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中國雙季稻產量創歷史新高,雙季稻畝產超過1500公斤,這是袁隆平團隊在對此刷新超級稻單產700、800、1000、1149公斤的紀錄之後,又一次刷新世界紀錄。外媒對此進行了報導,標題為《每畝水稻的雙季產量達到3000斤!中國人民的飯碗越來越堅固》。
袁隆平與其他專家一起考察示範場
袁老高興得像個孩子
11月2日,第三代雜交水稻三友一號晚稻試驗結果在衡南試驗示範基地發布。報告顯示,水稻產量每畝平均單產達到911.7公斤,大大超出了先前的預測881公斤,打破紀錄!
視頻截圖
袁老在公布產量前表情十分認真,聽到911.7公斤這個數字時,袁老轉身向身旁的主持人進行了確認,點點頭之後,立即喜笑顏開。袁老將雙手舉起來鼓掌,眼含笑意,十分激動。袁老說,"我excited(興奮),哈哈哈......More than excited(更加興奮)"此刻袁老的眼睛笑成了一條線。
視頻截圖
袁老說,"我非常激動,More than就是更加激動,能夠達到880公斤,我就很滿意了,現場超過了900公斤,那我就非常滿意了"。袁老向左右兩側的主持人激動地講到。
袁老的笑聲格外地動人,他說,"這是大家共同的努力結果,1500公斤首先在湖南實現,這裡是雜交水稻之鄉,現在更加錦上添花,我非常滿意"。袁老表示,"我們現在要進一步把這個品種、經驗,向全省全國推廣開來,為國家的糧食增產做出新的貢獻"。
視頻截圖
面對每畝雙季水稻新紀錄,有網友稱,袁隆平爺爺高興得像個孩子。網友們還說,"向偉大的元老隊敬禮!", "這是值得我們尊重的人!"。甚至有網友表示,今晚又有理由多吃兩碗飯了。
雙季稻畝產超過3000斤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7月,橫南基地早稻高產研究區曾測算早稻平均畝產619.06公斤。公布了晚稻高產試驗的結果,這意味著第三代雜交稻早稻和晚稻雙季稻的平均畝產超過1500公斤,達到1530.76公斤,再次刷新了原始記錄。
用袁老的話說,生產試驗的成功意味著我們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有了新的突破。每畝平均產量比現有的高產雜交水稻高出10%-20%,這意味著增加了100多公斤。全國雜交水稻有2.5億畝,每畝增加100公斤可以使湖南省的糧食增產一半。
資料圖
中國人民的飯碗越來越壯!
這次,畝產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這也意味著14億中國人的飯碗變得更強大了。
今年,受新的新冠疫情流行,南部洪水,東北颱風和草蛾的影響,許多人擔心糧食庫存和安全問題。
但農業和農村事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的夏季穀物和早稻已經收穫,與去年相比分別增加了24.2億斤和20.6億斤。秋季穀物的收割工作即將結束,豐收已成定局。預計糧食產量將連續六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視頻截圖
在世界糧食安全中,"土地"是基礎,"技術"是支柱。糧食生產能力的提高得益於加快實施"把糧食埋在地下,以技術儲糧"的戰略。
近年來,國家指導大多數農業科技工作者開展聯合研究和實驗示範,並將農業技術推廣到農村和家庭。建立了超級稻,矮矮型小麥和雜交玉米等高效育種技術系統,以基本實現對主要糧食作物改良品種的全面覆蓋。
視頻截圖
這次雙季水稻產量達到1500公斤以上,這也將為中國的糧食生產帶來新的可能性。袁隆平說,"下一個目標是在全國大米地區推廣橫南的經驗,為中國的糧食安全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