中國人翻譯的中國人的英文作品,為何沒人覺得彆扭或想罵人?
    寫下這個題目,就覺得非常彆扭,說是「中國人的英文作品」,豈是一般人能看懂的?中國人翻譯的英文作品,到底是英文的,還是中文的?如果一句話要把這件事情將清楚,豈是30個字能滿足的?真相應當是:讀中國人翻譯的中國人用英文寫成的文學作品的中文版本,為什麼沒有人會覺得彆扭,或者想罵娘?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稻田裡的拓荒者
    袁隆平「禾下乘涼夢」雕塑。他曾夢見水稻如高粱一般高,穗子和掃把一樣長,穀粒猶如花生米那樣大,人們可以坐在稻穗之下乘涼。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魏科 攝20世紀80年代的袁隆平。圖片由湖南文明網提供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中國遭受嚴重自然災害。路有餓殍的景象深深刺痛了我,我意識到自己既然是學農出身,就應該為農民增產糧食、為人們吃飽飯作貢獻。
  • 袁隆平「飈英語」再刷屏,剛被四六級支配過的網友這樣說
    袁隆平分享8字成功經驗:知識、汗水、靈感和機遇。 視頻中,袁隆平說道,「知識是基礎,汗水是實踐。靈感是思想火花,思想火花人人有,不要放棄它。Chance favors the prepared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