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6 13:18 |浙報融媒共享聯盟武義站 記者 陶鴻飛 潘文忠
金秋十月,瓜果飄香,又到了收穫季節。武川大地的田野上,不知不覺已悄然換上了金色的秋裝,一年一度的晚稻收割季節到了。
「有機稻還沒收割,各路訂單早就接踵而至了!」桃溪鎮錦平村黨支部書記吳獻全看著金燦燦的稻田,滿臉興奮。正值收穫的時節,該村100畝「袁隆平一號」有機稻已經成熟,預計畝產超過750公斤,周邊300多畝優質稻也迎來了豐收,總產量可達30萬公斤。
2018年以來,錦平村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選取「袁隆平一號」有機稻,推行基地化種植,做到塘泥施肥、人工除草、無公害除蟲,收穫的稻穀金黃飽滿、稻米橢圓有光澤。「選用新品種有機稻後,不僅產量提升了,而且一公斤能賣到十三四塊錢,價格比普通稻翻了幾番。」吳獻全笑著說。錦平村趁機註冊了「山客」的農產品品牌,以綠色無公害稻米為賣點,受到了市場的熱捧。
武義縣的雜交水稻從上世紀80年代最高畝產突破400公斤,到上世紀90年代最高畝產突破600公斤,後到超級稻最高畝產突破800公斤,現在則是「袁隆平一號」有機稻降臨武川大地——水稻豐產豐收、農民增產增收的背後,是一段鮮為人知的、延續40年的關於雜交水稻之父贈送半斤種子樣本引出的跨世紀情緣的感人故事。
原縣農業局農技推廣研究員黃烈文這樣回憶:上世紀70年代末,武義縣推廣的雜交晚稻品種是汕優6號,生長期比較長。汕優6號種多年之後,抗性退化了,稻熱病出現了。第一,生育期長,影響了產量;第二,抗性退化了。所以我們去湖南考察,想要找一個生育期比較短、抗性比較好的雜交晚稻組合。1980年10月,我們去湖南,看到湖南推廣的就是威優64。看了威優64以後,我們就向袁隆平老師提出,威優64父本能不能支援我們一點。袁隆平老師就叫助手去看,可惜已沒有種子了。
袁隆平這樣回憶:我們只有最後的半斤種子樣本了。我說你們大老遠地從浙江到湖南來,不能空手回去哩。最後,我把保存的最後半斤種子樣本拿出來給他們了。
這一段偶然的經歷,締結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與武義縣農民延續了40年的跨世紀情緣。
靠著這半斤種子樣本,武義縣農技人員到海南選配成功了「汕優64」雜交晚稻新組合。從此,武義縣走上了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之路,糧食總產量大幅度提高。只有30餘萬人口的武義,1986年被省政府列為「商品糧基地縣」,成為糧食產出大縣。
40年來,雙方合作愈發密切,武義縣成了袁隆平在湖南之外的又一個雜交水稻科研推廣基地。袁隆平研製的威優49、汕優48-2等一批優良雜交水稻組合,都是先由武義縣試種或選配,然後再向全國推廣的。
為感謝袁隆平院士在糧食生產發展上對武義縣的特殊關心和支持,縣委、縣政府特授予袁隆平「武義縣榮譽市民」稱號。武義縣政府農業顧問,武義縣榮譽市民,與武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共建協議……從1980到2020年,袁隆平曾三次蒞臨武義指導。同時,他還經常派助手到武義縣講學交流技術;武義縣農技人員也常常去湖南學習,或寄去詳盡的技術資料向袁隆平討教,武義縣的雜交水稻種植水平一直在全國全省處於領先地位。
袁隆平曾這樣說:武義的早稻長得這個樣子……像繡花一樣。我說像湘繡啊,這個不簡單,不簡單……推廣雜交稻,武義縣領導特別重視,組織上、財政上、人力上、物力上各方面都搞得非常不錯。武義的雜交早稻佔早稻面積的80%,這在全國來說恐怕也是第一家。
1999年7月5日,在武義召開的全國兩系法優質雜交早稻示範現場會上,當袁隆平來到王宅鎮郭浦朱示範片實地指導時,郭浦朱村農民朱寶強急忙跑過去,緊緊握住了袁隆平的手。
朱寶強說:我說啊,黨的政策好;你培育的雜交水稻種子好。我祝您健康長壽,我們全縣農民都祝您健康長壽。
袁隆平連聲表示感謝:好,好,好,謝謝!謝謝!
袁隆平的70歲生日是在武義度過的。當時,全國勞動模範、桐琴鎮種糧大戶朱真德聽說袁隆平喜逢七十華誕,特意趕到他下榻的溫泉山莊,按照武義風俗給他送上了雞蛋、麵條和稻穗壽禮,向這位「雜交水稻之父」祝賀生日:我代表全縣農民祝您生日快樂!我們農民有句話,翻身不忘毛澤東,致富不忘鄧小平,吃飯不忘袁隆平。
面對盛情,袁隆平鄭重承諾:今後呢,我們要更加密切地合作,我把我們最新的科研成果首先放在武義開花結果。
2004年,武義縣被列為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超級稻示範基地,引進了兩系超級稻新組合。這是袁隆平院士為實現農業部二期畝產800公斤的目標產量而選育的苗頭組合。武義又成為浙江省唯一的兩系超級稻示範基地。
王宅鎮種糧大戶方曉輝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1600多畝糧田種雜交水稻,連年獲得好收成。2013年秋收後,方曉輝驅車載著金秋剛收穫的稻米,來到湖南省長沙市的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專程拜訪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與他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表達一個農民對他的感激之情。院士與農民之間有了這段對話:
「袁老,這是我自己種的大米,今年稻穀豐收了。」
「你是種糧大戶?」
「是的,我今年種了1600多畝雜交水稻。」
「什麼品種啊?」
「Y兩優超級稻。」
「2號還是1號?」
「1號、2號都有。」
「產量還好嗎?畝產有600公斤嗎?」
「有600多公斤,好的將近800多公斤一畝。作為武義的農民,一個種糧大戶,我向您匯報一下,這幾年通過你們的技術和良種,使我們農民提高了收入。今天特地來感謝一下您。」
「我們很高興,我們搞研究就是為農民服務的。」
「作為一個農民代表,祝您健康長壽,萬事如意!」
在武義,像方曉輝這樣受惠於雜交水稻種植技術的種糧大戶還有很多很多。
40年來,「半斤種子」根植武川大地結出了豐碩成果。雜交水稻的推廣種植,為武義糧食生產歷史譜寫了輝煌篇章。據統計,1981—2019年,武義縣雜交水稻平均畝產從420餘公斤提高到550公斤以上,累計種植雜交水稻780多萬畝,增產糧食達8.5億斤以上。
2019年5月8日,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年近九旬的袁隆平與武義縣籤訂了院士專家工作站共建協議,選定王宅鎮陶宅村後金畈的1350多畝田野作為院士專家工作站超級稻示範基地,進一步拓展與武義在優質水稻品種種植和先進技術推廣等方面的合作領域。
在籤約儀式上,袁隆平說,武義與他有著40年的緣分,自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一直持續著水稻種植方面的合作,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於這次與武義共建院士專家工作站,進一步加強合作感到十分高興。他表示,將藉此機會帶領專家團隊全力支持武義水稻產業發展,與武義在優質水稻品種種植和先進技術推廣等方面拓展合作,為武義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撐,為武義的糧食生產、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曾經有記者在採訪中問及袁隆平獲得世界級、國家級的榮譽有幾十項,最讓你興奮的有哪些時,這位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享譽世界的「中國雜交水稻之父」這樣說:
「武義縣榮譽市民」讓我很受用,因為武義農民種雜交水稻……產量一次次飛躍,成為發展雜交稻的基石。
短 評
致敬讓中國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袁老
雙季雜交稻畝產超過1500公斤!11月2日,湖南衡南縣,90歲的袁隆平院士「大考」成功,雙季稻畝產再次刷新世界紀錄!外電評論說:中國人民的飯碗越來越堅固!這一喜訊,不僅再次驚嘆全球,也讓浙中小城武義歡欣振奮。
40年前,知天命之年的袁老結緣武義。「半斤種子」饋贈之誼,武義人民品嘗到了「稻花香裡說豐年」的喜悅。40年間,袁老三次蒞臨武義手把手指導,多次派助手到武義講學交流「傳經送寶」,武義成了袁老在湖南之外的又一個雜交水稻科研推廣基地。臨近耄耋之年,袁老又與武義縣共建院士專家工作站,對武義情深似海,恩重如山!
吃飯不忘袁隆平。如今,武義人民早已把飯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羊有跪乳之德,鴉有反哺之義,武義人民永遠感恩袁老!
(悠然)
1604639885000